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赴京(2)【完本求收藏】

  杜杲聳了聳肩膀,不以為然的說道:「杜某正值風寒加身,本就對此事有心無力,如此倒是最好,回到了長安正可養病。」

  獨孤楷臉上現出嘲弄之se,大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杜杲,說道:「看來杜大人也真該好好休養一番了。」

  獨孤楷說完了話,忽然站起身來,對著楊敷輕謾的一拱手,淡淡地說了聲:「如今我已經傳達了大冢宰的意思,再沒有留下的必要了。楊大人,咱們就此別過,留步!」

  楊敷站起身來,挽留道:「獨孤將軍鞍馬勞頓,不妨在此歇息幾ri再走也不遲啊?」

  獨孤楷枉惘若未聞的拂袖離去,走到劉寄北身邊時,看了他一眼,嘴邊閃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而後再不停留,就那麼施施然地離去了。

  楊素看著獨孤楷桀驁的背影,臉上森冷的神se一閃而過,不過他卻沒有說話。

  宇文神舉恨恨的說道:「如此趨炎附勢的小人真該誅殺!」

  王軌嘆道:「此人行事古怪,人莫能測,據說當年獨孤信死後,他數次到其墳上哭掃,真是叫人想不明白。」

  宇文神舉怒道:「那不過是沽名釣譽而已,他若是真有良心,何必背棄了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獨孤信,反而投靠了宇文護,要我說此人實屬狼子野心,沒得一絲人味兒。」

  劉寄北忽然插話道:「孰是孰非將來自有定論,獨孤楷既然離去,我們還是先將正事辦了!」

  杜杲卻站起身來,朝著眾人嘆道:「那件事就由各位商量做主,杜某本就身子不太舒適,急於休息,還請諸位見諒!」

  楊敷看著杜杲,見他一臉的疲憊,便說道:「既然如此,素兒先帶著你杜叔叔到後院歇息,這裡我們商量之後,自會徵求你杜叔叔的意見。」

  楊素帶著杜杲離去之後,王軌嘆道:「其實杜大人之疾,非是風寒啊!」

  宇文神舉頗有同感的點了點頭,嘆道:「等回到了長安,杜大人真得好好想想該怎樣向宇文護交差。」

  廳堂里的人除了劉寄北之外各自一陣唏噓,楊敷更是說道:「不如我也隨你們一起回一趟長安,將杜大人的事情據實稟明皇上,也許可以讓他好過一些。」

  宇文神舉搖了搖頭,嘆道:「雖說杜大人有病在身,不過他耽誤了前去江南議和的時ri,終究有些失職,只怕此事不是輕而易舉的就能化解得了。」

  大家一陣沉默,就在這時,先是楊約端著茶具和水壺進了來,接著便是楊素尾隨而至,他剛一進到了廳堂,便道:「如今蠻左雖然依附了朝廷,可是怎樣安置這些個蠻酋和頭人呢?」

  劉寄北淡淡的說道:「人家已經真心實意的相信了我們,即使是事情再多難處,也要將其辦好,否則難免要落得個不講信義的名聲。」

  原來那一ri經歷了白虎堂的事情後,先是將「白虎夷王」匠帥拔佩的屍身安葬了,接著也埋了洛雨和地客額,隨後便論及到了誰做新的「白虎夷王」這件事情上了。初時巴菍身份特殊,祖父擇土巴普便是「白虎夷王」,雖然死了的匠帥拔佩不是她的親生父親,卻也將她視為己出,將她一手養大,無論怎樣講都該是chun巴菍來擔當「白虎夷王」,他巴菍暫時的當起了新的「白虎夷王」,而ri客額則帶著一些有見地的頭人來到了向城,其目的是想通過宇文神舉等人的推薦,在朝廷里某個一官半職。<巴菍這邊可以將捉到的所有羽林軍放掉,但是宇文神舉等人也一定要辦成之前許下的承諾。<巴菍自是依依不捨,可她也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奇重,現在根本就無暇顧及兒女情長,不得已之下只有眼巴巴任由著劉寄北離去。<巴菍許下諾言,一旦巴菍能夠尋找到接替她擔當「白虎夷王」的人選,以便於屆時能夠隨著劉寄北一起離開。<巴菍,一定要將她的族人安頓好,所以,當他聽到楊素頗為擔憂的話後,便先將「信義」的大帽子搬了出來,以此來提醒在座的眾人,不要出爾反爾,作了反覆無常的小人。

  宇文神舉「嘿」然一笑,說道:「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當以信義為本。我既然答應了人家,一定會盡全力把事情辦好,雖然在這件事情上,大冢宰很可能會加以阻撓,但是我相信皇上還是會給一個說法的。」

  王軌也頗有同感的點了點頭,說道:「當今皇上雖是未及弱冠之年,卻氣度深沉,果敢明決,較之孝閔帝和明帝有過之而無不及。儘管皇上現在處處對宇文護忍讓,但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都心裡有數,皇上是在等待機會,一旦時機成熟了,皇上絕不會讓宇文護一人獨攬朝綱,而在這段臥薪嘗膽的ri子裡,皇上表面上不會過多和宇文護計較,暗地裡定然不斷地培植心腹。其實這一次我和宇文將軍來到向城,便是受了皇上的委託,一方面藉機掌握軍權,另一方面是想網羅人才,那些蠻酋和頭人雖然有些粗鄙,卻是各有技巧和獨特的本事,如此一來,皇上決不會將這些人拒之門外的。」

  楊敷沉思片晌,不無擔憂的說道:「話雖如此,可如今大冢宰是一手遮天,黨羽眾多,即使是貴如李遠和獨孤信之流都不能動得宇文護分毫,到頭來徒弄得飲恨自絕,如今皇上根基尚淺,恐怕難於壓制住大冢宰啊!」

  劉寄北心中有些煩躁,暗道:廟堂之上真是亂七八糟,明明是一國之君,卻管不了自己的臣子,真是乾坤顛倒,莫名其妙。

  楊素卻道:「胡亂猜測,徒勞無益,當今之計不如由爹爹修書一封,盡將此間的事情秉明皇上。現在天下分崩,yu攘外則必先安內,當朝天子絕不會不知道這一點的,因此對於招安蠻左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他將話頭頓了一頓之後,瞧見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心中微有些得意,接著說道:「對於大冢宰來說,能否招安蠻左與他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玉成這件事,他倒可以落得個招賢納士的美名。從相反的角度來說,即使是大冢宰想從中作梗,但他沒有阻撓的合適理由,恐怕也難以達到目的。再者,此次入長安,大可不必將所有的蠻左帶了去,只需一兩個能言善辯之人便足以,這樣的話一則可避免人多嘴雜,生出不必要的麻煩,二則也是以防萬一,如果遭遇禍事,不至於使得那麼多的蠻左像當年的柔然人一樣喪命在長安。」

  王軌贊同道:「楊賢侄說的很有道理,大冢宰所嫉恨的無非是我和王將軍而已,如今皇上對大冢宰雖是暗中頗有微詞,但表面上還是禮敬有加,在外人看來倆人依然如家人般的一團和氣,正因為此,如果皇上誠心想招撫蠻左,我想大冢宰也不至於為了這區區小事而欺君罔上,不知好歹的橫加干涉。」

  經過王軌這麼一說,其他人也覺得安置蠻左一事並不像之前想像的那麼難辦,於是大家再將入京後的一些細節斟酌了一番,擬定了幾個方案之後,便各自散了開去,分頭行事。

  次ri清晨,宇文神舉和王軌整頓好帶來的羽林軍,趕赴長安,與他倆一起同行的除了劉寄北、楊素、ri客額之外,還有一個叫做樊繼能的蠻酋。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杜杲本也想與他們一起趕回長安復命,可是夜裡風寒病反覆,不得已之下,只好留在了向城,而姚僧垣為了照顧杜杲,也只得一起留了下來。

  楊素雖是大腿箭瘡未能痊癒,但他一心想到長安見識一番,楊敷耐不住他的軟磨硬泡,不得已之下,只好從了他。

  就在劉寄北臨行之時,杜杲悄悄地將他叫到了一邊,交給他一封信,並且告訴他說,等到了長安之後,找到陳頊,將書信交給陳頊,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劉寄北揣好書信,暗中記下杜杲的囑咐,隨同浩浩蕩蕩的羽林軍開始趕赴長安。

  一路無話,第二天中午時分,赴京的大軍已是趕到了淅陽郡。

  宇文神舉和王軌騎馬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面,ri客額和樊繼能則跟在了倆人的坐騎後面,而劉寄北與楊素也是並馬前行,不急不緩地夾在了兩位蠻酋身後的羽林軍之間。

  官道兩旁樹木蕭索,行人頗為稀少,待劉寄北等人行到一處丁字道口的時候,由東面的小道上走來了三個人,劉寄北無意間一眼瞧去,禁不住心中奇怪,怎麼在這裡遇到了他們倆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