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華人的情感共鳴
舊金山一家華人影院。
飛機里,短髮嘴角沾著血絲的女軍人目光逼視著驚慌的駕駛員,如同鷹隼一般:「Calm down!I『m Chinese soldier,start the engine!Now!」
巨大的運輸機引擎緩緩啟動,張驛與副隊長帶著傷員在追擊中登上了飛機貨艙,飛機在追擊而來的KB分子的槍聲中拔地而起,飛向遠方的天空。
黑幕落下,字幕升起。
半晌,影廳內的觀眾們從電影激烈的劇情中回過神來,就聽到有人鼓起了掌,掌聲越來越大。
「呼——」李佑辰也是掌聲中的一員,邊鼓掌邊對著身邊喊道:「太刺激了,我覺得不下於《狼牙Ⅱ》,過癮!」
同伴也有同感:「國內的電影水平是越來越高了,這兩部電影質量都挺好看,我覺得比《生死之間》好多了,好萊塢這幾年拍的軍事題材越來越怪了,不好看。」
「嘁,意淫罷了,這裡拍的電影都是反戰的,所以你們才會覺得怪,軍事電影不反戰那就不能算好電影,都是洗腦教育罷了,那個什麼狼牙和這部電影都是此類貨色,拿著虛構的事件耀武揚威給民眾洗腦……」
一個中年人經過李佑辰和同伴,聞言忍不住譏諷。
李佑辰不太服氣:「《生死之間》難道不是虛構的?還能入圍奧斯卡呢,虛構的又如何?華國在YM撤僑總是真的吧?米國撤僑了嗎?」
《生死之間》是去年年底上映的一部軍事動作電影,沖奧大片,評價頗高,頒獎季一路拿下了不少獎項,講的是秘密情報專家和他的同事暗中執行一項非官方卻具有高戰鬥力的反K計劃。
他們鎖定的目標是一群威脅西方文明的KB分子,其中以一名叫埃米爾的人最為兇狠。
埃米爾狡猾殘忍,在幕後策劃了多起K襲,卻又成功躲過世界執法機構的緝拿,如今,他將恐怖襲目標鎖定於主角任職的反K基地。
主角必須負責帶領兩位老同事及兩位新成員計劃緝拿埃米爾,執行鬥智鬥勇的反K任務,進行一場生死較量。
中年人噎了一下,但很快找到了理由:「那能一樣?《生死之間》雖然也是虛構的,但米國一直在全球打擊KB分子,只是具體故事虛構,但背景是實的,華國能跟米國比?
米國不撤僑,因為回不回國那是人的自由,誰也無權強制要求,再說了,你們沒看網上說的嗎?所謂的撤僑一個人得交一萬美元,中飽私囊罷了……」
「這種謠言你也信?華國撤僑就算收錢不收人民幣收美元?」
「行了,行了。」同伴見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趕緊拉著李佑辰快步走出了影廳。
影廳外到處是《紅海行動》的宣傳物料,李佑辰哼了一聲:「這麼看不慣還來影院,腦子有病吧。」
同伴苦笑道:「這種事情是沒法互相說服的,怎麼吵怎麼辯都沒結果,何必跟他一般見識。」
李佑辰平復了心情,拽著同伴提議:「再刷一遍吧,也算貢獻票房了。」
周圍來來往往的觀眾絕大部分都是黃種人面孔,這是一家位於華人聚居區的重新裝修升級後的AMC影院,所以主要觀眾也都是華人。
《紅海行動》的排片場次也很多,顯示屏上密密麻麻的,一眼掃過能有20多場。
都說華人內部無限可分,李佑辰雖然已經在灣區工作了兩年,甚至正在申請綠卡,但是他的政治光譜對祖國還是相當友好的。
他來美國讀書,甚至拿到phd後繼續呆在美國,就是為了更好的職業前景,為了更不內卷的工作環境,為了更好的污染更少的生活環境,畢竟美國已經是後工業國家了。
甚至進可攻退可守,將來孩子讀書上美國名校更容易,如果華國發展的更好,下一代想回國發展,上國內名校也很容易。
無論是情感還是利益,他對華國將來發展的更好並不排斥,畢竟他父母在國內也是中產階級以上,算是改革發展的受益者,不然也供不起他來美國讀書,而且父母在國內也有幾套房產。
像他這樣對華國有正面情感的人其實不少,也許年齡、原因各不相同,以往華國的很多大片在美國的票房都是這些人撐起來的,有時候數十萬美元,高一些的數百萬美元也不在話下。
甚至就算政治光譜不喜歡華國的華人也經常在影院看來自華國的電影。
肉身可以潤,文化真不好潤。
很多人肉身在美國,而且對國內意見很大,但日常上網仍舊在國內的社交平台,看影視劇也要千方百計上國內的視頻平台看。
電影同樣如此。
好萊塢很少拍華人電影,亞裔當主角都極其稀有,這讓很多不論政治觀點如何的華人都需要一種歸屬感。
文化的歸屬感,語言的歸屬感。
想要拋下自身的文化烙印,融入主流是一件並不容易的事情,甚至很多華裔二代、三代都未必能順遂的融入主流。
所以哪怕你不喜歡那個國家,但你仍舊離不開那個國家的信息、娛樂和虛擬社交氛圍。
固然在美國有很多影視劇可看,可終究銀幕中的角色面孔膚色跟你不一樣,不管你有多討厭自己的出身,自己的膚色,但仍舊渴望看到文化作品中跟自己同一膚色的面孔出現。
這也是為什麼好萊塢只要出一部有亞裔面孔的電影都會在亞裔族群中引發共鳴,哪怕電影普普通通,也能讓你獲得超出電影本身質量的情緒共鳴。
這種情感不只在華裔,亞裔,任何少數族群都會有這種共鳴。
以前讓華人不分政治觀點,不分群體看的電影主要是星爺或者程龍的,主要以港台電影為主。
而從幾年前開始,越來越多的國產電影,甚至是主旋律電影被呈現在了很多華人面前。
這些電影不再是古裝的,不再是武俠的,不再只是港台背景的,而是大陸背景的,有大陸的大都市,大陸的高鐵,大陸現代社會的生活,而且題材也是現代的,科幻的甚至是軍事的。
雖然很多華人是有牴觸心理的,但電影質量能跨越很多東西。
《信號》和《原始碼》甚至打入了北美主流市場,讓好萊塢媒體為之驚嘆。
《地心引力》更是一顆震撼彈,讓李佑辰第一次生出了一種莫名的自豪感,《狼牙Ⅱ》和《紅海行動》也同樣給他帶來了相似的感覺。
倒不是說他代入了非洲的華人,而是一種出於直覺的情感共鳴。
平復了難以融入主流的焦慮,帶來了一種安全感。
其實這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文化輸出,李佑辰能感覺到很多華人對國內的發展從無知或不相信到視而不見,再到接受後的驚嘆。
《信號》中的華國,《原始碼》中的華國,《地心引力》與《火星救援》中的華國就在那裡,就算想要迴避也無法視而不見。
李佑辰肉身潤出了國,但不代表他樂意看到自己出生的國家在這裡的形象是落後的愚昧的。
天竺潤到美國的人對於自己的祖國都是相當維護的,有些甚至是二代三代,甚至一輩子沒有回到過天竺,但仍舊對自己的族群和祖國相當自豪。
倒是和華人有很大的區別。
「誒,Kung Fu Panda!?」
同伴點了點李佑辰,指著一張海報,充滿華國傳統繪畫風格的一隻熊貓和小熊貓做著功夫動作。
李佑辰有些興奮:「《功夫熊貓》要上映了?」
他雖然很少上國內的網絡,但《功夫熊貓》的大名還是知道的,美國的媒體也報導過,這是一部打破了華國動畫電影票房記錄的作品。
而且還是夢工廠出品的,預告片在油管上播放量也很高,美國很多網民,不只是華人對此都相當期待。
齊天大聖在歐美沒有太大影響力,就是個Monkey King。
熊貓則不然,華國的很多官媒在油管的頻道放的都是熊貓,靠這個也吸引了不少粉絲。
熊貓確實是華國的一張名片,功夫在去年的《矩陣》上映後稍微有所升溫,雖然無法再回到十幾年前的熱潮,但也是華國的另一張名片。
兩張名片結合,在海外,起碼美國這裡對《功夫熊貓》是相當的感興趣。
《功夫熊貓》在亞洲很多國家已經上映了,評價還都不錯,票房也都飄紅,只是遲遲沒有在北美上映,李佑辰已經期待已久了。
「我說呢,原來是準備大規模上映的!」李佑辰拿出手機查了一下:「兩千家影院開畫,怪不得《紅海行動》都上映了《熊貓》還沒上。」
對於李佑辰這種有民族和文化自豪感的華人而言,具有華國和民族特色的符號被美國人欣賞和接納會讓他有更強烈的情感共鳴。
同伴臉上也帶著一絲驚喜,他近幾年越來越理解日裔韓裔看到或者提起他們祖國輸出到這裡的動漫,偶像團體,kpop的時候表情隱約帶著的興奮和自豪了。
在這個種族大熔爐里,任何族裔,尤其是少數族裔都渴望一種歸屬感,而且是讓他們自豪的歸屬感。
而且電影可比什麼偶像團體要高級多了,身處美國的華人也不可避免的代入了美國的文藝鄙視鏈,在這裡,電影最高級,流行偶像等而下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