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啊!不愧是未竟全功的梟雄,一出口,就從道義制高點上完全壓制秦始皇。
就算以後世官方的觀點,秦始皇的做法,也是利在後世,禍在當時。
一個剛剛經歷統一戰爭、只有兩千萬人口的古代農業國家,不到十年裡,進行那麼多大型工程、軍事行動,早已超出了底層百姓的承受能力。
後來,隋煬帝楊廣,也犯過同樣的錯誤。
一個大運河,死了不知多少萬人,逼反了多少萬人,卻奠定了唐朝的繁榮。
唐朝詩人皮日休就作詩評論過這件事。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項居士既然坦誠相告,貧道也不藏著掖著,貧道有三個問題,要問項居士。」
曹易說道。
「先生請講?」
項梁恢復禮賢下士的樣子。
「第一個問題,秦朝若亡,項居士是自立為楚王,還是以先王后人為楚王?」
曹易神情嚴肅,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一個擁戴楚國王室的遺老遺少。
這個問題,對項梁完全不是問題,當即回答:「若是能找到先王后人,項某必定以先王的後人為王。」
曹易點點頭,道:「第二個問題,項居士若是功業未成身先死,以誰繼承自己的功業?」
原來的歷史中,項梁因為輕敵,死於章邯之手。
項梁眉頭微皺,想了想說:「項某一生顛沛流離,沒有一兒半女,諸多侄子之中,以羽兒最為出眾,若項某不幸身隕,繼承項某功者必定是羽兒。」
曹易再次點頭:「第三個問題,項居士以為以項羽的性格擔得起重任嘛?」
項梁沉默了。
他這個侄子,是天生的猛將,帶領大軍開疆拓土不是問題,可太驕傲,太自負了,沒有他壓著,別說重新一統天下,就是守住重建的楚國,都不一定能做到。
「所以,項居士的功業還沒開始,就註定敗了。」
曹易一臉平靜的說。
項梁滿臉不解:「為何先生認為項某一定會提前戰死?」
「小項居士應該把這兩天的所見所聞告訴項居士了吧」
曹易答非所問。
「說了」
項梁點頭。
如果是易小川說的話,他肯定不信,從小到大沒說過謊話的項羽告訴他,不由得他不信。
「貧道能制服不死殭屍、能半日治好令侄的傷,能輕而易舉的舉起青銅巨鼎,知曉未來的一鱗半爪有什麼奇怪的。」
曹易隨意的說道。
「以先生之能,未卜先知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只是……」
項梁還是無法接受自己會落一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下場。
「易居士,沒和項居士說過嗎?」
曹易看向易小川。
還以為嘴上把不住門的易小川早說了。
項梁見狀,一臉困惑:「這和小川有何關係?」
一直看熱鬧的易小川,沒想到這把火會燒到自己身上,笑著說:「道長,我歷史沒考及格過,這一段歷史,我知道的不多。」
「是嘛?」
曹易露出促狹的笑容。
易小川像做了虧心事一樣,低下了頭。
曹易又看向項梁:「通過剛才的問題,想必項居士已經知道了自己的軟肋在什麼地方?」
項梁聞言看向項羽,這個武力超群的侄兒,性格缺陷太大了,他日若是自己如先生所言提前身死,一定會壞了大事。
「先生,認為在下該怎麼做?」
項梁虛心求教。
「把小項居士交給貧道調教」
曹易圖窮匕見。
系統讓改變項羽的命運,首先要改變項羽的性格。
項梁遲疑不到一個呼吸,就點了頭。這位隱士擁有非凡的能力,羽兒跟著這位隱士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叔父」
項羽見兩人三言兩語把自己的事決定了,有些不滿。
「此事就這麼定了」
項梁不容拒絕。
「好吧」
項羽無奈答應。
項梁看向曹易:「項某已經答應先生,不知先生什麼時候出山?」
出山?
曹易沉吟了會兒,說:「擇日不如撞日,就今日吧」
劇情差不多快開始了,留在這裡也沒什麼意義。
項梁像是想起了什麼,說:「今日,小川和羽兒會有三場比試,先生可願做評判?」
三場比試?
劇情已經開始了!
曹易心中驚訝的同時,搖頭拒絕:「評判還是項居士更合適。」
項梁沒有勉強。
又說了一陣閒話。
「時辰差不多了」
項梁看看外面的天色說。
「那就走吧」
曹易站起來。
「先生沒有東西要收拾?」
項梁沒想到曹易這麼幹脆,面帶詫異。
「沒有東西」
曹易說著,人已經走了出去。
項梁等人見狀,也走了出去。
哮天一如往常的沒有蹤影。
曹易沒有管它。
剛走出道觀,就聽項梁愕然道:「少了兩匹馬?」
二十幾米外的桃樹上,只拴著兩匹馬。
項羽走上去查看。
「叔父,繩子上有咬過的痕跡,應該是馬兒咬斷繩子逃走了。」
「還不去找」
項梁臉色難看。
項羽騎上烏騅馬,縱馬而去。
一炷香後,一臉沮喪的回來。
「只能走水路了,你們騎馬回去,我和先生走水路。」
項梁說道。
「這怎麼行,這裡距有舟船停靠的渡口有一段距離,還是我跟小川走水路。」
項羽不同意。
「不必爭了,貧道和項居士,走水路,走到岸邊就能坐船。」
曹易淡淡道。
「岸邊沒船,我剛才路過的時候看了」
項羽搖頭。
曹易轉身鎖上道觀,邁步朝岸邊而去。
項羽、項梁、易小川不解的跟在後面。
道觀距離河流沒多遠,走了不到十分鐘就到了。
這是一條大致南北走向,十分彎曲的河流,岸邊有一塊碑,用小篆刻著剡溪兩個字。
「我說了沒有船」
項羽嘀咕了一聲。
曹易微微一笑,走到岸邊,將葫蘆,朝水裡一扔。
三人表情更加疑惑。
下一秒,讓他們震驚的一幕發生了,原本正常葫蘆大小的葫蘆,不斷的膨脹,最後變成兩三米長。
「這」
項羽瞠目結舌。
「仙家手段」
項梁喃喃自語。
「好大的葫蘆」
易小川一臉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