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長蘆鹽商劉錦文

  第138章 長蘆鹽商劉錦文

  九月二十八日,城內的守城隊伍和大小官員在校場集結,被推為統領的謝子澄「衣短後衣,持槍上馬」。

  剛接到一個年老的村民來報,說太平軍在城西黃家墳造飯,飯後將攻城。不久後,謝子澄來到城牆邊一望, 果然,太平軍蜂擁而至。他令蘆團抬槍乘勢堵截,數萬縣民全部拿武器上城協守,一時間,城上鼓聲、槍炮聲、喊殺聲連綿不絕,讓人無法探究實情。

  然而, 太平軍毫不退縮,開始猛攻,太平軍中有一個先鋒頭領, 是個禿頭,非常彪悍,號稱開山王。只見他手執黃旗,左右指揮,奮迅剽疾。城上的士兵用火槍射擊他,但「擊上則鼠伏,擊下則猱騰,槍甫止則隨煙而進。」

  這時候,謝子澄身邊有一個大沽籍老兵獻計說:「此賊狡猾,非巧取不可。」要謝子澄調來若干厲害槍手,分為上下兩排,交織射擊。果然,太平軍的開山王中槍倒地,再也沒能站起來。

  這使太平軍的進攻受到了挫折,於是他們改變策略, 分出一部主力城西從淺水處突襲。太平軍不知道水中的雁戶有詐, 還吆喝他們幫忙引渡, 那些雁戶假裝答應, 等到靠近時,突然發難,500多桿槍一齊開火,太平軍猝不及防,兩三百人立刻倒在了血泊里。

  太平軍接連受挫,只好退去。第二天,太平軍又嘗試在小稍直口進攻,但謝子澄早就埋伏了人馬,給太平軍造成了近五百的傷亡。

  此時,太平軍北伐已耗半年,糧草將盡,又無後援,入冬後天氣又開始變冷,而且打天津受挫,不知虛實,誤以為天津一帶有清軍主力,於是,林鳳祥和李開芳決定先退往靜海獨流鎮一帶,打算等待援軍,再做計議。

  然而,太平軍氣勢一弱,清軍就主動起來了,十月十七,督師大臣勝保,始統大兵由深州至天津,旋赴獨流鎮來,並調謝子澄去大營辦理糧餉,帶練助剿。

  謝子澄在天津擊退太平軍,既立了大功又出了名,到勝保大營後,他積極出戰,協助副都統佟鑒打了一次勝仗,但佟鑒有些驕狂。

  在一次戰鬥中,佟鑒單騎沖向一隊深壕邊上的太平軍,想絕他們的退路,沒想到馬失前蹄,太平軍頭目高剛頭帶人圍了上來,扎了佟鑒幾個透明窟窿,謝子澄單騎來救,高剛頭又準備圍上來砍他,就在快被圍住時,謝子澄跳進了深壕中,被淹死了。

  謝子澄死後,清廷厚恤,加布政使銜,諡忠愍,建專祠。

  這次天津地方對抗太平軍的過程中湧現了兩位人才,一個是縣令謝子澄,可惜已經死了。

  另一個特別出彩的就是情報中提到的劉錦文,從這個劉錦文身上,同書恆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過此人還是格局太小,沒有看到大勢,不然未必不能做大。

  這次董書恆來到天津,不知這個劉錦文還有沒有當初的眼光。

  要是他不識相,把自己的才智用來對付淮海軍,那麼董書恆不介意把他給滅了。當然如果他願意投靠淮海軍,董書恆也不吝嗇幫他改寫一下人生。

  自從太平軍北上後,天津城倒是放鬆了不少,但是並沒有完全開放,只有白天的時候會放開一兩個城門,方便城內外貨物流通。

  天津知府李光藻、新任知縣劉傑正在府衙商議事情。一個衙役氣喘吁吁地來報。

  「不好了,大人,城外海河上來了一支艦隊。」

  「什麼,哪裡來的艦隊?」李知府一下子站了起來。

  李光藻的第一反應是洋人的艦隊打過來了,現在京城被髮匪攻打正是渾水摸魚的好機會,不過這洋人的反應也太快了吧。髮匪北上京城也沒幾天啊。

  「稟報知府大人,是南洋水師的艦隊,戰船上掛著龍旗呢!」衙役補充道。

  「走,快帶我我去看看!」不一會兒知府、縣令就都到了城門樓上。這時城中的士紳商人也跟了過來。劉錦文現在隱隱成了天津的士紳之首,自然也在場。

  沒有人會因為劉錦文的商人身份而看不起他,相反現在天津城的士紳都唯他馬首是瞻。最只要的是他的手中還掌握著三千團練,這是天津城防禦的主力了。

  「劉行首,這個南洋水師是什麼時候冒出來的。」李知府問劉錦文道。

  南洋水師當初建立的時候朝廷都沒有重視,只是下了一個批文。原以為就是兩江總督和上海海關搞的一個小型巡邏船隊。

  李知府作為一個地方官自然不會關注到這件小事。

  但是劉錦文就不同了,他是一個商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消息靈通。

  「稟報知府大人,咸豐三年的時候,兩江總督府以及上海海關出錢辦了這個水師。沒想到規模如此宏大,唯有洋人的水師有如此規模了。」劉錦文讚嘆道。

  「這些人來天津幹什麼?」眾人心中都是一陣疑惑。

  這時船上派下來了一隊人馬,董書恆為什麼沒有直接先給天津來個下馬威呢?

  因為他剛剛收到了從江蘇轉過來的朝廷旨意,咸豐竟然慫了。

  這次清廷又做起了送官大隊長。可惜呀,這些頭銜雖然有些作用,但都不是董書恆最想要的。

  他想要的是銀子,是港口,是勢力範圍。

  他可不是幾個官職就能糊弄的小白。不過清廷既然這麼說了,那麼董書恆的手段就得溫和一些了。

  因此他派了一隊代表上岸,對天津城的戰略改為先禮後兵了。本來他的計劃是先兵後禮,先用艦炮給這些地頭蛇一點下馬威。

  不一會兒一隊戎裝的南洋水師官兵被領到了城樓之上。

  「在下南洋水師參軍杜德生見過各位大人。本艦隊奉兩江總督董大人之命北上勤王,水師提督劉大人統領水兵三千、陸軍六千準備在天津登陸。請大人大開城門,讓我淮海軍進城修整一番。」杜德生不卑不亢又不失禮節地說道。

  「什麼,開城門,進城?不行,你們只可以在城外紮營。」李知府搖頭說道。

  杜德生話鋒一轉:「這位是李知府吧,在下只是把我淮海軍的命令告訴爾等,並非徵求你們的意見。我們提督大人說了,如若不開城門就是阻擋我軍剿滅髮匪,有通匪之嫌疑,我軍自然會用繳匪的辦法去對待。」

  「你說的董大人是哪位?兩江總督換人了?」李知府還以為自己聽錯了,什麼時候兩江總督姓董了?

  「哦,大人難道沒收到朝廷的邸報?琦善大人病重,魏源大人辭官,現在由我們董大人擔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杜德生故意把那個「署理」二字去掉。在兩江有沒有那個「署理」二字對董書恆完全沒有影響。

  「哼,一介武夫也能做總督?」李知府毫不客氣地說道,「這天津城是老夫說的算,你們想進天津城沒門兒!」

  「走,我們回去,李知府請靜候佳『音』吧!另外把城牆邊的百姓往裡邊撤一撤,小心被艦炮誤傷。」

  李知府不知道董書恆為什麼能夠坐上巡撫、總督,但是作為一個傳統文官,他有他的驕傲,讓他去低頭巴結,聽一個武夫的話,這不可能。

  劉錦文悄無聲息地將身子往後挪了一挪。這個李知府比之前的謝縣令差遠了。

  之前長毛打來的時候,他跑的沒影。都是謝縣令禮賢下士,不問出身,帶領著全城士紳百姓擊退了長毛的進攻。

  他劉錦文也是多虧了謝縣令的提攜才能夠嶄露頭角,取得現在的地位,以前他只是一個普通鹽商,如今他打個噴嚏在天津的士紳商人都要蹦三蹦。

  劉錦文是一個聰明的商人,他又不甘心僅僅做一個商人。同為鹽商,他自然知道在江蘇崛起的董書恆。

  董書恆的崛起讓他意識到,現在也許是他劉家改頭換面的大好時機。大清的重農抑商政策,讓商人沒有安全感,是個商人都想去做官。

  所以那些南方的大商人願意拿出幾十萬、上百萬兩銀子去捐一個沒有實缺的官銜。

  現在謝縣令不在了,這個李知府不知怎麼膽子又大起來,估計是謝縣令之前帶領天津百姓打出的赫赫威名讓他長了信心吧。

  劉錦文可是隱約地看到了河面上那些軍艦上黑洞洞的炮口。

  可憐李知府還真以為人家不敢開炮,這大清朝廷哪裡還有原來的震懾力啊。劉錦文已經打定主意,絕不能做這個李知府的馬前卒、替死鬼。

  「大家放心,那個南洋水師不敢開炮的。他們也是朝廷的兵馬,如果貿然攻擊天津,豈不是就成了叛逆,到時候朝廷也不會放過他們。」李知府自信滿滿地說道。

  不過一旁的士紳商人都沒有他那份自信。

  眾人紛紛告辭離去,實際上都是回去提前做好安排。

  「知府大人,我看這個淮海軍並不像是守規矩的,還是要早做打算。」一旁的縣令劉傑說道。他的膽子比較小,剛才他明明看到了那名南洋水師的參軍眼中閃出狠厲的寒光。

  「無妨,讓城牆上的兵勇嚴加防範即可,另外通知城內各家把家丁團練都組織起來,隨時準備上城支援。走,咱們回去吧!」李知府若無其事地說道,仿佛是故意在劉縣令面前表現出自己的淡定坦然。

  跟大家分享一個對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知道是哪兩個人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