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內。
見到突厥來使中為首的大漢,不僅李二面露異色,殿中的百官,也有不少人低頭議論紛紛。
「臣阿史那思摩參見陛下~!」
突厥使團中那個為首的大漢,朝李二躬身行禮道。
而他後面的那兩個突厥人,則是舉拳於胸,跟著那大漢行了一禮,但是並沒有說話,估計是不會說漢話!
「臣?」
李澤軒心中一動,在阿史那思摩走進大殿的時候,他就發現了周圍百官的異常,此刻聽到阿史那思摩向李二自稱為「臣」,他心裡的疑惑就更加深了!畢竟阿史那思摩是個外族之人,怎麼能向大唐的皇帝自稱為臣呢?
由於他現在站在文官陣營,身邊多數都是不相熟的人,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他倒是熟悉,可是這三人已經站到最前面在跟李二說話呢!
所以他就只能按捺住心中的疑惑,在旁邊靜靜地看著事態發展。
「呵呵!思摩不必多禮!快快平身!」
龍椅上的李二,一臉和氣地說道。
態度上,與之前接見突利使者、契丹部使者明顯不同。
「謝陛下!」
阿史那思摩站直了身子,李二這時問道:「思摩將軍,你今日求見於朕,可有要事?」
「回陛下,前些時日,大可汗發現契丹部酋長膽大妄為,竟敢率部叛逃突厥,投奔大唐,特命阿史那思摩前來長安,向陛下討要契丹部酋長!」
阿史那思摩躬身回道。
李二眼睛一眯,聲音立刻變得有些清冷,他淡淡道:「契丹部一向是歸頡利管轄,朕不曾見過他,如何交予你?」
阿史那思摩沉聲道:「陛下,方才在宮門處的那使者,正是契丹部族人,契丹酋長以及他的部族,此刻肯定正向長安城趕來,到時候陛下只需派人將其捉住,交予思摩即可!大可汗到時定有重謝!」
李二臉色一沉,語氣不善道:「放肆!阿史那思摩,你這是在命令朕嗎?」
「臣不敢!」
阿史那思摩連忙躬身道:「陛下,臣此行只為帶回契丹部,並無冒犯之意!但是陛下您好似有包庇契丹部之意,臣在此提醒陛下,可不要忘記了當年的盟約,突厥與大唐之間,可是有著互不攻伐的友好盟約,如今契丹部叛逃,陛下若是能將之交予臣下帶回去,大唐與突厥之間的友誼定能萬世長存,大可汗也會感念陛下的仁義,而厚禮相贈!」
「大膽~!」
阿史那思摩話音一落,程咬金頓時就不淡定了,老傢伙從後面跳了出來,指著阿史那思摩的鼻子痛罵道:
「混帳東西,就你也敢指責陛下?陛下今日對你以禮相待,不過是念在太上皇對你的器重以及往日的情分罷了,你這廝竟不識好歹、以下犯上,對陛下出言威脅?哼!夠膽的就出來跟俺老程好好打一場!」
阿史那思摩眉頭一皺,道:「盧國公,阿史那思摩沒有威脅陛下,只是想完成大可汗交待的任務,以及促進突厥與大唐之間的友誼!冒犯之處,還望陛下和盧國公見諒!」
程咬金瞪著牛眼,氣呼呼地說道:「哼!你少拿頡利可汗來壓老夫!俺老程不怕他」
「好了!知節!下去!朝堂之上,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高坐上首的李二皺了皺眉頭,淡淡地呵斥道。💋♩ ➅➈𝔰Ĥ𝓊𝔵.𝒸𝐨𝓂 💣👍
「……喏~!」
程咬金不甘心地就此打住,然後又退了回去!
李二看向阿史那思摩,沉聲道:「朕與頡利的確有互不攻伐的盟約,契丹部在突厥,朕管不著,但是如今歸降了我大唐,那就是朕的子民,朕不會將自己的子民交給他國,更不會交給頡利!所以阿史那思摩,你還是回去吧~!」
阿史那思摩片仍然不甘心地拱手道:「陛下,若是您能將契丹部眾人交予臣帶回去,大可汗願意拿梁師都來做交換!還請陛下三思,區區一個契丹部,如何能與突厥、大唐之間的萬世友誼相提並論?」
梁師都!!
朝堂眾人,此刻先是一愣,然後紛紛譁然!
不少文臣武將,面上都閃過意動之色!
李澤軒也是心中一動,因為他聽過梁師都這個人!
梁師都,本是隋朝的鷹揚府郎將。隋朝末年,被免官回鄉,後來趁天下大亂的機會起兵造反,控制了朔方。之後梁師都正式稱帝並向突厥稱臣,被突厥冊封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
此後在突厥的支持下,梁師都數次進攻唐朝,但都被唐軍擊敗,勢力日益衰落。特別是唐朝消滅其他割據勢力後,梁師都更是岌岌可危。於是梁師都便死心塌地地投靠突厥,依靠突厥苟延殘喘。
因為東突厥在唐朝初年實力強大,所以當時唐朝在平滅了大部分割據勢力之後,決定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等到能夠擊敗東突厥時再解決梁師都。🐳✋ 6❾ˢ𝔥ỮX.𝔠𝐎爪 🎈👮
因此梁師都在東突厥的庇護下維持了十幾年,是維持時間最長的隋末割據勢力。
如今,頡利為了抓回叛逃的契丹部,居然願意用梁師都來交換,聽到這裡,李澤軒的眼中精光一閃,頓生一計。
端坐上首的李二,顯然也是被阿史那思摩的話給震驚了一下,但很快他便反應了過來,然後直接拒絕道:
「不可能!無論頡利開出什麼條件,朕都不可能將歸降我大唐的人交出去!大唐乃是君子之國,斷不會做出此等小人行徑!所以,阿史那思摩,你還是趁早死了這條心吧!」
李二不傻,他雖然也想著能夠解決掉梁師都,但不會將契丹部拿出去作交換,不然那以後誰還敢歸降大唐?這種損害國家威信的事兒,李二是堅決不能幹的!
堂下諸臣聞言,均是不約而同地鬆了一口氣,顯然,對於當前局勢,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阿史那思摩目光微沉,頓了片刻之後,不悅地拱手道:「既然如此,那臣告辭!回去之後,臣會如實稟告大可汗,希望陛下不要為今日之決定後悔!」
「哼!朕從未後悔過!來人!送阿史那思摩出宮!」
李二怒哼出聲,道。
若不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他定要讓人好好懲罰一番這個出言不遜的傢伙。
阿史那思摩看了李二一眼,然後帶著隨從,扭頭就出了大殿!
大殿之內,重新陷入了安靜!
因為如今的局勢是越來越複雜了,李二拒絕了阿史那思摩的請求,回去之後,頡利可汗肯定會大怒,所有人都能預感得到,大唐與突厥之間的全面戰爭,很快就會來臨!
「陛下,頡利提的要求被拒,定會大為惱怒,老臣估計,待他收拾完突利可汗,定會整肅軍隊,來報今日之仇!所以,即便咱們不主動出兵,但也需儘快做出防備,不然難以抵擋住突厥的狼騎!」
大唐軍神李靖,此時站了出來,朝李二躬身道。
「臣贊同藥師的話!既然今日陛下拒絕了頡利,那就得早做防備!是攻是守,還請陛下早做決斷~!」
當年的徐茂公,現在的李績,也上前躬身道。
「臣等附議,還請陛下早做決斷!」
秦瓊、程咬金、房玄齡、杜如晦等一干大臣紛紛躬身道。
李二點了點頭,然後他開口道:「諸位愛卿所言極是,大唐與突厥之間雖有盟約,但突厥狼子野心、人盡皆知,他們撕毀盟約,那是早晚的事!可是我大唐作為天朝上國、君子之邦,斷然不能做那背信棄義之舉,所以朕決定暫緩出兵。
但京城十六衛的各營將官,從今日開始,需敦促將士整軍備戰、加強訓練,將作監、戶部、工部,要提前準備好兵器、鎧甲以及戰馬、糧草!一旦突厥做出違背盟約之舉,那我們立刻兵發突厥,生擒頡利!國難當頭,所有臣工務必竭盡全力,盡職盡責,不得勾心鬥角,影響備戰!」
「臣等遵旨~!」
文臣武將,全部躬身領命。
李二點了點頭,正想說「有事啟奏、無事退朝」來著,誰知,李澤軒這個時候走了上來。
「陛下,對於突厥,臣有一計!」
李澤軒一襲紫袍,站在堂下,傲然獨立,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當真是風度翩翩、氣質卓絕!
不少大臣看在眼裡,都是在心中暗贊。
主要是這貨有一副好皮囊啊!
「哦?永安侯你有何計策?快快講來!」
李二眼睛一亮,有些期待地問道。
他今日叫李澤軒來上早朝,主要是為了想讓李澤軒能夠參與到大唐與突厥的事務中去,畢竟以後攻打突厥,他還想讓李澤軒貢獻力量呢!
他倒是沒想到李澤軒還能對大唐、突厥的目前形勢有自己的見解!
在阿史那思摩離開大殿的時候,李澤軒已經在心中醞釀一個計劃,此刻他早已成竹在胸,聞言,他拱手道:
「陛下,臣建議立刻發兵朔方,攻打梁師都,解決這個我大唐境內的最後障礙!」
李二聽罷,心中微微失望,道:「兵發梁師都?這與突厥有什麼關係?」
李澤軒沉聲道:「陛下,這次突厥派使者想用梁師都來交換契丹部,足以見得當今突厥國政混亂,已經無力庇護梁師都,我們何不趁此機會,將其一舉拿下?
當年,梁師都聚兵盤踞朔方,並私自建國,使得朔方之地成為了大唐與突厥之間的天然屏障,此次,我們若是發兵朔方,梁師都不敵的情況下,肯定會向頡利求援,頡利又不忍失去這道屏障,肯定會派兵相助!
一旦頡利派兵援助梁師都,與大唐軍隊交手,那他就違背了當年的盟約,這無疑是給了陛下您發兵突厥的理由,既然他違背盟約在先,那我們為何不能主動進攻突厥?
所以,此戰的象徵意義遠遠大於現實意義,遠非得到地盤這麼簡單,因為在此戰期間,東突厥一旦救援梁師都,就直接給了我大唐攻打突厥的理由!
若是頡利識破了我們的計策、不救援梁師都,那也沒關係,能夠除掉盤踞在朔方多年的割據勢力,對於維持我大唐的後方穩定也有不少好處,正好,還能為以後兵發突厥提前練練兵!
故而,此計一出,無論頡利作何應對,我們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大殿之上,李澤軒侃侃而談,一條針對頡利可汗的完美無缺的計劃,從他口中被娓娓道來,文武百官一個個地是越聽眼睛越發亮,李二亦是聽得一臉驚喜、頻頻點頭!
待李澤軒話音落罷,李二忍不住拍案道:「好!好!好計謀!眾位愛卿以為,永安侯之計可行與否?」
程咬金立馬走上前,眉飛色舞道:「嘿嘿!陛下,老臣以為,永安侯之計大大地可行!梁師都那小老兒占著朔方那麼多年,早就應該滾出我大唐了!陛下若戰,俺程知節願領兵去取梁師都的項上人頭!」
話說只要有仗打,這個老傢伙就來勁,前一陣打管城縣他都沒有打過癮,現在要打梁師都,他就更加來勁了!
更何況他也覺得李澤軒提出的這條計策很靠譜!
秦瓊也走上前,抱拳道:「陛下,老臣認為永安侯之計可行!就算逼不出突厥的援兵,我們也能收復朔方,徹底統一中原!」
李靖這時也出言道:「陛下,永安侯此計甚妙,於咱們來說是進可攻、退可守,但是對頡利來說,卻是進退兩難!臣也認為此計可行!」
「臣等附議!」
李澤軒這條計謀,不會讓大唐背上背信棄義的罵名,更能讓大唐在與突厥的對峙中,化被動為主動,可謂是既滿足了主和派的心愿,又滿足了主戰派的要求,文武百官誰敢不同意?不同意的那就只能是私通突厥的奸細了!
所以,大唐軍神一表態,頓時就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文武百官,皆表贊同。
李二龍顏大悅,道:「好!既然如此,那便這麼定了!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蕭瑀、閻立德、李靖、李績、程知節、秦瓊、尉遲敬德、牛進達、段志玄、柴紹、薛萬鈞,留下與朕商議出兵事宜,其餘臣工,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