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自己也覺得很困惑,思來想去,都找不出姚老頭為什麼會纏上她的原因。
老媽從沒到隔壁村的超市買過東西,根本就不認識姚老頭。
更何況,姚老頭是找老媽還錢,這更讓老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老爸說:「我們今天去隔壁村,還專門看了看姚老頭的新墳,他就是過年期間才死的,死了沒有多久!」
「新墳?!」
老媽突然想起了什麼,拍了拍腦袋,仔細回憶道:「我記得那天咱們從隔壁村拜年回來的時候,是不是路過了一座新墳?」
老爺子說:「是的,當時我帶你們抄一條近路,結果就碰上了一座新墳,你記得我還說,這誰這麼倒霉,都沒能熬過年!」
老媽用力點點頭,回憶起了這個細節,她說:「對對對!你們今天不是去姚老頭的新墳看過嗎?你們想想,今天去的地方,是不是那條近路?」
老爸說:「還真是呢!距離那座新墳不遠處有棵黃葛樹,這個我印象很深!」
老媽苦著臉說:「如此說來,我們經過的那座新墳,就是姚老頭的墳墓了,可是我沒有對他做過什麼呀,他為什麼會追上門來要錢?」
「你們碰過他墳前的紙錢嗎?」我問老媽。
老媽說:「怎麼可能呢!我們跟姚老頭又不認識,怎麼可能隨便去碰別人家墳頭上的紙錢?當時我們從墳前經過的時候,風一吹,滿天滿地都是紙錢在飛!」
我暗自在心裡琢磨了一下,想到一個細節,就問老媽那天穿的是什麼鞋子。
老媽說:「一雙有跟的皮鞋,磕的我腳疼!回來以後就沒穿了,扔在床下呢!」
我趕緊讓老媽把那雙鞋子拿出來,老媽覺得很奇怪,但還是走進臥室,把鞋子拿出來。
我接過鞋子,把鞋子翻了個面,鞋底朝上,一眼就看見,在右腳的鞋跟上面,竟然粘著一張皺巴巴的紙錢。
很明顯,這張紙錢應該是老媽經過姚老頭墳前的時候,無意間粘在鞋跟下面,結果帶回了家裡。卻沒想到,一張小小的紙錢,居然讓姚老頭的鬼魂找上了門。
老媽將那張紙錢從鞋跟上扯下來,滿臉驚詫的問我:「姚老頭該不會是為了區區一張紙錢找上門來的吧?」
我說:「他就是為了討回這張紙錢,才能找你的,你剛剛沒聽聞他的綽號嗎?他的綽號叫做『姚公雞』,摳門的很,他的錢,誰也別想帶走!」
老媽欲哭無淚:「可我這也不是有意的呀,為了一張紙錢,三番五次來找我還錢,真是個人才!他要直接跟我說,我燒一捆紙錢給他都行!」
我也覺得這件事情有些好笑,這個姚老頭確實是鐵公雞當中的戰鬥機,為了一張紙錢,他都能不辭勞苦的上門討債,可見這個老頭摳門到了怎樣的地步。
現在事情的來龍去脈基本上弄清楚了,姚老頭是來討債的,並不是來害人的,所以從理論上來講,只要把這張紙錢還給姚老頭,他應該就不會再來找老媽的麻煩了。
老媽也沒想到,無意帶走的一張紙錢,居然會把鬼招惹上門。
所以農村老一輩的人,經常都跟年輕人講一些禁忌,說死人墳頭上的東西,千萬不能碰。你拿了死人的東西,死人就會找上門來讓你索還。
老爸以前都跟我講過一件事情,就發生在紅旗村的真實事情。
老爸那時候還小,正趕上「糧食關」,全國鬧饑荒。
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可能不知道,用「餓殍千里」來形容當時的慘景,一點都不誇張。
沒有糧食,什麼吃的都沒有,老百姓的眼睛都餓綠了,逮著什麼吃什麼,連方圓十里的田鼠麻雀都被吃得乾乾淨淨,野草根也被刨得斷了根。
人們就開始啃樹皮,還有人吃一種叫做「觀音土」的泥土。
這種土可充飢,但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吃了以後腹脹,難以大便,少量吃不致命;儘管不會餓肚子,但由於沒有營養,人還是要死。而且如果吃多了的話,人會被活活撐死。
當時因為吃觀音土死掉的老百姓,也是大有人在。
那幾年死的人很多,一些窮苦人家買不起棺材,也修不起墳墓,家裡死了人,就拉去鬼哭溝扔掉。
突然有一天,村子裡竟然冒出了一座新墳。
死者是一個少年,不是餓死的,而是生病死的。
這個少年祖上算是紅旗村的一個小財主,家境多多少少要比普通老百姓好,即使外面在鬧饑荒,人家把門關上,一家人在家裡還是有的吃。不說吃多好,至少不會餓肚子。
所以少年病死以後,這家人就給少年修了一座墳。
拜祭過後,墳前就留了一點祭品。
現在看來,當時的祭品是非常簡單的,就兩個玉米面做成的疙瘩饅頭,黃澄澄,硬邦邦的。
老爸他們幾個孩子路過新墳的時候,一眼就看見新墳前面的兩個玉米饅頭。
那個年代,麵粉比白米還珍貴,哪怕就算是玉米做成的饅頭,對於這些飢腸轆轆的孩子來說,簡直就是世上最美味的食物。
一群孩子就跑到新墳前面,圍著那兩個饅頭團團亂轉。
聞著饅頭散發出來的玉米香味,這些個孩子,一個個饞得哈喇子長流,肚子也是咕咕咕叫個不停。
也許這樣的事情,放在現在,覺得相當不可思議。
現在就算放只燒雞在墳頭前面,也不可能有人去動一下,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是給死人吃的東西。
一個大活人,怎麼能夠跟死人搶東西吃呢?
那絕對是大忌!
但是在那個連麵糊糊都沒有吃的年代,苟且活著的人,跟死人又有什麼區別呢?誰還在乎什麼禁忌,哪怕是填飽肚子去死,也總比餓死好呀!
老爸那時候比較老實本分,爺爺跟他講過這些禁忌,所以老爸再餓,他也不敢伸手去拿這兩個饅頭,他怕爺爺知道了這件事情,打斷他的手。
老爸雖然沒有動手,終究還是有其他小孩伸出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