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的呆子不來了,負責看守牛欄的劉大明有點無聊了,今天特意把劉大興喊過來了,慫恿的說道:「大興,你去把周棚子把周家的呆子喊過來玩啊?」
「不去,我才不和呆子玩呢?」劉大興嫌棄的說道。
「大興,你可以教呆子放牛啊,你有兩頭牛,分一頭給呆子,省的你一個人放牛,多無聊啊?」劉大明蠱惑的說道。
小孩子都害怕寂寞,何況只有9歲的劉大興呢,要是有人和他一起放牛,那也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啊。
「你當我傻啊?」劉大興鄙視的說道:「你怎麼不把你的牛分一頭給呆子啊?」
「呆子家有牛,讓他放自己家裡的牛啊?」劉大明繼續鼓動的說道。
「我不去,要你去你。」劉大興不客氣的說道。
這個劉大明,可是自己的堂兄弟,按照年齡來說,還是三哥,要不是自己大哥幫忙,放牛的差事,哪裡輪得上他啊。
可是,這個三哥劉大明,一直在算計自己,有好事,從來不帶自己,當初自己放牛的時候,兩眼一抹黑,哪裡草多,哪裡草好,自己不知道,指望這個三哥帶自己呢。
結果呢,自己被這個三哥趕的遠遠的,理由是什麼?
兩頭公牛在一起會打架,不讓自己跟他一起放牛,讓自己帶著自己的牛,到別處去放,告訴自己草多的地方,都是他放過牛的地方。
你不帶就不帶,當著自己大哥的面,說的那麼好聽,什麼都是他告訴我的,什麼把草最多和草最好的地方讓給自己放牛。
哎,滿口瞎話,真當自己是傻子啊?
放牛的時候,背黑鍋,得罪人的事情,都是讓自己出面,他在後面撿便宜,或者看熱鬧,要不是自己想跟著他玩,早就不理他了。
這次又在坑自己,牛欄的7頭牛,歸誰放,都是定好的,周家的那頭牛,早就定給梅家的那個誰放了,自己把周家的呆子哄過來,不是坑他嗎?
或許劉大明覺得坑周家的呆子比較好玩,反正就算捅出簍子來了,也和他沒有關係,他就是看熱鬧,但是,劉大興不想這麼做,畢竟他的老爹,和周家的大叔,關係還是不錯的。
劉大明看到哄不動劉大興,有點不甘心,周家的呆子不來,自己這裡就少了很多無聊的事情,是不是想個辦法,把周家的呆子哄出來呢?
過了一會,劉大明看到羅智友過來了,慫恿的說道:「智友,你去把周家棚子把周家的呆子喊過來玩啊?」
「不去。」羅智友嫌棄的說道:「呆子有什麼好玩的?他家身份不好,我不想和他玩啊。」
這個年代,一代傳一代,上等家庭的孩子,還是驕傲的,除非下等家庭的人真的有本事,否則,就算是孩子,也會嫌棄你的。
「智友,呆子可好玩了,呆子會跟牛說話呢?」劉大明不死心的說道:「你就去麼,呆子來了,可以讓呆子幫我們餵牛啊?」
閒著也是閒著,為什麼不踩著周家的呆子娛樂一下呢?
當年的周家多牛啊,踩著周家的人,劉大明心裡有種喝酸梅湯的感覺,所以,費盡心思的要把周家的呆子整過來。
當然,劉大明更想踩著那些老爺身價的家庭,特別是家裡有漂亮女孩的老爺家裡,在女孩面前,那種扯高氣揚的姿態,讓人更加迷戀。
可是,老爺家裡的人,都是聰明人,怎麼可能主動出來讓你踩呢?
劉大明要看牛欄的牛,不敢隨便離開啊,只能有心無力啊,所以,遇到一個送上門的呆子,欺負完了還不用負責,當然不能輕易的放棄啊。
聽到幫他們餵牛,羅智友有點心動的,牛欄裡面臭烘烘的,都是牛屎,要是有人可以效勞的話,自己在旁邊看著,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那種感覺也不錯啊。
羅智友來勁的說道:「那你幫我看一下我的牛,我去周棚子喊呆子。」
周大毅住的地方是周棚子,社裡的倉庫和牛欄在梅棚子,之間的距離,還是有點遠的,估計有400多米元呢,
這一代農村,目前居住的情況,那是小聚居,家族居,就是本家人,或者關係非常好的人家,住在一個地方,俗稱棚子,住的非常零散。
就拿蔡七社來說,一共有39戶人家,可是前前後後分了好幾個棚子,有陳棚子,羅棚子,梅棚子,杜棚子,潘棚子,劉棚子,傅棚子,還有周棚子和北周。
這個年代,蓋房子沒有什麼講究,只要是無主荒地,你在那裡搭建成一個草棚,這個荒地就算有主,大部分都是你姓什麼,就是什麼棚子,簡單易懂。
如果你姓劉,那麼這個地方劉棚子,如果你姓王,那麼這個地方就叫王棚子,就是你的地盤了,你就算在這裡落戶了。
很多人懷疑這是胡扯,這裡可是江南福地,有名的魚米之鄉,怎麼可能有那麼多荒地呢?
呵呵,這個還真的不是胡扯,不但有荒地,而且是百里荒地,廖無人煙,估計,和大西北有的一拼。
還有活著的老一輩,他們當初就是親生經歷者,他們當初來到這裡的時候,還比較年輕,有的幾歲,有的十幾歲,稍微大點的,現在也才八九十歲了,他們那些人,就是這裡的第一批居民。
當初,從河陽老家遭難了,幾千人逃難到這裡,發現這裡廖無人煙,十分的不相信,有的運氣好的人家,還能在田溝荒野裡面找到廢棄的村莊,可惜,村莊已經空無一人。
運氣好的人,還能找到房子,有的是房子已經毀壞的不成樣子,可是,有的房子,還是完整的,可是,人呢?
人去那裡了?
老一輩的人,都不明白。
很多老人,懷疑這一代遭遇了大瘟疫,所以,人都光了,所以,繁榮富華的江南小鎮,變得淒涼和荒蕪。
後來,周大毅經過仔細的推敲,結合歷史上發生的事情,有了一個猜測,大概明白這裡為什麼沒有人煙了。
不是瘟疫,最大可能就是戰爭。
當年的太平國可是定都南城,距離這不過150里,前前後後,經歷十幾年的戰爭,不管那一方勝利,都是大開殺戒,失敗的一方,也是大開殺戒,你殺過來,我殺過去,硬生生把一個繁華的江南小鎮,耗成荒無人煙的鬼蜮。
老一輩的運氣不錯,跑到這裡,一無所有,到處都是荒地,只要你勤快,不用擔心沒有田地種。
租田地?
沒有必要,外面到處都是田地,開荒下來,就是你的田地。
據說,當年的老一輩,砍黃蒿圈地,別人看到黃蒿圍起來的地方,心裡明白,這片土地有主了,就會去別的地方開荒了。
現在這批的老爺,他們的父母,有的就是他們本人,就是當年的開荒的佼佼者,那個年代,只要你肯干,就不用擔心土地的問題。
所以,那個年代的村莊,比較有特點,因為都是逃難過來,骨子裡面的冷漠,肯定不放心別人,所以不和別人住一起。
但是,又不敢一個人住的太偏僻,否者,遇到一點意外,死了都沒人知道。
那個年代的意外很多,小病小災就不說了,要是遇到土匪打劫,或者下山狼,那個時候,又需要大家團結起來了。
所以,那個年代,逃難到這裡定居的人,都是隔個一兩百米,搭一個棚子,遇到災難的時候,大吼一聲,相互之間,可以守望相助。
於是,就形成今天的棚子格局,隔個幾百米,都能看到幾戶人家,住的特別分散。
當然,也有住的比較集中地方,比如說蔡莊村,他們那裡就有百十戶人家,他們大部分都是當地人,或者搬遷的過來的親戚。
蔡莊七社的社員,大部分都是河陽逃難過來的,現在,和老家那邊還保持聯繫呢,這幾年,還有老家的親戚過來呢,當然,也有人回去祭祖,
好像前幾年的時候,周家的老家有長輩過世了,周正明和周家的幾個本家兄弟,專程回老家奔喪過。
這個年代的老爺,比較有特色的,最早逃難過來的人,因為較早的開荒種田,所以,他們都成為有田有地的人家。
戰爭在繼續,不斷的有人逃難過來,後面逃難的過來人,只能租種別人的土地,形成了老爺和窮人的關係。
可惜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的情況,又反過來了。
周家,又成了落魄之家了,現在,周大毅為了工分的問題,在絞盡腦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