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瘋狂的想法,「不一樣」的戰爭電影

  第502章 瘋狂的想法,「不一樣」的戰爭電影

  對於這場技術冒險,陳景行也找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背景。

  背景是朝戰第五次戰役中發生的一次真實的戰爭史上的突圍奇蹟。

  第五次戰役中,第十二軍三十一師九十一團在團長李長林率領下,奉命擔負迂迴穿插至敵後作戰的任務。

  李長林受命之後,率全團指戰員以堅決果斷的行動,一路高歌猛進,打到下珍富里以東的兄弟峰,逼近「三七線」。

  但是當戰役進行到第三階段時,情況卻發生了始料未及的變化——第十二軍奉上級指示組織戰略性的後撤,由於通訊的遲誤,使得晚一步行動的九十一團被迅速趕來追擊的敵軍堵截在三巨里一帶。

  這時第三十一師乃至整個第十二軍的主力部隊已經奉命往北轉移,只留下九十一團孤懸敵後。

  敵軍也趁此時機調集重兵向九十一團發起大舉追擊,在九十一團向北突圍的路線設置了一道又一道封鎖線。

  然後九十一團在團長李長林的帶領下進行了一次讓敵軍至今都沒想通的大範圍穿插迂迴突圍行動。

  突圍路線完全可以用「詭異」來形容,讓敵方根本無從掌握其規律和方向,不但衝出了絕境,還「順手牽羊」的帶回了119名俘虜。

  而陳景行的故事設計則是,因為通訊延誤,九十一團被敵軍堵截在三巨里時,在被突襲的激烈的戰鬥中通訊設備被炸毀,接收不到兵團部的命令。

  三十一師派出了兩名通訊兵穿越火線一路跋涉最終找到了九十一團,給九十一團帶來了兵團部的撤退會師命令,還帶來了一路敵軍布防的珍貴信息。

  從而讓九十一團能夠另闢蹊徑,經由敵軍意想不到的方向和路線殺了出去!

  而陳景行構思的這部《1917》式的「一鏡到底」的電影便是整個故事的前半部分。

  兩個士兵帶著通訊設備一路穿越漫長火線,穿越一座座村鎮,穿越山川河流,穿過敵軍的層層封鎖終於找到了從被堵截的戰鬥中逃脫出來的九十一團。

  用一個不間斷的特殊長鏡頭拍攝出一部充滿娛樂性的,充滿勇氣和智慧的戰爭驚悚片。

  當然所謂不間斷的長鏡頭自然是偽造出來的不間斷。

  一鏡到底的長鏡頭可不只是跟隨,從天空到跟隨視角,從跟隨視角到山岩洞穴,從白天到黑夜,從緩慢到風馳電掣,從靜如處子到動如脫兔。

  張弛有度,視角多變,全景展現的浸入式戰爭體驗,讓觀眾真切的體會到緊迫感與使命感。

  要讓主角們的呼吸、恐懼和希望,他們彼此之間,以及與環境,與敵人,與當地村落民眾的互動都被盡數收入鏡頭中。

  讓觀眾變成他們,讓他們的猶豫變成觀眾的猶豫,他們的絕望變成觀眾的絕望,他們的英勇變成觀眾的英勇。

  這需要極高的拍攝技巧和美學造詣。

  這樣的長鏡頭的拍攝難度可不是在幾間屋子裡跟隨著主角進退走位的長鏡頭能比的。

  自然也不可能拍出真實的一鏡到底。

  除非全程虛擬拍攝,否則還沒有技術能夠實現。

  所以才是偽一鏡到底。

  但即便要剪輯,有拼接,這樣的電影其拍攝難度也是不可思議的。

  《1917》全片兩個小時也只有二十多次隱蔽的剪輯。

  儘管其中還會有不少特效鏡頭,可剩下的長鏡頭難度也足夠讓人咋舌了。

  江若平就在咋舌稱嘆。

  首先是陳景行的這個新奇的有些過於離譜的近乎於妄想的想法,確實一時之間讓人難以評價。

  限時任務+一鏡到底,這確實是此前沒有人想到過的。

  主打長鏡頭的電影不是沒有,比如俄羅斯的電影《俄羅斯方舟》,導演用整整90分鐘的長鏡頭,展示俄國宮廷的華麗景象。

  但這也主要是在宮廷中而已。

  其他的以長鏡頭出名的經典影片,通常都是有那麼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的長鏡頭就算很厲害了,而且場景一般都並不複雜,主要是在文藝片中。

  就算過場比較多,但也沒辦法跟一部節奏激烈的戰爭電影相比。

  而陳景行設想的這部電影,不僅堪稱瘋狂大膽,而且江若平稍微想一想就覺得頭疼。

  他又不是外行,深知長鏡頭最大的難度是調度。

  鏡頭也就是攝像機的調度,以及場景與人員的調度。

  哪怕一個節奏舒緩的,場景單調的長鏡頭,想要完成順暢的調度都需要反覆演練非常長的時間。

  更別說一個場景開闊,地勢多變,包含夜戲,以及追逐、爆炸、突圍、戰鬥、奔跑、匍匐等等節奏多變,場面時大時小的戲了。

  人員、道具、走位、台詞、軍事動作與表演都要完成和諧的順暢的調度配合。

  還有鏡頭。

  鏡頭的走位難度甚至比演員、場景的互動調度難度還要高。

  忽高忽低,忽慢忽快,場景過渡漫長,時不時還要完成鏡頭環繞。

  這對攝影器材、攝像師甚至器材改造創造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驗。

  江若平稍微深入代入一下製片人、導演的視角想一下就頭皮發麻。

  但他看著眼前兩眼發光,話語和表情都越來越興奮的陳景行,心中卻生出了難以言喻的想法。

  這個年輕人確實是一個瘋狂的天才。

  如果有國影的導演,或者他自己腦中生出了這個有些瘋狂的想法——一鏡到底的拍攝一部戰爭電影——他覺得自己都不太可能生出這種念頭,就算一瞬間出現了這種離譜的想法也會在下一瞬間如泡沫般破碎。

  但現在聽完陳景行這麼一通安利,他又不得不承認這個初聽起來有些像臆語的想法似乎……還真不是沒有可操作性。

  只是需要天才的創意和強大的執行力。

  而這似乎真的只有陳景行和夢工廠才有。

  江若平又想起了《矩陣Ⅱ》中的高速公路動作戲,和《盜夢空間》中的一些戲份。

  他是知道陳景行與夢工廠的劇組是怎麼通過相當有創意的瘋狂想法實現實拍的。

  這在業內電影人中曾經是很有熱度的討論交流話題。

  比如之前夢工廠不知道又發了什麼瘋,正在魔都在建的夢工廠數字影視基地中搭建起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大棚,然後在超級大棚中搭建大半個巨輪的實拍場景。

  在業內不少電影人議論紛紛中,江若平倒是知道這是在為《狼牙Ⅲ》的拍攝做準備。

  《狼牙Ⅲ》是有國影的投資的——通常夢工廠的涉及到軍事戰爭的電影,或者太空題材的電影都會找國影聯合出品。

  考慮到《狼牙Ⅱ》的四十幾億票房,這麼大陣仗也不是不能理解,不過還是令人咋舌。

  陳景行和他的夢工廠似乎總是有一種不計後果的,天馬行空的,敢想敢幹的行事風格。

  「江總您覺得怎麼樣?」

  面對陳景行的徵詢,江若平嘆了口氣:「不得了,如果真能拍出來,我雖然沒辦法想像出那會給觀眾帶來什麼樣的視聽效果,但肯定是能在戰爭電影史上留名的。

  不說別的,就光這個拍攝方法和呈現效果就值得一座金雞獎最佳影片的獎盃了。

  也肯定能在所有朝戰的獻禮電影中鶴立雞群,給咱們國家電影界和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國影總經理的這段話不管是不是恭維,還是給陳景行帶來的不少的信心。

  這部電影肯定要和國影聯合出品的,江若平能說出這樣的話,這個項目應該是沒有問題了。

  「名字呢?有想法嗎?」

  陳景行脫口而出:「《一九五一》,就叫《一九五一》吧。」

  「你這是從《我的一九四九》得來的靈感?」

  江若平念了一遍後有些啼笑皆非,《我的一九四九》也是國影立項的獻禮片,是一部拼盤電影,講述了建國那一年不同階層,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幾個人的故事。

  「不過《一九五一》這名字是不是感覺有些太大了?」

  雖然拍攝方法空前絕後,創意堪稱瘋狂,但這部電影的故事聚焦點是很小的,只是兩個通訊兵的奔走跋涉尋找失聯的九十一團的故事。

  陳景行倒是早有準備:「那就拍兩部嘛。

  以三十一師派出兩名通訊兵穿越火線一路跋涉最終找到九十一團,給九十一團帶來了兵團部的撤退會師命令,和敵軍布防信息為第一部,採用偽一鏡到底的形式。

  第二部就講九十一團如何展開大範圍的穿插迂迴突圍行動。」

  這個在戰爭史上都罕見的突圍奇蹟其實很適合拍一部帶有懸疑色彩的戰爭電影。

  元素非常豐富。

  敵軍不只有美軍,還有南朝軍。

  九十一團首先做出了一個反常識的突圍舉動——誰說突圍一定要向主力方向撤退?九十一團偏偏要向美軍「靠攏」!

  因此九十一團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向北撤退突圍的思路,轉而朝著敵人的大後方,向南前進。

  在敵人的大後方一路穿插迂迴,悄無聲息地越過南漢江,到達內新基以北的崇山峻岭之中,隨後又使出絕妙的一招——朝著東邊繼續穿插。

  在這個過程當中還發生了一件趣事,九十一團曾與一部分向北追擊的南朝軍並肩行進,但由於當時夜色正濃,南朝軍不辨虛實,根本沒有意識到跟他們平行的竟是敵軍。

  可以說九十一團和美軍與南朝軍三方相當於跳了一曲華爾茲,完成了一個成功的軍事史上的躲貓貓,九十一團最終片葉不沾身。

  雖然沒有什麼激烈的戰鬥,但三方的智力博弈,互相預判,行動的緊張追逐都很值得拍。

  通過多線敘事,完全可以拍出一部《敦刻爾克》式的稍有些懸疑甚至燒腦,同時還更刺激的戰爭電影。

  這樣這個《一九五一》的上下兩部都能實現陳景行要跟其他戰爭電影「不一樣」的想法。

  或許票房未必能取得多麼輝煌的成功,但也足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