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割韭菜罷了
「你想做什麼英雄,我看你不過是傭兵,我只想哭,只想哭,只想哭……」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歲月在牆上剝落,看見小時候……」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
「因為我剛好遇見你,留下足跡才美麗,風吹花落淚如雨,因為不想分離……」
「藍蓮花……」
車上,那瑛面無表情,那幸面沉似水。
早知道就不聽了。
黃口小兒,壞我道心!
是的,她們兩姐妹剛剛在車裡聽完了沈浪的新專輯。
怎麼說呢。
從開始聽B面的非常開心,到聽完A面後的不是滋味,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
《黑色柳丁》:
涉及了人性、社會、愛情等多個層面,表達了對生活、社會現象以及人性的獨到見解,從曲風上來講屬於grunge(垃圾搖滾),編曲中嘈雜而失真的感覺十分符合這種情緒的表達,裡面有好幾處沈浪的聲音也非常失真,一真一假兩種聲音交織,好像內心兩種不同聲音的吶喊。
《東風破》:
深情的旋律和動人的歌詞,這首歌曲不僅是對愛情的真摯表白,更是對命運的無奈與抗爭,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而浪漫的世界,感受著愛情的甜蜜與苦澀。
《清明雨上》:
以華夏傳統節日清明為背景,融入了細膩的情感和對逝去親人的懷念之情,歌曲開篇便以悠揚的笛聲引入,流行與古典相結合,構建出一種既古樸又現代的音樂氛圍,仿佛將人帶入了一個煙雨濛濛的江南水鄉。
《剛好遇見你》:
與古典音樂的跨界融合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藝術性,這種跨界融合不僅展示了音樂的多樣性和包容性,通過將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的元素相結合,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音樂風格。
《藍蓮花》:
這是他能寫出來的?!
那瑛看著專輯裡附帶的小冊子,上面寫了沈浪創作這些歌曲的心路歷程。
這次他一改之前的讓大家自行腦補,直接說了出來。
故事嗎,自己來講更真實。
「與其說他的身世、經歷是給他帶來了創作『靈感』,不如說他只是把自己內心當中的一個世界給描繪了出來。」
那瑛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挫敗感」。
「這不是在割韭菜?B面五首全是老歌,媒體說的江郎才盡並非唱衰。」
那幸一如既往地的、堅定不移的站在妹妹這一邊。
然而她忘了,那瑛今年上半年發的所謂新專輯《知英情歌》,實際上是收錄1995~2000年那瑛15首經典情歌。
這才是「割韭菜」。
人要狠起來,迴旋鏢扎自己。
——————
——————
下半年華語樂壇真正的大戰隨之打響。
有一種緣分叫冤家路窄。
被媒體強行湊成對手的沈浪和那瑛同一天發行新專輯。
由於那瑛在幾個有分量的音樂頒獎典禮上都拿到了「最受歡迎女歌手獎」,在一眾女歌手中斷層式領先,知名度和人氣大漲,新專輯《我不是天使》首日銷售火爆。
沈浪呢,作為目前最強新人,關注度自然不在話下,新索唱片的宣發也十分給力,新專輯《浪》一出,歌迷百分百支持,路人也有不少,紛紛掏錢購買。
第一天下來,兩人新專輯的銷售數據不相上下,全亞洲都過了10萬張,甚至那瑛還領先一頭。
但是在各大音樂榜單上,沈浪就全面碾壓那瑛了。
那瑛只有《我不是天使》、《一笑而過》兩首歌上榜。
沈浪的五首新歌全部上榜,《藍蓮花》第一,《黑色柳丁》第三,《東風破》第四。
他這一來,還把八月中旬F4發行的《流星雨》從冠軍位擠下來了。
線下,對於這場較量的討論並不多,在網上,則是已經吵起來了。
天涯社區:
「銷量不代表一切,音樂應該有其標準和審美要求,不應該僅僅因為市場反應大就認為其音樂質量高。」
「你有聽過什麼東西賣不掉是因為質量高嗎?」
「拉不出屎怪茅坑?」
……
貓撲網:
「浪哥出道至今一直是低姿態,沒惹事,但也不怕事,有事唱兩句!」
「老那已經是華語樂壇第一天後了,你拿什麼比?金曲獎的最佳新人都被人搶了。」
「除了搞些有的沒的營銷,還會什麼?還有什麼?」
……
新浪論壇:
「一個20來歲的小屁孩,哪來那麼多感悟感嘆感慨,我看啊,那些歌不是買的就是抄的。」
「你看不懂不代表不存在,你做不到的更不代表別人做不到,就這膚淺和狹隘的認知,誰才是小屁孩?」
「話都別說太滿,省得最後被啪啪啪打臉。」
……
別看上網的人不多,但吵起架來一點不弱,分分鐘給你干到幾百上千樓。
所以沈浪和那瑛所展現出來的矛盾並非個人恩怨,可以看作是歌壇正規軍與野路子隊伍在音樂理念上的一次交鋒。
而這個交鋒,也引得業內人士圍觀。
其中不乏一些有一定影響力的下場評價。
比如支持那瑛的音樂人高小松就表示:「他這麼玩只會害了自己,玩搖滾就好好玩搖滾,搞流行就好好搞流行,一會點什麼就拿出來顯擺,可不知道的是,泛而不精,博而不通,到頭來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這種人我見太多了。」
又比如支持沈浪的導演趙保剛就說了:「沈浪的歌詞有著很強的敘事性和畫面感,旋律豐富多樣抓耳,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歌手,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和作詞家。」
反正各有各的觀點,各有各的道理。
沈浪人在劇組坐,「敵」從天上來,忍不住吐槽一句:「我成刀郎了?」
他對這些所謂「專業人士」好與不好的評價,不是太在意。
市場喜歡,聽眾喜歡,那就足夠了。
名留華語樂壇史什麼的,他根本就沒有想過,目的就是「搞錢」。
不過話回來,這麼一炒,給他的新專輯《浪》帶來了不少的銷量。
許多不知道他的,或者知道他但沒聽過他的歌曲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掏了錢。
當然了,主導最終銷量的是專輯的整體質量。
那他是完全不擔心的,這張專輯看著雜、亂,沒有主題,可恰恰體現了「浪」這個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