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趙括治理內政

  在安排完了春申君之後,趙括接下來的精力就全部都投入到了,處理趙國內政之中。🎄🍓 ❻❾𝓼ђU𝕩.ς𝕠𝓂 ☮💢

  坦白的說,趙國的內政其實還是比較難處理的。

  現在的趙國已經是華夏歷史上疆域最為廣闊的國家,面積已經超過了400萬平方公里,馬上就要接近500萬平方公里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控制這麼多的國土和臣民,絕對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

  尤其是這些國土和臣民大部分都是趙括在過去的十年裡陸續征服的時候,這個挑戰就顯得更加的嚴峻了。

  但是好在趙括對於解決這些問題並不是毫無頭緒,恰恰相反他可以說是駕輕就熟。

  在過去的那麼多年之中,趙國一直在十分積極的擴張著,所以趙國人早就已經對如何統治新的領地有著非常成熟的經驗。

  尤其是一批又一批學宮之中的畢業士子離開了邯鄲,奔向趙國各地區出任官員之後,這種情況更是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由於在學宮之中接受了十分系統的理論培訓,這些士子們大部分都是擁有著很強的理論知識,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都會在地方上碰到或大或小的困難,但是憑藉著這些知識,他們往往都能夠在戰勝這些困難之後,能力獲得一個更加大幅度的提升。

  而且經過了這麼多年,學宮之中的學者們,對於究竟要如何培訓出一個足夠成熟的官員,也同樣都有了各自不同的這麼一個心得體會。

  早在學宮剛剛成立的時候,趙括就已經告訴學宮之中的各家學者們,學宮之中究竟是誰來當家作主,這其實並不要緊,要緊的是誰家的人在畢業之後能夠對趙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所以無論是儒家法家道家還是墨家,大部分的學宮流派都是以培養一個官員,然後慢慢的實現農村包圍城市的目標。

  當這些九流十家的官員們紛紛進入到地方去,按照各自學派的思想來治理當地的時候,理論和實踐就產生了交匯。

  當理論和實踐真正的交融在一起的時候,這才是人們常說的經世致用。

  在這之前九流十家的學宮流派學者們,他們所採取的方法是先說服國君,然後等到國君採納他們的思想之後,這個學派的人才能夠獲得當官的機會。👍☺ ❻❾𝕤ĤuЖ.𝓒Øм 🌷★

  但是這樣做其實有很大的缺點,那就是這時學者們首先是要和國君們說理論,但是呢,國君們作為具體事務的處理者,他們其實很多時候對於理論並不感冒,而是更希望能夠看到這個理論的作用,能夠看到這個理論究竟能對自己的國家發展起到什麼樣的好的效果。

  趙括的這個模式就成功地解決了這個難題,趙括不看誰家的理論更為先進,而是看誰家的官當得更加的出色,誰家的官政績更好,誰家的官能夠把地方發展的更加的富庶。

  簡單的說就是一切由老百姓說話,只要老百姓在這個官員的帶領下生活變好了,那就說明這個官員是有用的,也說明了這個官員背後的流派是相對於趙國是有用的。

  趙括的這個選擇標準得到了學宮之中幾乎所有流派的贊同,這些流派的學者們一個個都可以說是滿腹經綸,同時也是心高氣傲,都覺得自家的思想絕對才是拯救這個世界的最後選擇,如今趙括給了他們這個機會,他們當然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展現出自己這個流派的真正能力。

  只不過經過這麼多年下來,有些流派確實也是被證明並不適合當官,比如說農家的官員雖然能夠幫助地方上的百姓們發展這麼一個工作,但是問題在於他們僅僅只重視工作,這就導致了地方上的其他秩序,都是一團亂麻。

  簡單的說就是除了種田之外啥也不行,想要收稅也沒有收起來,想要組織徵兵,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於是乎,在這麼一個政績的壓力下,農家的官員們不得不開始向法家靠攏,嘗試著採取法家的制度來約束地方,從而讓地方除了在發展農業之外,能夠靠法律和秩序,把稅收以及徵兵的效果給搞好起來。

  又比如說儒家儒家原本是最重視道德教育,同時也是非常重視家族的這麼一個存在,所以說在儒家官員的治下,家族的力量是比較能夠容易擴展的。同時一名儒家官員可能往往也只會和家族之中的族長進行接觸,至於家族內部的事情就交給族長來處理。

  在這樣的情況下,儒家官員理所當然的獲得了地方上大量家族的支持,但是隨之而來的事情卻也出現了,那就是家族內部由於族長一言九鼎,所以往往會因為主張的個人喜好而出現許多利益分配不清,甚至是涉及人命的案件。

  如果是在儒家一手遮天的後世,這種事情其實很容易就能夠搞清楚,畢竟儒家能夠很輕易的控制住所有人的思想,只需要確立族長的權威,維持住對地方的統治,獲得稅收和兵役就足夠了,死幾個人這都無關緊要。׺°」˜`」°º× ׺°」˜`」°º×

  但是在這個時代,由於其他流派的官員,可是一直都在緊緊的盯著儒家這個學宮之中的最大流派,所以說這些事情往往很容易就會被其他流派的官員在上計的時候給捅出來,對於儒家官員們上計時候的政績統計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為了解決這個事情,儒家的官員們也不得不開始嘗試藉助法律來直接介入其中一些案件這種,並且因此而對族長們的利益產生了損害。

  需要帶字的效果就是慢慢的,儒家的官員們和族長之間的聯盟不再那麼的牢固了,出現了許多的裂痕,甚至在許多地方,族長還和儒家的官員直接翻了臉。

  但不管怎麼說,儒家確實是依靠著這種對法家的融合,在地方上穩穩的站住了腳跟,並且將勢力慢慢的擴展到了趙國的中樞。

  趙括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也是發出了感慨。

  在歷史上儒家和法家就曾經進行過一次合流,不過那是在漢朝時候的事情,沒想到現在在趙括無意之間的推動下,居然提前了幾百年就出現了。

  對於趙括來說,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是趙括希望看到的事情,作為一名統治者最講究的就是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換句話說就是要一面唱紅臉,一面唱白臉。

  儒家講究的是教化,比較適合在統治的過程中扮演溫和的一面,而法家講究的就是法律比較適合在統治的過程中扮演嚴厲的一面。

  如果過於溫和就會導致地方上的勢力尾大不掉,最終對中央王朝造成威脅,並且太過溫和的教化,還會導致整個民族喪失進取的銳氣,最後被別的外來入侵民族吊打。

  但是如果一昧的講究嚴厲,一昧的像法家那樣以軍功控制一切的話,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歷史上短命的大秦王朝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

  所以說趙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折中的點,把它們有效地融合起來。

  這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漢宣帝在教育兒子的時候曾經說出來的一句話。

  「我漢家天下,本以霸王道雜之!」

  所謂的霸道指的就是法家,而所謂的王道所指的就是儒家,只有把這兩家給融合起來,才是真正的華夏盛世底蘊所在。

  不管怎麼說,在趙括的殫精竭力統治之下,整個趙國還是確實以一個非常迅猛的速度融合了起來。

  當然了,想要徹底的把這些征服土地完全融入,並且讓大家心甘情願的自認為是華夏人,這還是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甚至是好幾代人的時間才能夠做到的事情。只不過現在趙括覺得自己這個基礎是已經打的非常的紮實了,只要後人不作死的話,絕對問題不大。

  不知不覺間一年時間又這麼過去了,冬天再一次的到來。

  和之前相比,今年趙國的冬天依然是非常的寒冷,但是邯鄲城之中的凍死人數卻大幅度的減少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今年在趙括的命令下,趙國官府出動了大量的人手和資源,對那些沒有能力撐過冬天的平民百姓進行了救助。

  不救助不知道,真正的實施了救助之後,趙括一算成本也是嚇了一跳。

  並不是說這個成本太高,恰恰相反,其實這個成本一點都不高。

  只是需要一些木材,還有一些能夠禦寒的衣物以及足夠的糧食就行了。

  有人就要問了,如果說成本並不高的話,那麼歷史上為什麼很多的地方官員都會說沒有能力去救治災民呢?

  這就要涉及到一個平時準備的制度問題了,說白了如果說平時在財政之中就預留了一部分能夠救治災民的資源和資金的話,那麼到了這個時候動用起來當然就毫無問題。

  但是如果地方官們為了政績或者處於貪污腐敗的原因,導致這些救治災民的資源和資金並沒有出現過,那麼就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大問題。

  很多王朝地方官們其實都並沒有這種救治災民的預防意識,他們大部分都是把資金挪用去了其他的地方,為了讓自己的政績變得更好,或者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而趙括的話,由於他就在邯鄲這裡,可以說是天子腳下,再加上趙括剛剛獲取了權力,對於整個邯鄲的掌控是最強大的,所以說沒有人能夠在趙括的眼皮子底下搞出什麼么蛾子,救治災民的工作自然也就非常的順利。

  為了確保在地方上救治災民也同樣順利,趙括也是將夜鶯的力量給大量的發動了起來。在地方上悄悄的進行各種各樣的明察暗訪。

  總體而言,由於趙括如今麾下的官員都屬於是新上任不久,再加上這些官員們很多都想著要在趙括面前好好表現的緣故,所以說趙國的大部分地方對於災民的救助都是比較順利的。

  只有一小部分地方的官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了瀆職,而這些傢伙也是理所當然的就被趙括給摘掉了官帽。有些嚴重的還直接在監獄之中被審問,最後被砍頭。

  如果在這個時候搞一個問卷調查的話,那麼趙括這一年的執政所獲得滿意度其實是相當高的。

  仔細想想就知道,在這一年之中趙括不但成功的穩固了權力,同時還發動了對外戰爭,奪取了楚國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又有大批的趙國將士們因為這一次的勝利而成功的成為了小地主階層。

  而在國內趙括也同時也抓住了大量的貪官污吏並且治罪,這讓民眾們看到希望,紛紛稱讚趙括執政的這段時間,可是比之前趙王主導的那段時間要更加的讓人放心了。

  這些對於趙括的稱讚,也是通過夜鶯在民間各個不同的情報渠道傳到了趙括的書桌上,讓趙括看完之後臉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趙括其實非常清楚的一個道理,那就是只要是人民群眾對生活很滿意的話,那麼這個趙國的權力就絕對是穩如泰山,沒有任何人能夠撼動。

  在這段時間裡,趙括的小妾義渠薇又給趙括再生了一個兒子。也是成功的讓趙括如今的子女數量突破了兩位數。

  對於現在的趙括來說,孩子每天一大群熱熱鬧鬧地,回到家之後的感覺也是相當的不錯啊。

  總而言之,一切對於趙括來說看上去都是相當的順利。

  當內部的事情都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之後,趙括認為也是時候將眼光繼續看向外邊了。

  所以趙括也是不再遲疑,很快就召集了眾多的心腹,準備開始下一場戰爭。

  關於這場戰爭,趙括很顯然是早就已經有所準備。

  在召集了所有人來到他的書房之後,趙括開門見山就對著在場的幾名心腹說道。

  「明年我們就要向秦國開戰,這一次我們要徹底的滅亡秦國,絕對不能夠使秦國有任何喘息的機會。」

  是的,在這一年的時間過去之後,趙括終於要選擇對曾經在歷史上統一了天下的秦國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