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陽低頭往下看了看,現在他離地面差不多有三十米高,而且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只能用手緊緊抓住依附在石壁上青藤。
他取下肩膀上的繩索,將繩索一頭沿著石壁慢慢地放了下去,另一頭系在自己身上,衝著站在山下的眾人打了個手勢,便順著青藤繼續往上爬去。
越往上爬,青藤也就越細,再往上爬了三十多米,墨陽便沒法再爬了,因為再往上面青藤實在太細,而且很嫩,稍微用力一扯,便會斷掉,若是繼續往上爬,實在太過危險。
墨陽只得停下,再抬頭往上看了看,發現自己離崖頂還有近二十米的高度。
他原本想著,如果離崖頂只有五六米的話,可以嘗試著將繩索甩到崖頂那棵樹上去,然後再順著繩索往上爬,但他沒有想到,這青藤頂端一大截因為太細,無法再進行攀爬。現在這個高度,想將繩索甩上去幾乎不太可能,更何況他現在必須讓全身緊貼著石壁,雙手抓緊青藤,動作不敢太大,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更別說用力將繩索甩出去了。
正當墨陽打算放棄的時候,白吾忽然躥到他身旁,即使青藤很細,但承受住白吾的體重不是什麼問題。
白吾開口說道:「你把繩索給我,我把繩索套在那棵樹上去。」
墨陽微微一怔,抬頭看了看石壁上方,有些驚訝:「這麼陡,你能爬上去?」
「你未免也太小看我了,區區一堵石壁豈能難得住我。」
見白吾信心滿滿,墨陽將信將疑地將扣在身上的繩索摘下來,小心翼翼地遞到了白吾面前,白吾張開嘴咬住繩索一端,便迅速沿著石壁往上爬去。
它依然爬得很快,不過爬到離崖頂還有五六米距離處,沒有了青藤,只有一面平整的石壁,它的速度終於放緩了下來,墨陽不禁為它捏了一把冷汗,白吾雖說是妖靈,但畢竟大部分元氣都被吸入了乾元照妖鏡中,若是從近百米高處跌落下去,只怕也扛不住。
直至白吾終於爬上了那棵歪脖子書,墨陽心裡一塊懸著的石頭總算落了地,白吾將繩索套在了樹根部位,墨陽嘗試著用手用力拽了拽,十分牢固,這才順著繩索往上爬去。
他終於爬上了崖頂,一陣山風吹來,讓人頓覺一陣涼爽,他深吸了一口氣,衝著山崖下方大聲喊道:「龍大哥,上來吧!」
龍飛揚立刻沿著從崖頂垂下來的繩索往上爬。
石壁高近百米,爬上來需要時間,趁著龍飛揚往上爬的工夫,墨陽扭頭四下瞧了瞧,發現這上面的視野十分開闊,幾乎整座山谷盡收眼底,山谷之中不僅有原始密林,還有草甸,森林之中樹木茂盛,古樹參天,草甸里一片青蔥翠綠,地勢低洼處還分布著幾個面積較小的湖泊,遠遠望去,就像是一顆顆鑲嵌在綠色草甸中的寶石。
景色可謂十分迷人,但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也沒有瞧見安永華所說的神廟,
墨陽又仔細查看了一番,終於有了發現,這座山谷似乎呈圓形,更像是一座天然形成的大坑,山谷四面被高近百米的陡峭山體所環繞,而且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面看上去十分光滑,通體呈黑色的巨大石壁,遠遠望去,就像是一面面通體烏黑的鏡子。
墨陽數了一下,這樣的石壁竟然總共有八面,而這八面石壁的形狀也十分相似,均呈橢圓形。
見此情形,墨陽不由得心頭一怔,這種情況,顯然不太可能是天然生成的,也就是說,極有可能是人為,他不禁開始相信龍飛揚所說,或許真有人在這座巨大的山谷之中布置了一座風水局。只不過這座風水局究竟意味著什麼,又有什麼用途,他無從知曉。
他取出手機,拍攝了好幾張照片,幾乎將山谷的每個角度都拍了一張,剛拍完,龍飛揚順著繩索爬了上來。
見到龍飛揚,墨陽立刻說道:「龍大哥您快看看,說不定真讓你說著了,有人藉助這座山谷的山勢地形布置了一座風水局。」
龍飛揚一聽,顧不得休息,立刻站起身,四下查看,墨陽指著遠處的那些通體呈黑色的巨大石壁說道:「龍大哥,您看那些石壁,整座山谷之中總共有八面類似的石壁,我覺得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
龍飛揚眺望著遠處的石壁,皺著眉頭說:「這座山谷的地形,有點類似於重慶小寨天坑,是一種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於地質下沉而形成,四周都是陡峭而圈閉的岩壁,便如桶井一般。而有人利用這種地形,運用奇門遁甲之術,設置了一座風水奇局。」
墨陽微微一怔:「奇門遁甲之術?」
龍飛揚點了點頭:「那八面石壁,象徵著奇門遁甲的八門,當中玄機我也不是很明白,但現在我可以肯定,此地氣場獨特,甚至磁場空洞的形成,應該都跟這座風水奇局有關。」
墨陽吃驚地說:「究竟是什麼人?有這麼大的本事,竟然能夠造出改變天地氣場的風水局,甚至能夠打開通往冥界的時空隧道!」
龍飛揚沉吟了片刻,皺著眉頭說道:「布置這麼一座風水奇局,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且還得耗費不少物質,在古代,能夠調動大量人力物力,又常居蜀地,並且精通奇門遁甲者,只有一人。」
「是誰?」墨陽忙問。
「諸葛孔明!」龍飛揚一字一頓地答道。
「什麼!?」墨陽大吃一驚,「您的意思是,這座風水奇局,是諸葛亮布置的?」
「這我不敢肯定,畢竟史料當中並無任何記載,無從考證,不過,諸葛亮曾經運用奇門遁甲術創設了一種奇陣,命為神鬼八陣圖,此陣變化萬端,能擋十萬精兵。」
「神鬼八陣圖?」
龍飛揚點了點頭:「其實八陣圖並非諸葛亮首創,最早的八陣圖,可以追溯到上古華夏的黃帝時期。」
墨陽愈加震驚了:「黃帝時期!那不豈不是四五千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