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中平九年的初夏,那位躲避在長安皇宮之內的天子,東漢第十二位皇帝劉宏,在三十六歲這個風華正茂的年紀上,生命之火漸漸微弱,似乎下一陣風兒吹過之時,他便要兩腿一蹬,駕鶴西遊了。
中平元年洛陽城內的那一場**,雖然沒有要了靈帝的命,卻著實嚇壞了這位喜歡看著宮女穿開襠褲的昏君,以至於他將帝國大權丟給了年紀不過九歲的兒子,竟然什麼也不顧地逃向了西都長安,這一去便是九年不再東顧。
儘管當時的太子劉辨只是監國,朝中大事還需發表奏請長安的天子同意之後才可以定奪,但不少的大臣卻緊緊地圍繞在太子身邊,用實力和拳頭捍衛了太子的威嚴和權力。
黃巾禍亂在朝中三位軍界大佬的強勢征伐和并州趙興的突然發力之下,只用了不到三年便被平復,接下來的六年雖然有瘟疫不時地光顧大漢北方,但都被擋在了黃河以北。大漢地大物博,擁有十四個州,北方四州本來就沒有黃河以南的地域出產豐富,人口稠密,所以死點人,起個瘟疫,也動搖不了大漢的根基。
大漢的根基明面上看來,確實沒有動搖,甚至是越發地穩固起來。這一切全拜託了漢靈帝西遷長安時,帶走了他認為忠心可靠的阿父阿母,比如張讓和趙忠之流,實際上是帶走了一大群禍國殃民地禍害,讓身處洛陽的文武百官有了施展才華的舞台。這些身體殘損,不能重振男人雄風的腐人們,除了能給皇帝逗點樂子,從一開始就扮演著大漢王朝掘墓人的角色。
劉備提拔的鐘繇、陳群、杜畿、陳琳、陳震、鄧芝、楊儀等人,都是有才幹的能吏,雖然沒有位居十分顯赫的高位,但卻實實在在地改變著大漢本已腐朽不堪的時局,就像一群辛勤勞作的泥瓦匠,不停地修繕著一棟行將倒塌地大房子。雖然不是推倒重建,但更換幾根房梁,支起幾根立柱,便可以使這棟房子結實不少,大大順延了房子倒塌地時間。
各地的州牧如今大權在握,彼此擔心著被其他勢力吞併,所以極力發展勢力內的民生和經濟,比著賽地擴軍備戰,一時之間倒成了「誰先動手誰先死,誰不動手誰等死」的無解之局,而破局的鑰匙便掌握在光祿勛皇甫嵩、衛尉朱儁和廷尉盧植三人的手中。
駐紮在司隸地區的朝廷大軍如今達到了二十萬之眾,如果這三位大佬聯起手來想討伐某一州勢力的話,只需要打著天子的旗號,糾結上幾個小弟兄,隨便一整就是四五十萬的大軍,想滅誰還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當然了,收拾并州趙興可能要麻煩一些,但也不過是時間拖的久一些。
瞧目前這個情形,朝廷和并州還真有開戰的可能,目前雙方都在克制和等待而已。
對於上述複雜詭譎的天下形勢,東都洛陽的文武官員個個都在關注著,而最應該關心此事的大漢皇帝劉宏卻毫不在乎。讓他非常滿意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在長安城內九年時間裡,他又臨幸了數不清的穿著開襠褲地宮女,儘管他的種子質量很稀鬆平常,但大面積播種的情況下,仍然收穫了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
這麼算下來,漢靈帝除了留下太子劉辨、皇子劉協之外,竟然意外地多留了幾個皇子,分別是三子劉鎔、四子劉蔄(màn)、幼子劉闐(tián)。龍子龍孫多了,不見得就是好事情,尤其是屁事不懂的小皇子越多,越容易被人利用。至少遠在并州的趙興就是這麼認為的。
挾天子以令不臣的想法,古而有之,並非老曹的專利。目前至少有三方勢力盯著長安的幾個小皇子不放,分別是長安附近的鎮西將軍董卓、益州的司馬防和并州的趙興。
董卓想將小皇子控制在手裡,主意自然是女婿李儒給出的。李儒建議董卓控制西都長安,將幾位小皇子牢牢抓在手裡,將來靈帝翹辮子之後,就可以向東都施壓,要來不少的好處。
司馬防盯著幾位小皇子,主要是擔心靈帝一旦駕崩之後,洛陽的太子上任,朝中大佬消減司馬家的權柄,甚至是把司馬家重新調回司隸地區。如果真是那樣的情況,司馬家在蜀中苦心經營的近十年豈不是為別人做了嫁衣裳?所以司馬家想趁靈帝嗝屁的時候,至少弄回一個皇子到蜀中,以後乾脆就擁戴皇子做個蜀王,朝廷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趙興盯著幾位小皇子,自然是擔心董卓等人趁靈帝歸西之日下手,趁機掠走幾位毛孩子,以後打著正統的旗號作威作福。同時,趙興也想抓一塊皇家標籤在自己手中,為以後跟洛陽對陣埋下棋子。
這種政治鬥爭的事情,趙興、董卓、司馬家看得清楚,身在洛陽的大佬們也同樣看得分明。皇子們自然是不能殺的,尤其是手握重兵的保皇黨一派,他們可以擁戴劉辨登基,卻絕對不會幫著劉辨殘害手足。箇中緣由,分析起來十分的奧妙。
大家現在都在默默等待一個消息傳來,那就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劉宏,到底什麼時候一命嗚呼。
中平九年五月初七,伺候在靈帝身旁的大太監張讓,正給躺在龍榻之上的靈帝講著不咸不淡地笑話,一回頭,發現靈帝已經睡著了,於是起身給皇帝捏被子。斜靠在床榻副手上的靈帝,腦袋一歪倒在張讓懷中。
張讓用手一探劉宏的鼻息,發現皇帝已經斷了氣,於是乾嚎一聲:「天子薨了!」
一時之間,宮內亂成一團,太醫們、宮女們、侍衛們手忙腳亂起來。
皇帝駕崩的消息很快傳到洛陽,朝中的諸位大臣們彷佛聽到了起跑的發令槍,頓時全都動了起來,紛紛開始了明的暗的算計,想在舊帝駕崩、新皇即位的時候,盡力撈取一大筆好處。
雲集於長安城內的各路探子,不等宮內向洛陽送信的人馬衝出長安城,早已經得了線報,提前一步開始行動起來。
潛伏在長安城內已經有大半年時間的侯成和華衛國等人,在得了小太監三順(見第二卷五十七章)的急報之後,立即召集人手,準備實施精心布置了數年的「拯救貝比」計劃。
計劃是個好計劃,只是這破名稱是誰起的啊?怎麼這麼難聽!名稱當然是帶頭大哥起的,是不是有什麼含義,除了趙興是沒人猜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