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齋飯

  第288章 齋飯

  第二百八十九章齋飯

  「了解了眾生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才能契合眾機,應機說法,佛法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歡喜接受。剛剛這席話,其實就是我們之間一場緣法,皮娃, 我佛家的法門,你覺得如何?」

  李君閣佩服得五體投地:「高!實在是高!師傅法理深湛,我聽得是如沐春風啊!」

  五表叔納悶的問道:「還是聽得似懂非懂,果山師傅,這番道理平時沒怎麼聽你講說過啊?」

  李君閣說道:「剛剛果山師傅才說了『觀機』的法門,對於奶奶良子來說, 陪著她們虔誠敬香, 就是弘法利生;對於老爸老媽,滿足他們祈福還願, 就是弘法利生;至於你我嘛,哈哈哈,一頓豆花飯,那也是弘法利生!」

  五表叔更糊塗了,李君閣哈哈大笑,果山師傅卻笑眯眯地連連點頭,知我者,皮娃也!

  這時外邊的魚梆響了,果山師傅站起來說道:「各位不要嫌棄,就和我們一起吃道齋飯吧。」

  領著眾人從禪堂出來,沿著大雄寶殿向左走,就見到一個彩色的魚梆懸掛在那裡。

  所謂魚梆,就是那木頭雕刻的一個龍頭魚身的飛魚。

  果山大師順便說起魚梆的講究, 原來十方叢林是魚頭朝山門,而子孫廟則是魚尾朝山門。

  看到魚梆就知道來到五觀堂了。

  五觀堂又叫香積廚,也就是平日裡僧眾們的食堂。

  之所以叫五觀堂, 是因為吃齋時, 僧眾們不僅要肅靜,而且還要集中思想作「五觀」: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自付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僧人用齋時應該思考:施主供應這碗齋飯來之不易,我今天認真修行沒有?應把這些飯菜看作是醫治饑渴的藥物,吃「藥」不能貪圖口福,只要能達到維持生命、完成修行的目的就行了。

  因此,齋堂又叫五觀堂。

  佛教行齋是有規矩的,寺院吃飯要有一個召集令,會敲掛在五觀堂外的魚梆和雲板。

  所謂雲板是拿鐵鑄的雲形的一塊鐵板,做召集之用。

  佛教用的雲板,多用銅、鐵鑄成,直徑三尺左右,形狀像雲紋,故稱雲板。

  一般掛在齋堂廊下,每到用齋時敲擊,屬於飲食報時用的板,又叫火板、火典。

  雲板上鑄有「南無吉祥王菩薩」幾字。

  法王寺因地處深山,不逢佛誕之類的大日子,有善信來訪,一般都會在此和僧眾們一起用餐。

  齋堂窗外是蒼翠的綠樹,環境幽雅,在齋堂里,則是東西走向按序相對,擺放著一排排狹長的桌凳,桌面上整齊地擺放著餐具。

  三陣梆後,又敲響齋堂前的雲板,僧眾們就到齊了,看架勢也是各忙各的,這麼大一個寺廟,五個人管理,不算農活,光這打掃一項就夠累的。

  悅耳的引磬聲起,僧值帶領僧眾一齊念《供養咒》,還要向寒林餓鬼施食。

  施食時要由敲梆和雲板那位僧人用飯勺盛著幾粒飯走出齋堂,向左側的寒林台位上撒去。然後默念:「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滿。唵,穆帝莎訶!」

  之後才能開始用餐。

  除了李君閣還在好奇地左顧右盼之外,其餘人都低頭順目,等待齋飯開啟。

  不過用齋的基本規則李君閣還是知道的,特別是肅靜,也就是止語這一條,那必須守得牢牢的。

  齋飯很簡單,素油燴蘿蔔片;青菜和蘿蔔纓切碎後鹽漬,再擠掉水分清炒;剩下就是豆花飯了。

  僧眾們吃的豆花飯,蘸料就是醬油和一點香油;李君閣他們的,為了照顧善信的口味,法王寺的調料倒是按六合豆花飯的基本配置,生菜油蔥姜蒜糍粑海椒配齊了的。

  不知道是不是春節大魚大肉吃太多的關係,李君閣覺得這頓素餐太合胃口了。

  蘿蔔很甜,軟中帶一點點滑,一點點脆,青菜清香,豆花更是綿中帶韌,吃得李君閣暗呼過癮。

  齋堂吃飯有規矩,把碗中的飯或菜吃完,需要添加時,就把飯碗或菜碗推向桌前,行堂僧就來添加;若不需要添滿,則用筷子指示一下,指到需要的位置,行堂僧就給你添到那個位置。

  李君閣吃得上癮,推了一次,行堂僧過來添了,吃了覺得還不過癮,又推了第二次。

  等到推到地三次時,三分之二的人都已經吃完了,僧值站起身來,合掌,響磬,然後大家都站了起來。

  啥意思?這是不讓吃了?李君閣莫名其妙地也只好放下筷子跟著站了起來。

  接著大家開始念《結齋偈》,念完之後,有兩個還沒吃完的僧人又坐了下來接著吃,李君閣這才放心了,也跟著坐下來開開心心吃起來。

  果山師傅不地道,這就是不准我再推第四次了,李君閣默默地腹誹道,他也沒細想自己這已經是第四碗了。

  用餐完畢,李君閣也有樣學樣,自己到洗碗台把碗筷洗乾淨後放歸原處。

  被譽為「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家」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說:「能夠拯救世界的只有中國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這話李君閣不敢認同為絕對的真理,但是今天跟果山師傅一席話談下來,卻也感覺得佛家教義頗有可取之處。

  放好碗筷出來,一行人都在屋檐下的魚梆底下等他。

  李君閣不好意思地擦了擦嘴:「呵呵,齋飯太好吃了,一不小心多吃了幾碗。」

  果山師傅笑道:「禪宗里有則故事,有個人問慧海禪師:『禪師,你可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慧海回答:『有。』那人又問:『是什麼呢?』慧海回答:『我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那人又問:『這算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有什麼區別呢?』慧海回答:『區別在於,我吃飯的時候只是吃飯,睡覺的時候只是睡覺。』哈哈哈,皮娃,剛才看你那樣子,和慧海禪師有一比喲!」

  阿音拍著雙手,笑得腰都直不起來了:「嗯!二皮剛剛吃飯的時候,肯定啥都沒想,吃在當下!」

  李君閣拍著肚皮說道:「別說,吃了一個春節的大魚大肉,今天這一頓齋飯,還真有點『今日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的滋味了。」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果山師傅提議說法王寺背後的竹林也是個清幽去處,準備領著大家去逛逛竹林。

  一行人都興致高昂,於是大家又跟著果山師傅去後山遊覽。

  沿著石階向上,一路全是高大粗壯的大毛竹,綠意森森,又是一番景致。

  不少新筍開始偷偷破土而出,試探春天是否到來。

  果山大師照顧奶奶,走得很慢,一邊走一邊給大家講法王寺的典故:」說到西太后何以對法王寺如此垂青,就得說說法王寺所在地鳳凰頂。」

  「夾川與瀘納交界之地,有一座七丁山。」

  「從七丁山往四方延伸,有五條山脈:仙頂,普照,羊蹄,雲盤,龍掛。」

  「從七丁山起脈,以龍掛山為首,蜿蜒向東北三十里,徒經九座山峰,在最北端結成一座渾圓雄峙的山峰叫龍胯山。」

  「從龍胯山折而向東南又經過九座山峰,逶迤二十多里到達石佛鄉境內的公婆佬,結成最後一峰。那裡就是龍尾了。」

  「整條山脈恰如一條巨龍橫空出世,莽莽蒼蒼,君臨紅水市,雄踞西鄉。」

  「奇就奇在,這龍掛山之上,東南第七峰叫鳳凰頂,形似一隻展翅鳳凰,騰飛於龍背之上,向東而鳴,迎接初升的朝陽。」

  說完踏了踏腳下,說道:「就是這裡了,鳳凰凌駕於龍脊之上,自然暗合了西太后的心意。於是才有了賜下半幅鑾駕重建法王寺的後續。」

  李君閣聽了哈哈大笑:「這個風水看得全無毛病!我夾川耙耳朵如此之多,也是一個完美的側證!」

  這下惹得老爸篾匠叔五表叔都在罵他胡說八道,都感覺這皮娃是在暗諷自己。

  李君閣翻著白眼,這麼著急忙慌地對號入座,你們不是心虛那是啥?!

  來到山頂涼亭,俯視著整個寺廟,看著法王寺的眾多雄偉殿堂,以及古樸的紅牆碧瓦,飛檐翹角,迴廊曲徑;耳中聽著下方傳來的磬音梵唄,轉頭對阿音說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阿音,是不是這個味道?」

  阿音似乎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寺院內原始自然、寂靜空曠、萬物和諧的自然禪境,接口道:「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二皮,到這裡來,感覺整個心都靜了呢。」

  李君閣笑指遠處山下:「鵝黃,瘦綠,朝雨,夕陰,草木叢林、稻麻竹葦、游魚飛鳥,山石微塵,是否都有知有情?」

  阿音合什虔誠地說道:「我有。」

  恰好陽光從雲層中穿透出來,照到阿音臉上,身上,頭髮上,給阿音披上一層聖潔的金光。

  一行人都默然無語,只聽見果山師傅在後邊低低一聲佛號:「我佛慈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