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紅月墜落(本卷終)

  第198章 紅月墜落(本卷終)

  領導聽聞滿臉笑容,對於余華給出的前期產量數據極為滿意,四周部隊首長們亦然,臉上再次露出滿足且開心的笑容。

  月產6門少嗎?

  這個數字放在任何一個軍事強國,都是不可容忍的產量。

  然而,對於八路軍而言,對於窮苦慣了的根據地而言,這個產量真的一點都不少。

  過去數年間,紅軍部隊想要獲取火炮這類重武器,完全依賴戰場繳獲,往往數場戰鬥打下來,才能繳獲一門不被敵人破壞的完整火炮和少量炮彈,而在最為困苦的一段時光里,75毫米口徑的火炮根本不存在於部隊編制中,僅有60毫米迫擊炮充門面。

  至於一百毫米口逕往上的重炮……

  這種堪稱傳說級的重武器,基本存在於各位部隊首長們的想像中。

  而現在,部隊每個月都能得到6門這種傳說級的重武器,換言之,八路軍每個月可以獲得半個編制的國標重炮營,一年時間,便有六個滿編重炮營,極大程度提升部隊的綜合戰鬥力。

  一年裝備六個滿編重炮營!

  放在以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然而,這還不算完。

  到後期紅牡丹重炮月產量提升到30門以上的恐怖產量,那才是真正的質變。

  月產30門是什麼概念?

  以國內24門炮一個炮兵團編製作為計量單位,這等同於月產1.25個重炮團!

  真到那時候……

  畫面太美,無法想像。

  窮則迂迴穿插阻擊,富則給老子炸!

  不僅每個師配屬一個重炮團,還要成立單獨的重炮旅,一場戰役掏出上百門重炮,把小鬼子和小鬼子的掩體全都他媽送上天。

  一股炮兵主義的思想,隨著紅牡丹重炮的問世,悄然誕生且瀰漫而開。

  余華見狀,知曉眼前這些部隊主官們已經出現輕微火力不足恐懼症的病情表現,隨著日後戰場態勢不斷變化,尤其是經歷抗美援朝之後,火力不足恐懼症將會達到原定歷史的終末期病情。

  「接下來就等它實戰了,真期待啊,小鬼子仗著九一式重炮進攻可謂勢如破竹,老子倒要看看,這個九一式重炮在我們紅牡丹重炮還能不能狂起來。」領導看著原型炮說出心中想法,話音充滿氣魄。

  余華笑著回應道:「雖然日軍師團級火力九一式榴彈炮的確不錯,但綜合性能早已全面落後,無論最大射程,還是火力投射密度,均不如紅牡丹,當獲取到日軍火炮群方位坐標之後,我們的炮兵部隊完全可以憑藉射程優勢進行反火炮打擊,敲掉日軍火炮群,從而獲得戰場火力權。」

  話音自信且認真。

  開玩笑,要是紅牡丹重炮不能壓制九一式,那他費了這麼多心思豈不是無用功?

  九一式重炮,日軍師團級所屬火炮,源於法國施耐德公司之手,由法國人設計製造,始於1920,誕生於1930年,105毫米口徑,20倍徑身管長度,最大射程10公里,自重1.75噸,綜合性能相當優秀,堪稱日軍火炮庫之中『難得的精品火炮』,其戰略地位相當高,僅配屬精銳層次的師團級部隊和獨立重炮旅團。

  換言之,裝備九一式重炮的全是精銳甲種師團,戰鬥力稍次的甲種師團還不夠格。

  但不好意思,老子打的就是精銳!

  九一式重炮設計理念誕生於1920年,基於一戰經驗所開發,而紅牡丹重炮原型法制M1950型105毫米榴彈炮,則是基於二戰經驗,設計理念更是來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兩者設計理念不同,研發背景和時代不同,由此產生猶如天塹般的性能差距。

  九一式自重1.75噸,採用木質炮架結構,由騾馬牽引,其機動性和載荷較差,無法達到摩托化作戰標準,一門炮從行軍轉到戰鬥狀態需要整整一個小時,一個炮兵聯隊則需要半天時間,最大射程10公里,每分鐘射速4發。

  紅牡丹重炮戰鬥全重1.8噸,全鋼炮架,雙室液壓制退機,車輛牽引,牽引機動性優秀和載荷優秀,可達到摩托化—機械化作戰標準的區間,行軍轉戰鬥時間約十五分鐘,滿編炮團僅需一個小時,最大射程14公里,每分鐘射速6—8發。

  什麼是火炮代差?

  這就是!

  紅牡丹對九一式有著天生的代差優勢,只要炮兵不犯傻,憑藉全面碾壓的基礎性能,獲取戰場優勢可以說輕而易舉。

  四公里,即是通途,亦是天塹。

  一寸長,一寸強,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火炮,利用自身無比出色的射程優勢,進行反火炮作戰,只要成功敲掉日軍火炮,戰場火力權便牢牢掌握於手中。

  最重要的是,作為凝聚二戰實戰經驗誕生於冷戰時期的大口徑榴彈炮,M1950型榴彈炮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性能壽命可以貫穿整個二戰而不落伍,這是其他同時期任何榴彈炮所不具備的,而這,正是余華堅定選擇M1950型榴彈炮的核心原因。

  「話說到這份上,那就期待紅牡丹重炮的實戰表現了。」領導點頭,關心另外一個關鍵問題:「炮彈產量情況怎麼樣?」

  「高爆彈生產線月產2500發,高爆燃燒彈月產500發,穿甲燃燒彈月產200發,共計月產3200發炮彈,目前第一條生產線初建,工人對設備暫不熟悉,等過段時間炮彈月產量會逐步提升到4000發的水平。」余華如數家珍般回應道。

  李強正聲說道:「軍工局計劃在三年內建設四條炮彈生產線,使炮彈月產量提高到2萬發左右。」

  「三年內,2萬發,這個目標定的有些高了。」得到這個答覆,領導眉宇微皺,對著李強說道。

  如今內部形式一片大好,他可不希望軍工局急功近利,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老首長,這個目標產量經過莊教授和余副組長商議討論定下的。」李強聽出了領導的意思,略微無奈,解釋道。

  「哦?!既然如此,那說明這個產量目標是有依據的,我支持。」領導聞言頓時改變態度,露出堅定的認可之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