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那些年》開機,李俞的野望
大年初九,李俞返回京城。
雖然在老家待的半個月應酬不少,需要應對親戚的場面挺多,但能和家人團聚,李俞的精神狀態還是得到了放鬆。
短暫的放鬆回到京城後,該干正事了。
老馬這個公司的實際管理人回來比李俞更早。
「《那些年》年前已經過審立項了,您隨時可以啟動這個項目。」老馬道。
作為一個管理者,他絕對是合格的,華流公司在他的治理下有條不紊。
很多小細節都做到了盡善盡美,給李俞省了不少的事。
「嗯!等震雨羅進他們回來了,我們的《那些年》計劃立馬啟動。」李俞點頭道。
他都已經規劃好了,《那些年》瞄準的是今年的五一檔。
今年的五一檔沒有強敵。
2005年內地的年度票房冠軍一個饅頭引起的血案——《無極》,上映日期為12月15日。
程龍和新羅女神金希善共同出演的《神話》,上映日期9月23日。
港島著名導演徐刻的《七劍》,亞洲流行天王周結倫和著名攝影師陳老師的《頭文字D》,上映日期分別為7月29日和6月23日。
這是2005年內地電影票房的前四強。
對了,排名第五的《情癲大聖》也是12月底上映。
可以這麼說,2005年的下半年才是內地電影的諸神之戰,上半年的對手弱很多。
尤其是五一檔,一個挺好的檔期居然沒有一個強敵。
李俞以前取得的輝煌都是來自電視圈,在電影圈他是一個新人。
如果同檔期大佬雲集,院線給他的排片量肯定是很低的那一檔。
對於他一個新人,錯開大佬選一個競爭對手相對弱勢的時間段上映很重要。
現在已經是2月中了,鎖定五一檔有點趕,但對於李俞這麼一位成熟的導演來說問題不大。
《那些年》的劇情很簡單,整片沒有特效。
喬震雨、羅進、糖煙這些人都有演戲經驗,施施在北影旁聽了一個學期,進步不算小。
保底只需要一個月,甚至都不需要一個月李俞就能把所有戲份拍完。
剩下的一個多月做剪輯等後期工作已經足夠了。
放八九十年代的港島,李俞兩個多月拍一部電影都不好意思叫快槍手。
因為巔峰期的港島電影圈慢則一個月,快則幾天能拍完一部電影。
比如星爺的《家有喜事》拍了13天就完事了。
王胖子有些時候根本沒劇本,只有一個片名,演員到位後一邊拍一邊想劇情,只能說很離譜!
到了正月15日,《那些年》的主要演員們都回來了,攝影師、燈光、化妝師等幕後工作者也都回來了。
《那些年》的拍攝地點,李俞打算分成兩個地方,主要戲份都放在川省拍攝,海邊的戲份到祖國最南的省份瓊省崖州取景。
這次拍電影的預算挺充裕,李俞完全可以為了取景多燒一點錢。
膠捲方面,李俞能接受的範圍是一百五十萬。
只要膠捲的成本不超過一百五十萬,他都可以接受。
攝影機和以前一樣,走學校的關係從青影廠借。
李俞現在可是優秀的電視導演,北影的優秀學生,進軍電影圈的第一戰非常關鍵,學校不可能不大力支持。
李俞借到的是內地目前非常先進的膠片攝影機,並且學校為了支持李俞的電影事業,贊助了兩百盤膠捲。
這兩百盤膠捲價值少說二三十萬。
李俞切身體會了一把什麼叫大樹底下好乘涼。
「加油好好干,拍一部好電影出來,給我們北影學院爭光,給我們導演系長臉。」
李俞出發前往川省前,高老師拍著李俞的肩膀,語重心長道。
他一手帶出來的學生,終於要獨立執導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了。
這一刻,他作為老師,他的內心很自豪、很驕傲。
他希望李俞能旗開得勝,首戰告捷。
「高老師,我渴望進步的進取心和從前一樣。這次的電影我會好好拍的。」李俞笑著道。
正月18日,也就是2月的26日,李俞帶領《那些年》的主創抵達川省。
為什麼選川省呢?
因為川省自古以來便有天府之國的美稱,美麗的地方有很多,方便劇組取景。
即使已經拍電影了,李俞依舊不會放棄自己對景色畫面的追求。
還有一個原因是川省相較其它省份地震偏多,人們想到地震兩個字,第一反應大概率都會是川省。
電影裡有男女主角地震後尋找信號打電話互報平安的劇情。
把地點放在川省,觀眾們的觀影體驗更佳。
如果把故事粵省那種幾十年沒一次強地震的省份,那不是惹觀眾笑話嗎?觀眾毫無代入感和沉寂感,看完甚至想笑導演和編劇缺乏地理常識。
李俞的電影開機儀式本想低調一些,奈何他現在的名氣以及主演們的人氣都不允許低調。
電視圈大導轉戰電影圈,去年迅速走紅的鬼怪新娘和喬教授分別為女一號和男一號,這部電影的開機想不引人矚目挺難的。
李俞帶著喬震雨施施等主創成員接受了來自各家媒體的採訪。
「李導,請問您對電影的首戰信心大嗎?能不能跟我們展望一下您的預期,比如票房應該達到多少,應該取得一個什麼樣的成績。」
李俞淡淡道:「我說了不算,觀眾們說了算,作為一個導演,我唯一能做的是把電影拍好。」
李俞這一回表現很謙虛!
《那些年》的陣容組合決定了這部電影的熱度和關注度不會低,低調謙虛點好。
施施:「大家敬請期待吧,李導的劇本寫得非常用心,我看劇本的時候哭了兩次。」
喬震雨:「對不起,我不能劇透,我只能說故事的很感人,寫的是每一個人的青春。」
施施和喬震雨的回答一樣很官方,典型的熱情大方一問三不知,關鍵的信息是一點兒都不透露,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到位。
這些媒體派來的記者回去後,多條關於《那些年》的信息上了頭條。
「《那些年》於2月26日正式在川省開機,講述一段青春愛情故事,強烈期待!」
「電視大導轉戰電影圈能獲得成功嗎?」
「世道是怎麼了?現在是個人都能拍電影了嗎?對電視導演拍電影一事表示不靠譜,好在某李姓導演的態度是謙虛的,有值得肯定的點。」
「看好李俞進軍電影圈,張影謀和馮曉剛一開始都不是當導演的,他們在電影圈裡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李俞怎麼說也是根正苗紅的北影導演系出身。」
「電影和電視天差地別,李俞在電視圈取得成功後沒有待在舒適區,而是選擇積極進取,這份年輕人的朝氣和魄力值得人們學習。」
媒體就是這樣,眾說紛紜,說什麼的都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