第860章 食鹽!

  江楓:「!!!」

  麻了!

  徹底麻了!

  這他娘的什麼意思?

  鹽商六年任期,前三年掙代理費,後三年掙保證金?

  動不動就是幾百萬兩,那做這個鹽商代理還有什麼利潤可言?

  那肅王李弘壁不是斂財小能手啊,這他娘的純粹就是吸血蟲扒皮精啊!

  察覺到江楓神色異樣,范希哲輕咳了兩聲。

  「你不要多想,肅王殿下何等英明的人物,怎麼可能會苛責商賈呢?」

  「保證金只是套在你們身上的一道枷鎖,只要你們這些鹽商守規矩按章程辦事,任期一到自然就會退給你們,如果不按規矩的話,那不但保證金沒有,你們還會被打入詔獄,抄家充公,作為違約金!」

  此話一出,江楓的臉色頓時就更加難看了。

  這樣一來的話,那鹽商可就等同於是在身上套了一層層的枷鎖啊!

  「這是必須要有的防範措施。」

  「因為你們已經成為皇商,直接向皇帝陛下負責。」

  「如若出現什麼欺男霸女、為非作歹的暴行,那不但會把你們自己坑死,還會丟了天家皇室的臉面,因此才會有這般嚴苛限制!」

  江楓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其實這些限制只是略顯嚴苛,可只要他們老實安分地做人,不搞什么小動作,自然也就不會影響什麼。

  再者成為皇商的好處,肯定不只是表面上這麼一點,那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

  比如皇商擁有捐監資格,子弟可以進入國子監進學修德,前途不可限量,甚至足以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所以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是有的賺的。

  很快南京傳來了皇帝陛下的詔書,江楓、王開文等人正式被冊封為某地鹽商代理,也就意味著他們正式成為了皇商。

  隨即這些富商巨賈交割完了銀子,就立刻動身趕去自己的代理地,著手準備接收這一座座的金山銀山。

  半個月後。

  北京新都。

  李弘壁正忙著建造紫禁城,或者說水晶宮。

  他卻是渾然不知,那推入民間的雪白新鹽,瞬間就在全天下掀起了滔天巨浪!

  這鹽法改革自然是革故鼎新,去掉以前不好的,轉而推出現在的好東西。

  鹽法如此,食鹽更是如此。

  早在著手鹽法改革之前,李弘壁就調查了一番市面上的食鹽,從劣到好依次分為海鹽、池鹽、井鹽以及最上等的青鹽。

  這海鹽市場上賣也就是六七十文一斤,但是這池鹽、井鹽卻是要上百文一斤,這最好的青鹽據說要兩三百文一斤。

  但是這池鹽、井鹽、青鹽雖然好,它的產量卻是並不多,特別是這青鹽,產量極低,而鹽丁灶戶的海鹽雖然味道不好,但是產量卻很高。

  畢竟海鹽海鹽,就是煮海為鹽。

  在海邊灘涂的山坡上面,支起一個個茅草屋,屋子裡還有一口大鐵鍋和一個灶台,這就是煮鹽的地方。

  這用海水煮鹽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的時期,煮鹽這個傳統一直到曬鹽方法的出現才逐漸慢慢的被淘汰掉。

  李弘壁為了了解行情,特意每樣鹽都讓人去買了一些回來。

  可是經他仔細觀察,這鍋裡面的鹽,和後世吃的鹽有很大的區別。

  後世超市裡面買的食用鹽都是雪白、雪白的,呈微小的顆粒狀,可是海鹽、井鹽、池鹽這些都是白中帶黃結成一團、一團成塊狀,看起來和冰糖的形狀差不多,只不過沒有冰糖那麼白。

  然而真正悲慘的卻是,灶戶鹽丁辛辛苦苦煮一鍋鹽,不過得到四斤海鹽。

  煮這一鍋鹽,光柴火都要好幾文錢,而這四斤鹽也僅僅只能夠賣二十文左右,還要被那些衙役官差抽掉幾文,算下來也僅僅只能夠賺七八文。

  但李弘壁卻記得,鹽在古代那是和鐵一樣,屬於官方專賣的東西,價格一直以來都比較昂貴,絕對不是便宜貨,不應該只賣五文錢一斤。

  比如在嘉靖時期朱廷立《鹽政志》記載,嘉慶初年,湖廣、江西、南京一帶每鹽一斤賣銀三分四分,到了嘉靖七年時,每鹽一斤賣銀一分五厘。

  波動很大,各地各個時期都不相同,短短八年時間就相差如此之大,但是哪怕最便宜的時候,一斤鹽也可以賣到一分五厘。

  在明朝中葉的時候,一兩銀子等於十六錢,差不多也就是一千文,這個是比較正常的價格,到明末可以換到一千五百文。

  明初鑄大錢「大中通寶」,四文就可以換一錢銀子。

  以後的皇帝鑄造的銅錢按官方規定是七文折銀一分,七十文才折銀一錢,而民間盜鑄的劣錢甚至要三四十文至六七十文才能兌換一分銀子。

  此時屬於大明早期,這一分銀差不多相當於三十文,也就是說最便宜的時候,這一斤鹽也要賣四十多文,最貴的時候那更是要賣到上百文一斤。

  現在鹽丁灶戶煮出來的鹽僅僅只能夠賣五文錢,離市場價相差實在是太遠了,這也是李弘壁真正憤怒的原因。

  為什麼會這麼低?

  那還有什麼其他答案呢!

  無非就是士紳縉紳從中謀利罷了。

  太祖皇帝朱元璋將戶籍分成很多種,什麼軍戶、匠戶、灶戶等等幾十種,並且嚴格禁止更換戶別,這也就意味著爺爺是什麼,兒子就是什麼,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是。

  朱元璋企圖用這樣的一種制度來維持整個明帝國的千秋萬代,規定了所有人的身份,並且這種身份是世世代代的延續下去,不能有任何的變動。

  想要煮鹽就必須擁有灶戶的身份,但是灶戶並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身份,別看這鹽賣的很貴就以為灶戶的日子好過,事實上因為灶戶只能夠煮鹽為生,日子比起一般的老百姓還要更清苦。

  鹽鐵都專賣的制度下,灶戶的鹽都只能夠賣給官府,這價格自然是壓到了極點,官府在轉手將這個鹽一賣,輕輕鬆鬆就能夠從中賺取巨大的差價,所以這也就滋生了私鹽販子的出現。

  換句話說,這些百姓子民,一直都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

  而鹽政這個膿瘡,也不是沒有人知道,可是他們誰都不敢說,誰都不敢提。

  直到李弘壁一旨奏章將這膿瘡挑破,促使大明朝堂出現了一場滔天劇變,而他卻是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