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敦煌千佛洞(月底求月票!)

  第650章 敦煌千佛洞(月底求月票!)

  「林肯先生,我們相信,您定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總統。」林錦楠說道。

  要是董書恆在這裡的話,一定會在心中補充一句:「趕緊上位,將米利堅帶入內戰!」

  這次會談的內容有些隱晦。不過雙方都達到了自己目的。

  林肯如願以償地獲得了自己的想要的加州選票。林錦楠的承諾就可以代表加州政府個加州民眾,因為他是華人。

  林肯也知道現在加州說話算數的是華人群體。

  加州得到了林肯默許其在西部領地擴張勢力的承諾。

  林肯在心中早就已經做好了打算。

  一切的問題等到他做上總統之後再去解決。

  至於的承諾,米利堅的總統從來都是只開空頭支票的。

  加州華人的問題是一定要解決的。

  不能夠讓這麼多的單一人種集中在一個地方。尤其是像西部地區那樣有天然屏障的地方。

  林肯沒有去過西部, 不過他卻是知道橫跨東西有多麼的困難。

  米利堅的社會已經南北割裂了,不能再出現一個東西割裂。

  要不然米利堅就可能跟歐洲大陸一般一盤散沙。

  亞伯拉罕要改變米利堅的現狀,他從未想過混完四年就下台,他有自己的政治目標。

  這麼多年民主黨把持聯邦政府。各州的自主性逐漸加強。

  在這樣下去必然是國將不國。

  林肯要在任內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只有一個高度集權的聯邦政府才能夠維護米利堅的統一。

  ……

  正在一路西巡的董書恆也在揪心。

  他能夠感受到越往西去,百姓的生活就越加的貧困。

  關中地區做了幾千年的龍興之地。

  似乎這裡的龍氣全部都被榨光。

  遠處可見光禿禿的荒山,看著就讓人揪心。

  甘陝行省以及長安直轄市的長官都跟在董書恆後面。

  他們很早就在長安的火車站等候董書恆到來。

  大家別的不知道,但是每次董書恆出行都要有幾個地方官員被處理。

  這些人不一定是貪官。董書恆是很憎惡貪官。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更加痛恨的懶政的官員。

  甘陝行政長官名叫劉國英,出自原本的淮海軍軍政府,是淮安府的舉人出身,曾經為滿清的河南巡撫做過幕僚。

  此人做事沉穩有度,處理政務是一把好手。

  加上其資歷,復興之後,升任陝甘行省行政長官。

  劉國英投靠董書恆的時候已經將近六十歲。

  董書恆在去年定下了一個官員退休的年齡。

  像劉國英這樣的級別在七十歲之前必須要退休。

  原本還覺得自己寶刀不老的劉國英頓時喪失了動力。

  原本潔身自好的他也開始與地方上的名流大族頻繁往來。

  今天在火車站接到董書恆的時候,劉國英以及長安直轄市的市長舒周陽就沒看到董書恆的好臉色。

  董書恆確實的非常生氣。只是當著這麼人的面,他不好爆發出來。

  這兩年為了配合黃河兩岸百姓遷移工作。

  農林部每年都會批下專款給地方上植樹造林。

  董書恆在火車上是看到兩邊的禿山上很明顯有人為綠化的痕跡。

  為了驗證一下當地綠化造林的情況。

  董書恆特意在途中找了幾個地方提前下車。

  他騎著馬帶著手下在黃土高原上策馬。

  所過之處,山依然是光禿禿的。

  有的地方上是種植上了樹苗,但是無人管理。

  有的樹苗因無人管理而枯萎,有的樹苗直接被百姓砍回去當柴燒, 或是用來架自家的籬笆。

  如果不是董書恆親眼所見,他都不知道自己治下的官府都已經懶政到這樣的地步。

  董書恆隨意走訪了幾個村莊。

  這裡的百姓依然過著他們原本的生活,竟然不知道復興政府的新政。

  村莊中看不到一個宣傳移民的標語。這裡靠近黃河,是遷移的重點區域。

  這兩年糧食價格下降,老百姓對於官府不維持糧價, 導致穀賤傷農還頗有怨言。

  可是董書恆和內閣明明讓地方政府宣傳移民政策,鼓勵那些無地少地的農民參加移民。

  對於那些生活在不適合耕地地區的百姓進行整體搬遷。

  可是呢, 董書恆問過一些百姓, 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

  那麼地方官府幹什麼了。他們在建工廠、開礦。

  為什麼啊,因為工廠和礦場交的稅收多啊!

  他們能夠按時完成對新京交稅的任務就算是交差了。

  誰願意去鼓勵百姓移民啊,那樣的話還有處理好與宗族的矛盾。

  看過白鹿原就知道了,陝甘地區的百姓比南方的還要保守……

  像李國英這樣已經進無可進的官員自然是能不出事就不出事。

  至於那個舒周陽,此人倒是年輕一些,但是他將自己精力都放在了搞工商業生產上了。

  面對董書恆的質問兩人都給自己做了辯解。

  但是董書恆都已經做了充分的調查,手中握著大量的證據。

  兩人倒是沒有將這筆錢弄進自己的口袋。

  只是他們執行政策消極懈怠,玩忽職守的責任是逃不掉的。

  「老劉、舒周陽,你們也算是咱們的高級官員了。移民是我們復興軍的基本國策,是功在千秋,利在子孫後代的事情。」

  「好,移民是會減少地方上的人口,人口變少會影響到地方上的發展,但是你們是復興軍的官員,不是這一畝三分地上的去土霸王。」

  「劉國英,你也是復興軍的元老了,這麼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你告老吧,我准你提前退休,李虎那邊我會打招呼,不會繼續查。舒周陽你去朱州去歷練一下,出去看看,開開眼界。」

  「老夫,謝過總統。」

  「謝過總統。」

  兩人心中都是萬分悔恨,只是為時已晚。

  董書恆在跟兩人談了之後就做出了決定。

  只是這個事情暫時還不能公開。

  董書恆原本已經很少過問內閣的事情。

  這次他自己出手,就是讓這件事情更加轟動一些。給其他人也能夠帶來警示的作用。

  像是劉國英這樣的元老,臨到退休的時候即使是入不了閣,也能夠混進內閣的參議院成為一名內閣參事,繼續參與到國家的大政決策中。

  這是一個極具殊榮的職位。目前都只有一些原本的復興會元老進入這個參議院。

  這個崗位是終身制的,只要能夠地方行省一級以及各部的長官,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潔身自好,兢兢業業都能夠在退休之後進入這裡。

  這相當於是復興軍的元老院。

  這個參議院不僅僅有對內閣事項的質詢權,還有重大決策的參與旁聽權。

  它是董書恆規劃中的復興軍未來政治制度的一部分。

  董書恆覺得沒有什麼地方天生就應該窮。

  如果一個地方是因為自然環境,百姓受窮,那麼復興軍是提供了大量的移民機會。

  參加移民雖然不一定就能夠變得富裕。

  但是移民之後,至少不需要再受困於土地的限制。

  但是很多地方官員都對這一制度執行不力。

  這就涉及到他們的私心。

  如果一個地方百姓大量流失,肯定是要影響到該地的發展。

  就像後世很多地方的人口流失就造成了該地區經濟發展一直滯後。

  經濟滯後還會更進一步造成人口的流失,這似乎是一個惡性循環。

  董書恆覺得這次的事情還跟現在官員考評的模式有關。

  就像舒周陽一般,就是追求那些顯性的成績,而忽略了整體工作。

  ……

  「總統,您的那篇《關於懶政以及地方山頭主義的調查報告》我已經修改好了,您看一下。」魏玉祥拿著一個藍色封皮的小冊子走了進來。

  這是董書恆這段時間在陝甘調研時發現的一些問題。他自己做了一個總結,讓後交給魏玉祥拿去整理了一下。

  官員中懶政和腐敗一樣都會給復興軍的統治帶來巨大的傷害。

  甚至懶政的危害可能還要更大一些。就像是一種慢性疾病一樣,本身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會產生很多致命的併發症。

  懶政還有很強的隱蔽性,不像貪污受賄這般有跡可循。

  如果不是因為積累到一定程度爆發出了問題,一般是很難被發現。

  這次董書恆之所以對老臣劉國英網開一面。最主要還是因為他的行為還沒有產生多大的危害,僅僅是造成了國家資源的浪費。

  假如不是董書恆自己處置,落入了李虎的手中,劉國英的下場將會更慘。

  至於舒周陽,此人搞經濟還是很有一套的。

  至少這兩年長安作為西北地區工業和商業中心的地位算是確立了起來。

  只是此人缺乏大局觀。董書恆讓他去偏遠之地歷練一下,也是不想放棄他。

  此人以後還是可以繼續用的。

  繼續向西,董書恆進入了河西走廊,此處亦是陝甘行省管轄。

  長安以及周邊地區直轄之後。

  剩下的陝西州縣就與甘肅合併為陝甘。

  這裡相較於東邊要更加的荒涼。

  除了靠近鐵路的一些城市逐漸繁華之外。其他的地方並無太大的改善。

  這些個地方早就已經過度開發,土地沙化嚴重。

  必須要儘快將此處人口遷出。

  董書恆在心中暗暗計劃道。

  董書恆這次換掉了劉國英,新上任的總長上來之後第一件事情肯定是處理移民的事兒。

  剛好今年董書恆準備在的加華暴兵,需要大量的人口。

  兩件事情就這樣銜接到一起去了。

  在這個時候處理此事,董書恆未必沒有增加移民的私心。

  從敦煌下車之後,董書恆騎馬帶著護衛向著西南方向的敦煌疾馳而去。

  這次他不是去考察民生,而是去看一處地方。

  他的目的地位於敦煌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

  鳴沙山擋住了風沙在山谷中形成了一片鬱鬱蔥蔥的綠洲。

  在這些綠樹的掩映下,兩座巨大的佛像赫然映入眼帘。

  靠到近前,別有洞天,整個崖壁之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洞窟。

  足足有五百多個。

  這些洞窟有大有小,在崖壁上錯落有致地排列著。

  董書恆帶人趕到了谷口。這裡建造了一道石牆將整個谷口都給封鎖了起來。

  中間開了一個大門,門口有復興軍的戰士荷槍實彈地守衛。

  此時門口正站著一群人。

  一個穿著紅色袈裟的年老僧人以及一位帶著眼睛穿著長衫的老者站在人群的前方。

  「阿彌陀佛,歡迎總統光臨千佛洞。」老和尚合十行李。

  其他人也紛紛向董書恆行禮。

  「濟遠大師、孫老師,二位辛苦了。」

  復興元年,隨著軍隊西進,董書恆就派了一支隊伍到敦煌。

  歷史上,滿清光緒二十六年,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藏經洞。

  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特定歷史背景下,藏經洞文物發現後不久。

  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險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從王道士手中騙取大量藏經洞文物,致使藏經洞文物慘遭劫掠,絕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於英、法、俄、日等國的眾多公私收藏機構,僅有少部分保存於國內,造成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董書恆自然知道大名鼎鼎的莫高窟。

  於是西進的同時,他就派人將莫高窟給保護了起來。

  防止再有什麼意外,讓這裡的受到破壞。

  緊接著,董書恆派出了宗教、考古方面專家坐鎮這裡,然後撥付專款對這裡進行保護。

  只是他暫時沒有批准發掘工作。

  因為現在的技術條件有限,如果將藏經洞給發掘出來的話,沒有足夠的技術條件進行保護。

  不過光是那些洞窟壁畫就已經足夠這些人研究的。

  在此之前還沒有考古之說。復興軍將這個工作從零開始做起。

  從一開始的時候挖掘甲骨,研究甲骨文開始。這幾年已經有了很多新的發現。

  董書恆一直以為輝煌的歷史是民族精神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研究歷史的意義就在於,尋找一個民族共同的記憶。

  「總統,您這這邊請。」

  現在已經有好幾個洞窟已經完成了維護。

  濟遠大師是參與維護洞窟的宗教界代表。

  他一邊解說一邊帶著董書恆參觀洞窟。

  同時還跟董書恆介紹洞窟的保護情況。

  孫老是一位研究歷史的學者,不過孫老顯然沒有這位濟遠大師善於言辭。

  「兩位勞苦功高,這千佛洞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文化遺產,一定要保護好,要讓後人也能夠看到。」

  「有人跟我抱怨過,花這麼多錢保護一個佛窟不值得。不過我告訴他們,這都是值得的,花再多的錢都是值得的,因為文化是無價之寶。」

  「總統說的好,文化是無價的,老衲與孫先生就是將老骨頭扔在這裡也會保護好千佛洞的。」濟遠大師說道。

  董書恆自然相信他們。這兩位到這裡的之後就沒有離開過。

  濟遠大師還帶了的幾百名弟子過來,他們幹活一分錢不要,只要能夠管飯就好。

  董書恆信得過他們。

  他今天過來就是想親眼看看這裡。

  同時也是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