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獨特的大容
大容帝國的教坊司,位置在宮城的東北,占據了一大片井字形的地盤,主要由本司胡同、伎司胡同兩大胡同構成。
本司胡同是教坊司廨署所在,也是國家設立的律音署所在,地位要比伎司胡同高上不少,精通音律的各種宮廷樂師基本上都集中在這兒。
禮樂並不低賤,都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便離不開禮樂,作為掌管天下頂尖樂師的官衙,律音署總是要負責許多大場面的迎賓或慶典禮樂,因而相較之下,本司胡同平日其實要比伎司胡同正經和冷清不少。
伎司胡同才是真正的娛樂場所,舞女、藝伎都在那邊,天天熱熱鬧鬧,男人們想要娛樂,都是去的伎司胡同,有正經事才會踏入本司胡同。
傅雪辰一看就是從未來過教坊司的雛兒,教坊司門朝哪開都不知道,於是玧祚便充當了一回嚮導,忍著笑意給她大略的介紹了一番。
傅雪辰忍不住小小的回擊了一下:「殿下常來麼?這麼熟悉?」
「不!我只來過兩回,兩回都是跟哥哥來的,一回跟三哥,一回跟四哥。」玧祚笑道:「三哥在禮部辦差,四哥跟著律音署的大師在學橫蕭。」
冰山皇子居然在學吹笛子?看不出來呀!傅雪辰驚奇的眨了眨大眼睛,回頭想想,四皇子表面上一派生人勿近的冷漠,實際上,他愛好音律?也喜歡寵物?這可有些表里不一啊!
玧祚這時又笑說了一句:「皇祖母喜歡音律,四哥大概是想親自學吹笛子,到時候給皇祖母吹一曲祝壽曲,還能省說幾句話,確實是他的性子。」
本司胡同又分東院和西院,東院樂師的樂器以金石為主,比如編鐘、陶塤、嗩吶、鑼鼓等等。
西院樂師的樂器則以絲竹為主,比如瑤琴、古箏、二胡、笛蕭等等,兩院中間有高樓,叫花瑞吉祥樓,是大型的慶典娛樂場所,功能大抵相當於後世的劇院、大禮堂,如果需要許多樂師、藝伎協同表演節目,節目彩排都在此樓。
玧祚帶著傅雪辰先進的是西院。
西院負責人是奉鸞之下的佐二官,得知六皇子到來,上前迎接的,是左司樂方知信,從八品小官,至於主官奉鸞,一般都是在禮部教坊司之間來回跑,此刻正好不在教坊司。
「六殿下今日此來是……」方知信作揖詢問。
「皇祖母壽辰,我準備了一首唱詞,希望到時候出場的樂師們能夠為我和上伴奏的鼓樂。」玧祚直接道明了來意。
「原來如此!不難不難!」方知信感覺這個要求對樂師們來說就是小事一樁,頓即心內輕鬆,領著玧祚和傅雪辰二人直接轉道登上了中央的高樓。
因為距離聖壽節只有三天多了,樂師和舞師們此刻都集中在花瑞樓中彩排,練習配合,以免到時出錯。
這正好便宜了玧祚和傅雪辰,可以在正式的慶典之前,就能夠管中窺豹,得以觀賞幾段教坊司準備好的盛大演出節目。
唯一可惜的是,彩排的時候,眾人都穿的自身的常服,而非演出禮服,看著難免雜亂,缺少了統一的服飾美。
但傅雪辰已經看得很開心了,她終於在這個陌生的時代,找到了一種在綜藝節目後台觀看藝人們彩排節目的相似感覺。
雖然這個時代沒有鋼琴、沒有小提琴、沒有爵士鼓等一眾西洋樂器,也沒有現代化的各種音響設備以及炫彩的燈光設備,卻也有它獨特的一份古韻。
看場中各色古裝美人舞姿妖嬈、水袖翻飛,配以悠揚的古典音樂,箏聲、琴聲、笛聲、相繼和鳴,間以鐘聲鼓聲點奏,真是別樣的享受。
這年代沒有節目主持人,但有控場司儀,相當於主持人和導演的結合體,在正式演出的時候,會由司儀來指揮和控制演出的進程,什麼時候停,什麼時候演,什麼時候換節目、什麼時候演什麼節目等等。
方知信將六皇子的要求跟那司儀一說,司儀立即領會,當即按照六皇子的要求給他找來了幾名當天會一直在場的樂師,分別是鑼鼓、揚琴、箏和嗩吶。
在玧祚將簡單的祝壽粵語歌唱過一遍之後,這些樂師互相商量幾句,立即便合作協奏出了合適的伴樂,聽上去便十分喜慶歡樂,效果非常的棒。
傅雪辰驚奇佩服的望著這些樂師,果然精通音樂的大師不管生在哪個朝代,大師就是大師,在他們的專業範圍內,配樂就跟玩一樣簡單容易,信手拈來。
甚至他們也不需要玧祚跟他們事先彩排,只要玧祚示意開始,他們立時便能在最合適的時機作出最合拍的伴奏配合。
因而前後竟然也就花了不到一刻鐘,在玧祚和傅雪辰兩人點頭認可他們臨時搭配出來的其中一版伴奏之後,兩人便可以走人了,樂師們自會回去將譜子記下,到時候司儀會額外留意六皇子的動作,隨時都能指揮樂師們做好現場伴奏。
前世的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都有賤籍制度,其實就是奴隸制度,樂師舞師皆屬於賤籍,賤籍不屬於平民,入了賤籍,就會喪失許多做人的權利,變成大戶人家的私產般的存在,逃籍便是犯法,法律不會保護他們。
最為難受的是,賤籍的後代仍然屬於賤籍,終生不能參加科舉,幾乎沒有翻身的渠道,連佃戶都不如,至少佃戶的子女還有參與科舉的資格。
後世人最熟悉的關於賤籍的「古代常識」,都是元朝的遺毒,明清發揚光大,卻不知道最受人詬病的、被元朝修史極力貶低詆毀的「慫」宋,在某些社會制度上面比明朝都先進,比如宋朝就沒有賤籍制度,宋朝也重視商業和商稅。
宋朝對於奴僕的使用,更接近後世的僱傭制,大戶家中的奴僕都是僱傭的,簽契約,官府會保護他們的人身財產安全,宋朝的樂師、舞女,包括青樓的女子,也都是靠契約來從事相關職業的,解除了契約,他們便是跟平民沒有任何區別的存在,他們的子女跟平民的子女社會地位差不多。
大容帝國也沒有賤籍的說法,所有民,都是民,工匠、樂師、舞師、青樓女等等,職業屬於下九流,但身份卻與平民相同,只要三代以內身家清白,他們的後代也有參與科舉的權利,這一點跟宋朝相似。
但大容帝國同時也規定了奴僕的身份地位從屬於主家,只要他們跟主家簽了身契,便等於自動放棄了平民的待遇,成為主家的附庸存在,接受主家的管轄,這樣就沒有參與科舉的權利,這一點又跟明清相似。
至於奴僕與奴僕結合所生子女,有兩條不同的路可以走:可以登記為平民,不與主家簽身契,不接受主家的培養,讓非奴僕的親人代為撫養;也可以出生便與主家簽身契,成為主家的家生子,一生附庸於主家存在。
說實話,沒有賤籍之說,傅雪辰覺得太好了,那麼許多製造行業的人才、擅長音樂和演藝的人才都可以一面盡情利用自己的才能賺取生存資源,一面不必擔心自己的後代,他們若沒有父輩的天賦,完全可以去走別的道路。
而樂師、舞師仍然屬於下九流的職業,傅雪辰也覺得不錯,這方面的人才不屬於社會主流,便不會出現後世遭人詬病個各種明星崇拜現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