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卷取士!」
「說白了就是因為南士和北士水平差距太大!」
李弘壁耐心解釋道:「這是因為南士文化素質要普遍高過北士!」
「其實到了唐宋年間,南方已經成為實際上的經濟中心了,就比如面積同樣的田地,北方一年一熟,華北兩年三熟,華南則一年兩熟,比糧食產量北方比不過南方,他們讀書人有句話叫做「倉廩實而知禮節」,有了充足的糧食供應,能夠天天吃飽肚子,才能抽身做學問,這樣一來南士的文化素養就比北士高多了。」
「但是,北方承擔著抵禦外族入侵的重任,草原蠻夷一直都歷代帝王的心頭大患,也是南方百姓安穩生活的不穩定因素,想在綿延萬里的國境線上抵禦外族入侵,只能倚靠關隘和天險,而這就需要有人去駐守,所以北疆與南方一樣同樣,都是我大明不可分裂的疆土!」
「國朝要儘可能地做到平衡南北方關係,實現南北權力對等,都是保持國家統一,維繫社會安定的重中之重,因為北方人心不穩,南方人日子也不會好過,當年那場南北榜案,就是太祖高皇帝利用科舉來籠絡北方士人、平衡南北差距的最好例子。」
南方是經濟中心,倉廩實而知禮節,人家有的是糧食吃,吃飽喝足了就開始進學修德;而北方糧食產量本就不如南方,加上又面臨蠻夷劫掠襲擾與時常爆發的兵戈戰火,日子過得就悽慘多了,文化素養普遍比不過南方士子。
「科舉又是國朝的掄才大典,歷來是關係到王朝興亡的重事,科舉辦的好不好,直接關係到王朝根基穩不穩。」
「若單就人才選拔的角度來看,其實本來不應該有地域之分,因為科考要做到公平公正,但若是從政治維穩角度,又必須做到相對均衡,否則北方士子一再落榜,那國朝就會漸漸失去北人之心!」
李弘壁做足了鋪墊,然後說出了解決辦法。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分地取士,分卷科考!」
「歷來科考南北士子高中人數差異太大,就在於雙方才學不在一個水平上,但是科舉取士,又必須要做到南北兼取,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南人雖善文詞,但大多輕浮,而北人雖才學稍淺,可勝在厚重,所以應當分南北分卷取士,錄取名額南士六分北士四分,直接分卷考試,把北方士子的考卷出的比南方士子簡單一些,出得符合他們實際水平,這不就行了嗎?」
「大家各考各的,都在同一水平線上,主考官也各自是南臣或者北臣,也不存在什麼刻意打壓包庇之說,能不能高中各憑本事嘛,他們還能說什麼?」
「妙啊!」姚廣孝由衷稱讚道,忍不住為李弘壁此計點讚!
朱棣也忍不住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一絲喜色。
此計確實很妙,堪稱利國利民之策啊!
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那都是大明不可分裂的疆土!
朱棣為了平衡這南北逐漸拉開的差距,為了能夠儘快遷都北平,不知道愁白了多少頭髮絲。
結果這李弘壁腦子就是好使,提出了這般妙計。
南北分地分卷考就是了,你北方士子去考北卷,你南方士子自己去考南卷,這下子所有參考學子的水平線都起碼在同一水平線上了,能不能高中真就是自己的水平問題了。
到了那個時候你要是落榜再狗叫什麼「舞弊」、「地域黑」,朝廷哪裡還會再慣著,不直接撕爛你的狗嘴!
事實上,自從洪武年間那場南北榜案後,就有很多落榜士子以此案為先例,或攻訐考官,或求請複試,反正就是主打一個我落榜了誰都別想好過,最好是像洪武年間那場「南北榜案」一樣,重新考一次,再給我一次機會,朝廷也是煩不勝煩!
現在好了,誰要是再敢狗叫,朕直接砍了他的腦袋!
朱棣很是滿意地點了點頭,笑呵呵地看著李弘壁。
「好孩子,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李弘壁思索了片刻,索性直接一口氣說完。
「不如增加一個中卷,也就是把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及廬、鳳二府,徐、滁、和三州等籍貫學子劃到一起,因為雲貴川嘛懂的都懂,學子數量少得很,以往若非是那種驚世奇才,基本上都沒有高中的可能!」
「朝廷不是馬上要針對西南邊疆的土司問題進行改土歸流了嘛,那這就是一個不錯的契機,提拔篩選出一些土民士子入朝為官,給這些地方的土蠻土民打個樣,他們自然就會對朝廷心生嚮往了。」
朱棣聞言大喜過望,猛地一拍大腿。
「很好,你小子真是個人才!」
「那北卷和南卷呢?」
「北卷就是北京周邊、山東、河南、山西、陝西這些地方嘛,除了北卷和中卷,其餘地方的士子全都考南卷,那些江浙才子不是很卷嗎?讓他們自己跟自己人捲去吧!」
「倒是這三卷名額問題,可以從北卷和南卷勻出半成就是了,具體如何陛下和恩師商量去吧,臣就不多說了嗷!」
不知不覺間,李弘壁已經跟狗皇帝聊了快一個時辰,他都有些不耐煩了。
這狗皇帝怎麼沒點眼力見兒啊?
咋還不走啊這!
朱棣眼見李弘壁滿臉疲憊,也是察覺到這次聊得有些多了,要把這個兔崽子給掏空了,所以朱棣笑著寬慰了李弘壁幾句,然後和姚廣孝告辭離去了。
一走出曹國公府,永樂帝就很是春風得意。
「妙啊!」
「真是妙啊!」
「這等妙計為何先前就沒人提出來呢?」
「和尚,你說說看,這李弘壁都能想到,為什麼你想不到呢?」
姚廣孝輕飄飄地瞥了朱棣一眼,淡淡開口道:「弘壁之所以能夠想到,是因為他不是名教弟子,其餘朝臣並不是想不到,而是他們即便想到了恐怕也不敢開口!」
此話一出,朱棣頓時一愣,隨即臉色變得有些難看。
姚廣孝這句話,說的有些誅心了!
朱棣又不是傻子,他哪裡想不明白。
這滿朝縉紳都是傻子嘛,分地取士這般簡單的方法,他們難道就真的想不到?
不!
肯定有人會想到的!
但是為何從來沒人提及過?
因為他們不敢向皇帝進言獻策!
洪武年間那場南北榜案,凡是捲入其中的官員,不是被殺就是被流放,每一個好下場!
就連大儒劉三吾都被下令處死,後因年老,免死戍邊,慘遭流放。
所以在洪武末年,是沒人敢提的,誰敢提誰就要做好被流放問斬的準備!
到了建文年間,以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人為首的南方士紳把持朝政,別說提議科舉分地取士了,你要是敢流露出絲毫對南方士紳的不滿,那就會被排擠出朝堂!
而現在的永樂朝堂,也大多是以南臣為主,就算真有忠心耿耿的官員想到了這條妙計,那也要考慮一下能否承擔得起招惹南方縉紳的後果!
說白了,這南北分卷取士,損害的是南方縉紳的利益!
他們明明可以霸榜整個科考,現在卻要分出一大部分名額給北人,這就如同拿刀子割他們身上的肉,他們會咽的下這口惡氣才怪!
一想到這兒,朱棣就忍不住點了點頭。
「這混帳兔崽子雖然有時候行事孟浪了些,但到底還是忠心的,給他記一功!」
「對了和尚,朕是不是忘記什麼事兒了?」
姚廣孝:「(„ಡωಡ„)栓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