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捷報抵京;政治和軍事的差別
十二月中旬的最後一天。
按陰曆來算這是冬月初十,晌午的帝國京城雖然沐浴在陽光下,可隆冬時節的太陽帶來的熱量卻讓人感受不到溫暖。
取而代之的是從半個世界外傳回的捷報,消息和一系列照片替代了太陽的部分作用,照亮了人們的心扉。
朝野間興致盎然,喝彩與歡呼隨處可聞,喜氣洋洋的氣氛縈繞在應天府的街頭巷尾,自然也傳進了幽深的紫禁城。
『大都督府參謀處同知程翰題為電報我軍攻占莫城事。
「據澳洲兵團督師部轉發之電報,十三師、陸戰一旅、三十七師一部經十日激戰,已於今晨占領莫城……
自初五大舉登陸起始,我王師同敵守軍鏖戰十晝九夜,斃傷敵軍六千七百餘眾、擊毀戰車十四輛、擊落敵機七架、生俘敵兵五千二百餘人……
此戰敵之頑強不遜達爾文之戰,我將士奮勇苦戰,穩紮穩打,與敵拉鋸多日,其中又以一六五高地攻防戰鬥激烈尤甚……
敵我雙方皆前赴後繼,炮火遮天蔽日,累計落彈數萬,小小山包幾作齏粉,我軍於此折損千餘將士,敵亦死戰不退……
鏖戰至昨日,三道防線皆為我軍所破,敵死傷無數,大勢已去,便輪流撤退,試圖全身而退。我將士踴躍追擊,敵僅多股殘兵遁逃而走,余者盡數被殲,具體仍在清點中……
敵八師如今已被大部殲滅,據擒獲之俘虜供述,其師師正弗農少將亦被我奇襲之偏師所傷,傷重不治,亡於潰逃途中……」
等因。
依臣之見,此乃難能可貴之勝利,莫爾茲比之得失事關重大,今後我國朝以之為基地,進可攻退可守。將士用命,勇略皆備,宜大加嘉賞。
至昌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具題。』
實際上當獲悉海戰得勝、粉碎了美軍意圖攔截明軍登陸艦隊的消息以後,大明君臣就已經把莫爾茲比視作囊中之物了。
海空皆喪,守軍還有何能力抵禦明軍登陸部隊?全軍覆沒只是時間問題。
今天不過是意料之中的好日子。
皇帝心情舒暢,朝堂上的大臣們也同樣倍受鼓舞。
在內閣例會上,閣臣們也就遠方的戰事展開了討論。
「前線部隊需要休整些日子嗎?現在恐怕是乘勝追擊的好時機啊。」
「眼下到底要不要登上澳洲大陸還沒定論,就怕陷入長久的拉鋸戰。」
「就怕?明明是肯定。」
「現在擺開大舉進攻的架勢未嘗不可啊,西南太平洋敵軍海軍只有小貓二三隻,憑自身就是螳臂擋車。」李光遠信心十足的說著。
雖然他主管財政事務,不過對大明的戰略問題也非常上心,一直保持著十二分的關注。
他對面的林羲微微頷首,「是,海軍當下也在考慮出擊,如果能以此逼迫敵太平洋艦隊出動就好了。」
殲滅敵軍野戰部隊、占領戰略要地、摧毀敵軍恢復能力這三者都同等重要。
將之應用在以海空作戰為主要模式的太平洋戰爭中,那就是摧毀美軍的艦隊——其中又以航母特遣艦隊為重中之重。
另外是攻奪關島、中途島、特魯克、夏威夷等中轉基地,以及摧毀西雅圖、舊金山、洛杉磯、費城、紐約等造船廠。
很明顯大明暫時沒法威脅到美國本土,所以先要拿前兩者做文章。
大明海軍眼下有兩個方案,一是主動出擊,逼近威克島,尋求與太平洋艦隊進行一次決戰來打破目前平衡的態勢。
二是延續圍澳打援的方略,發兵澳洲,迫使美軍太平洋艦隊南下,這樣一來明軍艦隊就能掌握主動權,既可以進攻美軍艦隊,也可以趁機奪取威克島和中途島。
不過現在出現了戰略分歧,大明空軍認為把戰爭資源投入到澳洲是很不明智的,陸軍也持相同看法。
達爾文之戰和莫爾茲比之戰這兩次戰役已經可以證明很多問題了——
澳大利亞人的抵抗態度太過於強硬,萬里迢迢遠征人家本土的交換比很難看,而且澳洲大鐵礦的開發周期太長,短時間內沒法反哺大明。
代價大、收益小,這不是划算的買賣。
陸軍方面已經有些不耐煩了,兩個精銳的常備軍步兵師損失甚大,以後登陸本土恐怕又要報銷幾個師,並且陷入持續不斷的拉鋸戰中。
柿子要挑軟的捏,大明陸軍傾向於削減在西南太平洋地區的兵力投入,把資源投入到南亞次大陸方向。
英印軍的戰鬥力遠遜於澳軍,而印杜的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即占即有,簡直不要太有誘惑力。
小麥、大米、茶葉、白糖、菜籽油、皮革、棉布、鐵礦石、錳礦石、銅礦石、鉻礦石……林林總總的數十種資源可以直接添加進運轉中的大明國家機器。
有將領非常自負且狂妄的宣稱,只要四到五個師就能把土雞瓦狗似的英印軍打得滿地找牙。
大明空軍內部的主流看法是應該更加積極地對美作戰,而不是被澳洲拴住了手腳,等殲滅太平洋艦隊主力以後再從容對付澳洲也不遲。
如今航空兵力量的威力日益增強,而明軍的航母數量又占據優勢,此時不主動出擊更待何時?
雖然兩艘天市垣級都受創在修,但仍有兩艘航母、兩艘裝母、三艘輕母,可以組成一支讓人望而生畏的打擊力量。
作為對比,美軍如今能夠動用的只有薩拉托加號、約克城號、企業號、突擊者號這四艘航空母艦,還有加班加點倉促完工入役的胡蜂號(CV-7)輕型航空母艦。
數量也好、質量也罷,都無法與明軍比擬。
無論怎麼講,航母數量是七艘對五艘,優勢在我!
因此,在莫爾茲比登陸戰告終的第二天,來自大都督府的一道電訊就發到了位於關島的大明海軍都督行營,要求宋仲楷儘快歸國返京,複議今後戰略。
同樣的命令也下達給了身處泗水的澳洲兵團督師部和停泊於莫爾茲比的丁字三十九分艦隊,龐令啟和周長風也不得不連忙啟程。
後者瘧疾還沒好利索就急急忙忙乘上飛機,起起落落好幾趟,從南半球趕回萬里之外的京城。
戰略機遇窗口期很短暫,美軍肯定也在盤算權衡,太平洋艦隊隨時可能再次啟程。
既然莫爾茲比的碼頭設施沒有多大損失,很快就能投入使用,那麼就得儘快敲定是否要登陸凱恩斯和湯斯維爾。
文華殿議事廳又一次迎來了閣臣和軍部大佬齊聚的情況,暖氣讓寬敞的廳堂暖洋洋的,不少人的臉都看上去紅潤多了。
對於其他人的意見,宋仲楷依舊堅持自己的看法。
「登陸凱城或湯城是有大用的,這是個很強烈的信號,美國人不可能穩得住。」
攻敵之必救、擊敵之援兵,眼下已經攻占了莫爾茲比,那麼完全可以順勢進攻澳洲東北部。
新上任的陸軍都督是中將劉克懷,表字約正,這是一名雷厲風行的中年人,是上一代略陽伯的表兄,很有長遠眼光,可是脾氣不好。
略陽伯是李來亨的封爵,當年順軍殘部改編為忠貞營以後聯明抗清,不過眾所周知南明那一群窩裡鬥的蟲豸內亂不休,指望他們同心戮力是奢望,真抗清還得看我世祖皇帝。
他非常篤定地說:「跟達爾文、莫城這種孤立的圍攻不一樣,凱城、湯城都有鐵路連通,背靠山脈,能源源不斷得到補充,想攻打下來的難度相當大。」
宋仲楷立刻回應道:「航母可以空襲沿海鐵路線,很容易就能癱瘓它們。」
「澳洲東部沿海城市都背靠大分水嶺,這山脈不高,平均海拔不及一千公尺,人力畜力能夠設法翻越。在進攻這倆地時,敵軍援兵必然源源不斷。」
「天下沒有攻不破的城,釣魚城也好、君士坦丁堡也罷,到底是會被攻陷的。何況我們所要的是施加軍政壓力,迫使美艦隊主力南下。」
一旁的林羲笑著說道:「夏津伯,這可說不準。既然澳軍表現堅強,能夠自行抵禦我軍,美國人恐怕是能沉得住氣的。」
美軍將領又不傻,不太可能這麼容易就急吼吼地調遣太平洋艦隊支援澳洲,這樣一來就是在拖時間。
拖的越久越不利,目前約克城級三號艦大黃蜂號已經下水了,幾個月的棲裝過後就可交付入役。
更別提之後的建造計劃了,據說下一代標準艦隊航母埃塞克斯級已經完成了第四次修改。
這個月月初的時候,美國國會通過了《兩洋海軍法案》,撥款82億美元,計劃開工建造18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5艘密蘇里級戰列艦、34艘巡洋艦、112艘驅逐艦、43艘潛艇,以及總噸位達10萬噸的輔助艦艇。
因為依阿華級在面對永樂級時毫無優勢,所以美國人迅速上馬了搭載3座三聯裝457㎜主炮、標準排水量5.5萬噸的密蘇里級戰列艦。
不過相比起地位日漸低下的戰列艦,一大票埃塞克斯級才更讓人焦慮。
那可是整整十八艘啊!
「必須早做決斷,容不得再拖沓了。」
吳維煥基本理解陸海空三軍的爭執矛盾根源,但因為針對澳洲本土的登陸行動在很大程度上是皇帝和諮政院的一些鷹派議員所希望的,最後恐怕真得硬著頭皮上了。
「衛國公所言極是。」宋仲楷點頭稱是,「占據海空優勢,澳洲兵團三十萬大軍怎麼可能拿不下兩座小城?」
宋仲楷對登陸澳洲東部的政治需求清楚的不得了,不考慮皇帝,單論那些嘴皮子功夫了得的議員,不知道有多少人翹首以盼,等著藉此良機大肆宣揚各自的主張呢。
在他眼中,這些人就是一幫子蠢貨,不懂天文地理、不懂經濟金融、不懂工業建設,某些人甚至連柴米油鹽是什麼價都不清楚。
有時候宋仲楷就會在私底下吐槽,真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民選議員制度竟然是進步的。
「世界上有157個獨立國家,我們和他們打了很多年的交道,可議員們對它們一無所知。」
「給他們一張世界地圖,大多數議員連懷特島(英國南部島嶼)都找不到。」
「政治家們不會這麼無知吧?」
「哈哈哈哈——」
攻敵之必救,這自然是正確的策略,但澳洲不是唯一的選擇。
大明海軍也可以擺出進攻威克島或中途島的架勢,這二者應該也足夠刺激美國人敏感的神經。
宋仲楷刻意迴避了這些選擇,他不太想摻和這些破事。
而且歸根究底,大明海軍的任務是打擊太平洋艦隊,對凱恩斯和湯斯維爾的進攻是陸軍的任務,兩者不相干。
只要能夠重創美軍艦隊主力,大明陸軍損失慘重也不是不能接受……或者說,壓根用不著糾結。
周長風因為患病的緣故而精神不濟,而且連夜坐飛機返京,實在沒有力氣參與爭論。
他默默旁觀了全過程,但並未開口。
此前朱泠婧和他談過這事,現在登陸澳洲本土在軍事上來看是不妥的,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執意以不明智的選擇進攻澳洲純粹就是為了政治目的。
目前的狀況是,大明民眾雖然支持戰爭、歡喜享受戰爭果實,但卻不樂意承擔動員的負面影響。
經過調整修改的配給制度如今已經施行,即使官員們認為這已經做了很大的讓步,可民間的反對聲卻還是此起彼伏。
外緝事廠亦敏銳地捕捉到了一些小道消息——某些派系似乎正打算以此來挑撥民眾的不滿情緒,進行反戰宣傳。
朱泠婧和許多政客都對此分外焦慮,雖然軍事上來看大明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速勝的可能性渺茫,而長期的持久戰又非常考驗國家整體的動員水平。
從這個角度上來想,大明需要艱難而殘酷的拉鋸戰來激發民眾的鬥志和不服輸的精神,朝廷也需要這樣的理由來名正言順的提高動員水平、施行配給制度。
「唉……」心情有些沉重的周長風在離開文華殿以後嘆了口氣。
他不由得感慨一國上下團結一心、鐵板一塊實在是太難了,無論什麼時候都有人拖後腿,治理好大明真的勞心費力啊。
不過嘛,今天也有讓人心情舒暢的好消息。
據報告,派往西伯利亞的遠征軍、或者說干涉軍已經越過了烏拉爾山脈,很快就將要兵臨伊熱夫斯克城下,數不清的機器設備好像正在招手相迎。
搶!搶他娘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