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檢貨物,除了要抽檢大宋海商帶出去的貨物,更重要的是抽檢蕃商運入大宋的貨物,因為這決定了該交多少的市舶稅,通俗來說,也就是關稅。
「出去的貨物不需要交稅?」呂餘慶忍不住問道,「若是運出去的貨物也收一筆稅,朝廷的收入豈不是更多了?」
趙德昭聞言笑著搖頭道:「出去的便先不收了,海商要做個生意也不容易,還沒賺到錢就要交這個交那個的...」
出海憑證不去說它,畢竟是辦了一次能長期使用的,頂多規定個期限,到期後需要更換憑證,到時象徵性得收一些手續費便罷了,想來海商也不會有多大怨言。
可是關稅不一樣,這筆錢占了海商收入很大比例,再者,若對應貿易國還要再收他們一筆稅的話,他們還能賺多少?
況且海商帶著貨物出海,定還是要帶著蕃國特產回來售賣的,入境時收一筆關稅已是足夠。
若多收這一筆,可就打擊他們積極性了!
市舶司剛籌建,為了要吸引海商和蕃商前來貿易,還是不要那麼狠了吧!
聽了趙德昭的解釋,呂餘慶也明白了其中意思,不得不誇讚趙德昭考慮周到。
「那殿下以為,收多少稅合適?」呂餘慶又問。
趙德昭看了他們幾眼,笑著問道:「諸位覺得呢?」
石熙載看了屋中其他人一眼,心中盤算了片刻就道:「不若就十之取二,如何?」
十之取二,便是20%的稅率,不得不說,這應當算是比較合適的稅率,便是連薛居正也默默點了點頭。
石熙載見此暗自高興,不想就聽王貽孫在旁邊道:「下官以為高了了一些,殿下適才也說了,市舶司初建,若收取的各項費用過高,定會挫傷海商、蕃商的積極性,從而吸引不到他們前來,繼而使得貿易凋敝、影響朝廷收入,下官以為,十之取一便可!」
石熙載看向王貽孫道:「恕下官有不同的看法,朝廷為了海貿,除了籌建市舶司,還要建船廠,在番禺修建維護碼頭和港口,番禺也需要規劃一塊區域給蕃商立足等等一系列投入,若是收太少,豈不是更加影響朝廷的收入?」
「你說的也有道理,可事情不能這麼看......」王貽孫跟著王祐做事,對於貿易也積累了不少經驗,知道一個措施下去,多少會帶著些連鎖反應,催生其他產業的發展。
「海外貿易的發展定會對番禺造成不可估計的影響,除了造船業...」王貽孫看向趙德昭繼續道:「恕下官直言,朝廷造船司開辦之後,民間定然也會緊跟不少造船廠,規模或許不大,但若有利可圖,想來不會少...」
說完,王貽孫又看向石熙載,「此外,許多要出海的貨物不是番禺才有,由此也會帶來運輸行會、驛館行業的發展,自然能給朝廷創造額外的收入。」
王貽孫這番話令趙德昭很是驚喜,他沒想到王貽孫能有這份遠見,果真名師出高徒,王貽孫本身有個學識淵博的父親,又遇到一個不藏私的王祐,見識比初見自己時,可是高了不少。
王貽孫說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為番禺成為外貿港口城市,從而會帶動各種行業的發展,運輸業是其一,畢竟大宋很多貨物產地在中原。
之後,便會有商人在番禺建立作坊,以減少運輸成本,這便會形成出口商品製造業。
而蕃商入了大宋,他們的商品需要銷售,也會需要中間人進行委託,便會形成進口商品銷售業。
此外,來做生意的多了,旅店行業也會蓬勃發展,商人多了之後,說不定會達成新的交易,去番禺府衙制定貿易合同,交契稅的也會更多。
「不如這樣,」趙德昭笑著朝二人道:「我適才也說了,市舶司第一個重要職能是抽檢,便是為了查看貨物為何,從而收取合適的關稅,如一般貨物,如珍珠、皮貨這些,便十之取一,可若是價值高者,諸如象牙、玳瑁、犀角這些,就十五取一,至於香料,十之取二,如何?」
不同的貨物定不同的關稅,這也同大宋律法有關,有些東西,民間不許交易,比如茶葉、鹽、香料入了榷易的,則需要由朝廷出面博買,而後再由榷場交易。
尤其是香料,此時在大宋價格十分昂貴,乳香。龍涎香、麝香都是昂貴的香料,特別是龍涎香,二錢就要價在三十萬貫,非是一般人可以消費。
趙德昭的提議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幾人又細細商定了主要幾種貨物的稅率,若有新增的則一律按十五取一來算,要變更時無論上漲或者下跌,雙方都比較容易接受。
「如此的話,稅又該如何收取?」石熙載問道。
「用銀錢本身,或者貨物來抵都可以。」
這一點,諸人也沒有問題,能用銀錢是最好,若是貨物,也不怕折不成銀錢來用。
「其他院落,便是市舶司其他職能辦公所在,抽檢貨物為其一,博買為其二,收取關稅為其三......」趙德昭看向諸人,繼續道:「除此之外,治理港口也該由你們來負責,還有就是發放出海以及貿易的憑據。」
這就是市舶司五個辦公場所的由來,當然,趙德昭思考的不一定全面,但卻是目前為止他能想的最齊全的,若還有其他事務,反正市舶司地方大,再規劃出其他地方也是方便。
「另外,王貽孫你提舉市舶司,兼為轉運使,番禺收取到的關稅以及貨物你要同尹知州交接清楚,尤其是帳目問題,定要清清楚楚,至於番禺如何轉運到京師,這你不用管。」
趙德昭倒也不是不相信尹崇珂,但多少留個心眼是要的,他也不想費盡心力,最後做了吃力不討好的事。
王貽孫忙點頭應下,帳目的事他自不敢馬虎,不用趙德昭提醒,他也會放一百心在此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