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帶著兩萬青徐兵前去攻打壺關,從下午傳回壺關告破的消息,到夜裡丟盔棄甲地逃回林縣,這一段時間裡面,聯軍內部也發生了不少事情。
朱儁、袁紹和公孫瓚三方勢力經過商議,決定讓袁紹的大戟士下一步取代青徐兵鎮守壺關,而原本立下大功的青徐兵則跟隨朱儁深入并州腹地,開始對太原郡用兵,戰役目標則是拿下晉陽城。
東路聯軍的將領當初抱的是讓青徐兵送死的想法,前去試探一下趙雲陣亡的消息是否可靠,沒想到竟然被太史慈撿了一個大漏,這自然使得付出了不小傷亡代價的袁紹十分惱火。壺關猶如趙興高懸在冀州頭頂的一柄利劍,如今終於告破,無論如何也要掌握在袁紹自己的手中。於是袁紹承諾向南軍和幽州軍再提供一批糧草援助,換回了壺關的駐兵權。
對於朱儁而言,剿滅趙興才是他的目標。至於壺關到底由誰來把守,他並不是很在意,反正將來仗打完了之後,肯定是不會讓中央軍把守。既然袁紹心熱,朱儁索性送個順水人情。
對於公孫瓚而言,心裡猶如打翻了五味瓶。自己舍著性命算計了趙雲,沒想到成全了青徐兵,最後得了便宜的卻是袁紹,跟他這個獨眼龍反倒沒多少關係。好在袁紹也不敢吃獨食,答應送一批給養來給幽州,使得公孫瓚心裡好歹能想得下去。
正當各路勢力盤算著進入并州之後,能獲得怎樣巨大的好處時,忽然噩耗傳來,青徐兵中計啦!渾身是傷的太史慈,僅帶著糜竺從壺關內逃了出來,去時兩萬的青徐兵,回來的也就一萬不到。
朱儁和袁紹等人聞報之後大驚,紛紛出帳前往營門前查探。眾人借著火把照明,果然看見一身是傷的太史慈,正帶著一幫渾身血污的殘兵敗將等候在聯軍大營之外。朱儁出于謹慎,隔著營門老遠命手下向太史慈問話。
「太史將軍為何如此狼狽,壺關之內發生何事?」傳令兵放聲高呼。
「啟稟朱元帥,壺關守將趙雲陣亡乃為詐死,吾方中了其誘敵之計,夜裡被藏於地洞之中的并州軍突然襲擊,青徐軍慌亂之中大敗,從士卒到將領,被戕害的無數。慈奮力搏命,只帶回了近萬殘兵敗卒!」太史慈按照郭嘉事先交待的話語搪塞朱儁。
聽聞趙雲果然是詐死,朱儁吃驚不已,心想還好是讓青徐軍當了炮灰,不然這一次無論誰去攻關,都要吃個大虧。雖然青徐軍已經潰敗,現在幾乎沒有了戰力,可作為東路聯軍主帥的朱儁,也不能放任不管,於是趕緊命人撤開拒馬鹿柴,打開營門放青徐殘兵回到本軍營地。
既然趙雲未死,壺關仍然在并州軍的手中,早些時候各方勢力達成的協定自然作廢。大家心事重重地返回各自大帳,準備明日集中起來再做打算。
到了青徐軍的駐地,太史慈立即命令各營收攏「殘兵」,開始救治「傷兵」,埋鍋造飯,一直折騰到了深夜這才停歇。到了拂曉前夜色最濃的時分,一個身影悄悄溜進太史慈的大帳,那人正是華衛國。
「太史將軍,方才吾已派人四處查探過了,幽州軍並未嚴加防範,與其他各軍一般無二,應該是沒有看出破綻,可以實施下一步行動。」華衛國壓低聲音說道。
「好,我這就命令龍騎軍開始動手!」太史慈也不猶豫,立即出了營帳,開始發布夜襲的命令。
早已做好準備的龍騎軍士卒,得了各自頭領的命令之後,趁著夜色向公孫瓚所在的幽州軍營區接近。這一次不再是與青徐兵那般「你好我好」的見面會,而是刀槍見血的無情搏殺。
公孫瓚手下一萬白馬義從並非弱旅,乃是東北各路騎兵中的翹楚,放在正面戰場上與人對決,就算是飛虎軍想要戰而勝之,只怕也是慘勝的結果。可惜,在拂曉時分,就算再厲害的騎兵,也得下地睡覺,外圍駐守聯軍大營的又是朱儁手下的南軍,誰也沒有想到有一萬并州士卒突然摸了進來,這便給太史慈發動夜襲製造了非常好的機會。
被眼傷折磨的痛苦不堪地公孫瓚,後半夜好不容易昏昏沉沉地睡去,忽然聽到帳外人聲大作,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不等他出聲喊人,只穿了內衣的慕容平已經搶了進來,背起公孫瓚就往外跑。
公孫瓚急忙問慕容平出了什麼事情,慕榮平邊跑邊說:「聯軍中計了,太史慈帶回來的一萬人,不是青徐兵的殘兵敗將,而是并州軍的精銳,如今他們趁亂襲擊了幽州軍的大營,白馬義從這一回只怕凶多吉少!」
「什麼?太史慈竟然私通并州!田軍師和徐將軍可知此事?」公孫瓚再也顧不得右眼傷口,一下子掙脫慕容平,氣急敗壞地問道。
「并州軍發動襲擊過於突然,如今營地內四處起火,吾只想著前來保護將軍,並未見到田軍師和徐將軍。」慕容平只好如實回答。
公孫瓚於是返身就往亂成一團的幽州軍營地而去,雖然前面可能就是刀山火海,可他仍然義無反顧地要去救自己的白馬義從,這些士卒是他的命根子,能多救一個是一個。
太史慈發動夜襲的一開始,確實讓熟睡之中的幽州軍措手不及,混亂之中被殺了不少人。可白馬義從也不是弱旅,一旦反應過來之後,立即開始進行小範圍的聚集,藉助地形與龍騎軍士卒展開了貼身肉搏。
尤其令人稱道的是田豫和徐榮二人,在發現被人襲擊之後,立即聚攏身邊士卒,大聲發出各項指揮口令,將處於幽州軍營區中間部分的士卒全都調動起來,緊緊地圍城一團,組成了臨時的一個防守陣型,避免了己方士卒相互踩踏和誤傷。
田豫此人,前文里已經有過專門的交待,可以稱得上簡化版的賈詡,計謀百出,是個上等謀士。徐榮此人,卻是名不見經傳,被大家所忽略。
在《三國演義》里,徐榮是一個被夏侯惇交戰數回合便斬於馬下的三流將領,但演義和歷史往往有很大出入。歷史上的徐榮,可謂是名動一時的猛人。他曾經在軍事上先後擊敗過曹操和孫堅,獲勝的戰績之多,足以令人瞠目結舌。關於他的記載雖少,卻足以令他擠身三國一線大將行列。
有這兩位重量級牛人的臨機應變,原本該是一邊倒的屠殺局面漸漸中止,穿戴上盔甲,拿好武器的白馬義從,立即體現出良好的軍事素養,與龍騎軍展開了殊死拼殺。
太史慈一見己方傷亡開始增加,而且夜襲的動靜已經引來了朱儁和袁紹大營的連鎖反應,於是當機立斷,命令手下施放煙火信號,請不遠處埋伏的張遼前來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