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成績和海外版權

  第188章 成績和海外版權

  從首日成績來看,《那些年》的總票房恐怕要破億。

  這對於一部千萬投資,300萬宣傳的電影來說,簡直要賺翻啊。

  連光線的王長田都有些坐不住了,打電話跟何華商量繼續擴大宣傳,他們搞發行的看到這種賺錢的機會,當然不會錯過。

  「老哥,你覺得再投入多少,我拿不準。」何華虛心的向王長田請教。

  「再追加個500萬,到時看看情況。」

  「可以。」

  好傢夥,這宣傳費用都快和電影的製作費用持平了。

  這市場!何華搖頭苦笑。

  不過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破千萬的首日成績僅僅是個開始。

  很快,第二天,第三天的票房出來了:

  《大兵小將》1180萬,1070萬

  《那些年》1094萬,1063萬

  《全城熱戀》430萬,390萬

  《花田喜事2010》210萬,180萬

  這成績直接驚掉了一堆人的下巴。

  雖然《那些年》還在老二的位置上待著,可看著那幾萬塊錢的差距,大家心裡都明白,房龍這個老大當不了多久了。

  而且它不光是票房高,看過電影的觀眾反饋也比較好。

  比如有網友看完後在微博上發表自己的觀後感:

  「我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感動者自然大有人在,而不屑者同樣也會有。

  不過,我還是要堅定不移地支持它,因為情感,回憶,以及真誠。」

  這條微博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贊同。

  劉一菲還特地去表示感謝,讓這名網友的評論區炸開了鍋。

  還有專業的影評人在網上對何華的導演水平進行評論:

  「電影整體給人的感覺不錯,攝影、畫面布局、配樂、音效都讓人十分舒服,色調懷舊明亮,也還可以。

  只是讓我沒想到的是電影最大的問題竟然出現在了何華最擅長的一塊——故事敘述上。

  不僅是故事的張力和飽滿度、對白有問題,劇本的結構也不夠合理.

  我覺得在一部青春電影片中承載起有關青春的價值和思考才是重要的,而這個故事缺失了這一部分。

  只能說何華這是在以短擊長啊,希望他下回注意。

  總體上,我給這部電影打8分,考慮到這是何華的處女作,加0.5分,8.5分。」

  下面有何華的粉絲不服氣,提醒他:

  「這是一部小說改編電影,何華作為編劇發揮的空間不大,不應該把敘事的問題都歸到他的頭上」叨叨了一大堆。

  影評人不理那些,直接回懟道:

  「別跟我說原著小說怎樣怎樣,你看過《潛伏》的原著嗎?這就是何華沒用心,用心根本不是這樣!」

  粉絲被懟的直接沒話說,這能怎麼說,人家是認可偶像的能力的,還是非常認可,不然不可能說出這種恨鐵不成鋼的話。

  也怪何華之前的作品太牛13的,《潛伏》、《黎明之前》、《覺醒年代》,好傢夥,全是9分以上的評價,《小廚娘》不用提,那一看就是遊戲之作。

  結果這一下子出來個《那些年》,當然有人不滿意了。

  何華被女友拉著看完這條微博,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這之前的成績太好也是個麻煩啊,看來以後選作品要更加慎重了。

  不過一部電影的好壞不僅要豎向對比,還要橫向對比。

  何華這個版本的《那些年》雖然算不上經典之作,但奈何有同檔期的其他參照物做對比,錐立囊中,一下子就凸顯出它的不俗。

  《大兵小將》打著房龍、王力紅兩大明星的招牌,可惜情節單薄、故事粗糙、武打老套,只能算是一部比較抽象的電影,尤其是那個主題,一謀導演8年前不就玩過了麼,怎麼還來?

  《全程熱戀》感覺像是幾段超長的MV生拉硬扯的拼湊成一部電影,當然它主打的就是顏值向,張振、吳宴祖、謝廷鋒、再加上現在很火的BOBO組合,OK,這就夠了。

  《錦衣衛》糟爛的劇情、雷人的台詞、神奇的服化道,只能讓人感嘆一句:甄子單的動作在這算是白瞎了。

  《財神到》、《72家租客》、《花田喜事2010》等,從片名到製作都讓人感覺太過雷同,難提興趣。

  這麼一看這部小清新電影還真不錯。

  良好的口碑,上映三天成績三千二百萬,《那些年》的火爆已成定局。

  沒等電影的最終成績出來,媒體已經認定何華是娛樂圈又一顆冉冉升起的導演『新星』。

  並且這個導演『新星』還不是拍文藝片的,那就更受歡迎了。

  畢竟現階段,拍出的電影能賺錢的,真沒有多少,尤其是歸屬內地的,那就更少了。

  只是何華又不露面了,現在的宣傳全是劉一菲、陳曉、李家航、郝劭文這些『火』起來的演員在做,讓媒體想採訪都沒地找人。

  2月17日,《那些年》的票房再度逆勢上揚,拿下1246萬票房,登頂日票房冠軍。

  於此同時,房龍的《大兵小將》已經跌破千萬,只拿到830萬的成績。

  如果按往常,這樣的跌幅出品方還有主創團隊都要鼓掌歡呼了,只是看著同期的《那些年》那『M型』日票房曲線,他們哪還有心情啊,只希望那些院線看在華影和房龍的面子上,不要砍他們的排片。

  而此時光線影業李曉萍也在考慮排片的問題。

  她也沒想到《那些年》會這麼給力,竟然力壓一眾名導+大牌明星的作品,後來居上。

  現在電影這麼火爆,肯定要想辦法儘可能的讓院線多增加電影的排片,只是這樣一來肯定會分散精力,《花田喜事2010》那邊.算了,反正它的票房也就那樣了。

  電影市場就是這樣,票房決定一切。

  甭管你電影裡有多少明星,你導演有多大名氣,票房不行,排片就要被砍,畢竟影院也是要賺錢的,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

  2月20日,春節檔過後第一天,很多影院便開始陸續削減一些票房不佳的影片排片,轉嫁到《那些年》身上。

  擴映的影響就是儘管春節假期已經過去,但《那些年》票房仍然能保持800萬以上的日增長,並且跌幅很小。

  「紀錄是用來打破的」這句票房界的經典名言,在2010年賀歲檔表現的尤為明顯。

  首先是單周票房成績。

  在2009年初,單周票房過億還是較為少見的情形,但到暑期檔,連續十周周票房過億的大盤高位走勢,讓業內人士驚呼雀躍。

  可轉眼到了賀歲檔,這種紀錄輕而易舉就被踩在腳下。

  2009年11月的最後一周,票房大盤上升到1.86億,而僅僅過了兩周,在《三槍》、《刺陵》等片的聯合發力下,12月第二周的周票房首次躍上兩億高位,實現了2.04億。

  隨著《阿凡達》的上映,2010年1月的第二周,周票房紀錄又被刷新到3.01億元。

  一個月過後,就在《那些年》上映的這個春節檔7天,這個紀錄再次被刷新,達到了3.39億!相比去年同期的1.6億增長一倍。

  還有影史單日最高票房。

  2010年2月14日這一天,情人節、年初一「雙節合璧」,單日創收6300萬,直接刷新了之前的紀錄,被媒體戲稱為「中國電影市場最賺錢的一天」。

  在這一系列的數字之後,是電影市場的『繁榮』,是越來越多投資者的『熱錢』進入行業。

  只是這其中,不乏有很多人是不懂電影的「門外漢」,再加上內地電影市場還不具備成熟的電影製造發行體系,就導致了拍攝題材越來越狹隘,模仿成風的「怪圈」盛行。

  電影製作成本越來越高,投資動輒上億,不少投資機構都爭相花大錢拍攝古裝大片,希望通過大明星、大陣容獲得高回報。

  可惜,在一個既定檔期里,時間就那麼長,影院也就那麼多,整個市場無法容納那麼多大片,內耗自然在所難免。

  再加上同類題材撞車搞壞觀眾胃口,收益更是難上加難。

  現在何華帶著一部《那些年》在競爭激烈的春節檔狂砍6400萬,擊敗一眾大製作,讓不少電影人重新審視國產商業片到底該怎麼拍。

  先有寧昊後有何華,這些年輕的新生代力量一個比一個猛,讓老一輩的電影人不由思考他們走的路到底對不對?

  對此,有媒體替何華做出了回答:

  在這篇【《那些年》為什麼能成功】里明確指出目前華語片市場結構上的『斷層危機』:

  「過多追求大製作、大場面,導致中等製作的影片少之又少。」

  「脫離群眾、脫離故事邏輯,一味為搞笑而搞笑,還喜歡給觀眾講道理,這些票房失利的原因5年前何華就告訴了你們。」

  「只是沒有人去認真反思。」

  「現在他來了,他來告訴所有人:用心講好一個故事才是成功的關鍵。」

  這說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何華已經擊敗了所有人呢。

  只是現在這種論調頗受市場的歡迎,搞得黃蘭還以為誰又買了水軍繼續『捧殺』自家老闆呢,接連好幾天時刻觀察輿論的動向,確認沒有異常才稍微鬆了一口氣。

  主要是眼看著電影就要破億,她生怕誰在背後再來一下子。

  黃蘭搖了搖頭,收起思緒,把注意力重新放在稍後的會面上:

  「一會兒韓董肯定要問起海外發行的事,我們」

  「就按之前商量的來,亞洲的發行可以交給他們,海外版權看競價。」

  「不考慮交好中影嗎?海外版權應該也賣不了多少錢,要不就全讓他們代理了吧。」黃蘭提議。

  海外發行,對於現在的國產電影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塊收入,有時候一部電影能不能賺錢,就得看海外市場。

  很多大片,投資上億,在內地的票房根本收不回成本,但那些投資人仍然對這些項目趨之若鶩,就是因為有海外市場以及其他渠道能帶來不少收益,讓整個項目盈利甚至大賺一筆。

  像這次的《大兵小將》,電影投資300萬美元,聽著沒有多少,可是這個金額可不包含房龍的片酬,要是加上房龍的片酬,這部影片的投資要去到1200萬美元左右。

  而現在看情況,它能拿到1.2億的票房都是好的,注意,是人民幣,也就是它根本收不回成本。

  只能指望房龍在全世界的影迷貢獻力量。

  當然,這些年能在海外賣座的也就這些老一輩和六代文藝片導演了。

  何華也沒指望能在這些市場賺多少錢,現在的情況他已經很滿意了,千萬成本上億票房,早就回本了,現在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只是為了以後著想,還是要早些培養這些市場,尤其是附近的東南亞、南韓、RB,讓他們慢慢熟悉何華這個名字。

  中影集團在亞洲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這一塊發行交給他們沒問題,自己等分帳。

  剩下海外版權,同樣是賣,幹嘛不賣的價格高一些,市場行為就讓市場說話,中影已經夠賺錢的了,就沒必要再給他們送錢了。

  車很快停在了中影樓下,何華和黃蘭下了車走進大樓,向前台說明來意後,很快就有人從樓上下來:

  「您好,何導,韓董已經在樓上等著您了,請您跟我來。」

  何華、黃蘭跟著這個男秘書上了樓,剛出電梯走了沒兩步就見到迎面而來的韓三坪。

  這位中影掌門人,被譽為『座山雕』的大佬沒擺什麼架子,很熱情的對何華表示了歡迎,畢竟是他約何華過來的。

  「了不得,年紀輕輕就取得這麼好的成績,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何華謙虛道:「只是運氣好,運氣好而已。」

  韓三坪搖搖頭:「你可不是運氣好,你是胸有丘壑,腹有乾坤!」

  「您過獎,您才是胸有丘壑目有山川,我跟您比差遠了。」

  「哈哈。」

  坐在會客室,兩人互相吹捧了幾句,很快韓三坪便切入正題,他先是有些不太高興的問《那些年》怎麼不找中影發行,要知道中影集團掌握著全國超過一半的院線,要是交由他們來操作,完全可以讓現在的成績更上一個台階。

  何華的回答也很精彩,他裝作很懊惱,說當初成片出來沒想那麼多,只是一部試水之作,順手就找了合作很多次的光線傳媒,沒想到.

  韓三坪點點頭,這他相信,畢竟沒誰會放著最好的不用而找那些小公司,不過他還是提醒道:

  「下一部電影一定要來找我們。」

  「一定一定。」就怕他們店大欺客。

  接下來韓三坪就聊到了海外發行的事。

  何華也答應的很爽快,亞洲發行交給中影。

  「其他呢?」

  「其他地區我不指望,還是直接賣版權吧,只是這個價格,其他公司也找我了,我們還要再考慮下。」

  聞言韓三坪再次打量了何華一番,好似要重新認識這個年輕人,好半天才點點頭。

  接下來的具體談判兩人就不再參與了,下面的人會搞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