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五年秋。
南征大軍船隊在廣州進行了再一次短暫休整之後,徑直穿過瓊州海峽,靠著海岸線一路航行到紅河入海口,大明戰兵將在這裡擇地登陸安南,快速占領紅河平原產糧區。
事實上,此戰為了打出效果,儘快平息這場戰事,李弘壁與姚廣孝制定出了一系列的作戰計劃。
比如張輔此刻率領的三萬戰兵,全都是來自五軍大營的精銳,以及一萬神機營戰兵,由歷城侯盛庸統帥。
二人率領三萬戰兵乘坐福船出海之後,三萬京營官兵從來沒有坐過海船,這一上船之後,好多官兵不可避免的暈船了。
就連張輔也有一定的暈船反應,可是盛庸卻一點事都沒有,還時不時地跟將士各自的船頭比賽釣魚。
這個時候,他們才深刻體會到了,李弘壁說的暈船反應,完全就是因人而異,沒有任何規律可尋。
經過大半個月的海上航行,將士們已經習慣了海船的顛簸,除了一些特別敏感體質的兒郎還是無法克服暈船反應,絕大多數將士都變得生龍活虎,畢竟不用他們走陸地長途跋涉,已經算是很方便了。
唯一的遺憾就是不能大規模的運送戰馬,因為戰馬很是嬌貴,這樣在海上顛簸,如果照顧不好,戰馬死亡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戰馬這種東西,放在大明本身就極其昂貴,能避免傷亡自然要避免傷亡,更別提什麼冒險用海船運送了。
好在安南也沒什麼騎兵,而且安南地勢多山林少平原,就算把戰馬給運送過來,騎兵也沒有什麼用武之地。
也就是那點象兵可能會對大明王師造成威脅,但是象兵在火銃面前也不值一提,張輔和盛庸可是清楚地記得,當初那帖木兒國的巨象戰兵軍團,是如何被李弘壁以一己之力給殺穿的。
事實上,如果不是鑑於帖木兒國的火炮軍團,大明早就使用先進的火器,根本就不需要李弘壁冒那一場生死危險。
所以,對付巨象,不僅可以使用火攻,還有這些動靜巨大的火器,對大明戰兵而言根本就不是什麼難題。
安南人做夢都不會想到,敵人竟然從他們的後方登陸了,對此他們是全然不知。
由於大明向整個天下都發布了討賊檄文,並且還以陳朝宗室遺孤陳添平的名義號召安南子民團結起來反抗那篡位竊國的黎季犛,所以安南胡氏也得知了事情原委,立刻調兵遣將想要抵禦興兵來攻的大明王師。
黎季犛也是積極防備,重編軍制,在多邦城加強防守,於各個河海要處裝插木樁陷阱,整頓軍庫,招募人民有巧藝者入伍,做好一切準備之後放心大膽的將他的所有軍隊調到了安南北方與大明交界的地方做出要進攻廣西、雲南的姿態。
而大明方面,以黔國公沐晟與雲貴都司都督方政為首的大明雲南衛所軍,則在永樂皇帝的嚴令之下對安南叛軍採取佯攻姿態,主要就是為了吸引安南軍的火力,並且逐步向南推進。
黎季犛本想著誘敵深入在安南北部的群山中伏擊明軍,一舉打掉明軍的主力,讓明軍知難而退。
安南是安南人的安南,關這些該死的明人什麼事情?
就算他黎季犛是篡權上位,但至少也贏得了安南上下的認可,已經建立起了大虞王朝,正兒八經地做了開國帝王,偏偏這些該死的明人非要橫插一腳,直接興兵來攻,黎季犛自然不可能咽得下這口惡氣!
在他看來,安南軍並非沒有勝算。
畢竟當年安南陳朝剛剛建立之後,也是面臨來自中原的蒙古大軍,那時忽必烈出征大理,兀良合台繼續攻略雲南其他不願歸附的部落,成功平定了雲南各地,因此安南成為蒙古戰略包抄南宋的障礙之一,成為蒙古軍進攻的目標。
兀良合台率軍征討安南,一度占領升龍,然而由於兵力有限,兀良合台撤兵回雲南,安南從此改變了「侍北」策略,主動遣使表示歸附,兩國暫時罷兵,但元朝對於藩屬國的要求讓陳聖宗感到困擾,最終導致了兩國之間的戰爭。
元朝派出大軍攻入安南,但安南軍經過兩次戰爭洗禮,總結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在陳國峻的策劃下,安南採取了游擊戰的戰術,主力部隊分散四方,以小規模的叢林戰騷擾元軍,元軍想要尋找安南軍主力決戰不可得,疲於奔命,損失慘重,安南軍最終在國王英明的指揮下成功擊退元軍,展現出了堅定不移的抵抗意志。
隨即元朝再次調動龐大的軍力四征安南,但再次遭到失敗,元軍在安南境內面臨艱苦的環境,加上安南軍的靈活戰術,導致元軍水師覆沒,元軍最終被迫撤退,這一次次的次慘敗讓元朝內外交困,對外戰爭受挫,對內經濟受損,最終不得不下詔罷征安南,兩國關係終於由戰爭走向和平!
也就是說,安南並非沒有獨立做主的可能,尊嚴全都是自己打出來的!
既然安南陳朝都能夠做到,他黎季犛這個篡了陳朝的大虞開國帝王,自然同樣能夠做到!
陳朝抵禦元朝入侵的先例就擺在眼前,黎季犛自然要借鑑學習,以此抵禦大明王師,慢慢將其拖垮,然後徹底趕出安南!
他到不敢去想反攻大明,從大明身上撕下一塊肉,畢竟這個時候的大明王朝,兵鋒太盛了些。
黎季犛心裡非常清楚,他能做的是通過拖將大明的糧道拖垮,讓大明朝堂覺得攻打安南得不償失,他們才會放棄安南,不再理會安南國內的動盪。
說到底,大明之所以出兵,不過就是為了維護宗主國的臉面罷了。
他們自己自己被安南給糊弄欺騙了,所以一怒之下才興兵來攻,想要找回場子,僅此而已。
那麼,只要讓這些明軍吃吃苦頭,只要讓大明意識到安南不是什麼他們想打就可以打的,那明軍自然會罷兵休戰!
但若是想要蛇吞象把大明惹急了,傾國來攻,安南覆滅就是旦夕之間!
這一次,黎季犛賭的就是大明覺得沒有好處之後會主動放棄安南,至於安南到底是陳朝還是虞朝,對大明有什麼影響嗎?
反正安南還是大明的藩屬國,該朝貢還是要去朝貢!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
黎季犛計劃雖好,但是明軍根本就不上當,並不死命追趕。
只要安南軍後撤,明軍就開始步步為營向前推進,然後派出民政官員對占領地的百姓進行編戶齊民,擺出一副穩步推進的架勢。
見此情形,黎季犛頓時就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