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燕賓寧氏知道真相
燕賓和寧氏到達了歸陽城後,先去了燕宅,洗漱一番,又換了乾淨的衣衫,這才進宮。
齊橫元在鳳儀宮的偏殿召見了他們。
兩個人先見禮,起來後,寧氏又憂心又著急的問道:「陛下,是不是寧兒她犯了什麼錯,惹了陛下不快,她……」
齊橫元抬手,打斷她的話:「朕傳你們進宮,就是要跟你們說燕寧的事情。」
寧氏和燕賓對視一眼,兩個人都從君王的語氣里聽到了慎重。
他二人還沒說什麼,王公公隔著門傳,燕朗跟念碟來了。
齊橫元說:「讓他們進來。」
兩個人進來,先對齊橫元見禮,又跟寧氏和燕賓見禮打招呼,然後兩個人走到了燕賓和寧氏那邊。
寧氏拉住念碟的手,很想問一句,你怎麼來了,但看一眼君王,最終沒問。
燕賓看這架勢,覺得君王要說的事情,可能非比尋常,他站直了身子,說道:「陛下,寧兒她怎麼了嗎?」
齊橫元給燕朗使了個眼色,讓燕朗來說。
燕朗就把自己那次遭暗殺差點死亡,燕寧救他的經過說了,因為太過詭異,他懷疑燕寧不是他的四姐姐,詢問之後,燕寧說她是木花嫁,然後又說了一些木花嫁在姜國的一些遭遇,如何死的,又如何變成的燕寧。
念碟也說了一件關於燕寧奇怪的事情,雖然念碟覺得燕寧跟以前的小姐不一樣了,但她沒多想,而讓她多想的是,燕寧把一個碧綠的扳指,變成了一個血玉扳指。
燕寧的血可以自然的流入扳指裡面,與扳指融為一體,改變扳指的顏色。
這是尋常人做不到的。
後來燕寧離開,找了念碟,對念碟說的那一番話,念碟也一字不落的說了出來。
念碟說完,齊橫元低頭,看向自己大拇指上的那個血玉扳指。
最開始燕寧買的確實不是血玉扳指,可到他手上後就就成了血玉扳指,他還專門讓王公公去查了,結果什麼都沒查到。
當時他就覺得奇怪,但他沒表露出來,原來這個扳指,是用她的血改造的。
而經過她的血改造的血玉扳指,一定有著非比尋常的能力。
這個血玉扳指,是保護他的,她在用她的血,守護著他。
再摸了一下掛在脖頸里的那個平安符,不用想,這個平安符也不是普通的平安符,必然也是有著非凡的作用,可以護他周全。
他想起第一次她給他戴平安符的模樣,又想起第二次她給他戴平安符的模樣,眼眶幾乎都濕潤了。
這個傻女人啊,她為他做了那麼多,他怎麼可能因為她是木花嫁就疏遠她。
她護他的命,而她才是他的命啊!
齊橫元心裡的情緒太濃烈,濃烈的說不出來話,他坐在那裡,陷入愛情的甜蜜和酸甜苦辣里。
燕朗和念碟說完,心中感慨頗多,一時也沒說話。
燕賓和寧氏都很驚愕,但外頭紛紛揚揚的傳燕寧是木花嫁,縱然他們不信,可聽的太多了,如今再聽,好像也沒那麼不可思議了。
只是沒想到,那所謂的傳言,居然是真的!
燕賓沉默很久,說道:「陛下當初處置了榮玉桃,臣還以為,那個傳言是假的,陛下也不信,如今看來,寧兒……那個木花嫁……」
「就算她是木花嫁,她也是我的女兒,我永遠認她。」寧氏打斷燕賓的話,她眼睛裡涌動著淚花,又用帕子擦掉。
燕賓便堅定說道:「寧兒離開皇宮,是因為陛下不願意接納她吧?雖然陛下對外處置了榮玉桃,也說那個傳言是假的,但事實上,那個傳言是真的,你維護了齊國皇后的體面,但最終容不下她,所以她才離開皇宮的。」
燕賓自然不敢質問齊橫元,但這樣的話,也跟質問沒區別了。
寧氏淚眼婆娑道:「不管她是不是木花嫁,她都是我的女兒,陛下,你能告訴臣婦,寧兒她在哪裡嗎?你不要她,我們要她。」
齊橫元沒有因為他們的話而生氣,他只是很平靜的問了一句:「你們不介意嗎?她是木花嫁,是姜國守護神,多年前的那一場舉國之戰,她是背後的指揮侯,她控制著整個戰場,朕的皇兄、朕的侄兒,都死在她的指揮之下,而你們的兒子,少年英雄燕雲,也死在她的指揮之下,這麼說起來,她是朕的仇人,也是你們的仇人,你們當真不介意,還願意認她當女兒嗎?」
燕賓聽著這話,心裡變得非常難過。
燕雲的死,永遠是他心裡的痛。
但他不恨木花嫁,他只恨自己沒有保護好燕雲。
兩國交戰,成敗、勝負、死亡,都是不可知的,對他們武侯來說,死在戰場上,是一種榮譽。
敵人不會仁慈,想活命就只能靠自己人。
可他無能,沒有護住自己的兒子。
這跟木花嫁什麼關係呢?
是,如果沒有她,燕雲可能不會死,那場戰爭也不會敗。
但誰又敢保證呢?
沒有木花嫁,也會有那場戰爭,也會有很多傷亡,也可能燕雲還會死。
要怪的不是木花嫁,而是那場戰爭,但戰爭又是和平統一的前提,所以誰也沒有錯,錯的只是時局罷了。
燕賓說道:「臣沒恨過某個人,如果真要恨,臣恨的是姜國人,是姜王叔。姜王叔這個人好戰,如果不是他老是弄的邊境不安,先皇也不會想要徹底滅了姜國,發動舉國之戰,沒有那場戰役,就沒有燕雲的死,哪怕姜國有木花嫁,燕雲不上戰場,她也害不到他。」
寧氏擦著眼淚說道:「我已經沒有兒子了,不能再沒有女兒,她能延續我女兒的命,又給燕家帶來榮耀,我已經很感激她了,我不恨她,我只想見見她。」
她懇求道:「陛下,你知道寧兒在哪裡的對不對?你能告訴臣婦嗎?」
齊橫元看著燕賓和寧氏,見他們當真不怪罪燕寧,不介意燕寧是木花嫁,他心裡稍安。
他說道:「朕知道她在哪裡,你們如果想見她,就去見她吧,她之所以離開,就是怕朕不接納她,怕你們不接納她,如果你們願意接納她,那她必然就會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