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風險

  清河農鮮食品烘乾廠,廠區占地面積8畝,設有生產車間、倉庫、辦公室、食堂。【更新的章節最完整全面,無錯內容修復最及時,由於緩存原因推薦瀏覽器訪問官網】

  沈秋秋任廠長,副廠長暫時空缺;

  廠長助理、車間組長還有財務等這幾個崗位有專業能力以及學歷要求;

  沈秋秋像上次一樣在麥田視頻以及天水電視台公眾號上發布了招聘信息,然後進行視頻面試,很快就招聘到了合適的人選。

  廠長助理:劉翠,25歲,專科學歷,行政管理專業,天水縣本地人;

  會計:蔡冬蓉,29歲,專科學歷,金融會計專業,天水縣本地人;

  車間組長周大明,32歲,初中學歷,清河村人,在外務工十年,有豐富的生產車間工作經驗。

  除此之外,廠里還招聘了一批生產工人,沒有學歷年齡等限制,只要求做事勤快,能吃苦、不怕累;

  消息傳出去,清河村的老老小小紛紛前來應聘,有十來歲的輟學兒童,也有七老八十的老人……

  童工肯定是不能用的,喪失勞動力的老年人也沒辦法錄用;

  村裡的青壯年很多都外出務工了,留在村裡的勞動力本來就少,還有一部分在農鮮公司那邊幫忙打包發貨;

  一番篩選下來,村里符合要求的只有八個人;

  小山村出現了「用工荒」的困擾。

  村里留守的老人兒童紛紛給在外務工的家人打電話;

  「兒子,趕緊回來,咱村里現在也有工廠啦,在自己家門口就能打工,我聽人說一個月有兩千多塊的工錢呢。在外面哪有在自己家裡舒坦……」

  「媽媽,你們不要在外省打工了,回家來好不好?奶奶說咱村裡的工廠也能打工,也能賺錢……」

  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吸引了一批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返鄉工作,沈秋秋也僱到了充足的人手;

  原本有些冷清的小山村也變得越來越熱鬧。

  烘乾廠掛牌成立之後,便開始正式投入生產。

  沈秋秋以1元/斤的價格向村民們收購紅薯梗;

  紅薯梗烘乾過程中會有極大的損耗,一百斤紅薯梗烘乾之後大約只有十斤左右;所以紅薯梗的收購價格不能給的太高,不然就要虧損。

  當然,村民們也不會嫌棄這個收購價格太低;

  畢竟紅薯梗也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在農村隨處可見,基本都是拿來餵豬的;

  現在知道這東西還能賣錢,高興還來不及。

  並且紅薯梗長勢旺盛,可多次採摘;適量的採摘並不會影響紅薯的生長,反而有利於紅薯增產。

  一畝紅薯可採摘2000斤紅薯梗,每斤1元,畝可增收2000元;

  村民們光是賣紅薯梗就能賺不少錢,算是讓人驚喜的意外之財。

  今年跟著沈秋秋種植板栗紅薯的幾家人,樂得嘴巴都笑歪了。

  林紅喜家地多,今年種了十畝板栗紅薯,光賣紅薯梗就能有兩萬塊錢的收入,這兩萬塊錢就像是白撿的一樣。

  林紅喜心裡美滋滋的,逢人就笑,對沈秋秋也越來越客氣。

  清河農鮮烘乾廠投產第一天,就收到了三萬四千斤紅薯梗;

  收來的紅薯梗需要經過分揀、清洗、燙煮、冷卻、烘乾等工序,才能製成干紅薯梗,便於保存運輸。

  其中,烘乾環節非常關鍵,紅薯梗的口感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乾燥溫度、乾燥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新筆趣閣

  沈秋秋花大錢購買了最新的烘乾設備,烘乾機攜帶智能控溫、控濕系統,使紅薯梗的品質有所保障。

  烘乾之後的紅薯梗,經過分揀包裝之後就可以售賣了。

  紅薯梗的加工生產工序並不複雜,工人們經過簡單的培訓,很快就能上手。

  收購-加工-生產,流水線上的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烘乾廠的工作漸漸走向正軌。

  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聽到消息,也都把自家地里的紅薯梗運過來出售。

  烘乾廠每天都能收到上萬斤的新鮮紅薯梗;

  生產出來的干紅薯梗堆了半個倉庫。

  這天,廠長助理劉翠和會計蔡冬蓉一起找到沈秋秋。

  蔡冬蓉把一摞紙質單據放到沈秋秋的辦公桌上,「廠長,這是廠里一周的開支,主要是付給村民們的收購款,一共二十三萬五;現在廠里的帳上只剩六萬多塊錢了,大概只能撐三天左右。」

  劉翠嘆了一口氣,「我聯繫了幾家農產品出口公司,也寄了樣品過去,截止到今天,沒有一家給咱們明確的答覆。」

  「嗯,我知道了,你們先去工作吧。」

  沈秋秋捏了捏眉心,冰涼的指尖帶來略微的涼意,讓她疲憊的腦子清醒了一些。

  回鄉創業以來,她一直順風順水;

  開網店,入股經營農家樂,成立農鮮公司,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事業一路長虹,也積累了一定的財富。

  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辦食品烘乾廠雖然有些冒進,但也是經過再三考慮,有詳細的計劃,也做足了充分的準備;

  誰知,卻栽了跟頭。

  籌備建廠之初,沈秋秋專門拜訪了幾家做紅薯梗出口項目的貿易公司,並與兩家公司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因為當時廠區還在建設,沒有拿到生產銷售資質,也沒辦法提供樣品,所以只是口頭約定,並沒有簽訂正式合同。

  食品烘乾廠投入生產之後,沈秋秋第一時間聯繫了兩家公司的負責人,並把樣品寄了過去。

  其中一家公司以樣品未達到出口標準的理由,拒絕了合作;

  另外一家公司雖然沒有拒絕合作,但是把之前談好的收購價格壓低了30%。

  現在的情況是,烘乾廠每天大批量的從農戶手裡收購新鮮紅薯梗,但是生產出來的干紅薯梗卻銷售無門,賣不出去。

  買地、建廠房、買設備等就花了快五十萬,另外又轉了三十萬到烘乾廠的對公帳戶用作收購款……沈秋秋手裡已經沒有多少資金了。

  農鮮公司那邊這個月賣陽光玫瑰葡萄倒是賺了些錢,但也要用作經營周轉;

  並且那筆錢只是部分到帳,大部分都還積壓在麥田商城平台上;

  平台有規定,訂單確認收貨的10天後才可以進行結算。

  沈秋秋靠著椅背,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資金流出過多,又一直沒有收益進項,烘乾廠成立一周,便要面臨著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