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第142章 蘇門子弟

  第142章 蘇門子弟

  鎮魔人號稱無私,以守護天下萬民為己任,但卻並不代表鎮魔人之間就沒有競爭,只不過這種競爭被限制在了一種較為良性的層面。

  這種良性競爭的全貌並不為人所知,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那就是傳續,如果你能培養出一些比較優秀的鎮魔人後輩,不管是以朋友身份還是師長的身份,那麼你將會得到某種青睞。

  只不過除了那些得到青睞的人自己之外,沒有人知道所謂的青睞到底是什麼。

  但不可避免的,鎮魔人就如這片土地上的普通同族一樣,形成了一種尊師重教,薪火傳承的獨特氛圍。

  陳同惡自少年出道,歷經世間腥風血雨近六十載,可謂慣看春花與秋月。曾有一段時間他教過很多學生,但是不知是他自己缺乏識人的眼光,還是自己運氣不好,反正就不曾出過一個正經成才的鎮魔人後輩。

  特麼的不是成不了材,就是驟然墮落,以至於他在經歷了幾番不得不大義滅親的悲劇後,卻終究放棄了授徒的念頭,唯一一個成材的,還給送去了韓家寄養。

  當然自從與龐師娘搭了伙兒之後,陳同惡才明白自己的短處到底在哪裡。

  只可惜自從隱居老家之後,那片地方居然二十幾年不曾出得一個出眾人物,以至於陳同惡常常自咐寶刀空老,時對月長嘆。

  二狗算是陳老漢「老來聊發少年狂」的一次不經意的嘗試。

  事實證明,二狗並未辜負陳老漢的期許,他甚至回饋給了陳老漢更大的驚喜。

  像宗澤這種未來必定會光耀前古的蓋代人傑,對任何一個鎮魔人來說都是不可放過的優質生源,不趕緊把他落袋為安,難道還等著過年下崽兒麼?!

  陳同噁心急火燎的就要去找龐師娘商議收徒的對策,二狗卻道:「師傅莫急,不止宗先生夫婦,徒兒還有幾個朋友和伴當,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徒兒覺著他們都有成為鎮魔人的天賦。」

  陳同惡看著那二狗,心中卻有些不曾相信,道:「小子!你以為甚麼人都能成為鎮魔人麼?想甚美事兒呢!能碰上一個大天尊級的好苗子已經算是你三生有幸,怎得還想讓豪傑扎堆下崽兒啊!」

  二狗笑道:「師傅若不信,明日我便帶著他等上門拜見,且讓師傅你也看看徒兒我交友的本事。」

  陳同噁心中琢磨了一下,道:「如此也好。」

  隨後他等收拾了地上的金銀,二狗卻與陳同惡說起禮部員外郎李格非之事。

  陳同惡卻道:「似這等朝堂裡面的腌臢事兒多了去了,那李格非受人算計不足為奇。他頂著蘇門子弟的好大名聲,別人不算計他又該算計誰呀。」

  蘇門子弟?

  二狗卻聽得有點懵逼,他雖然知道蘇軾在詩詞界歷史上的地位,但是這廝因著大嘴巴,幾乎一生官運坎坷,以至於大部分後世之人只認為他就是一個李白式的浪子,卻無有真正的治國任事之才。

  但實際上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蘇門三父子,大蘇、小蘇、老蘇。

  老蘇蘇洵暫且不論,他一輩子最大的成就其實就是教出了兩個天才兒子。

  大蘇蘇軾,小蘇蘇轍,世人公認大蘇強於小蘇,不僅僅後世之人這麼認為,大宋朝野亦皆如此。

  蘇軾的強,不僅僅體現在他堪稱絕世的詩詞天賦上,他的治事能力亦是頂尖。

  後來靖康之變,南宋為什麼要把都城定在臨安,也就是杭州。原因就在於蘇軾在任職杭州的時候,把這地兒建設的太好了。

  把幾乎淤塞的西湖挖出來,再建三十里長提,這等工程在古代基本上都是勞民傷財的大工程,而蘇軾不僅幹了,還幹得很出色,很雲淡風輕,乃至朝堂眾人在當時都不知道他干出了這種牛逼事兒。

  因為他沒有向朝廷要一分錢,只是借著杭州旱災請求減免本地三分之一的米供。

  蘇杭之地自古便是魚米之鄉,有「蘇湖熟,天下足」之說。故而在北宋時期,蘇杭等太湖一帶的州縣不但擔負著很重的賦稅,每年還要強制向官府賤價售賣大量的稻米,以補充天下之缺糧地的不足。

  此謂之曰:米供。

  自蘇軾改造杭州西湖,並修整個整個地區的水利設施,徹底將杭州變成了江南第一福地。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時候杭州及其周邊地區正在鬧旱災,災民匯聚杭州,蘇軾一邊救災一邊搞工程,而最開始蘇軾的啟動資金只有公款兩千貫,以及自掏腰包的五十兩黃金。搞到最後杭州官府不但沒賠錢,反而賺錢了,最後剩下救濟款一萬多貫,米糧一萬多石。

  尼瑪!把救災搞基建工程能搞成這樣的,華夏上下五千年來也是沒誰了,想想就特麼離譜。

  順便說一句,後來江南方臘起義造反,結果到了杭州就走不動道了,死活要在這裡紮根,以至於被北宋平叛部隊抓住機會,一波流推平了。

  蘇軾當官時乾的牛逼事兒還不止這些。

  就拿軍隊來說,便是放在後世文明大開化後,能在天災面前致力於保護人民的軍隊,基本上也就是咱們的人民子弟兵了。

  而在古代,一旦發生天災,軍隊能不下場禍禍災民那就是一支好軍隊。

  但是,蘇軾在徐州任知州的時候,就干出來一件在當時看來極不可思議的事情。

  時黃河決口,水漫徐州,蘇軾卻能把當時鎮守徐州的禁軍武衛營說動勸服,帶著他們修堤堵口,抗洪救災。

  至於蘇軾後來接連遭貶,每到一地便搞一波文化宣教,一路教到海南島瓊州的那點兒事兒就更不用提了。

  蘇軾一輩子在官場不如意,其實就是因為他太有才了。

  烏台詩案啊!不就是發幾句牢騷嘛,有甚麼了不起的!大宋朝發牢騷的詩人海了去了。

  但是吧,別人發牢騷可以,比如那個叫柳三的,你隨便發,隨便罵,看你把你能的!

  可你蘇軾發牢騷卻不行,誰知道你是發牢騷,還是真想干點兒不一樣的。

  能治事,能得軍心,還能寫詩詞搞宣傳,也就蘇軾託了有個進士出身的福氣,換成狄青那樣兒的出身,敢大嘴巴你看他死不死。

  就這要不是王安石最後發了句話: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蘇軾亦可能人頭落地了。

  此時的蘇軾在新舊兩黨都不站隊,不討巧,原因很簡單,他把這些人看的很透,很清楚他們只是借著所謂的變法搞權利鬥爭。

  蘇軾:一群蠅營狗苟的小人,都給老子閃開,治世這活兒我來干最好!

  對此蘇軾的曾經密友章惇同樣看得很清楚,他反手一記回首掏:

  親!咱倆誰跟誰啊!沒事兒!你想乾的活兒我來替你干,你去海南島釣魚玩兒吧!

  第一章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