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談話,對於趙括來說只不過是一次看到周王朝的衰落之後有感而發的感慨,但是對於年輕的周王姬令而言,卻是一次改變了他人生軌跡的談話。👊😂 ❻❾ᔕ𝓱𝓤x.ⓒ๏𝕄 ☹🍭
在這一次的談話之後,姬令就潛心投入到了對當年周王朝文化的研究之中,並且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陸續的寫出了多本關於周文化的書籍。
由於姬令本身作為周王就能夠了解到許多的周王室秘辛,所以他的這些書籍在出版之後也是轟動一時,並且被後世的學者們譽為是「周王朝最詳實的百科全書」,讓後世的人們對於周王朝這個頗為久遠的王朝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這一次談話結束之後的第二天,趙括就率領著兵馬浩浩蕩蕩的離開了洛邑,繼續朝著帝京城前進了。
一路上,眾多的中原城池紛紛經過,趙括十分欣喜的注意到一點,那就是所有的城池都已經呈現出來一種欣欣向榮的姿態。
這也是統一給華夏帶來的巨大好處之一,雖然今年的大漢朝依然是在西域、嶺南和西南三個方向上同時用兵,但所有位於中原本土的人們都很清楚他們不會遭受到戰火的任何波及。
安全感是一種非常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當所有的人們都覺得自己很安全的時候,很多現象就開始出現了。
農民們更加賣力的耕作土地,不需要擔心會有一支敵國軍隊出現把地里和家裡的糧食劫掠一空。
商賈們能夠更加放心大膽的將手中的大量資金投入到市場之中去做生意,更加放心大膽的把生意的網絡擴展到大漢國的各個角落,不需要擔心以前那種每到一個國家的國境就要被收一遍苛捐雜稅的情況,也不需要擔心路上會被哪一支真正征戰的他國軍隊給直接「徵用」。
至於官員們,在沒有了戰爭的壓力之後,他們也能夠將精力從城防、軍事方面解放出來,更加專注於治理內政,改善民生,畢竟在沒有了軍功之後,這也是官員們想要升遷的最佳道路。
可以說,無論是民眾、商賈還是官員,所有人的精力都不同程度的被提升了,而當這三方合力之後,整個國家自然也就出現了巨大的提升。
一路上,趙括也是陸續的召見了當地的民眾、商賈和官員代表,發現所有人對於現在的生活都相當滿意,對於以後的生活都是非常的期待。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所有人都對大漢國的未來十分的看好,這也正是趙括想要看到的事情。
終於,帝京城到了。
趙括騎著馬,注視著遠處那座其實並不算特別熟悉的大漢國都城,露出了笑容。
「終於回來了。」
在看到帝京城的一瞬間,趙括身邊的眾多將士們同樣也是長出了一口氣,紛紛歡呼了起來。
這一趟西徵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其實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時間在征戰,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趕路。
趕路久了,人總是會疲憊想家的。
現在,家終於到啦!
在城外,一支隊伍正在等待著趙括的歸來,為首的不是別人,正是在趙括離開之後被委以監國重任的太子趙謙。
「見過父皇!」趙謙恭恭敬敬的來到趙括的面前,朝著趙括行禮。
趙括看著大半年沒見的趙謙,發現這個兒子不知不覺間似乎又成熟了一些,於是也是露出了笑容:「監國的感覺如何?」
趙謙被趙括的這個問題給問得愣了一下,也猶豫了一下,隨後據實回答:「不瞞父皇說,責任重大,但感覺……還不錯。」
趙括聞言,頓時哈哈大笑了起來:「很好。既然感覺不錯,那將來你還有更多的機會!」
趙謙又是一愣,但還沒來得及去思索趙括這句話背後的深意,就已經被跳下馬的趙括拍了拍肩膀:「走,隨朕來,去見見其他人!」
看著已經大步向前的趙括,趙謙趕忙跟上。
趙謙的身後不遠處就是留守在帝京城的趙國中樞群臣,在看到趙括的到來之後群臣同樣也是不敢怠慢,紛紛彎腰朝著趙括行禮:「臣等見過陛下!」
趙括笑著揮了揮手:「好了好了,這種繁文縟節就少一些吧。許叔,龐丞相啊,你們兩位辛苦了。」
趙括上來,先慰問的當然就是正丞相許歷和副丞相龐煖,雖然趙謙名義上是監國,但實際上大部分的政事處理還是得經過這兩名老丞相的決斷才能夠下發出去。
許歷如今也已經是兩鬢風霜,對著趙括笑道:「陛下說笑了,臣等天天坐在官屬之中,自有屬下的官員奉命前去辦事,又有什麼好辛苦的呢?倒是陛下不遠萬里征伐西域,為我大漢再度開拓大片疆土,這才是真正的辛苦啊。」
龐煖也笑著說道:「臣也就是老了,馬上都要八十的人了,要不然的話臣也想跟隨著陛下一同前往西域,看一看我們大漢國的新土地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風情啊。」
趙括聞言,不由大笑了起來:「朕和你們說吧,這大漢國的土地啊,將來肯定是看不夠的,因為咱們以後還要不斷的擴張呢!等到今後你們退休了,自然就可以到處去看,看完了之後你們就會覺得,原來我大漢國的天下竟然是如此的河山壯美,如此的動人心魄!」
許歷和龐煖聞言,也是露出了笑容:「聽到陛下這麼一說,臣等還真是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那一天的到來了!」
君臣談笑了一會,就各自上了早就已經準備好的御駕和馬車,返回宮城。
一路上,依然是人山人海的歡呼。
趙括對此早就已經習慣,反而是一旁的趙謙少年心性,臉龐依然漲得通紅。
正所謂知子莫若父,別看趙括這些年來不經常在趙謙的身邊,但事實上趙括可是在趙謙的身邊安排了眾多的耳目,一方面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趙謙,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趙謙。
當然了,為了避免引發少年叛逆期的反感,趙括也是讓這些耳目們務必要小心謹慎,絕對不能露出任何的馬腳。
所以現在的趙括其實是很了解趙謙的,他知道趙謙心中想的多半也是將來開疆拓土的事情,於是便笑著對趙謙說道:「怎麼樣,是不是覺得這種場景很風光,是不是將來也想要幫助我們大漢獲得更多的疆域,讓大漢國更加強大?」
→
趙謙趕忙點頭,一臉憧憬的對著趙括說道:「不瞞父皇說,兒臣確實是這樣想的。將來的兒臣或許在文治武功上都比不過父皇,但是兒臣也一定要讓大漢變得一天比一天更加的強大,讓更多的疆土納入我們大漢的治下!」
趙括聞言,不由大笑起來:「比不過?你這個想法,不對!朕要告訴你的是,我們大漢國的皇帝從來都沒有什麼開國之君最強的說法,以前沒有,今後更不能有!
朕出色嗎?那當然是很出色的。如果朕不出色的話,又怎麼可能統一整個華夏,並且征服其他的地方呢?
但是,朕的出色,並不代表著你就不出色了。對於朕來說,朕希望做到的不是你,還有將來的其他子孫們來仰視朕的成就,朕希望做到的是大漢國的皇帝一代更比一代強。
只有這樣,我們大漢的疆域才能夠更加順利的擴張,我們大漢才能夠變得越來越強大,明白了嗎?」
在趙括看來,作為一名穿越者,他當然能夠做到前無古人。
可是,趙括一定要做到後無來者嗎?
其實沒那個必要。
如果趙括的後代沒有任何一個比趙括更加的優秀,那這大漢國還能繼續開疆拓土下去嗎?肯定是不行的。
作為一名父親,趙括希望看到的是更加優秀的兒子。
作為一名祖先,趙括希望看到的是更加優秀的後代。
趙括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不可逾越的,如果一定要像秦始皇、朱元璋等開國皇帝那樣定下什麼「祖宗家法萬事不易」的政策,就等於是給子孫後代的手上和腦子裡上了鐐銬,這還能讓子孫後代們繼續的發揮出來嗎?
趙括對著趙謙道:「記住了,你永遠都可以變得更優秀!徒弟不必不如師,兒子亦可勝過父。朕,期待著你將來的表現!」
趙謙聽著趙括的話,愣住了。
從小到大,趙謙其實都將趙括視為心中的偶像,想著有朝一日要追隨著父親的腳步,為了華夏的強大而更盡一份力。
但即便如此,趙謙的心中也從來都沒有想過超越趙括的事情,對於趙謙來說,趙括這個父親身上那可是無數的熠熠光輝啊!
沒想到,趙謙居然從趙括的嘴裡,聽到了這樣鼓勵的話。
趙括在鼓勵趙謙,鼓勵著這個兒子將來去超越自己!
父親在一個人的人生之中究竟有多重要?想必所有人都有答案。
對於趙括來說,這或許僅僅是一句鼓勵的話語,但是對於趙謙而言,這無異於為趙謙打開了一座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趙謙長出一口氣,對著趙括恭敬行禮,道:「多謝父皇指點,兒臣明白了!」
趙括看著趙謙的模樣,欣慰的笑了。
到了趙括這個年紀,他固然在內心之中還保持著旺盛的激情,還想要繼續的為了華夏的強盛做出自己的貢獻,但是趙謙也長大了,也該對帝國的第二代進行更多的培養了。
說白了,每一個人在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誠然有些人可能出生的時候智商各方面都很高,但大部分人其實都是在平均線上下波動的。
這個事情說明了什麼呢?那就是說,只要能夠提供一個高素質、高水平的教育,其實大部分的人知識水平最終都能夠在一個差不多的等級上。
作為皇帝,趙謙將來要面對的是趙國的官員階層,而這個階層之中集合了這個天下幾乎所有的聰明人,他不但要統治這些聰明人,還要通過這些聰明人來統治其他的黎民百姓。
官員們的下一代如果不聰明的話,最多也就是沒有辦法達到上一代的官職和成就,但是皇帝要面對的卻一直都是這個天下最聰明的人,如果皇帝不聰明,那麻煩就大了。
所以對於趙括來說,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是需要時時刻刻進行的。
說話間,趙括的御駕也是進入到了宮城之中,來到了宗廟面前。
這也是每一次出征歸來都必須要做的事情,將斧鉞歸還宗廟,向祖宗們稟報這一次出征的戰果,並且獻上戰利品和俘虜。
這種規矩其實是從炎帝、黃帝時期的華夏部落時代就已經起源,一路傳承到了現在。
趙括雖然在心中並不是很相信神靈,也覺得自己穿越可能是遭遇了蟲洞之類的科幻事件,但是他依然還是非常兢兢業業的將整個儀式完成。
在整個過程中,太子趙謙也是各種打下手,也是從趙謙開始,以後的幾乎每一代大漢國太子都會深度的參與到了宗廟的祭祀之中,成為了一種並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卻一直傳承下去的規矩。
在祭祀完畢之後,趙括帶著趙謙離開了宗廟,出現在了宗廟之外的大臣們面前。
大臣們再度行禮:「臣等為陛下賀,慶陛下得勝歸來!」
趙括看著面前的大臣們,微微一笑:「諸卿不必多禮,宦者令,開始誦讀封賞吧!」
這一次的封賞,依然是十分的豐厚。
別小看西域,雖然人口不多,但是這個地方的財富卻是積攢了很多。
所以,整個西域走一趟下來,趙括不但弄來了好幾萬的俘虜,更是獲得了整整一萬多輛馬車的財富。
這才是趙括想要達成的事情,他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看到,戰爭並不是一種單純無謂消耗國力的行為,只要能夠做到良好的備戰,同樣也是能夠獲得豐厚財富的!
等到整個大漢國的上下都因為征戰獲得的財富而激動時,對外擴張這種事情難道還需要趙括推動嗎?
對於財富和土地的渴望,才是真正能夠讓大漢國不斷對外征戰,不斷征服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