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來了

  第185章 來了

  「啊啊啊!劉一菲和何華的互動真的甜到我了,我就說他們兩個很配吧。」

  已經上大三的劉瑤正開心的和好友陳鈺磕著偶像的CP,她的話又密又急,不時還帶著激動的尖叫,讓電話那頭的陳鈺一陣好笑。

  她倆是從《風犬少年的天空》時期開始關注何華的,那部小說仿佛就在寫她們身邊的故事,裡面很多行為讓她們感到似曾相識,給了當時正處於青春期的她們很多感動。

  直到現在四五年過去,偶然間重新翻看,仍然覺得那是部很好的作品。

  後面的《W兩個世界》、《長安十二時辰》以及每部電視劇她們都有在關注,對能創造出這些優秀作品的何華,她們是非常仰慕的。

  所以當偶像帶著女友上節目,她們也是第一時間便關注了,節目中間GG時間都忍著尿意不去上廁所,就是怕錯過重要環節,現在節目看完,果然沒讓她們失望。

  劉瑤說完了,發現好友半天沒回話,有些不滿:「喂喂,你有在聽嗎?」

  陳鈺聽見這話趕緊把手機拿近回應:「我在聽,我在聽,我也覺得他倆很搭。」

  「劉一菲長得漂亮,何華有才,郎才女貌這個詞就是形容他們倆的」

  聽了好友的話,劉瑤表示:「這還差不多!」

  「誒對了,大年初一下午沒事,咱倆去看《那些年》吧,聽著應該挺好看的。」

  「額」

  本來這是正常的安排,她倆是關係非常要好的閨蜜,大學不在一個城市,老見不著面,所以每次回來後只要沒事就總約在一起,可這次陳鈺竟然猶豫了,她竟然猶豫了.

  劉瑤有些懵,一想到這個過年這個日子,她瞪大眼睛,聲音高亢:「陳鈺,你別告訴我你有男朋友了?」

  「沒有,沒有。」

  「那你是什麼意思?」

  陳鈺解釋:「就是還在考察階段,還沒確認關係呢,他前兩天就說要約我去看電影」

  「還在考察」劉瑤眼睛轉了轉,突然有個主意:「那這樣,那天我去幫你看看,把把關,我看人可准了,我跟你說.」

  陳鈺有些不太情願,但又不知該怎麼拒絕,心裡突然對偶像有點小埋怨,幹嘛要把電影放在那天嘛,真討厭。

  有人關注兩人的感情和事業,也有人關注何華的劇本價格。

  「天吶,15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近千萬,他的劇本這麼值錢的嗎?」

  「好劇本是這樣的,在好萊塢,這還只是一般價格,五六百萬的也有不少。」

  「一個劇本多少字啊?好寫嗎?」

  有懂行的網友做出回答:「一個劇本大概四萬-五萬字,好不好寫,看你是用來幹嘛的,你要放在一邊做夢,那你只要寫就行,你要想賣出去,並且還是以一個不錯的價格賣出去,可就不好說了。」

  「那算下來一個字就要二百塊左右了,真踏馬賺錢」

  下面隨即有網友嘲諷道:

  「別嫉妒人家,那是人家有這個本事,你想想華國有那麼多編劇,他們的劇本有賣出去的嘛?難道是這些人看不上美元?還是不捨得把自己的故事拿給外國人?都不是,是人家看不上。」

  這話打擊面太廣,說的好像其他人都不如何華一樣,瞬間引得無數網友在下方爭論。

  這個人也是無心的,隨口一說,用來表達下對何華的敬佩,沒想到會引發後面一系列事情。

  就在媒體爭相報導『河流』感情、『河流』合作的第一部電影《那些年》以及好萊塢重金購買何華原創劇本的時候,一股暗流悄然涌動。

  越來越多的報刊雜誌和網絡媒體上對何華予以盛讚:

  【華國編劇第一人】

  【天才編劇,中戲驕傲】

  【歷數讓何華走向神壇的那些作品】

  【神仙姐姐劉一菲配不上他!】

  這些文章寫的那叫一個露骨,差點把『四千年一遇』這幾個字貼在何華的腦門上,至於為什麼是四千年,而不是五千年,何華也不太清楚。

  「這是你們買的通稿?」劉一菲早上出去買個早餐的功夫,就刷到了一大堆這樣的信息,回來就拿給何華看。

  「沒有吧。」何華也不敢確定,他拿起手機打給黃蘭詢問。

  黃蘭矢口否認:「沒有,不是我們。」

  「那怎麼有這麼多誇我的新聞呢?而且誇得也太過了吧。」何華皺眉疑惑道。

  「咱們國家就這樣,總是要追求影響力,以好萊塢為代表的大漂亮國電影業在國際上有絕對主導權,被它認可就相當於被世界認可了,就和那些導演不停追求歐洲三大和奧斯卡一樣,甚至有些明星在國外拿了野雞獎項回國大肆宣傳,用來提高身價,國人就認這個。」

  黃蘭讓何華不用在意,習慣就好。

  何華有些無語,不知該如何說這種行為,想要批評,估計自己還不夠格,而且自己現在是獲利方。

  只能告誡黃蘭讓他們多注意、控制下這方面言論,別太過了。

  黃蘭嘴上嗯嗯啊啊的答應了。

  只是在接下來的時間這種輿論仍在持續發酵。

  接著在網上,突然出現了一批人,自稱是何華的粉絲,先是給何華冠上了『內地第一編劇』的名頭,之後又打著何華的旗號四處引戰。

  他們在之前與何華有過小摩擦的陸釧的微博、博客下進行嘲諷,讓他去好萊塢賣個劇本再說話;還有對其他一些編劇老師也是極盡嘲諷。

  反正就是怎麼給何華招黑怎麼來。

  這中間蘭小龍還給何華打過一次電話,委婉的提醒他還是要低調,儘量約束下粉絲的行為,那些前輩老師人脈還是很廣的,能不得罪還是不要得罪的好。

  把何華鬱悶的夠嗆。

  何華這才意識到不對,趕緊再次打給黃蘭。

  「有人買了水軍,但具體是誰我們還沒查到.」

  其實不用查也能大概猜的出來,無外乎就那幾家:華藝、博納、英皇等電影公司,當然最大可能是華藝兄弟,市場就這麼大,多一個人分他們就少吃一塊。

  更何況佑華娛樂已經在電視劇領域吃的滿嘴流油了,要是再讓它跨過來,那還得了。

  再加上他們和何華之前的矛盾,有理由懷疑這次是他們在操作。

  當然也有可能是同期的那幾部電影的出品方在搞事,反正目的都是一樣。

  為了在關鍵時刻搞臭何華,不讓《那些年》拿到好的成績。

  「現在就沒有辦法解決這件事嗎?」何華捏著眉頭,連續兩天大夜拍攝,他有些精神不濟。

  黃蘭最近對這群水軍也很頭疼,主要這群人也不詆毀你,貶低你,讓他們想告都沒法告,感覺有力無處使:

  「新浪微博這邊答應幫忙禁言,對一些用戶進行限制,但其他像論壇、貼吧、博客這邊不太好搞定。」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群水軍披著何華粉絲的外衣去搞事,最後一切後果都要何華承擔,這就很無奈。

  儘管何華微博和博客都在澄清最近的事,表示有人在故意搞事,不是他和他的粉絲做的,但絲毫沒起到什麼作用。

  眼看著輿論風向越來越不好,已經有人開始厭煩何華這個名字,開始抵制電影《那些年》。

  2月5日,何華發表了一篇長文在新浪微博上,內容主要就是幾個方面:

  首先,回顧了一下這次事件,從開始登上各種媒體做電影的宣傳,到後來因為好萊塢收購劇本出圈,獲得一些熱度,然後就有人開始渾水摸魚,收買水軍、媒體對他本人進行捧殺。

  這裡何華表示自己幾斤幾兩他心裡清楚,從沒有把自己看的多重,甚至自曝自己劇本的缺點,比如文學性、思想性就差很多,尤其是跟其他前輩相比,他列舉了述評、劉震雲、劉恆、鄒靜之、劉和平等前輩的作品。

  對比完又繼續說回這個事,這些水軍以他粉絲的名義開始到處批評這個、嘲諷那個,煽風點火,為的就是讓廣大群眾在這一系列事件中對他感到厭煩,從而抵制他的電影。

  何華用比較泄氣的語氣表示:

  「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難道要和他們一樣給水軍錢嗎?那不成『保護費』了嗎?我們做不到。並且也無力扭轉自己在黑粉心中的形象,所以他們成功了。」

  「只是請不要得意,這種手段終究是上不得台面的,好的作品、用心的作品永遠不會被埋沒!」

  哀兵必勝,先吸引一波路人的好感再說。

  說完這些他宣布從即日起,不再使用微博以外的社交平台,並且會聯合微博官方開啟粉絲實名認證,認證後不僅會有專屬的粉絲暱稱、等級,未來還會有粉絲圈子(超話)等功能方便大家與偶像溝通。

  這些是何華他們連續幾天視頻會議討論出來的辦法。

  通過這樣的雙重認證,提高准入門檻,水軍最害怕的就是暴露身份,而且依賴低成本大量註冊帳號,現在實名認證一出,再加上粉絲認證,短期內水軍就不能再像以前那麼囂張了。

  實際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水軍這東西非國家大力整治是解決不了的。

  何華這條微博一出,倒是讓無數人相信了之前那些人真的和何華沒關係,畢竟因為他們,一個經營了三四年,點擊量上億的博客說放棄就放棄了。

  同時陸續有人開始為何華發聲,比如張國力、蘭小龍、高滿堂、王智文、辛百青朱園園等人,說他性格很開朗,不是那種故意挑事的人,希望大家不要被別有用心的人影響到。

  只是你以為這件事就這麼結束了嗎?並沒有。

  2月7日,在《那些年》的首映禮上,當到了互動提問環節的時候,有媒體直接開始攻擊性的提問:

  「何華,作為編劇,你如何看待代筆和掛名這類行為,不覺得這是抄襲、剽竊嗎?」

  看何華皺眉,主持人想要轉移話題,只是現場的媒體太多,閃光燈一片,讓他有些發怵。

  何華沒糾結,他猜到了這個記者的用意,他只是考慮該怎麼用詞:

  「代筆是個蠻古老的行業,甚至有人說,有了文字也就有了代筆。」

  「代筆的作用有很多種,有時候,代筆的責任只是潤色編輯草稿或基本完成的手稿,而書籍或文章的框架、創意和主要文字來源於責任作者本人,這些在你們這個行業應該挺常見的吧。」

  那個記者表情有些尷尬。

  「還有代筆是需要根據作者提供的思路和經歷,完成主要的創作任務。」

  「這在編劇這個行業很常見,主創編劇寫出大體框架,然後找人填充細節,我想你問的應該是這個。」

  記者小姐見不得何華這樣淡定,繼續言語犀利的追問道:

  「您不覺得這在剽竊他人的創作成果嗎?付出遠超出您付出的精力和時間,卻連個署名都得不到!」

  「還有,我聽說在您的公司,所以編劇想出頭,必須寫個你滿意的劇本掛您的名字,才有機會,《蝸居》就是這樣來的,是真的嗎?」

  這句話說完現場一片譁然,有些人可能是第一次聽說這種事情,立即興奮起來,但這類人很少;大部分人早就熟知這條潛規則,只是沒想到會有人選擇用這個作為攻擊人的武器。

  還別說,讓不熟悉編劇、作家行業的觀眾聽到這些話,很可能會把何華當作剽竊他人成果、以權謀私的小人。

  民眾很吃這一套,因為何華公司的那些編劇員工和何華比起來,那是標準的弱勢群體,所謂誰弱誰有理,這事就是何華不對,他一定是在恃強凌弱。

  同情弱者是人的天性,這種固有觀念不好打破,所以何華如果今天處理不好,那明天估計就要聲名狼藉了。

  何華突然想好好聊聊這個事了,他示意大家安靜,然後讓舞台上的人先下去,好像做手機、電腦新品發布會一樣,開始了自己的演講:

  「其實這位記者這個問題提的很好,我之前大一也有這個疑問,我們有能力寫出好的作品,幹嘛要署別人的名字呢?我們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東西全成就了別人,這怎麼能行呢?」

  「後來,我心甘情願的捨棄署名權,知道為什麼嗎?」

  台下眾人搖頭。

  「因為署名的話乾的活基本上就是義務勞動了,新人嘛,誰會給你那麼多錢,給你個機會就不錯了。」

  「但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這還不如拿一筆錢有意義,因為我要生活!」

  「真的,這一行新人太難冒頭了,跟寫作水平無關!就像《潛伏》,如果當時不是我已經有了名氣,沒人會正眼看我的,說不定我現在也在哪個角落幫別人代筆呢。」

  又是一片笑聲響起。

  「再說說《蝸居》這個事,其實我也挺苦惱這個事情。」

  「你們要知道,對於大多數投資人來說,劇本的好壞並不是他們決定投資與否的必要條件,不是核心,也不是重要的衡量標準。」

  「絕大多數編劇,他們的話語權相對較弱,一般劇本買出去,最後成什麼鬼樣子他們也不在乎,即便在乎,也無能為力。」

  「因為誰都可以動他的劇本,不懂行的投資人、導演、演員、甚至是製片人,只要在劇組稍有點話語權都能當編劇。」

  「可是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啊,真的可以這樣嗎?」

  「《蝸居》掛了我的名字,先不說經濟上的利益,就說變動,滕導後期想要修改劇本,我說不行,這才有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版本。」

  「另外,你也可以打聽下,《蝸居》之後,圈內人都知道了他們幾個編劇的名字,這才有了《浮沉》,以及接下來的《番號》。」

  「這一行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