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立足之戰告終;我很快就會回來的!

  第430章 立足之戰告終;我很快就會回來的!

  「這交戰烈度都快趕上史達林格勒了……」

  周長風小聲感慨了一句,隨後答覆道:「截止今天中午,澳六師已被基本殲滅,但還有一股大約五百人的殘部在負隅頑抗,預計能在明天結束戰鬥。」

  七成市區毀於戰火,這座小小的港城不知道要多久才能重建如初。

  陸軍第二十七步兵師在這四天三夜中陣亡官兵466人,日均高達117人之多。

  而歷史上著名的功勳部隊——近衛第13師在9月14日到9月22日這八天八夜間與德軍血戰到幾乎拼光,實際陣亡總人數也不過為910人,日均113人。

  如此對比,可想而知二十七師這些日子究竟有多拼命。

  一場硬仗下來把整支部隊打到失去戰鬥力,這實在是始料未及。

  大家一開始就知道澳軍勢必會堅定死守,早就做好了要付出較大代價的心理準備,可結果還是大大超出預期。

  在龍朔號戰列艦會議室中,二十七師師正丁義平,一個平常熱情豪爽、大大咧咧的中年人,在眾將領的面前發話時說著說著嚎啕大哭起來。

  將領們都有些不知所措,大家都沉默著想不出該怎麼寬慰他。

  敵軍殘部仍然死守在剩餘的據點中,按照過去幾天的經驗,要將之全殲估計仍要付出大約三百人傷亡的代價。

  二十七師的野戰補充營已經空空如也,僅剩下十幾名士官和勤務人員在維持著剩下的架子,其餘五百餘士兵早就分散補充進了各營各隊。

  即使如此,幾天的鏖戰讓那些接受過補充的營隊再度遭受重創,現在整個二十七師只剩下兩個隊仍可投入直接戰鬥,其餘單位僅能勉強駐守自保。

  大明陸軍一般對戰時部隊狀況劃分為三檔,一級、二級、三級由強到弱。

  對於滿編官兵197人的步兵隊來說,人數≥130人為一級,具備足夠的戰鬥力;人數≤60人為三級,不具備戰鬥力;介於二者之間的是二級,具備一定的戰鬥力,但不宜投入進攻行動。

  仗打到這個份上也沒什麼可說的了,周長風讓二十七師的那兩個隊負責西南方向的輔攻,主攻任務則由陸戰一旅承擔。

  10月19日6:39,拂曉時分,陽光像掃帚似的在大地上自東向西掃過,天地間驀地就亮了。

  停泊於肖爾灣的明軍艦隊做好了齊射準備,一根根粗細不一的炮口直指市區方向。

  響徹雲霄的轟響猶如從天邊傳來滾滾驚雷,128㎜、144㎜、208㎜、400㎜的炮彈劃出一道道曲率不同的拋物線,將澳軍第6步兵師殘部所在的那處住宅區和博物館炸成了一片火海。

  隨後,起飛自天市左垣號和北落師門號的三十多架艦載魚雷機也客串執行對地轟炸任務,250㎏航空殺傷爆破彈爆炸時捲起的衝擊波和煙塵比龍朔號發射的400㎜爆破彈更為高大。

  在毀滅性的火力準備之後,這片區域已經變成了月球表面一般,到處都是鬆軟的泥土和大大小小的彈坑。

  澳軍第6師師長理察少將在前天就在轉移指揮部的過程中遭到炮擊而陣亡,多數軍官也已傷亡,這支負隅頑抗的殘部的指揮官只不過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少校而已。

  這兒已經沒有高於地面超過三米的建築存在,一切住宅與樓房都化作磚瓦碎片。

  兩架剛剛交付服役不久的三九式重裝炮艇機也倉促從本土轉場飛來,機組成員都沒有閒暇休息就匆匆投入了戰鬥。

  四個隊的陸戰隊步兵從西北、正北、東北三個方向迫近,以十幾輛三八式重型坦克為移動掩體,向任何敢於射擊的火力點開炮掃射。

  對於那些隱蔽在犄角旮旯的敵人,士兵們又輔以手榴彈和火焰噴射器,一點一點地清掃藏匿於廢墟間的敵人……

  艱難的戰鬥在當天下午告終,除了二十多個傷兵和三名軍醫勉強算投降以外,這股五百餘人殘部大部分都奮戰到了最後一刻。

  「致電督府和朝廷吧,達爾文有組織的抵抗已全部肅清。」

  「是。」

  與士兵們相仿,身為主要指揮官的周長風也精疲力盡。

  殘酷的戰鬥讓他這些天沒有休息好,現在只想給耳朵里塞團棉花,往行軍床一躺,好好睡上一覺。

  儘管市區大半被毀,但達爾文港區碼頭的損壞程度卻要輕微一些。

  當友軍在市區與敵人苦戰的時候,陸軍第四工程旅也沒有閒著,不僅組織了十幾支爆破分隊協助,同時還組織人手開始修繕碼頭。

  工程四旅預估大約十天後可以恢復四成的吞吐量,一個月後可以恢復到八成。

  艦隊亦在仔仔細細地對港區周圍海域進行二次篩查,清除殘留的水雷,確保沒有漏網之魚。

  這座付出不小代價才奪占的港城,很快就能發揮其戰略價值了。

  一架從北落師門號輕型航母上起飛的艦載俯衝轟炸機飛越了達爾文上空,飛行員看到的是一片被戰火摧殘後的荒廢之地,尚未熄滅的餘燼仍在冒著黑煙。

  飛行員和后座機槍手的心情都頗為複雜,從大戰爆發至今這還是首次摧毀一座城市,雖然只是一座還不及大明本土隨便一座縣城大的小城鎮。

  達爾文之戰是大明嘗試攻略澳大利亞的第一步,戰役規模不大,但意義卻是深遠的。

  這也是整個浩瀚戰場上的一角,在此期間,從北太平洋到南太平洋幾千公里的廣袤天海之間,雙方數不清的飛機、潛艇、軍艦都在行動著,整條戰線上亦有諸多戰果。

  在東瀛列島的大阪、京都等地,美軍的抵抗強度不高,明軍和當地僕從軍一路上高歌猛進,後者倒是士氣高漲、愈戰愈勇,美軍及其在當地扶持的武裝節節敗退,很快就投降了。

  在馬里亞納群島的關島和塞班島,陸戰三旅只遭到了輕微抵抗。駐防關島的美軍兵力薄弱、武器匱乏,只短暫抵抗了半天就投降了,雙方傷亡加在一起還不到一百人。

  在阿留申群島的荷蘭港外海,春分乙八號潛艇戰果兩開花,先後擊沉了一艘美軍油輪和一艘駁船。

  在威克島以南海域,驚蟄乙三號潛艇在巡邏時被發現,被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擊沉。

  在巴布亞半島的萊城,累計有兩架三二式水上飛機和一架偵察機在執行偵察任務時被美軍戰鬥機擊落。

  美國人也好、英國人也罷,保住澳大利亞這一基地都是當務之急,澳洲的陷落意味著從今往後歐美勢力將不存在任何跳板與據點來進攻大明勢力範圍。

  富蘭克林和溫斯頓一致認為必要不計代價集結強有力的軍事力量來捍衛澳洲,從而遏制大明咄咄逼人的戰略進攻姿態。

  雖然在戰略上達成了共識,但在具體事務上英美兩國卻各有各的小心思。

  首先英國作為澳大利亞效忠的宗主國,理應承擔保護義務,但顯然自身難保的英國壓根無法提供什麼軍事援助。

  所以澳大利亞與美國簽訂了《美澳航運及僑民安全協議》,美軍第41步兵師和第8步兵師陸續進駐澳洲,這使得坎培拉和倫敦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而微妙。

  現任總理羅伯特-孟席斯爵士嘗試緩和宗主國的關係,然而卻遭到了多方反對。

  雖然他努力使國家上下團結,可因為沒有歐戰參軍的經歷讓民眾對其缺乏信任。達爾文被明軍登陸、陷落不可避免,這更加激化了民意,人們非常失望。

  迫於壓力,羅伯特辭去了職務,工黨領袖約翰-科廷接任戰時總理,他主張優先捍衛本土,避免愚昧且不合時宜地順從宗主國。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兩天,約翰在忙於籌劃一系列的戰時法案,而華盛頓則在和倫敦暗中較勁。

  雙方就澳洲戰區司令官的人選而各執己見,理論上美國人來擔任是合情合理的,畢竟這是必須得抱的大腿。

  但倫敦方面覺得這只會進一步擴大美國人的影響力,所以堅決要求讓一名英國人來擔任,實在不行讓澳洲人自己挑一個也可以。

  這深深地刺激到了美國人,讓他們覺得受到了輕視——搞笑呢?白花錢的大冤種誰愛當誰當!

  惱火的華盛頓方面宣布暫緩對澳大利亞的軍事援助,一下子就讓英國人和澳大利亞人急了,趕忙表示人選還可以再商量。

  最終討論的結果是——司令官由美國人擔任,但參謀長須由英國人擔任。

  倫敦方面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決定了參謀長人選——如今正在印杜擔任第10集團軍參謀長的克勞德-奧金萊克。

  而華盛頓方面也差不多,大家都立即想到了此時還在科雷吉多島上指揮著孤軍的麥大帥。

  儘管軍政兩界有不少人討厭驕傲自大的道格拉斯,但大家也都承認,在如今的陸軍將領中還真找不出比這傢伙更合適的人選。

  戰術戰役本領、實戰經驗、資歷,從各方面來說道格拉斯都是夠格的,可以算是綜合性將領,而且他的政治才能或許也很適合澳洲戰區司令官這個位置。

  故而喬治-馬歇爾向富蘭克林提出建議,儘快讓道格拉斯離開菲律賓那個鬼地方,轉去澳大利亞擔任協調英美澳三方的司令官。

  另外,立場搖擺不定的菲律賓總統也要順帶接走,免得他向大明投懷送抱,那會讓合眾國很丟面子的。

  實際上在這個時候,富蘭克林甚至都已經打算用麥大帥的犧牲來成就美名了,剛好可以振奮軍民士氣。

  可考慮到道格拉斯如今是美國人心目中勇敢、無畏、自信的英雄將領,讓他犧牲存在不確定因素,而且要是他拒不盡忠、被明人俘虜那可就糟糕了,必然會對軍民士氣造成沉痛打擊。

  所以總統批准了撤離計劃,正式下達明文指示,要求道格拉斯立刻撤離科雷吉多島,將指揮權交給溫萊特准將。

  有意思的是,菲律賓總統奎松決定提前支付當年許諾給予麥大帥的津貼,並額外增加一筆特殊酬金——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此舉的目的不言而喻。

  他擬定了行政命令,讓財政部帳戶上劃出42萬美元轉入了道格拉斯在紐約摩根大通銀行的私人帳戶。

  顯然,這事對外嚴格保密,畢竟要是那些在巴丹要塞區忍飢挨餓的美軍士兵得知笨狗道格在這種情況下突然發了這一筆橫財,怕是要直接把槍一丟舉白旗投降了

  10月22日,科羅吉多島指揮部收到了來自華盛頓、由檀香山轉發的密電——內容是將道格拉斯的軍銜晉升為中將,並命令他移交指揮權。

  「……潛艇將會來到科雷吉多,你必須啟程撤離前往澳大利亞……你將在那裡擔任新的指揮官,指揮美國與澳大利亞部隊……」

  這封秘密電報的署名不多見,竟是總統、陸軍部長、陸軍參謀長三人聯名的。

  可麥大帥卻表現得憤怒和不情願,他大聲嚷道:「愚蠢的決定!我的兄弟們還在戰壕中戰鬥,他們卻讓我拋棄你們所有人……這是逃兵!多麼恥辱!」

  極要面子的道格拉斯生怕這樣離開會因為沒有履行「在這裡戰鬥到底」的諾言而導致從前好不容易立起來的光榮人設崩塌。

  韋伯斯特中校頗為無奈地勸說道:「長官,我想伱應該執行命令,這場戰爭仍然需要你。」

  「不,我、我的妻子、我的兒子將一直留在這裡,只會有兩種結果,要麼華盛頓答應的援軍抵達解圍,要麼我們戰鬥到底。」

  說著,道格拉斯從一個精緻的木匣子中取出了父親留下的手槍,那是一支經典的柯爾特M7873轉輪手槍。

  「長官?」

  「去幫我尋找(它使用)的子彈,這樣那些中國人就無法活捉我了。」

  其實吧,指揮部中的軍官們都是明白人。

  首先,他們知道麥大帥大概率只是在作秀。

  其次,他們倒也真希望他能夠活著離開,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希望爭取到援軍。

  華盛頓方面對於他的嚴詞拒絕非常無語,富蘭克林甚至向秘書吐槽說:如果他真的能保證不會被俘虜,那就就在那裡吧。

  最終,在三天以後的10月25日,完成了指揮權移交等一系列事務以後,不情不願的道格拉斯還是帶著家人來到了碼頭。

  他對溫萊特囑咐道:「如果我能到達澳大利亞,我很快就會回來,會帶很多東西回來。」

  「我會盡力的,長官。」

  語畢,二人相互敬禮告別。

  就這樣,道格拉斯緩步登上了停靠於碼頭的海獅號(SS-195)潛艇……

  這兩天精力不佳,不知道為什麼,明明睡眠時間是足夠的,不多也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