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175【終於看到陳大導新作,草率的國際影評人大獎】
當天下午,李藝書都帶著鞏麗、蔣琴琴、張國容一行人,參加了侯孝先的《戲夢人生》首映禮。
這部電影,李藝書還真沒看過,第一次看的他,對電影感官很不錯,侯孝先不愧是寶島少有的文藝片大師,拍的還是很不錯的。
影片以寶島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作為敘事主線,再現了當初寶島被日寇殖民統治時期,他坎坷的一生與不平凡的遭遇。
不過相比較侯孝先的作品,李藝書更期待陳愷哥的《樹》。
第二天上午,他一早就帶著鞏麗、張國容等人去參加了《樹》的首映禮。
這部以作家張賢亮撰寫的《綠化樹》為藍本,經過改編後拍攝出來的《樹》,劇情大體跟《牧馬人》有點類似。
但不同於原著《靈與肉》中的許靈均,《綠化樹》中的男主角章永璘前期一直是怨天尤人的,而且他自私、他貪婪、他情慾。
在求生本能的驅使下,他諂媚、討好,耍各種各樣的小聰明來為自己多搞到點東西吃。
到了晚上,他又陷入無休止的自譴自責之中。
之後,章永璘遇上了一個帶兩歲娃的勞動婦女馬纓花,她沒有男人,但家裡面經常有一個光棍漢海喜喜。
這海喜喜一心想要娶馬纓花,常給她弄些吃的東西來。
馬纓花收下他的東西但不「希待」他,並把他送來的東西給章永璘吃。
後來海喜喜藉故和章永璘打了一架。
章永璘沉浸在愛情的幸福之中,這使得他失去理性,竟在一天晚上對馬纓花做出求愛的舉動,沒想到馬纓花用「你還是好好地念書吧」一句話拒絕了他。
使章永璘羞愧難當。
最後他想到應該「超越自己」,於是開始研讀《資本論》。
有一天馬纓花說她的爺爺象章永璘一樣也是個念書人,她還說她不「希待」海喜喜,因為他放著書不念,是沒起色的貨。
章永璘這才明白,她把身邊有一個男人正正經經在念書,當做由童年印象形成的一個憧憬,一個美麗的夢.
本來在李藝書看來,這樣一本帶有時代特色的小說,只要按部就班的拍,不管怎麼樣都是不錯的,但顯然陳大導有他自己的想法。
電影後半段,跟李藝書看的小說明顯有了點區別,章永璘惱羞馬纓花不同意自己的求愛,在某天晚上舉報了馬纓花,而恰好這個時候海喜喜來送吃的,被當場抓獲。
馬纓花對章永璘很是失望,隨後她就離開了農村,帶著女兒去縣城找她哥哥去了,章永璘這時候才知道自己錯了,為了能進城,開始發憤圖強,一直到勞教結束,跑去找馬纓花,才得知她們全家去了青海。
之後,章永璘留在當地,當上了一名小學老師,成為了紮根當地「樹」。
「藝書,這電影有點過分突出陳道名了。」
鞏麗皺了皺眉頭,自從知道陳愷哥要拍小說《綠化樹》後,她就去買了原著看,最吸引她的不是章永璘,而是馬纓花。
這是一個有自己理想與追求的女人,她不能容忍自己的男人和別人家的男人一樣老婆孩子熱炕頭,認為那是沒起色的貨,她的男人應該念書,只要念書,她就是再苦也願意。
本來,鞏麗還挺期待能看到蔣文麗演的馬纓花,該怎麼表現出這一倔強的性子,但很可惜電影圍繞的是章永璘,還把後半段劇情給改了。
儘管這麼改,似乎很符合章永璘當時的心態,表達出了複雜的人性,求而不得、怒而告之,但也削弱了馬纓花這一女主本該豐滿的形象。
「是啊,我還是更喜歡《牧馬人》。」
李藝書深表贊同,陳道名的演技是很不錯,蔣文麗演的馬纓花也很優秀,電影整體給人的感覺也很不錯。
改編的雖然有點大,但說實在話,他覺得陳愷哥改的是有道理的。
本身男主在當時,就一直受到歧視,加上為了餬口,他丟了所謂文人的臉面,從一個「君子」蛻變成了「小人」,往往一個很小的事情,就能能讓他變的腹黑。
馬纓花的拒絕求歡,在男主章永璘看來,這就是看不起自己的表現,從而告密揭發,很符合人性。
本身舊社會的文人,大都是水太冷,頭皮癢的貨色,章永璘的表現,也挺符合時代特色的,
可李藝書還是更喜歡《牧馬人》一點,同樣是講類似的故事,牧馬人帶給人感動之餘,體會到許靈均那深深地愛國情懷,以及對妻子兒子真誠的愛。
李秀芝更是成為了一代人理想的妻子典範。
反觀這部《樹》的女主馬纓花,小說中描繪的是如此的飽滿,卻被陳愷哥給刪減,將鏡頭更多的表現在了男主身上。
或許,這是陳愷哥想要表達男主複雜的人性。
而坎城國際電影節,恰恰就很喜歡這類討論人性的題材。
從歷年來入圍坎城影片名單來篩選,基本最多的是有這幾個標籤:「人性、愛情、生活、家庭」
電影放映結束了。
眼看陳愷哥身邊的嘉賓陸續離開,李藝書也是帶著鞏麗跟張國容等人笑著走過去:「恭喜你陳導,拍了一部優秀的作品,特別是對後半段的改編,突顯出了章永璘的複雜人性。」
「哈哈,一點小小的改編而已。」陳愷哥爽朗大笑,顯然是很高興李藝書的誇讚。
邊上的鞏麗開口道:「可惜馬纓花的戲份太少了,陳導應該多拍點她的鏡頭,拍的飽滿一點。」
聞言,陳愷哥面露不悅,但還是解釋道:「電影篇幅就這麼長,馬纓花的戲份不能占比太多。」
「是,拍成電視劇或許更有看頭。」
李藝書笑了笑,拉著鞏麗的手道:「陳導,那我們就先走了,等閉幕式再見。」
「好!」
目送李藝書一行人走後,陳愷哥面色不悅道:「鞏麗是越來越沒規矩了,不過這李藝書還是有點水平的,看出我這麼改編的用意。」
「好了愷哥,鞏麗又不是導演,怎麼能懂你要表達的意思。再說了,剛剛坎城影評人周單元的約翰瑟夫不是很看好伱的作品嗎?這回我想你一定能拿下那個國際影評人大獎的。」
倪苹跟哄小孩一樣的哄了幾句後,陳愷哥也是面露得意之色:「這個獎我肯定志在必得的,剛剛那些人你可能不認識,全都是歐洲各國影評人協會的主席,他們剛剛對這部電影的讚美你也聽見了。」
「是是,誰不知道你陳愷哥的導演能力。」
瞧著意氣風發的陳愷哥,倪苹笑了,她就是喜歡看對方這樣。
時間不知不覺來到了5月12號。
距離閉幕式的頒獎典禮只剩下最後一天了。
李藝書也沒在酒店閒著,而是跑去拿獎了。
11號,也就是昨天最新的坎城報紙上,公布了1993年坎城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的獲得者——《霸王別姬》
最開始李藝書還不知道,還是從約翰瑟夫打來的電話中,得知自己獲得了這麼個大獎。
得知頒獎結果就是從報紙上發表出去後,李藝書也是哭笑不得,心想這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難怪他幾乎都沒怎麼聽過,搞了半天居然這麼鬆散的。
不說有沒有頒獎典禮,但最起碼也得有個正式點的場合公布~~
不過從約翰瑟夫的口中,他大概也是了解到,這個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實際上就是歐洲各國的影評人協會頒發的一個獎。
因為本身就是一個鬆散的聯盟,所以每年頒獎三次,柏林一次、坎城一次、威尼斯一次。
去年威尼斯電影節上,這個影評人聯盟的人選出了《蒙古精神》這部電影,也是在當地報紙上發表出去的。
李藝書不知道這件事也很正常。
不過頒獎典禮雖然草率到只是通過報紙刊發,但國際影評人聯盟還是製作了獎盃的,一個金色的鵝毛?筆造型的獎盃,堅硬的底座上刻有獲獎者的名字跟其作品。
海邊的一家餐廳內。
約翰瑟夫拿著獎盃,鄭重的交到了李藝書的手上,說道:「恭喜你李,拿到了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
「謝謝,太謝謝您嘞約翰先生。」李藝書露出感激的表情,心裏面卻是無語到了極點。
這個大獎連頒發都這麼草率嗎?
「哈哈,我知道你肯定心裡在想,為什麼我們這麼草率。」
約翰瑟夫笑道:「實際上,這是有意為之的,我們完全可以拉贊助商,弄出一個規模宏大的頒獎典禮,順便再頒發最佳演員這些獎項,但這麼做違背了我們影評人聯盟的初衷,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篩選出歐洲三大電影節上,我們影評人認為最佳的影片。」
「而你的作品,就是1993年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我們200多位來自歐美各國的影評人,所認可的影評人聯盟大獎的影片!」
這麼一說,李藝書心裡好受了一點,不過還是感覺雞湯味有點濃。
影評人這個職業,從誕生開始,或許是真實的評價影片,但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肯定是有點「文壇」論資排輩的味道。
李藝書花了400美刀,請對方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主要是一瓶紅酒很貴。
酒足飯飽,約翰瑟夫臨走之前,丟下一句話:「李,我期待你的影片在坎城電影節上的表現。」
目送對方離開,李藝書看了看手上的獎盃,再回想自己少了的400美刀,就當是花錢買獎了。
而且這國際影評人聯盟,歐美國家都有,多少也算是個噱頭大獎,回頭好好報導,爭取在票房上爭回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