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184【首周票房破五千萬美元】
27號凌晨兩點左右。
一直熬著沒有睡覺的李藝書,總算是接到了森島久雄打來的電話。
「哈哈哈,李導,太好了,你猜猜票房多少?」
「500多萬?」
李藝書眉毛一挑,他覺得能讓森島久雄笑的這麼高興,500萬美元絕對不少。
「沒錯,520萬美元!」
說完後,森島久雄哈哈大笑。
儘管這個數字,看起來就比昨天多了不到150萬美元,但要知道昨天是周三,白天電影院基本是沒什麼人的。
而且這不是大製作影片,更不會有人在上班、上學的時候跑去電影院。
520萬美元,看似不多,實際上已經很不錯了,算上首映的半天,一天半的時間,拿到了近900萬美元的票房,已經是大獲成功。
接下來周四堅持一天,就能等到周五-周日三天的爆發期。
按照這個趨勢,周五到周日,每天破千萬美元票房,絕對不是問題。
上映首周,基本就把投資成本給拿回來,算是很不錯了。
但真正讓《第六感》有爆發契機的,是5月28號,周五上午,《紐約客》刊登的一篇影評文章,
撰寫這份影評的人,是美國非常著名的影評人寶琳·凱爾。
寶琳·凱爾今年已經74歲了,從1968年開始撰寫影評,經過二十多年的時間,在相當大範圍內被認可為20世紀下半葉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影評人之一。
她的特點是詼諧、尖銳、一針見血且固執己見。
這也深受影迷們的喜歡。
因為寶琳·凱爾真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就收錢辦事、寫好評去忽悠影迷進電影院的影評人。
但凡是寶琳·凱爾寫的影評,只要是好的,那電影就是真的好,反之亦然。
正是因為如此,寶琳·凱爾在1991年退休後,時隔兩年的時間,再次為《紐約客》撰寫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極大地反響:
「在我多年觀影的生涯中,一部精彩的電影,往往不會拘束於題材的限制。
昨天我看了一部中國導演拍的電影《第六感》,這是一部頗富文藝色彩的驚悚片,結局的轉折令人驚訝錯愕,在看完以後,我一直在試圖理順前面的情節和伏筆。
但很顯然我沒有做到,只能在下午去電影院看了第二遍,原諒我已經上了年紀,需要進行午休。
兩次觀影,讓我徹底的梳理了導演藉助鏡頭所想要表達的含義,這絕對是會令觀眾回味無窮的,因為我也是被導演還有編劇的奇思妙想給深深的震撼到。
好吧,導演跟編劇都是一個人,來自中國的李,他不愧是歐洲雙金大導演,巧妙的以驚悚片為噱頭,渲染出一部值得我們每一個美國人認真觀看的電影。
最讓我感覺讚賞的是導演試圖通過小演員的這個角色,誘發觀眾的同情心;在驚嚇之餘,寫情寫得深刻,譬如男孩與心理醫生之間的友情,男孩與母親的親情,心理醫生與太太的恩情等等。
冷峻之餘,充滿人情味。
該片最值的欣賞的就是電影類型的轉換,由開頭的驚悚片格局一轉再轉,中段驚悚出沒、而後段急轉直下成為溫情洋溢的家庭片,及致最後五分鐘的高潮揭謎底戲,真相令人意料不到。
《第六感》並非一部簡單的驚悚題材的影片,而是一部家庭問題電影,只不過加上了驚悚的包裝,片中大人不信孩子見到超自然現象的說法,就跟大人老是不聽孩子說話的盲點一致。
相互聆聽,是父母與子女溝通的重要法門,雖然老套,但在片末母子倆的交談中越發清晰……
中國李不愧是先後榮獲威尼斯金獅獎、坎城金棕櫚大獎的獨立影片的導演,其對人性對家庭的描繪,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
我想應該絕大多數的北美家庭,都應該帶著孩子來看這部電影,這不是《小鬼當家》的合家歡題材,卻是最能夠讓父母跟子女們心靈上得到相互溝通的影片……」
一家餐廳內。
「李,你聽見了嗎?」
在讀完了文章後,托馬斯手舞足蹈,欣喜若狂道:「這可是寶琳·凱爾啊!她居然在退休後,親自為你撰寫了這篇文章,太不可思議了,要知道很多人都試圖在她退休後,請她出山繼續寫影評。」
李藝書眉毛一挑,說道:「好吧托馬斯,伱知道我對北美的這些影評人都不熟悉,能跟我說說她嗎?」
「知道史蒂文·史匹柏嗎?」
「當然,我想應該沒幾個人不認識他的。」
「1991年,史匹柏的《鐵鉤船長》上映的時候,寶琳·凱爾去現場看了電影,事後寫了一篇影評,直言史匹柏的這部電影有失水準,而事實證明,這部電影最終票房堪堪3億美元。」
說到這,托馬斯頓了頓,講道:「《鐵鉤船長》製片成本7000萬美元,這還不算上宣發的錢,全球票房3億美元,看起來很多,但你要知道北美票房才區區的1.19億美元票房啊!很多人都說電影票房這麼低,是因為寶琳·凱爾不看好這部電影的關係!」
對於這部《鐵鉤船長》,李藝書印象不深,知道是史匹柏拍的,但也只是知道有這麼一部電影,現在聽托馬斯這麼一說,才知道為什麼印象不深了。
票房太低,口碑太差。
北美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票倉,而史匹柏不是新人導演了,他是拍過《大白鯊》《奪寶奇兵》《外星人ET》的大導演。
名氣在歐美都是響噹噹的,7000萬美元的製片成本,算上不低於1000萬美元的宣發成本,8000萬美元,在北美換來了1.2億不到的票房。
哪怕海外拿到了1.8億美元的票房,可電影在海外票房的收益,採取的是國際通行票房分帳形式,也就是製片方35%、發行方17%、放映方48%。
這麼一算的話,靠著錄像帶還有其他周邊發行,電影算是沒賠錢,卻也沒怎麼賺錢。
對於大導演來說,電影沒賺錢就是虧錢,更不要講口碑還崩塌了。
通過托馬斯這麼一說,李藝書算是知道他為何那麼激動了,挑了挑眉毛道:「那這麼說,有了這位寶琳·凱爾的影片,我們的電影票房要爆?」
「何止是爆,我們要賺翻了!」托馬斯興奮地說道:「李,你應該知道北美的票房分帳模式吧?」
李藝書點點頭:「之前艾米跟我說過,採取的是遞減。」
遞減的模式,可以說是極大的滿足了片方跟電影院雙方的利益。
打個比方,第一周票房利潤,片方和院線7:3分成,第二周開始,片方分帳比例就會逐漸減少,從6:4一直到3:7固定。
這也是為什麼《鐵達尼號》能夠連續放映一年的關鍵所在,
到了3:7分帳後,《鐵達尼號》每一百萬美元票房,院線就能分走70萬美元。
在電影日收單場票房都還很不錯的情況下,電影院包括製片方,肯定是想著能多撈就多撈,自然不捨得下映。
「沒錯,遞減!」
托馬斯點了點頭:「但因為你是新人導演,還是中國來的新人導演,最開始我們跟院線方談的時候,他們對分成比例進行了壓價,最終經過溝通,確定了首周6:4的分帳比例,第二周5:5,一直到電影下映之前,都維持在4:6。」
李藝書眉毛一挑,他還真不太清楚這件事。
哪怕之前有讓北美的藝術電影公司去跟進這件事,但根本沒有任何的話語權。
哥倫比亞公司跟院線方怎麼討論的,藝術(美國)電影公司這邊還真沒去跟進過。
不過這也是讓李藝書提了個醒,回頭得讓艾米找個更專業的人負責北美這邊的業務。
以後幾年,他肯定還得經常來美國這邊拍電影的,要是連這點事都搞不清,且不進行匯報的話,那損失可就大了。
想到這,李藝書問道:「應該有上映時間保證的吧?」
「是,保證上映時間不會少於一個月,同時只要票房達到標準,銀幕數量會維持在一個固定值不會變化。」
托馬斯點了點頭。
這個合作,雙方都還是很滿意的。
因為北美院線方是根據首周票房來決定銀幕數量的。
如果首周票房高,銀幕數自然會增加。
但如果首周票房不理想的話,那銀幕數就會瞬間減少三分之一乃至更多。
就好比後來大名鼎鼎的《割喉島》,該片製作成本高達9800萬美元,算是宣發費絕對是破億了,而票房呢?
北美票房1017萬,全球票房累計也才1500萬美元左右。
算上宣發費用,這電影直接虧了1.1億美元。
更是被吉尼斯評為影史虧損最嚴重的電影,直接把製片公司卡洛克影業給整破產了。
而好巧不巧的是,收購這家公司的米高梅影業,多年後投資的大片《風語者》,也因為虧損嚴重,導致米高梅第三次破產。
之所以北美票房才1017萬,主要是因為首日票房才500多萬美元,一看這架勢,院線方立馬撤了大量的銀幕,導致第一周上映三天,這部投資近1億美元的電影,最終票房連千萬都沒有破,就被院線方聯合起來給提前下映了。
《第六感》儘管有森島久雄的支持,但是院線方才不會管你這位哥倫比亞總裁支持與否,他們是看利益的,李藝書在北美沒有證明過自己拍英語片的能力,自然不會給太多的銀幕。
6:4的分帳,第二周直接5:5的分帳,讓院線方看到了誠意。
因為按照正常的比例來算,首周7:3,第二周6:4。
他們能在兩周內,額外多兩成的利潤。
而且電影票房最高的首周,他們院線方額外多了一成的利潤,這無疑是最划算的。
更何況,院線方無比期待的《侏羅紀公園》會在6月11日上映,這部電影他們院線方的代表都已經看過了,給予了超A級的評論,認為會引爆整個北美的夏季檔期。
這《第六感》的票房,就當是開胃菜了。
有了托馬斯的這番話,李藝書也開始期待起了今明後三天的票房數據。
時間過的很快,三天一晃而逝。
5月28日,周五,《第六感》北美票房正式破千萬。
5月29日,周六,在這個周末假期的第一天,票房突破到了1300萬美元。
5月30日,周日,票房略有回跌,但也達到了1100萬美元的票房。
從5月25日上映,到5月30日,《第六感》的首周票房,達到了驚人的4958萬美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