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見銀礦!
藏銀上億!
當李弘壁再次提及此事,瞬間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要知道大明境內的銀礦雖然不少,但是每年的稅銀收入不過三百萬左右。
而這座倭國的石見銀礦卻藏銀上億,足足是大明王朝三四十年的稅銀收入,可想而知這是何等之大的誘惑!
「石見銀礦的位置,位於倭國九州島島根縣境內,目前這個地方是倭國一個叫大內氏的大名所統治。」
「大名?」群臣對此微微有些疑惑,他們不太了解這倭國的官職體制。
「這大名就相當於是倭國這邊的地方貴族。」李弘壁貼心地為眾人解釋道,「現在的倭國,其實就是一個權臣當道的時代,名義上的倭王自稱天皇,手中卻沒有什麼實權,一切軍政大權都在室町幕府掌控之中,這室町幕府是足利氏建立起來的,現在的幕府掌控人是室町幕府第三任征夷大將軍,執掌倭國大權,所謂天皇只是個傀儡罷了。」
「天皇?」聽到這話,朱棣頓時嗤笑了一聲。
「撮爾小國,彈丸之地,也敢僭越稱皇?這倭國當真是該好好教訓一二了!」
身為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朱棣哪怕自問心胸寬廣,但是也絕不能容忍有人僭越帝制,這是一個帝王最基本的底線和逆鱗。
比如那安南陳朝,先前就一直僭越帝制,關起門來稱皇稱帝,朱棣之所以直接郡縣安南重建交趾,也有部分原因在這裡面。
群臣聽到皇帝陛下的嘲諷,都沒有敢吭聲。
事實上,他們也明白,倭國這是根本就沒將大明放在眼裡啊!
天底下只有一個皇帝,那就是大明皇帝陛下,任何人膽敢僭越帝制,都勢必會遭受大明王朝的雷霆怒火,倭國也不例外!
所以,此次出兵倭國,大明又多了一個合法理由。
李弘壁笑了笑,然後繼續解釋道。
「嗯,怎麼說呢?這所謂的大名,差不多是倭國的地方諸侯,當然了倭國很小,這些大名的勢力範圍也都不大,一般也就是一兩個縣的範圍……」
他思索了片刻,還是猶豫著使用了「諸侯」這個詞彙。
真要是說起來,這些地方大名確實是倭國諸侯。
但是他總覺得哪裡怪怪的,以這些倭國大名的軍事實力而言,稱他們為「諸侯」,確實有些玷污了「諸侯」這個詞語,所以他後面又補充說明了一下,占地一兩個縣的諸侯……
群臣聽到這話,一時間有些哭笑不得。
永樂皇帝更是笑得樂不可支。
擁兵一兩個縣的諸侯,這可真是天下奇聞啊!
「那這些倭國大名的廝殺征戰,是不是相當於咱大明村鎮械鬥?」
朱棣沒好氣地嘲諷道,絲毫不給人家留點體面。
大名征戰?
村鎮械鬥?
群臣聽到這話,立刻就發出了一陣鬨笑。
李弘壁猶豫了片刻,最後也點了點頭。
好像……真是……沒有什麼區別。
「陛下英明,這些大名麾下兵力不過數千人,多點的也就將近萬人,比如這個大內氏,家族武士恐怕也就千把號人,至於其他那些地方大名,就……不太夠看了。」
還真就是村鎮械鬥!
永樂皇帝陛下一時間也沒了興趣。
這種軍事實力,隨便派個戰將統帥一兩萬戰兵過去,就能橫掃整個倭國了,沒什麼值得忌憚的地方。
「弘壁,繼續說說這個石見銀礦吧!」
李弘壁趕緊解釋道:「這島根縣的位置靠海,北面就是倭國海,大內家族的實力在臣看來……確實一般,不過他們目前也是已經大概的知道了石見這一帶有銀礦,正在小規模地進行開採。」
眾人聽到謝鐸這麼一番解釋,也總算是明白了這石見銀礦的位置,也是大概的知道了一下倭國內部的情況。
然後群臣最關心的石見銀礦,此刻被一個大內氏執掌,這個大內氏手裡有著差不多幾千人的武裝力量,而且正在小規模地開採石見銀礦!
確認了銀礦是真的,而且大內氏正在偷偷開採,群臣立刻就有些坐不住了。
這可是他們看上的銀礦,大內氏這些該死的蠻夷怎麼敢偷偷開採的?
這就好比是被人偷了自家銀子啊!
成國公朱能立刻就提議道:「陛下,倭國卑劣不知恩義,這等銀礦落入其手中,那也只會是暴殄天物!」
「若是我大明可以掌控這座銀礦,將開採出來的銀子用以發展民生,不失為一項仁政善舉!」
「愛卿所言極是,不過怎麼將這石見銀礦給奪過來呢?」
朱棣順著朱能的話說下去。
「自然是出兵倭國,將這石見銀礦給搶過來!」
朱能笑了笑直接說道,毫不掩飾,臉不紅氣不喘,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他為什麼要遮掩?
誰都想要這座石見銀礦,誰都想要裡面的上億兩銀子,不過就是礙於臉面不好意思開這個口罷了。
既然如此,那這口自然是他朱能來開。
只要開啟戰事,滅了倭國,那就是一場滅國大功,足以再催生出一批武將勛貴了。
朱能主動開口提議出兵倭國將石見銀礦給搶過來,不出預料地遭到了文臣縉紳的反對。
「這倭國畢竟是我大明的藩屬國,我大明身為宗主國,出兵搶藩屬國的東西,如何能夠服眾?」吏部尚書蹇義率先開口,否決了這個提議。
「蹇尚書所言極是,倭國乃是我大明的藩屬國,這倭國的子民自然也是陛下的子民,哪有宗主國搶藩屬國東西的道理?實在不是天朝大國該有的風範!」
內閣大學士楊士奇也出言附和道。
「若是我大明真這樣做了,那四方藩屬國會如何看待我大明?難道先前一直維持的天朝氣度都是假象不成嗎?難道我大明一直推崇的仁義禮法都是笑話不成嗎?」
面對楊士奇的接連質問,朱能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他雖然也讀了不少書,但是跟楊士奇這等飽讀詩書的文臣比起來,還是差了不少。
其餘文臣也紛紛出言反對,附和楊士奇的說法。
他們確實覬覦那座石見銀礦,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樂意出兵倭國。
文臣縉紳一直反戰,自然是有原因的。
其一就是為了打壓武將勛貴,不給他們攫取軍功的機會。
武將勛貴沒有傳承,只要沒有戰事,那他們就得不到軍功,沒有軍功自然就不能晉升。
其二則是因為戰爭一旦開啟,青壯勞力全都會被徵召去服務戰事,那誰來給士紳縉紳們耕田種地,糧食減產導致損害最大之人自然就是擁有田地最多的士紳縉紳!
所以不管怎麼樣,反戰都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
至於那座石見銀礦,除了戰爭也不是沒有其他辦法。
眼瞅著這些文臣縉紳當了婊子還要立牌坊的噁心模樣,永樂皇帝一時間被噁心壞了,他只能看向了李弘壁。
出兵倭國,最大難題就在於這些文臣縉紳的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