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於家人這麼說, 圍在一起的鄉親們忍不住就開始嘰嘰喳喳起來:
「呀,那可真是太好了。記住本站域名早先縣試結果出來,我還在擔心你們家四小子要怎麼辦呢!我就瞧著吧, 咱們村私塾的夫子好像不是很喜歡你們家四小子。」
「可不是?我還琢磨著要不要托我家那口子去跟夫子說說好話, 看看能不能讓夫子對你們家小四多上點心, 別只顧著教王錦言。現下可不是以前, 咱們村一次出了兩個厲害的學子,必須得一視同仁才公平公正。」
「說到王家那位,我瞅著他最近好像都天色黑透才從私塾回家, 看上去好辛苦,比以前學的更加賣力了呢!」
「這有什麼?我家那不成器的小子回來可是跟我說, 他們夫子現如今已經把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了王錦言的身上, 就為了王錦言接下來的府試能順利考過。」
……
提到私塾夫子的偏心, 在場一眾鄉親頓時就不答應了:
「都是交的一樣的銀錢, 憑什麼夫子就只盯著他王錦言教,其他學子都不管不顧了?」
「怪不得之前都說只有王錦言才能考過縣試,原來是這個緣由啊!」
「虧咱們還相信了這麼些年,原來是夫子在騙人!太過分了!」
「早先縣試科考的時候, 村里那麼多鄉親都在說於家老四考不過,還不都是夫子亂說話給傳出來的?」
「對對對,這要不是於家四小子確實厲害,又正好考過了縣試, 咱們只怕都得被騙到底了!」
「算了算了, 人家於老四都去鎮上拜新的夫子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
於三嫂本來正樂顛顛聽著大家的討論,漸漸就覺察出不對勁了,當即皺皺眉, 打斷道:「哎哎哎,大傢伙說話歸說話,別帶上我家四弟啊!我家四弟對咱們村的私塾夫子可尊敬了,考過縣試第二日就立馬提著謝禮登門去了。」
「沒錯!我家四弟準備的謝禮可厚了,不信你們可以去夫子家問。」於大嫂連忙點頭,跟著說道。
「老大媳婦、老三媳婦,吵吵什麼呢?大老遠就聽到你倆的大嗓門,家裡的活都幹完了?趕緊回去幹活,都不許偷懶!」於大娘走過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於大嫂和於三嫂湊在人群里閒話家常的畫面,當即神色不悅的喊道。
「來了來了。」雖然於三嫂很不喜歡而今私塾這位夫子的偏心,但有些話其他鄉親可以說,唯獨不能從他們於家人的嘴裡說出來。否則,害的是於書楷的名聲。
「娘,我沒有偷懶,家裡的活也都幹完了!」於大嫂也是同樣的意思。陪鄉親們一起誇誇他們家老四肯定沒問題,但不能一起罵私塾夫子,她家于大寶今年正月才剛被送去私塾呢,可別把夫子得罪了!
事實證明,有些事情註定要來,是根本躲不開的。比如,于大寶當天下午就被私塾夫子趕回了家。
「爹、娘,這事可怎麼辦是好?要不我立馬去跟夫子認個錯、道個歉?」怎麼也沒想到夫子這麼快就知曉了此事,還直接記恨在了于大寶的頭上,於大嫂當即急得想哭。
「肯定要去道歉的。」從來都在家裡很沒有存在感的於二嫂,此刻應答的飛快。
因著上米村就只有一個私塾、一位夫子,所有的規矩都是聽夫子一個人的。夫子說了,私塾成年的學子已然足夠多,他精力有限,實在教不了那麼多。所以學子必須年滿十歲才能送去私塾求學,以致于大寶拖到今年正月才去到私塾。
緊接下來,就是二房的於小四了。
雖然於小四現下八歲,還有兩年才能去私塾,於二嫂依然不敢得罪夫子,甚至是巴不得立馬去求得夫子的原諒。
「道歉也沒用吧!」於三嫂皺了皺眉頭,實事求是的看向於老漢和於大娘,「夫子會突然發難,肯定不單單是因著村里那些流言蜚語。說到底,夫子是在不滿咱家四弟而今去鎮上新拜了夫子。」
「三弟妹,現下被趕回來的是大寶,你扯四弟做什麼?明明就是你和大嫂在外面亂說話,惹怒了夫子。只要你和大嫂老老實實去找夫子道歉,這事兒不就過去了?」一聽於三嫂不打算去找夫子道歉,於二嫂越發急了。
「是我想扯四弟嗎?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二嫂你還故意在這兒裝瞎?」於三嫂倒是沒有想到,率先跳出來跟她嗆聲的人居然會是於二嫂,「再說了,我和大嫂怎麼就亂說話了?我和大嫂就是在外面誇了夸咱家四弟在鎮上學的很好,府試一定能考過,這也叫亂說話?」
本來因著自家兒子被趕回來,於大嫂是生氣又無奈的。生氣夫子的不講道理,也無奈她的束手無策。
為了于大寶能重新回到私塾讀書,於大嫂肯定願意去找夫子賠禮道歉。這個頭,她能低。這個臉,她心甘情願不要了。
但於二嫂這麼一說、於三嫂再這麼一怒,於大嫂咬咬牙,看向了於三嫂:「三弟妹,這事兒你說的在理不?」
「我說的在不在理,咱爹咱娘心裡肯定有數。更何況,四弟再過一個時辰就下學回來了,咱們到時候問問四弟不就知道了?」於三嫂輕哼一聲,語氣裡帶上了幾分不高興。
都來質問她,是覺得她故意不想跟夫子道歉?如果說她去道歉,夫子以後就能對他們於家的孩子一視同仁,於三嫂肯定跑的比於大嫂還要快。
可以他們村這位夫子的為人處事……於三嫂是真覺得這件事根本不是單單去道個歉、認個錯就能夠過去的。
「老頭子,你怎麼看?」三個兒媳婦你一句我一句吵得很是厲害,於大娘卻沒有第一時間阻攔和制止,只是壓低了聲音轉過頭跟於老漢商量了起來。
於老漢沉默許久,最終長嘆一聲:「先等老四回來。」
等於書楷回來,面對一屋子的沉重氛圍,直接被嚇了一大跳。
等到了解完是怎麼一回事,於書楷心有餘悸的鬆了口氣,擺擺手:「這算什麼大事?從明日開始,大寶跟我一起去鎮上讀書唄!」
「大寶也去鎮上?可是……」只有於書楷去鎮上讀書,他們於家的壓力還算小。再加一個于大寶,以後肯定還有於小四和更小的幾個,於大娘不禁就遲疑了。
「其實這件事我是打算等府試考完再跟家裡商量的。既然今天趕上了,索性就一起說了吧!」於書楷在鎮上學了一個月,跟在上米村私塾的心情真的完全不一樣,「家裡幾個小的,除了小七才三歲,大寶、小四、小五還有小六,都一併送去鎮上讀書吧!」
「小五和小六也去?他倆今年才七歲,不會太早了嗎?」於三嫂驚訝出聲。
「鎮上的孩子好多都是過了五歲就送去啟蒙,也就咱們村的私塾只有一位夫子,才規定滿了十歲才能去讀書。我而今在的那個私塾有兩位夫子,小周夫子就是專門教五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的小學子。咱家四個小的年紀都夠了,而且還有些晚了。」於書楷仔細解釋道。
「可是老四,四個娃都送去鎮上讀書,咱們家哪裡拿得出那麼多的銀錢……」今天要是站在這裡說這些話的是別人,於大娘肯定早就破口大罵了。
說什麼胡話呢?真當他們於家的銀錢都是大風颳來的?一次送四個孩子去鎮上求學,再加上於書楷這個大的,這是硬生生要撈空於家所有的家底呀!
然而,開口提此事的人是於書楷,於大娘罵人的話到了嘴邊,又硬生生的吞下了。
「我家娘子出。」指了指身邊的許小芽,於書楷的語氣那叫一個理所當然。
毫無預兆被點名,迎上於家所有人看過來的視線,許小芽下意識就點了點頭。她手裡的銀錢都是於書楷的,該怎麼用自然都聽於書楷的,她沒有任何異議。
於家人卻是不這樣想。不管銀錢是不是於書楷賺回來的,聽於書楷話里的意思,四房的銀錢都歸許小芽在管。
那麼,許小芽出銀錢,那就是許小芽對於家幾個孩子的心意,是天大的恩德!
下一刻,於家原本稍顯沉悶的氣氛徹底消散,於大嫂直接從過去抓住了許小芽的胳膊,信誓旦旦的說道:「四弟妹,真的是太感激你了。以後家裡的活都不用四弟妹你做了,大嫂全包了!」
「瞧大嫂這話說的,我這個三嫂還在呢,怎麼可能讓大嫂一個人全包?咱倆一起包辦四弟妹的活,以後讓四弟妹在家裡歇著就行。」於三嫂雖然慢了半拍,卻也並不慌張,語氣很有誠意的補充道。
都說凡事都有先有後,像於大嫂先開了口,於三嫂就不介意,直接立刻補上,重在當面表明她的立場和態度。
可換了於二嫂,就覺得自己被排擠了,感激的話到了嘴邊又打消了念頭,最終索性就保持了沉默。
許小芽是不在意這些的,也沒有想過換來任何的感激,當即搖搖頭:「不用大嫂和三嫂幫我幹活,我都幹得來。」
「知道四弟妹你幹得來,可也不能老是讓四弟妹你吃虧不是?」於三嫂本就很擅長場面話,加之她對許小芽這個四弟妹可謂是最真誠的,此刻她的態度自然尤為堅定,「四弟妹你就別跟我和大嫂客氣了。否則咱們哪裡好意思讓你幫忙出銀錢送家裡幾個小的去鎮上讀書?」
「三弟妹說的對。四弟妹你別跟我和三弟妹爭。以後凡事都叫一聲,我和三弟妹保證隨叫隨到,絕不含糊!」一想到自家大寶馬上就能去鎮上讀書,於大嫂別提多激動了,嗓門那叫一個乾脆。
「成吧,這事兒就這樣定了。」於大嫂和於三嫂的態度,於大娘看在眼裡,還是很滿意的。不過視線瞥到悶不吭聲的於二嫂身上,於大娘就有些不高興了,「雖說都是一家人,不必分的那麼清楚。可老四和老四媳婦是真好心,你們這些當哥哥嫂嫂的都得記在心裡,別一個二個爭當忘恩負義的白眼狼才好。」
「娘,我們怎麼會?我們肯定發自內心的記著四弟和四弟妹的好,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一臉陪笑的看著於大娘,於大嫂和於三嫂連連保證。
明顯感覺到於大娘話裡有話,於二嫂本能的扭頭看向於大娘,果不其然對上於大娘帶著不滿的眼神。
瞬間打了一個激靈,漲紅了臉的於二嫂急忙跟著大力點頭,生怕招來於大娘的斥責。
「嗯,這還差不多。」冷哼一聲,於大娘到底還是放了於二嫂一馬。不過下一刻,她又看向於書楷,「老四,你和你媳婦每年拿了多少銀錢出來供家裡幾個小的讀書,都一筆一筆記下來,帳本直接放在娘這裡保管。省得日後時間長了,有些人厚顏無恥的直接顛倒黑白,理所當然覺得他們都是應該得你們四房的好。屆時,一家人的情分都給耗光了,咱們整個家也散了!」
「行。這事娘和我娘子商量就成。我娘子現下也會寫字了,記帳也不在話下。」再度指了指許小芽,於書楷的語氣很是理所當然。
反正就算許小芽不會,還有他在一旁教,小事一樁。
「呀,老四媳婦都會記帳了?好好好,老四媳婦是個厲害的。這以後啊,咱們就不必擔心打擾老四你讀書了,凡事找老四媳婦就成。」別人家的婆婆或許會覺得兒媳婦背地裡學讀書識字是偷懶不幹活,於大娘卻不會這樣看待許小芽。
恰恰相反,於大娘巴不得許小芽變得更厲害一些。這樣一來,他們家老四以後也能更加的輕鬆,還能更加的體面,多好?
於老漢也沒想到許小芽這麼快就能學會讀書識字,當即點了點頭。
不錯,老四媳婦確實是個肯上進的。平日家裡的活從來不見落下,還能抽出時間認真學識字,又能自己編籮筐賺銀錢,又不會死/扣/著手裡的銀錢不聞不問家中子侄的將來……
於家能娶到這般識大體的兒媳婦,是福氣。長此以往,他們於家只會更加的興旺,實乃家門之大幸。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