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海權

  翌日清晨,鄭和來訪。

  李弘壁親自出迎,這倒是讓鄭和有些受寵若驚。

  直到走進了大堂,鄭和這才恭恭敬敬地向李弘壁躬身行禮。

  「肅王殿下,多謝了!」

  「鄭和如今已經卸掉了宮中差事,準備前去龍江船廠與汝南侯匯合。」

  李弘壁聞言眉頭一皺,急忙上前將他給扶了起來。

  「鄭公這莫非是看不起我李弘壁?」

  「你我相識於微末,那個時候的李弘壁,還只是個國公世子,而鄭公卻已經是內廷大璫了,那時的鄭公尚且可以與我李弘壁平等相交,難道今日的鄭公就做不到了嗎?」

  聽到這話,鄭和心中感慨萬千,眼眶都有些發紅。

  「肅王……」

  「還是喚我弘壁吧,這樣親切些!」

  李弘壁大笑著阻止了他,然後二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鄭和也順勢而為,坐下後開口道。

  「弘壁,不瞞你說,我這心裏面一直惴惴不安。」

  「因為我確實不知該如何行事,對水師出海這些事情全都是一竅不通啊!」

  說實話,鄭和現在確實心中不安。

  他確實頗有智計和武略,但他畢竟只是個宮廷內臣,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宮裡面度過,對水師以及出海事宜根本就不了解,更別提作為正使統帥上萬水師艦隊出海遠航了!

  這就好比你讓一個體育老師突然前去教學生高數,他不慌才是怪事,這根本就不在一個賽道上面嘛!

  李弘壁見狀笑著安撫道,然後也是正色開口,將他所知的全部出海知識一一道出。

  「其實出海這件事情,確實很是麻煩。」

  「一名合格的航海家往返於汪洋無際波濤山涌的大海中,對於各地路程遠近、方向、海上的風雲氣候、海流、潮汐漲退、各地方的沙線水道、礁石隱現、停泊處所水的深淺以及海底情況,都要熟悉……」

  「航海家要知道路程遠近和方向,是不消說的了;還得知道風雲氣候,不僅颱風颶氣,就是平常的風暴、風向不對,也足以使海船大大為難,此外海流、潮汐也很重要,比如那落漈,漁民往往為之色變,即是一例……」

  「另外還有海船拋舡,怕碰上鐵板沙、沉礁,也要知道停泊處所是泥底、石底還是石劍,怕走椗或弄斷椗索。所以一定要知道水道、沙線、沉礁、泥底、石底、水深水淺等等……」

  「諸如此類,這是一本很複雜又細緻的帳,掌握不了,就無從在大海中航行!」

  聽完這些,鄭和更是眉頭緊鎖。

  因為他對這些事情,壓根就全然不知,猶如一場白得不能再白的白紙。

  李弘壁取出了一本小冊子遞給鄭和,後者恭敬接過認真查看了起來。

  而鄭和在看的同時,李弘壁也在一邊講解,這一聊就是兩個多時辰。

  這兩個多時辰,大多數時候都是李弘壁在講自己對海外所知道的一些東西,鄭和聽得極其認真。

  至於組建艦隊的事情,反而聊了一會就已經商定了大的方向,剩下的事情交給下面的人去做就可以了,不用鄭和去操心。

  鄭和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儘快熟悉這些船舶海洋知識,以及熟悉各類遠航知識,比如在茫茫大海上面遇到突發疾病應該怎麼處理,比如船隊出海的淡水食物應該如何保存等等,一系列知識全都被李弘壁寫進了這本小冊子裡面。

  李弘壁看得很是欣慰,思緒也有些翻飛。

  事實上,大明能夠完成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性壯舉,本身就是一次意外罷了。

  基於華夏曆代王朝的地緣政治思想,上到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都秉持著那「中土居中、瀛海四環」的觀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不止是大明,歷朝歷代的華夏子民,一直受傳統地理觀「中土居中,瀛海四環」的影響,以致於他們本能地認為中土大地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且中國帝王確立的是「中式宗主觀」,也就是說儒家搞出來的那一套「天人感應」、「君權神授」,更是成了這種觀念的思想輿論依據!

  帝王,即天子,作為天的兒子,受命於天!

  除了領有中土直接統治外,天下的其它地方也全歸天子統馭和教化,是為天下共主。

  那都是老天爺的兒子了,老天爺還能把好地方給其他人嗎?

  自然不會,所以中土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就是老天爺給天子的膏腴之地,除了中土之外的那些地方,全都是蠻荒之地、貧瘠之地、化外之地!

  加之儒家「尊王攘夷」、「懷柔遠人」、「尚德抑武」這些思想言論的洗禮之下,導致華夏曆代帝王那都是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

  「不治夷狄」是他們的傳統觀念,「統而不治」、「撫而不治」是他們的常用手段!

  說得直白點,我實力比你強,但我不會暴力強權欺負侵略你,而是要用仁德感化你,讓你主動認我做老大,讓你沐浴在我的教化之下對我稱臣納貢!

  守著中土這自家三畝地,歷代帝王就高興得合不攏腿了,哪裡還有心思東征西討。

  然而這種思想造成的最嚴重後果,就是華夏子民一直缺乏海權觀念,缺乏對海洋戰略價值的重視,是典型的大陸性地緣政治觀。

  原本中國並不是缺乏航海傳統的國家,至遲在春秋時代就有了海上運輸和海軍,可惜因為這種中土宗主國觀念的影響,再加上儒家搞出的那一系列思想言論,直接就粉碎了海權思想誕生的可能!

  三寶太監鄭和,是第一個具備對海洋的戰略眼光之人,鄭和帶著一批同樣擁有海上探險精神的同袍戰友,先後七下西洋,他們曾深入前人從未涉足的海域,他們實際上是進入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第一批航海家,他們是那個時代的海洋先驅者!

  然而,偏偏鄭和是個太監,副使王景弘也是個太監,這一批古所罕見的航海家們幾乎都是備受歧視的宦官,所以他們的成功只能加重文臣縉紳對航海的敵視。

  畢竟,宦官閹人是帝王的鷹犬,而不是他們文臣縉紳的鷹犬。

  宦官閹人取得的成就,獲得的利益,跟他們文臣縉紳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所以在宣德年間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的時候,文臣縉紳不斷進言勸諫宣德皇帝朱瞻基,終於讓這個永樂大帝的好聖孫放棄了海外擴張的企圖,強行將鄭和召回,而鄭和也失去了所有精氣神,病逝于歸國途中。

  這之後,無敵於世的大明水師被閒置,先進艦隊泡在海港中漸漸爛掉,歷經鄭和船隊數十年捨生忘死才得到的珍貴航海資料被劉大夏銷毀(藏匿),大明全方面停止建造遠洋艦船,全力嚴禁打擊海外私人貿易,將近在咫尺的制海權拱手讓與他人!

  如日中天的大明水師,直接就被一下子打回了原形,甚至比之先前處境還要悽慘!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文臣縉紳想要的,不只是讓大明水師爛掉,而是一直爛掉!

  任何人想要重建大明水師,想要開海解禁,那都是他們的敵人!

  而大明水師爛掉之後,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中國喪失了東南亞的控制權,中國北印度洋朝貢貿易圈的崩潰,大明水師三十年的苦心經營化為烏有,中國不但喪失了成為世界性帝國的機會,而且喪失了海上的軍事屏障和貿易通道,最終徹底喪失掉了海權!

  等到若干年之後,等到西方列強的堅船大炮,浩浩蕩蕩地登陸中國沿海時,這群沉浸在天朝上國幻夢中的帝王將相,這才終於明白了,海權到底有多麼重要!

  李弘壁既然來了,那他絕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帝王將相依舊活在夢裡!

  大明既然擁有無敵於世的水師,那就自然應該掌控海權,走上一條海上爭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