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時間,那是悠閒的,可是,悠閒的時間,過得太快了。
初三的時候,尖銳的哨子聲,從村子西頭響起,一陣接一陣,一直延伸到村東頭,哨子聲音,就像催命符一樣,一下子,刺激了老鄉柔弱的內心,把裝睡的老鄉,都驚醒了。
啊?
要出工幹活了?
有點早啊?
不是初五才出工嗎?
需要理由嗎?
需要給你解釋嗎?
哨子聲音,那就代表著一切。
不過還好,今天的出工,不是下田地,而是開會,是學習大會,組織大家,學習別人的先進的經驗。
不是幹活就行,開會,大家還是比較開心的。
因為開會也算出工,按照定量的工分標準,都是給你算工分的,開一天的會,10個工分到手,多好的事情啊。
劉大田陰沉著臉過來,好像大家都欠了他的錢一樣,陰森森的盯著社員呢,那個表情,嚇到很多人。
麻的,剛過了年,你這個表情給誰看呢?
難道劉大田的爹死了嗎?有人不懷好意的詛咒呢。
哦,說錯了。
劉大田的爹,那是劉全海,那是公認的厚道人家,所以,不能詛咒劉全海,應該是劉大地死了才好呢,那個禍害,早死早好。
或者劉大田的兒子死了也行,除了劉大田,沒人心疼他的兒子的死活,再說,父債子償,劉大田欠大家,當然讓他兒子來償還,那是應該的麼。
開會,學習大會,也是生產建設高潮的動員大會,現在全國形勢一片大好,人民群眾表現出高昂的建設熱情,創造了糧食高產的奇蹟。
去年的秋收,山頭地區的晚稻,畝產超過3000斤;還有貴省金沙地區,晚季稻的畝產達到3025斤。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真實事情,報紙都報導了,驚動了很多人,特別是江南省,本身就是傳統的農業大省。
從去年開始,上面要求農業生產大奮進,以農業促進工業,完成整個經濟的大奮進,現在,很多地方的農業生產,已經開始大奮進了
所以,江南省的領導,比較著急了,落後就要挨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些都不對,應該是進步慢了,就算後退。
別的省份的老鄉,已經開始大奮進,可是,江南省的同志,還是穩步前進,這個就是差距,這就是落後。
多快好省的大奮進,時不待我,所以,上面下指標了,於是就有了,這個全省的農業生產的學習大會,動員大會,學習別人先進經驗,然後超越別人。
下面開會的老鄉都傻眼了,很多老鄉以為自己聽錯了,確定是3000斤麼,不是多寫了一個零嗎?
朱長喜忍不住問道:「老劉,你不會念錯了吧?晚季稻有3000斤的產量嗎?」
劉大田沒好氣的說道:「老朱,這麼大事情,我可能念錯嗎?我告訴大家,3000斤,絕對是3000斤,沒有多一個零。要是300斤的話,怎麼可能上報紙呢?」
「我的老天的啊,一畝3000斤啊?」劉全堂忍不住驚嘆的說道:「怎麼有那麼高的產量啊,我們的這裡畝產,300斤都沒有,比不上人家的零頭啊。」
「是啊,3000斤,怎麼種出來啊啊?」劉全海也不敢相信的問道:「大田,人家怎麼種出來的那麼高的畝產啊?是不是晚季稻的品種不一樣啊?」
「怎麼種出來的,那我不知道。」劉大田無奈的說道:「不過上報紙了,全國都報導了,事情肯定假不了。」
「都是種田的人,別人畝產超過3000斤,我們的畝產只有300斤,丟人啊。」劉大田急切的說道:「不但我們這些種田的人丟人,就連領導也跟著丟人啊。」
「我這裡可是江南省,傳統農業大省,每年省里投入那麼多錢,可是,我們的產量上不了,說出去,我們,沒臉見人啊。」劉大田刺激的說道。
都是種田的老鄉,要是讓他們跟工人比能力,他們沒有那個信心,可是,跟別人比種田,還是那種偏遠地區的農村,江南省的老鄉,還是有點傲氣的。
不爭饅頭爭口氣,再說,畝產3000斤,那麼高的產量,不但要掙饅頭,也要爭氣,要是真的畝產3000斤,老鄉真的可以枕著饅頭睡覺了。
很多老鄉,忍不住激動起來,都是種田的老鄉,別人能夠畝產3000斤,自己為什麼不能?
不為別的,為了自己肚子。
一畝田,3000斤的畝產,很多人難以想像那個場面,可是,這個實實在在的事情,已經上報紙了,報紙上的事情,肯定是真實的。
這個時候,很多老鄉,忍不住暢想美好的未來,要是自己的畝產也要3000斤的話,自己會過上什麼日子啊?
野心也好,貪婪也好,希望也好,很多老鄉,都強迫讓自己相信,那個畝產3000斤是真實的事情,別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
蔡莊七社在開會,別的生產社,也在開會,都在圍繞這個3000斤的畝產,在想辦法呢?
學習啊,必須要學習啊,就算學習到別人的一半的本事,畝產1500斤,那讓很多老鄉睡覺都笑著醒了。
產量,那是種田的老鄉,一輩子期待的事情,如果可以解決產量的問題,老鄉的日子,還不是美上天了。
畝產3000斤,是水稻,不是山芋,是貨真價實的晚季稻,也是大米,就算是秈米,那也是大米,很多老鄉,一輩子吃了幾頓大米呢?
「老劉,我們七社的田地,都是貧田啊,怎麼做,才能有畝產3000斤啊。」朱長喜忍不住期待的問道。
3000斤的畝產,就像一顆種子,在很多老鄉心裡生根發芽了,誰不想畝產3000斤,誰不想吃飽肚子啊?
幾十年的種田生涯,磨滅很多老鄉心裡的傲氣,可是,他們還是懷著美好的希望,現在,希望出現了,他們當然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報紙上也是坑貨,只是說人家畝產3000斤,可是,人家用的什麼種子,用的什麼辦法,用的什麼肥料,用的什麼種植方式,這些核心的內容,什麼都沒有說明。
就是告訴你,別人的畝產3000斤,還不止一個地方,好幾個地方都是這個產量,而且還是偏遠的省份,人家能做到,看你怎麼辦?
什麼辦法都不說,讓你學習什麼?
劉大田煩惱了,上面只是說組織社員學習,學習什麼呢?
怎麼學習呢?
這些都沒有說,你讓這些種田的老鄉,怎麼辦呢?
不管怎麼辦,別人能夠做到3000斤,自己也能做到,而且,必要要做到,不為別人,就算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