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譚綸要死了

  一番考教下來,李太后很滿意,臉上的笑容從未消失過。

  所有的問題,朱翊鈞都能侃侃而談。

  很多地方李太后聽不懂,她和陳太后商量,陳太后臉上的笑容也沒消失。

  朱翊鈞也很滿意,他滿意的是張宏。

  比起馮保來說,張宏的工作實在是太好了,不亂說話,沒問題的時候也很有分寸,使得朱翊鈞的回答精彩了不少。

  出題人和答題人相互溝通,判卷子的人自然就能看到一份精彩的卷子。

  「好,皇兒終於知道努力了。」李太后一臉的欣慰。

  「孩兒長大了,要成年了。以前是孩兒胡鬧不懂事,如今孩兒現在明白了,自然要懂事一些。」朱翊鈞笑著說道。

  「好,好!」李太后滿意的點頭。

  朱翊鈞笑著邁步走了過去,一邊替李太后捶肩,一邊問道:「不知母后身子如何了?」

  考核完成了,氣氛就鬆懈了下來。

  李太后臉色溫和的笑著說道:「很不錯,這兩天感覺舒服了不少。」

  不是李太后安慰兒子,而是真的感覺很好。兒子的培元丹真的有效果,這是讓她很欣慰。

  吃下這個丹藥之後,真是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晚上睡覺的時候再也不會失眠做噩夢了,也不會手腳冰涼,更不會像以前一樣頭暈目眩。

  李太后走路也有力氣了,喘氣都鬆快了不少。這兩天黑眼圈退下去了,整個人看著都年輕了不少,頭頂上的白髮都少了。

  李太后實在是沒有想到,這丹藥居然有這樣的奇效。如果不是因為這丹藥是用兒子的血煉製的,她早就讓人多備一些了。

  「那回頭兒臣讓人再煉製一些。」朱翊鈞看著李太后笑著說道:「看來這藥還是比較有效果的,母后多吃一些。」

  「不行,」李太后直接搖頭,堅決拒絕道:「不能再煉製了。」

  一邊的陳太后這個時候也說道:「雖然藥效很好,但不能再煉製了。這東西傷身,皇帝如此,年紀輕輕,怎麼能做這樣傷身的事情呢?」

  朱翊鈞聽到陳太后這句話倒也不意外。

  當初剩下三顆丹藥,母后吃了兩顆,沒把這件事瞞著陳太后,分給陳太后一顆。

  陳太后吃了一顆藥,效果非常好。可她也知道這個藥的來歷,自然不允許朱翊鈞再幹這樣的事。

  「兩位母后,」朱翊鈞有些無奈的說道:「不必如此,兒臣的身體好著呢。再說了,那些丹藥用不了多少,沒什麼問題。只要兩位母后身體健康,孩兒心裡就很高興。」

  「那也不行,」李太后瞪了一眼朱翊鈞,態度堅決的說道:「絕對不能如此,不允許煉製,聽到沒有?」

  說著,李太后轉頭盯著陳矩說道:「你看著陛下。如果陛下再敢煉製這種丹藥的話,你第一時間來告訴予。你要敢隱瞞不報,予就把你發配到南京去做淨軍。」

  陳矩撲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趴在那裡不說話了。

  朱翊鈞很無奈,只能苦笑著說道:「母后,你何苦磋磨他?孩兒答應就是了,絕對不煉製了,母后放心。」

  聽了這話之後,李太后點了點頭,方才滿意的說道:「這還差不多。」

  陳太后看著母子二人也笑了,搖了搖頭說道:「既然事情說定了,就吃飯吧。皇帝學了一上午,應該也餓了。」

  「對對對。」李太后點頭說道:「讓人把飯食送上。」

  很快,飯菜就送了上來,三人開始吃了起來。

  一時之間,氣氛融洽,母子之間其樂融融,溫情滿滿。

  只不過飯剛吃到一半,張宏就從外面跑了進來。

  此時的張宏臉色非常凝重,跑進來之後撲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急切的說道:「啟稟太后陛下,譚家剛送來消息,譚大人怕是要不行了。」

  聞言,李太后頓時驚愕,遲疑著說道:「怎麼會呢?譚大人的年紀並不大呀!」

  「啟稟太后,御醫說是早年征戰落下的舊傷。譚大人這幾年身體狀況一直不好,這次早春感染了風寒,這身子就不行了。」

  李太后搖搖頭,心情沉重,沒有再說話。

  朱翊鈞知道,他們口中的這個譚大人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譚綸,是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戲曲家,與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齊名,又與戚繼光並稱「譚、戚」。

  譚綸任台州知府時,招募鄉勇千人,練兵御倭,於嘉靖三十六年大挫倭寇。

  次年,數萬倭寇再擾台州,譚綸親率死士大戰,三戰三捷,使軍威大振。

  任福建巡撫時,譚綸又剿滅福建倭寇,收復興化;

  在薊遼總督任內,自居庸關到山海關,修建防禦台三千座,加強東北防務。

  譚綸前後致力兵事三十年,人曾經酣戰,刀刃上的血浸染了手腕,多次沖洗才清除。

  現在的大明兵部尚書,這樣的人怎麼能死呢?

  在朱翊鈞的記憶中,雖然譚綸的身體不好,可是這人才五十左右,不說活到八十,哪怕只活到七十多,還要為大明再效力二十年。

  自己的身邊有這樣一個大臣效力二十年,那大明將是什麼風采?

  打個萬曆三大征,至於費那麼大勁嗎?

  看看萬曆三大征,都是什麼人打的?

  朱翊鈞為自己將來的執政已經制定了幾種謀劃。無論做什麼事情,朱翊鈞都明白,最重要的就是人才。

  像譚綸這樣的人才,怎麼能讓他死了?

  朱翊鈞站起身,對著李太后和陳太后行了一禮,恭敬的說道:「母后,兒臣想去譚家看看。」

  「譚愛卿為大明鞠躬盡瘁,早年在東南與倭寇酣戰。過了些年要到遼東去整頓兵備,這幾年才到京城,每日裡在兵部操勞不已,頤養天年、含飴弄孫根本都是奢望的。」

  「譚愛卿前幾年也曾上書給朕,希望能夠告老歸鄉、頤養天年。可是孩兒沒有準許,朝廷離不開譚愛卿。可是現在……」

  說到這裡,朱翊鈞臉色悲痛萬分,眼圈發紅,眼淚噼里啪啦的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