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反擊

  第196章 反擊

  事情發生後,支持江恆的電影人也不少。

  如一直被香江電影人孤立的周星星,竟罕見的公開對媒體表態,細數江恆對香江電影、華語電影的巨大貢獻,號召大家支持江恆和他的新電影。

  周星星還打電話過來,開導勸解江恆,說香江這邊有些人就是倚老賣老。

  92年時香江十五大賣座影片,周星星的占了七部,前五名都被他的電影包攬,結果還是被人打壓瞧不起。金像獎數次陪跑,到2001年才憑《少林足球》,獲得金像獎認可。

  即便如此,很多人還是不認可他。

  李聯傑也打電話過來一通吐槽,他混香江娛樂圈的時候,被打壓的更狠,死亡威脅都經歷過,只是礙於對方勢力太大不敢說,這會便有些口無遮攔了。

  說到最後勸江恆,以他現在的名望地位,更受國家看重,不是香江那邊的過氣影視圈勢力能比的,該出手時就出手,不用給他們臉。

  程龍也打電話過來,不過他是做和事佬的,覺得大家都是香江一脈,應當和氣生財。

  江恆也沒想多事,覺得自己當時的回覆確實不夠委婉,假如要個一億片酬,給不起就是他們的事了。

  本以為不去回應,事情也就過去了,結果卻是愈演愈烈。

  《赤壁》劇組籌備發布會上,製片人張佳震表示,影片總投資800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超過六個億,將會是華語電影投資最高的影片。

  至於票房,也會打破現有記錄。

  而在被問及如何看待江恆和他的新片時,張佳震表示,只是一個擅長特效的商業片導演罷了,所拍的片子除了特效畫面好看,全無可取之處。

  內地觀眾只是瞧著新鮮,所以都去看,再過幾年必然會江郎才盡,原形畢露……。

  這麼點名道姓的話一說,瞬間引得香江媒體記者興奮萬分,將這些話記錄後添油加醋一改,一篇言辭激烈的稿子就出爐了。

  標題也吸引眼球,「大製片人張佳震炮轟江恆,細數『七宗罪』!」

  張佳震這人,還真擔的起「大製片人」這一稱呼,他在紐約大學讀電影製作後,回港擔任嘉合電影的製片經理,後來加入過麥當雄電影公司、德保電影、徐柯電影工作室,到90年開始與吳雨森合作,期間還擔任周閏發的經理人。

  94年與吳雨森合夥組建好萊塢電影製作公司,參與出品《斷箭》、《變臉》、《替身殺手》、《安娜與國王》等耳熟能詳的電影。

  後來又跟吳雨森組建一家電影公司,參與製作《風語者》、《防彈武僧》和《記憶裂痕》等片。

  可以說,張佳震與吳雨森的關係,類似於張煒平與張毅牟,那是老合伙人了。

  張佳震在媒體面前對江恆開大,基本等同於吳雨森開大。

  是可忍,孰不可忍!

  正好《西遊記之平頂山》上映在即,媒體宣傳、採訪本來就多,江恆便在接受《南方周末》的採訪時,正式做出回應。

  「我之前是很喜歡吳雨森老師的《英雄本色》,真的,年少的時候看著非常感動。之後的片子,就沒怎麼太看了,感覺都是一個路數。但時代是在變化的,觀眾的喜好也在變的,我們作為電影人,也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才能適應新的時代。

  香江的電影為什麼沒落,因為它把那些題材都拍到盡頭了,沒有新的東西了。

  一個觀眾十七八歲、二十出頭走進電影院,看一些屎尿屁的橋段,看警匪鬥智,覺得很新奇、很好玩。可等到他三十歲時走到電影院門口,發現還是類似的片子,肯定連買票的念頭都有啊!

  香江電影停滯不前太久了,像一個故步自封的老人,注意不到外界的變化一般。

  比如,之前完全是香江電影市場後花園的韓國,就拍出一部非常好的影片《殺人回憶》,能拍出這樣的影片,可以看的出韓國電影是要崛起的……!」

  對話到這,《南方周末》的記者忍不住問,「《殺人回憶》,這是什麼類型的影片,真有那麼好嗎?會被引入內地公映嗎?」

  江恆笑:「這個,可不好說!還是說剛才的話題吧,香江電影沒落,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新人導演沒機會,出不了頭。資源啊,都給到像吳雨森老師這樣的大導演身上了。」

  「您不看好《赤壁》這部影片嗎?」

  江恆笑著點點頭,「我不覺得吳雨森老師能拍好,三國是國人最熟知的一段歷史,但在香江大家更多是從『江湖道義』理解三國,而非大的歷史格局。」

  記者聞言,非常興奮,這麼講是直接說吳雨森拍《赤壁》會撲啊!

  「這麼拍,問題很大嗎?」

  江恆點頭,「當然,三國爭霸,不是街頭混子打架,若是沒了歷史厚重感,別的地方不說,至少大陸的觀眾是不會認可的!」

  「那如果吳雨森導演,接受您的建議,這部影片會有不錯表現吧,六億投資的大片啊!」

  江恆笑了笑,不置可否。

  吳雨森會聽勸,那就奇怪了!

  導演都是比較固執,比較堅持自我的一幫人。

  原本歷史中,《赤壁》這部影片是兩地合拍,製片人、編劇中有很多來自內地。

  如中影的韓三坪,博鈉的余冬,馮小綱的御用製片人胡小峰,以及大名鼎鼎的編劇蘆葦。

  尤其是這蘆葦,可不是等閒之輩,《霸王別姬》、《活著》等影片都是由他擔任編劇。

  這麼多的內地電影人,能瞧不出《赤壁》的風格不大對勁嗎?

  肯定是瞧的出的,只是一來迷信吳雨森的國際大導演實力,二來影片的拍攝也確實是導演負責,才弄出那樣一部電影。

  所以江恆覺得,吳雨森聽勸的概率接近於零。

  卻說採訪結束後,《南方周末》的記者回去連夜趕出了稿子,寫出一篇言辭頗為犀利的文章。

  一經刊發,引發巨大轟動。

  江恆在文章中的意思很明顯,吳雨森老了,過時了,已經不能適應時代了。

  讀者們看這種針尖對麥芒的文章,覺得無比刺激,同時對江恆提到的韓國電影《殺人回憶》產生好奇。

  能讓江恆導演推崇覺得很好的影片,究竟什麼樣,能不能在內地看到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