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陳警官對歷史的推理
科學發展是有跡可循的,一是基礎理論、二是需求、三是時代背景。
比方說,東漢張衡把圓周率算到232分之732,正因為當時只需用到這個定理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之前還採用「徑一周三」呢!
到了南北朝,祖沖之算出此後千年世界上最準確的圓周率:3.1415926,正是因為這時期需要更精確的基礎理論發展應用科學。
在這戰亂時期,馬蹬的普及使得源自漢朝的「弓弩克騎兵」戰法變得不頂用,而且鐵甲也成了騎兵的標配。
鐵甲騎士就是古代的坦克,諸葛連弩這種古代機槍也射不穿,長戟的破甲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無論是裝備、材質、戰法、冶鐵和科技在生存的驅動下得到了提升。
皇朝為了給基礎理論升級,必需養著基礎理論學家脫產研究,即使最不切實際的《天文學》也是為了農業服務的。
說到西方,英國孕育出牛頓這位集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鍊金術士於一身的科學家,也是因為基礎理論制約了應用科學,所以英格蘭加大了劍橋大學的資助,培育脫產的學者解決航海所需的科技。
看看《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牛頓力學》、《萬有引力》、《微分學和積分學》、《古典光學》,哪個不是應用在當時的航海殖民和機械製造的應用科學裡?
好了,再回顧古希臘的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流體×g×V排開流體,發明這個理論只是為了在不剖開純金王冠的前題下檢驗工匠是否使用了白銀來偷工減料!
這就像愛因斯坦推算質能方程就是為了看看牛頓會否炸屍。
又比如,公元3世紀的丟番圖先生在墓志銘上留下現代數學界還沒法解決的「丟番圖問題」。現在仍有大量理論與丟番圖方程有關,比如:裴蜀等式、勾股定理的整數解、佩爾方程、四平方和定理和費馬最後定理等。
然而,至今仍找不到丟番圖的墓碑,為什麼1621年歐洲有刊物宣稱找到所謂的公元5世紀梅特羅多勒斯(Metrodorus)的數學謎題,而題目里就有所謂的公元三世紀《丟番圖墓志銘》!?
明顯地,十七、八世紀冒起的「古希臘學術」為了熱度才虛構出古代背景,那些理論其實是那時期創造的!
另外,歐洲的所謂證據在邏輯上難以自恰。比方說,在公元6世紀之前,只有華夏產絲綢,而所謂的《荷馬史詩·奧德賽》對絲綢的描述是:「從門閾直到內室,椅子上放著柔軟的綺羅。」
這裡的綺羅就是幽美的絲綢,簡直讓無數希臘人盡折腰,還把產地稱作「賽里斯國」(Seres)——產絲之國。
然而,後年(1998年)考古隊將會在滎陽青台遺址發現了距今約5500年的絲綢碎片,即使37年前也發現了公元前3700的絲綢文物。
即是說,在古希臘文明誕生前的2700年前,華夏已經發明了絲綢!如果古希臘真的那麼先進,為什麼會要驚嘆絲綢的華美呢?
那麼先進的古希臘在覆滅前也生產不出來,還像一個土老帽一樣震驚!
「震驚!科學和數學領先全球二千年的希臘人對絲綢趨之若騖!這就像二千年後的我們明明已懂得生產電腦,卻驚嘆於戰國時代發明的『籌算』,而且到現在我們還生產不出『籌算』而對它趨之若騖。
唯一的可能性是,很多數理成就被安插到古希臘人身上。
在大航海時代,一些逸名的理論被轉嫁到古希臘人的頭上,然後弄出浮體原理是為了測王冠的含金量那麼可笑的理由,我更傾向浮體原理是大航海時代用於帆船製作的基礎學術」
隨著陳斌續一抽出不合理的證據,凱特琳娜的三觀被刷了一遍又一遍,不再相信兒時看過的科普知識了。
陳斌吐槽完畢,李秀慧續了杯茶水,繼續未完的故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