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走口外、三娘子
萬曆二十二年六月三日。記住本站域名
朝中的變故,暫時與黃來福無關,現在他正忙呢。
春耕後,不論是五寨堡,八角堡,老營堡等地,又開始了各項耕種畜牧的工作。而寧武的開礦採煤之事,也是進行得如火如荼,似乎整個鎮城都忙了起來。
好在這些事情有五寨堡糧食局副局長顧世寶,五寨堡畜牧局局長王啟年等人在忙,省了黃來福許多事。現在的黃來福,己經在寧武關又撘起了一些機構架子,仿效五寨堡,處理各項事物,各人都有各人的事,反倒是黃來福有些閒下來,整天亂轉,不知道瞎忙些什麼。
除此之外,就是關於塞外移民的事,也是在穩步地進行著。由於塞外移民,各移民點需要大批的武器裝備,這幾個月中,不說黃來福兵器不知道賣出去了多少,就是為了打造兵器,五寨堡的軍器作坊也是每天開足馬力地生產腰刀長槍等。而由於鐵器需求的增多,神池堡大鐵廠每天也是開足馬力地生產。
不過塞外面對的威脅是遊牧民族,需要很多的弓箭,黃來福卻是沒辦法。他決定將來還是向移民們賣火銃。畢竟製造弓箭不容易,培養一個弓箭手更不容易,用火銃就簡單得多了,因此五寨堡的軍器作坊又是每天在大造火銃。
這些事情一直忙到六月,這時黃來福在朝鮮之戰的軍功賞賜己經下來了。他仍是山西鎮總兵,進都督同知銜,蔭一子世錦衣指揮僉事,余者將士也各有封賞。兵部還同意了黃來福所請,以江大忠為五寨堡參將,鎮守五寨堡之地。這又讓眾人高興了一陣。
為了加緊塞外移民之事,這天,黃來福帶著數百標兵們,到離老營堡不遠之地的水泉營堡視察。
從寧武關往神池堡,往老營堡,再到水泉營堡,這裡就是邊牆了,連綿不斷的長城。從這裡出了關,就是塞外了。
往常水泉營堡只是個小堡,不過由於從去年來,大批的內地移民到這裡,或在老營堡換關照,或在這裡換了關照出關,所以這裡很快熱鬧起來,將一個小堡擠得水泄不通,如車水馬龍的集市般,熙熙攘攘的都是各地的口音。
關照是明邊塞守將對出關民眾頒發的出入境證件,為木製長方形,上刻有文字:「關照,某某守將給給照事,今據某某一名,於本月日出關換照,赴關驗收,如有冒名,查出定行嚴處不貸,此照。萬曆某年某月某日。」
大批的內地移外到了這二堡後,換照出關,他們留下的字據文冊,最終移交於黃來福,由他手下統計人口數目等。而那些在商賈農場中務工的流民們,則是商賈們在內地就統計人數,不過同樣要換照出關,最終還是要報於黃來福處。
留在這裡等待出關的眾多移民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富有窮。相同之處的是,人人神情興奮,眼中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很多人拖兒帶女,或乘車馬,或是步行,衣衫襤褸的挑著自己簡單的行李,嘰嘰喳喳聲不絕。
楊大安穿著一身單衣,背著一個包袱,也是站在一隊人中謹慎地看著這一切,他是靜樂人,家中長子,由於這些年家中老是遭災,幾畝薄田收成微薄,一家老小都不知道該怎麼活命才好,好在今年黃軍門來到了寧武關,他就隨著老父,帶著家中老小到了寧武城謀生。
又聽了一個秀才念叨黃軍門的墾殖文書,他不由動心了,在塞外農場中做工,包吃住,待遇好不說,將來掙了錢還能在塞外買地,聽宣傳,那地可便宜了。
有這種好事,他就抱著試試看的念頭,進了一個商賈招募組建的農場屯丁隊中,他的主意是先去塞外看看,如果好的話,就把家裡剩餘的人都一起移民過去,畢竟幾百畝地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不過他是個老實人,一路被領頭帶來水泉營堡後,一直是多聽少說,只是密切地關注著別人的神情。同樣看著城牆上的大軍走來走去的,也是充滿了畏懼之心。
正在觀察著,忽聽身後一個人笑道:「這位兄弟,看你那拘謹的樣子,第一次出遠門啊?」
楊大安轉頭一看,卻是一看壯年小伙,正滿臉笑容地看著他。
楊大安臉上忙浮起了笑臉,道:「這位小爺叫俺?有啥事?」
小伙笑道:「不用緊張,大家都是去口外,看樣子,我們都是在劉爺手下做事,以後大家就是一個農場的鄉親了。俺叫李大牛,兄弟怎麼稱呼啊?」
楊大安看他沒有惡意,心下略略放心,又聽了他的名字,都有一個大字,心中會有一些親切感,當下道:「俺叫楊大安,是靜樂的,兄弟是哪人?」
李大牛嘿了一聲,道:「看來我們還是半個老鄉呢,俺是寧化所的。」
兩人更是親切起來,嘮起了彼此的家常,原來這李大牛算是老江湖了,不要看他年輕,卻是經常到外流浪,跑了很多地方,這次準備到塞外去碰碰運氣,幹個幾年活,積一點錢再說,到時再看看塞外有什麼機會。聽他滔滔不絕,楊大安心下佩服,他有些遲疑地問題道:「聽說口外那地方,比俺們老家冷多了,尿尿都得帶根棍,一邊尿一邊敲,是不是真的?」
李大牛不由哈哈大笑,道:「哪有那麼厲害,只是比我們老家冷一點罷了,再說了,我們住的地方肯定有火炕,不用擔心。」
兩人越說越合得來,不知不覺,己成為好友。李大牛感慨地道:「其實塞外是個好地方,荒地多,草場多,牛羊遍地,到處都是狍子野鼠洞,發財很容易。只可惜以前是韃子的地盤,眼下有黃軍門的大軍保證,我們的機會來了。我李大牛這次如果不發財,我是不會回老家啦。」
聽了李大牛的話後,楊大安也是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
眼前關內往塞外移民地點分兩處,一處為清水河一帶,一處為準格爾旗一帶。如果說清水河一帶還帶著一些黃土高原的地貌外,准格爾旗這個地方,則大部分是草原沙漠的地貌了。
六月的准格爾草原藍天明澈,白雲如雪,一片一片的綠草如海般的延伸到天邊的盡頭,綠草上還有各樣的野花中,充滿了生機盎然的景象。在黃浦川河邊,除了綠草外,還有一片片的林海,山坡上儘是各樣的大樹,棵棵都是樹幹筆直,直刺上天。
黃浦川河河谷一帶是得天獨厚的,這裡靠近大明境內,只有草原,沒有沙漠,到處是草場及林海,水量相對又足。往常這裡只有一些遊牧民族在放牧牛羊,不過現在河谷的許多地方,己經多了很多新開墾的田地,一些熟田中,一片片的麥浪在輕風的吹拂下泛起道道漣漪。
離麥田不遠處,正有許多壯漢正在用土石樹木撘建圍牆房屋,離他們不遠的山坡上,一些女人及小孩則是趕著大群的牛羊,好一片悠閒的景色。
當楊大安及李大牛一行新人到達這裡時,不由被面前的景色吸引了。楊大安更是貪婪地看著這一切,以後這裡就是自己安身之所了。
對這些人的到來,農場主及當地屯丁們都抱以極大的熱情及善意,眼下塞外人少地多,大家耕種都非常吃力,有這些人來到,就太好了。
很快,楊大安及李大牛等人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撘建有雙層夾牆的磚房石頭屋,撘建畜場,開墾新地等,每天都忙個不停。
不過每天充足的飯食,每月足額的工錢,讓各人幹勁都很大。慢慢的,楊大安也了解了一些周邊的情形,知道沿這條河上下,密布著各式各樣的屯墾農場,農場中除了漢人屯丁外,還有一些窮苦的蒙古牧民跑來這兒來做事。
畢竟草原上的生存環境還是非常惡劣的,常常會有雪災,每次災害後,大部落還好,小部落就會經常餓死人。對他們這些窮苦的牧民來說,雖說每天放牧牛羊,但其實每年吃肉的機會很少,很多人糧食都吃不起,草原上許多人,平時都是吃老鼠,草根,馬奶什麼的過日子,還有經常挖些野鼠洞儲備過冬物資。
到了漢人的農場來,雖說每天幹活辛苦,但天天吃得飽飽的,還有工錢拿,這種穩定的生活吸引了很多蒙古小部落中的牧民拖家帶口的來投。
當然了,對於黃來福的屯殖塞外舉動,不是沒有塞外的蒙古部落看到這種行為將來對草原的危害,不過很多小部落都是黃來福的威名,不敢輕舉妄動,至於一些大部落……
在山西鎮,大同鎮,宣府鎮的前方草原中,是蒙古俺答部落的地盤,有幾十萬的人口。至少到了萬曆年時間時,俺答部己經由單純的遊牧生活方式,變成了農牧混合的生活方式,又放牧又種地的。
他們學大明百姓,搞來耕牛種子,在黃河邊,還有歸化城的黑河一帶,大規模地種起田來,當然他們的種田本領不能與大明百姓相比,每年的收穫並不多。不過就算如此,他們對大明的糧食依賴,比幾十年前減少了許多。
俺答部因酋長俺答汗而得名,隆慶和議後,俺答汗被封為順義王,此後年年通使,歲貢不絕。萬曆九年,俺答汗病逝,大明朝廷特賜祭壇七座、彩幣十二雙、布匹一百,此後俺答部由其妻三娘子主理。
三娘子名叫中金,史稱「鍾金哈屯」是個厲害的人物,俺答汗去世後,其部就由她主理政務,掌管兵權,大明於萬曆十五年封她為一品「忠順夫人」。
三娘子心慕華風,經常會到大同府去拜見總督吳兌,吳兌也將她當做自己的女兒看待,後總督換成鄭洛,也繼續將她當做女兒看待。三娘子先嫁俺答汗,再嫁其長子黃台吉,再嫁黃台吉的兒子扯力克,也算是一傳奇人物。到了萬曆二十二年時,她時年44歲。
對黃來福的塞外墾殖,三娘子當然得到消息,不過她認為塞外地廣人稀,黃來福之舉,並不會與自己的部落起衝突。不過很多部落不是這樣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招集各部族長于歸化城內議事。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