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這娘們兒膽子真大,難道她要假傳聖旨?
喜公公神色複雜。
三天後,大燕六國聯軍來到鎮江。
八十餘萬兵力,對鎮江守城軍十萬,人數相差懸殊,鎮江怎麼看都岌岌可危。
接連幾天,鎮將果然守城不利。
危難之際,劉婉兒出動了,手持假聖旨,在幾個保龍衛以及喜公公幫助下,得到鎮江將士的指揮權。
六國聯軍壓境第五天,劉婉兒身著一身女士將軍服,出現在城頭。
劉婉兒掛帥了。
在她拿過指揮權後,最讓喜公公以及一眾守軍難以置信的是,她真的會帶兵打仗,而且非常牛叉。
在她指揮下,被打到只剩七萬左右的鎮將軍,藉助鎮江先天地理優勢,數次阻攔六國聯軍!
原本,七日內必破的鎮江,奇蹟般的守到了第十天。
這讓眾人軍心振奮。
聯合軍營大帳。
一個身材高大,面容陰森的中年人,端坐主位!
這中年人是大燕軍的主帥拓跋余。
他正和一眾人等議事。
「沒想到那娘們兒會這麼厲害。」一個主將開口。
「放狗屁!一個小娘們兒能厲害到哪裡去?必然是合作的彈丸小國不盡全力才會這樣!」
另一個主將橫眉立目,反駁。
「這話倒是不假,此次攻鎮江,兵力懸殊巨大,卻還難以攻下,除了劉婉兒的確有那麼兩下外,五個小國沒有盡心盡力的發力,也是原因。」
「娘賣批的,這群小彈丸,就想拿好處,卻又怕這怕那的不出力,真是可惡。」
「就是,不如打大嚴咱直接自己發力,把鎮江拿下得了,再把五國趕回去,什麼好處也別給他們。」
一個脾氣暴躁的主將憤然開口。
「真不知道陛下為何要咱們帶上這五個累贅小國,他們就想拿好處,戰鬥力又弱的一匹。」
拓跋余聞言,眉毛一挑,「住口,陛下不是你等能在背後議論的。」
他說話的聲音非常尖銳,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
他一開口,爭論不休的主將們,立刻閉嘴。
對於拓跋余,他們又怕又敬。
他是一種主將中的另類,身為大帥,卻有九階內家功夫,而有這麼厲害的功夫,卻又不是一個只懂武的莽夫,用兵非常厲害,詭異至極。
他主導過數場以少勝多、反敗為勝的大戰,甚至大燕還把他那些戰役編輯成冊,成為一眾將軍學習的兵法。
他可以算是大燕的傳奇人物,狠辣、陰森、恐怖、無情。
這就是一種敵國對他的評價!
雖說這幾天攻城,讓一眾大燕將士惱火,但拓跋餘一發火,他們只有安靜,不敢喘大氣的命。
拓跋余銳利的目光,掃視眾人,緩緩開口。
「一群蠢貨,哪知陛下高明之處在哪?
此次攻鎮江,聯合五小國,既可以讓他們衝鋒陷陣,減少我軍傷亡,又可以用細微蠅頭小利交好,為我大燕所用。
至於他們不敢出全力,只因擔心自家人員傷亡,此乃人之常情,可以理解,本將軍有辦法處理。
但鎮江那個掛帥的女人,的確不一般,出乎本將軍意料。」
說到這,拓跋余伸出舌頭,舔了舔乾涸的嘴唇。
「咯咯咯,可惜,她遇到的人物是本將軍。她太嫩了,不是本將軍對手!
在本將軍這,她只有失敗的份,那嫩娃娃,嫩到出水的娃娃,咯咯咯。」
拓跋余越說越變態,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隨後臉色一變。
「傳令,明日開始對鎮江只圍不攻。放出話去,此次我六國壓境,只是為糧食而來,並非惡意侵犯大嚴國土,倘若他們能湊齊三萬石糧食,咱們就退兵。
大報風聲,說大嚴陳國一戰,全軍覆沒,都死絕了。」
拓跋余說完,眾人倒抽涼氣,皆為嘆服。
「將軍,此計甚是高明。」
拓跋余陰森一笑。
「咯咯咯,用不了五天,鎮江不攻自破,勝利是咱們大燕的。」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這幾天,趙宣在陳國十六鎮境內玩的花樣百出。
原本戰戰兢兢的陳國百姓,在他的騷操作安撫政策下,開始接受了自己已成為大嚴子民的事實,以至於幾天前陳國議和使者過來的時候,心中非常震撼。
大嚴為何會有如此可怕的同化能力?
把這裡攻下才幾天,竟然將十六鎮治理的井井有條,絲毫不亂。
再這樣下去,半年一年的,這些百姓就會打從心眼裡認定自己是大嚴人的身份。
如今整個陳國都在為邊境大戰感到震撼,數十萬大軍,無一生還。
陳玉皮死,吳清衛死,三皇子陳季峰不知所蹤,這讓陳國皇族暴怒,哀傷。
同時,壓力巨大。
憑現在的陳國,根本沒有能力再挑釁大嚴,收復十六鎮,只能屈辱議和。
他們的議和條件,趙宣看都不看就同意了。很顯然,趙宣的目的只有十六鎮,十六鎮都打下了,現在大嚴的國情實力也無法繼續和陳國兩敗俱傷,這也是他同意議和的原因。
到了這,陳國大嚴戰爭結束。
如今大嚴不具備滅掉陳國的能力,同樣陳國也只能忍下這口惡氣,休養生息,兩方都不想逼得對方太緊,避免狗急跳牆。
這幾天,大嚴軍隊修整操練,如今士氣旺盛。
此次大勝,給他們造成終身難忘的景象。
趙宣也沒閒著,親自帶領十六鎮的鐵匠,招募數萬百姓,沒日沒夜的幹活。
利用陳國部分兵器,再加上陳國特有的堅硬木材,做出了六架巨型攻城車。
孫邈更是一心撲到製造屎毒的計劃中。
這一天,陳國使者走後,城主府內,趙宣分別和柳莽、林子達、孫邈以及一眾隨行文臣確定好十六鎮的一切事宜後,便命人準備第二日返回鎮江。
交代完一切,所有人離開,趙宣躺在椅子上,鬆了一口氣。
該回去了,終於該回去了。
算算時間,此刻大燕應該已經在進攻鎮江了,準備一路北上了吧。
呵呵,行啊。
這次,你大燕來多少人馬,朕就留下你們多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