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再回秦家溝
不管楊家主僕在想什麼。
宋錦是風塵僕僕趕回宏村鎮。
回去之前,還是先去一間客棧落腳,換回了女裝。
當回去的時候,卻發現大門緊閉。
拍了拍,無人開門。
「怎麼回事?家裡沒有人嗎?」
宋錦盤算了一下時間。
秦七提醒道:「中元節了,大家會不會是回老家了?」
七月中旬,正是中元節。
秦七去隔壁鄰里打聽了一下,說秦家人早在兩天前就回去了老家,說老家來信了,有老人生病了什麼。
聽到這個理由。
宋錦下意識想到那兩老不安分。
可能又要鬧出么蛾子。
這兩年的時間,宋錦收到徽州的消息不多,原因還是她落腳的地方不定,偶爾才能從秦馳的信件之中,得知孩子的情況。
不知不覺中,孩子又年長兩歲。
起初沒有什麼想法。
這會兒宋錦心裡竟然多了幾分急切。
當即決定回去秦家溝。
秦七遲疑道:「夫人不等公子回來,再一起回去秦家溝嗎?若是現在回去,老夫人他們問起公子,您要如何回答?」
「這個簡單,就說你家公子臨時去拜訪了一個德高望重的先生,讓我先回去不就得了。」宋錦找起藉口是信手拈來,都不用思考。
秦七若非親眼所見。
都差點相信了這個理由。
宋錦一心要回去,秦七便沒有再阻止。
在回到鎮上的時候,宋錦換上了馬車,將帶回來給家人和孩子的禮物,也都一一堆放在車廂里,占了大半的地方。
看到滿車的東西。
「幸好是我一個人,再多你們公子,一輛馬車也坐不下。」
宋錦這話讓秦七無語了很久。
駕車的秦八也覺得自家公子委屈了。
公子是不如一車禮物重要。
一直跟在宋錦身邊,兩人很是清楚宋錦有沒有想過秦馳。
有想的,但次數不多。
更多的時候,宋錦的心神都在正經事上。
當馬車回到久別的秦家溝。
宋錦掀開車窗看到熟悉的景色,心底莫名湧上了一股別樣的情緒。
不完全是回到家鄉的喜悅之感。
對於秦家溝這個地方,宋錦更多的是複雜。前世今生在這裡生活得太久,不論是好是壞,感情終究是有些不一樣。
放下了窗簾。
外面隱約聽到村民的討論。
「咦,這馬車是誰家的?」有個大爺問道。
當中有人笑道:「坐得起馬車的,咱們秦家溝能有哪幾家?」
「不是村長家。」
「也不是老族長家的。」
整個秦家溝能坐得起馬車的只有幾戶。
一個是村長家,二是老族長家裡,此外便是秦舉人和秦秀才家裡。
有人紛紛猜測是誰家?
當看到馬車是衝著宋錦那個小家去的,當即有個大娘高聲說道:「哎喲,我瞧馬車走的方向,好像是明忠的家裡。」
「是大郎回來了?」
有個大老爺問道。
又有人說道:「應該要回來了,聽說鄉試在八月份呢。」
「他要參加嗎?不是說去國子監讀書了?」
秦家溝出了一個舉人,又有一個去國子監讀書的後生,在這一帶可以說是揚名了,連帶村子裡未婚的兒郎都不愁娶親,姑娘們也爭先有人來提親。
這兩年的時間,秦家溝明顯日子好過多了。
有人跟著馬車跑。
當中以小孩子居多,當宋錦下馬車的時候,正好見到一群孩子圍了過來。
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男孩湊到前面。
有個男孩仰起小腦袋問:「你是大嫂嗎?我是秦家四郎。」
「我是五郎。」
旁邊稚氣的小男孩迫不及待地說道。
生怕宋錦把他漏掉了似的。
宋錦眉眼溫柔而笑,「是你們兩個呀,都長這麼大了。」
七八歲的孩子,很是天真可愛。
尤其是兩個一模一樣的,養得很是虎頭虎腦的,宋錦當即從車廂里取出了一包糖果,一人給抓了一大把到他們的兜里。
其他村子裡的小孩,眼裡羨慕中又帶著渴望。
倒是很有禮貌,並沒有上前討要。
宋錦索性將整包糖遞給四郎和五郎,讓他們分給村子裡的小孩。
兩個人很是高興,拍著胸口說保管能完成。
「是大郎媳婦回來了?」
李氏收到消息匆匆往門口出來。
一見到是宋錦,臉上浮出慈和的笑,再往她身後瞧了瞧,「是你一個人回來?祈安沒有同你一起回來?」
「相公有事兒,要晚兩日。」
宋錦微笑地說道,再向李氏請安問好,「婆婆在家可還安好?」
「好好,都好。快進家裡吧,你們的寢室我已經讓人打掃乾淨了。」李氏抓起宋錦的手,拉著她先進屋。
車子裡的東西。
由秦七和秦八搬著。
後來黃婆子出來,加入搬禮物當中。
宋錦進去屋子裡。
即見到一對三四歲的小孩子,在院子裡玩耍,正踢著蹴鞠。
旁邊是小玉在護著。
小玉如今身子抽條了,有了個小少女模樣兒,一看到宋錦回來,驚喜道:「東家,您終於回來了?」
「啊?」
龍鳳胎聽到聲音。
齊齊停下來看向門口。
他們早就忘記了娘親長什麼樣子,卻經常可以從祖母和小玉姐姐的嘴裡,聽到關於宋錦的事情,突然知道娘親回來。
兩個孩子睜著大眼看著宋錦。
宋錦胸口微微酸澀,「虎子,妞妞,娘親回來了。」
「哇,哇……」
突然,妞妞哇的一聲哭了。
接著是小虎子如炮彈似的衝到宋錦跟前,一把抱住了她的腿,跟著也是淚眼汪汪,扁著小嘴沒哭出聲,眼淚也在掉。
宋錦喉嚨像是被什麼堵住。
很是難受,不由一把抱起了虎子,再走向小閨女。
孩子見到她突然哭了,是宋錦沒有料到的,她以為他們會暫時不認識她,等相處幾天就會好了,反倒是沒有想到見面會是這般。
李氏跟進來見狀,心裡微微嘆了口氣。
「這孩子天生就會想念娘親。」黃婆子搬著東西進來,見到這個情形便多說了一句。
李氏很是贊同,「確是如此。」
兩年沒見了。
人都不一定認得,偏生聽到娘親回來,還是會哭會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