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一顆紅心

  第111章 一顆紅心

  長城公司的人翻看劇本,先瞧見的就是一個醜陋的變異畸形食人魔。

  碩大的頭顱,腦殼中間沒有頭髮,頭頂尖尖,骨塊突出,兩道青紫色的胎記似的東西掛在腦殼上,三角眼,一眼大一眼小,巨大的鼻子占了面部的三分之一,嘴巴張開,露出野獸般的尖銳牙齒……

  這是個男性,後面還有個女性,然後還有個身高2米的孩子,竟然是一家三口。

  旁邊有文字設定:日本占據香港時,遺留的受感染的生化實驗研究人員之後裔,血緣上是一對兄妹,生了一個孩子,有一定智力,力大無窮,無意間殺了一對情侶,嘗到了人肉滋味,遂沉迷其中,以獵殺路人為樂……

  再後面,亦是一組組文字稿和畫稿。

  長城的人大為震驚:

  這種設定在香港都算重口味,結果特娘的居然出自一個大陸年輕人之手,而且還有畫稿!這意味著,陳奇交給自己的不僅僅是個劇本,而是近乎一部完整的片子。

  他又看了看《黑暗侵襲》,風格也差不多,都很重口。

  「小陳,你這是何意啊?」

  「您知道我向來喜歡胡思亂想,看過許多雜書,我腦子裡其實有特別多的類似的點子,但大陸的環境你也清楚,沒法實現。

  其次呢,我對你們的狀況多有了解,所以產生了一些想法,說的不對請您包涵。」

  陳奇頓了頓,道:「左派前些年近乎停滯,不僅沒有生產,還把之前積累的資金、資源、聲望等等消耗的一乾二淨,如今處境尷尬,發展艱難……我說的可對?」

  「唉,事實如此!」對方嘆了口氣。

  「左派想重新崛起,先得出幾部亮眼的片子,先把錢掙到,沒有錢什麼都幹不了,可對?」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怎奈……」

  「怎奈資源匱乏,無從下手?」

  「伱對我們還真清楚啊,看來沒少打聽!」對方忽然笑了起來。

  「因為我佩服你們紮根香港所做的一切,希望能盡點力。

  你們現在搞《少林寺》,老實說這是政治任務,不得不做,你們的大部分資源被拖進《少林寺》里,張導演拍片又慢,總不能兩年什麼都不干,只生產一部《少林寺》吧?

  所以我就琢磨,能不能拍點低成本的、能賺錢的電影呢?

  我查了很多資料,包括你們從香港給我的那些資料,我發現鬼啊怪啊、嚇唬觀眾的電影往往成績不錯,像1974年你們票房排行榜第五位,有個叫《驅魔人》的吧?」

  「對對,好萊塢的經典恐怖片,西方教父驅鬼的。」

  「哦,你們叫恐怖片。總之我就往這個方向使力,弄出這兩個劇本,沒有大場面,也不用大演員,成本應該不會很高。我把背景設定成了日本鬼子後裔,這樣大陸也不會反對。」

  甭看現在是所謂的「中日蜜月期」,都是基於發展的需要,實際上哪有什麼蜜月?這麼說吧,在80年代最蜜月的時期,國內的抗日電影也沒斷過。

  或者說,從建國以來直到後世,抗日始終站在主旋律的頂端。

  不然也不會誕生那麼多,打著抗日旗號,實則胡編亂造的狗血劇了,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又能吃又能當炸彈的包子,八路軍個個衣著光鮮,裝備比鬼子都好……

  「當然,這只是我一家之言,我年輕見識少,如果有胡說八道的地方,您別介意。」

  「不不,你說的非常對!」

  此時此刻,長城的人極其複雜。他們是多希望能從大陸得到點支持啊,到頭來,竟然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編劇,真槍實彈的給了倆劇本。

  這個事說起來很簡單,改開之後,大陸對香港的方針就變成「精英統戰」了,什麼意思呢?

  就是對香港政商界、文化界、甚至娛樂界的名流,實施拉攏,走上層路線。

  包括金庸明年來大陸,也是精英統戰的結果。

  所以在這種環境下,左派處境可想而知,要多尷尬有多尷尬。

  「我人微言輕,但一顆拳拳之心日月可鑑,上次見傅奇和石慧前輩,只恨沒有機會暢談,我這還有一封信,希望您能轉交給他們,以表我敬仰之情。」

  陳奇難得發自肺腑,確實很喜歡這對夫妻,他們女兒也很漂亮。

  「好,我一定轉達到!」

  「那就拜託了,這兩個劇本都是短平快,操作好幾個月就能上映……唉,如果有機會能去香港實地看看那邊的電影環境就好了,我可能體會更深,可惜出去難哦。」

  來香港?

  長城的人心裡一動,認真打量了一下對方,年輕有為就不用說了,自己在《太極》片場親眼見過他是怎麼安排調度的。

  更關鍵的是,人家還有大局觀,憑藉一點資料就對香港有如此分析判斷,頗有幾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意思。

  左派百廢待興,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

  他把這個念頭壓下去,準備回港跟傅奇好好匯報一番。

  …………

  對於香港的態度,陳奇一向主張兩個字:干他!

  可惜如今大環境不允許,不能硬幹,只能捅軟刀子。他穿過來,龔雪姐姐可以不泡,何晴陳紅陶慧敏也可以不找,但一定要弄港娛!

  「咚咚咚!」

  他送走了長城的人,都準備睡了,忽然門被敲響,梁曉聲拿了一摞稿紙進了來。

  「小陳,《大上海1937》上半部我寫完了,你看一看?」

  「哦好!」

  陳奇接過來,粗略翻了一遍,主要是開頭和收尾,笑道:「老梁啊,你寫通俗小說的筆法愈發精進了,比我強多了。」

  「其實這東西挺好寫的,摸出門道就容易了。」

  梁曉聲點上一根煙,還驕傲起來了。

  從去年9月份開始,每倆月一期,陳奇獨自在《故事會》上發表了《木棉袈裟》和《無敵鴛鴦腿》的上半部,二人合作了下半部,以及《武當》。

  梁曉聲每次拿88塊錢稿費,短短半年已經掙了264塊錢。

  男人有錢底氣足,他現在說話都挺胸抬頭的。

  《大上海1937》也是80年代的名篇,大導演張徹北上拍的,講舊上海一幫人抗日的故事,裡面有個角色叫「小刀楊藩」,飾演者董志華。

  董子健的爹,《功夫》里耍五郎八卦棍的那位。

  而陳奇見梁曉聲悠哉悠哉吞雲吐霧的樣子,好笑道:「老梁啊,我們阿奇和阿怪組合愈發名震江湖,聽說你前兩天還跑去下館子了,怎麼著要放棄嚴肅文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