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老破船的舵手

  第53章 老破船的舵手

  德馬吉之戰的結果被以最快的速度發回了羚芝,隨即又被立刻轉發至京師。

  可以說德馬吉是一顆關鍵的棋子——此子落成、滿盤皆活。

  十二師與三十四師可以安然後撤,目前二者正準備渡過賈木納河班師回國,整場戰役雖然差點就崩盤了,但最終還是以大明單方面勝利而告終。

  四個阿薩姆團(營)有三個被重創、一個錫克團(營)被全殲、英印第三步兵師被大部殲滅、英印第六步兵師被重創,這是明軍兩個師的戰果。

  英印第十六步兵旅(團)被全殲、英印第四炮兵團(營)被全殲、皇家第五坦克團(營)被全殲,這是混三旅的戰果。

  這一天的正午時分。

  有關前線戰況瞬間明朗的塘報被迅速送至紫禁城,當它被呈遞到御前的時候,剛剛處理好政務的皇帝正準備前去用膳。

  閱畢軍情簡報的皇帝多少有些亢奮,積年累月形成的沉穩作風在此刻也有點壓制不住他心中的欣喜與感慨了。

  近些天他茶不思飯不想,這場戰爭不僅是大明幾十年來的首戰、亦是對西方秩序的正式試探,其意義實在是太大了,而今心中的大石頭總算落地,這讓他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連烏雲密布的天空都仿佛變得陽光明媚了起來。

  他一邊起身一邊暢快地令道:「上樽酒,今天小酌一二。」

  旁邊的女官本想提醒說身體情況不宜飲酒,不過考慮到今天皇帝心情好,沒必要擾他的興致,於是把話憋了回去。

  當今的君主朱士堰是後明第十位皇帝,不過如果從明太祖起算的話,那就是大明第二十六位。

  至於內鬥不休的南明,那自然是排除在外的。後明世祖不予以承認,反正朱由檢上吊前也沒明確指示誰繼位。

  正統?誰得天下誰就是正統好吧。

  朱士堰與其父親可以說都是面臨「更古未有之大變局」的舵手,二人所面臨的境況都一樣,那就是該如何轉型?大明這條老破船在疾風暴雨下該怎麼開?

  其父親、哲宗皇帝的所作所為與廟號完美契合,而上一位使用「哲」字為廟號的是宋哲宗趙煦。

  宋哲宗罷黜舊黨、任用新黨,恢復宋神宗人亡政息的青苗法、市易法,大力整頓軍事,收復失地,並接連發動兩次平夏城之戰,迫使西夏臣服。

  然而後來因為新黨的黨爭激烈,舊黨蠢蠢欲動,最終致使革新大受影響,而宋哲宗自身也英年早逝。

  後明在面對西方國家強勢入侵後的反應迅速,但是缺乏透徹的認知,幾百年來貿易暢通,但只局限於民間的商業、藝術交流,因為地域阻隔,明軍與西方軍隊交戰的次數很少。

  而沙俄軍隊的素質一般,且受限後勤制約能投送的兵力有限,因此明軍在戰略防禦態勢下能與之抗衡。

  正因如此,後明君臣一直認為其它西方軍隊也就那樣,直到大規模交戰後朝廷才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第一次打完,君臣還認為只是武備廢弛、兵器落後的緣故,於是整飭軍隊、採購西方軍械、遣使出洋考察。但是,理所應當的效果不佳,組織制度上的落後豈是買辦能解決的。於是第二次戰爭打得仍然糟糕,大家這才發現事情比之前想的嚴重多了。】

  後來,明肅宗在京師保衛戰結束後不久就駕崩了,太子、也就是明哲宗繼位,在對現況有清醒認知後,隨即著手進行革新改制。

  儘管不可避免存在黨爭與利益糾葛,但成效還是比較明顯的,三十幾年後的壬辰年,後明在與日本的戰爭中成功取勝,而虎視眈眈的歐洲諸國早就在等著瓜分二者中落敗的那一國了。

  後者淪落的慘狀讓後明君臣與民間有識之士悚然而驚,同時,已經進行了半個多甲子的革新改制也終於走到了盡頭——革新派內部矛盾重重,對之後的方向存在嚴重分歧,在分裂與爭鬥時,守舊派也趁機大規模反撲。

  幾年後,革新派被陸續貶謫流遷,革新改制就此落幕。

  在這種情況下,於庚子年繼位的朱士堰面臨著後明內部的巨大矛盾,而東洋那一衣帶水的鄰邦在戰敗後落得的慘狀讓他徹夜難眠。

  地主們的存在嚴重限制了工商業的發展,也缺乏明確其權利的律法,事情最終又回歸於制度和生產關係。因此,民間有識之士們有關重啟變法的呼聲也一浪高過一浪。

  總之,經過了一連串愈演愈烈的朝堂派系爭鬥、民間聚眾請願、新軍起義之後,朱士堰可謂在多個雞蛋上跳舞,短短四年就下了三次罪己詔,使盡渾身解數才勉強維持了各方平衡,最終主動妥協確立憲政。

  但是,因為新舊勢力的力量差距不大,所以皇帝的權力並未被完全剝除。

  【後明世祖雖未打壓理學與心學,但大力推崇經世致用之學,直接體現為科舉考試的出題類型,這為啟蒙思想的孕育和傳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憲政的意義是深遠的,其穩固了差點四分五裂的大明,將革新改制的一系列成果用明文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阻礙,工商業得以不收阻礙的發展。

  同時,因為大明能獨立自主的確立關稅和一系列保護措施,幼小民間資本得以安然成長,反之則會被西方傾銷而破產。

  然而其弊端和局限性也不容忽視,由於大明立憲的特殊情況,封建專制餘孽不少,君主權力較大,議會權力有限,百姓權利不多。

  如此積累下來的矛盾被埋沒了幾十年,遲早有爆發的一刻,可以說如今的大明是不得長久的,甚至可以說這是迴光返照。

  朱士堰依稀可以猜測到並不光明的未來,但他認為自己避免了大明在至暗時刻就四分五裂的糟糕結果,已經算功莫大焉。

  當年他御極之時,朝堂民間動盪混亂,大明基本就在淪落的門檻上徘徊,短短三十餘載,而今在紙面上已是世界保五爭三的強大帝國了。

  至於重新找回中央之國的榮耀,那大概要等到很多年以後了,哲宗駕崩前反覆念叨的「甲子方略之一」已被提前完成,那麼接下來呢?

  所謂「甲子方略」是明哲宗提出的一個宏觀概念,他認為歐洲諸國的輝煌與強盛只是一時的,至多僅剩百年之運,於是提出了「在兩個甲子的時間裡分兩步走來重回世界之巔」的國策構想。

  第一個甲子:自強,有自保之力,維繫改良後的朝貢圈,至少確保大明是東亞諸國共主的地位不被侵犯。

  第二個甲子:統合諸多藩屬國的力量,在經濟與軍事上對抗日漸衰落的西方諸國,重新成為中央之國。

  ——-——-——-——

  【奇怪噢,剛剛章節順序錯了。】

  【許多設定劇透也無所謂,想問的話可以在這兒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