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美國人的糾結;東方直布羅陀的

  第353章 美國人的糾結;東方直布羅陀的末日

  「閣下,美國公使又來問詢戰爭進程了。」

  「哦,沿用上回的答覆就行了。」

  「呃…可他們想要個肯定答覆,就是…包不包括澳洲。」

  美國方面一直在密切關注著亞歐兩洲的戰局,相比起歐洲似乎有些僵持的情況,亞洲的戰局可以說已經是一邊倒了。

  陸海軍聯合委員會向總統提交了評估報告,認為新加坡不可能阻擋明軍的步伐,所謂的「遠東直布羅陀」可能只能堅持二十五天到四十天。

  「……當地存在超過六十萬平民,其中華裔占據多數,存在顯著的治安隱患……連續失敗的大英國協軍隊缺乏足夠的勇氣在被圍困的狀況下堅定作戰,島嶼北部也不存在永備工事防線……」

  門羅主義和孤立主義的雙重影響讓聯邦政府上層無法達成統一的意見——如果合眾國需要插手,那麼亞洲與歐洲究竟應該優先處理哪一個?

  過去比較受認可的態度是認同德社的存在,因為德社的存在能有效分散英法兩國的重心,同時也不怎麼對美國構成威脅。

  所以二、三十年代的十多年裡美國與德社保持著正常的外交關係,提供投資、交換技術、吸納人才等等都很常見。

  但大部分政客也認同另一件事——假如德社試圖通過武力來輸出▇▇,那麼就得提高警惕了,須避免歐洲、尤其是英法被攻陷而改頭換面。

  眼下,德社還在北歐與英法拉鋸,西歐尚未爆發大戰,馬其諾防線似乎可以有效阻擋德國人?

  所以暫時還是觀望著吧,他們仨這樣拉鋸下去、打個頭破血流就再好不過了。

  這次如果再復刻歐戰的結局,合眾國一定要賺得缽滿盆滿!

  至於亞洲,雖然戰爭部和海軍部在三十年前就已經制訂了將大明視為假想敵的「黃色戰爭」計劃。

  基於這個計劃的預想,美國大力建設了關島、威克島、中途島等等作為太平洋艦隊樞紐的基地,以及拱衛遠東的第一道防線——菲律賓。

  但相比起軍事上的充分準備,聯邦政府卻從來沒有明確應該在何等情況下與大明開戰,「戰」與「和」兩大派系的口水戰已經綿延了好幾年。

  實際上不少人認為壓根就應該放棄菲律賓,在太平洋守好家門即可,合眾國對外發展的戰略重心應該是歐洲。

  不過,無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當前都不考慮驟然插手。即使是前者,也認為應該當大明登陸澳洲時再出兵干涉。

  同時,還需要尋找一個合適的理由來說服本國公民。

  如果在沒有重大切身利益干係的地方進行戰爭,短期尚可,但只要進入了持久流血犧牲的消耗戰,美國公民勢必會厭惡而要求和平。

  那樣的話,聯邦政府將不得不對大明妥協,徹底放棄遠東地區的利益。

  依照揣測和分析,大明朝廷已經大致摸清了美國人的想法——至少在明軍進攻澳洲之前,美國人不可能主動干涉。

  這讓大明君臣都安心了許多,反正長期以來的目標都只是南洋地區,美國人如果不干涉,相安無事那自然是極好的。

  至於澳洲,朝廷與諮政院迄今也沒有定論——是見好就收還是冒險嘗試?

  奪取吧,似乎有點吃力,還會招致美國人的干涉,使得事情往糟糕的方面發展。

  放任吧,又有些可惜,畢竟資源確實豐富,而且很適合移民來緩解人口過剩的壓力。

  但眼下大明朝廷還沒有表現出糾結的一面,朝野之間正在歡慶著勝利,並期待著下一場勝利的到來。

  這些日子,大江南北的市民們已經習慣了每天早晨收聽日月社的報捷通訊。

  依據道聽途說的消息和小說中的描繪,人們用各自的想像力臆想著戰爭的場面——

  威武的王師高歌猛進,衣著光鮮,戰車轟鳴,萬炮齊發,震天撼地,英夷一觸即潰,狼奔豕突。

  顯然,想像的場面和現實肯定有一定的差異。

  初春的馬來亞已經有些熱了,晝間溫度只逼30℃之多。

  又潮又熱,蚊蟲肆虐,連續征戰了一周之久的明軍官兵們此刻早都已經不復起初的「氣宇軒揚」。

  一個個鬍子拉碴,頭髮油膩得發亮,幾乎都打結成一縷縷的了,渾身上下沾滿泥土,連那些耐用的灰綠色卡其布軍服竟都破破爛爛了。

  來自國內各大報社的隨軍記者們都非常無奈和頭疼——

  老天爺啊,這分明是一支叫花子軍隊,就跟流寇似的,想找出幾張合適的宣傳照片都難啊!

  原本懵懂的新兵們經過戰火洗禮已經完成了蛻變,身雖疲、心未倦,真正適應了戰爭。

  但勝利的喜悅讓所有人鬥志昂揚,在齊聲唱著的軍樂聲中,士兵、坦克、卡車、騾馬、火炮組成的隊伍一眼望不到盡頭,東西兩線明軍皆在朝著南方那個號稱「遠東永不陷落的要塞」快步行進。

  明軍是這等境況,而對面的大英國協軍隊則又是迥異的另一番模樣了。

  在東線明軍打穿了半島南部的防線之後,驚恐的遠東司令部四處調遣救火隊來堵漏,為西線部隊的撤退爭取時間。

  《新加坡日報》的記者皮爾森拍攝了大量照片,並記錄了對應的描述:

  無法計數的車水馬龍在向南方撤退,被炸彈破壞的坑坑窪窪的道路上擁擠不已,所有的士兵都目光渙散、鬥志全無,眼神空洞無神。一些士兵甚至兩手空空——因為早就在之前的倉促撤退中遺失了槍枝。

  但這些照片沒有刊載在報紙上,它們都被當局沒收了,理由是與現實不符,這是「容易讓市民誤解而喪失信心」的虛假信息。

  在沿途的村鎮,地方百姓饒有興致地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望著滿載敗軍的車流不斷通過。

  對他們來說,戰爭似乎與自己無關。大家早都已經看不慣這些趾高氣昂、高高在上的英國老爺們了,

  現在這些裝腔作勢、自詡布武天下的日不落帝國的部隊卻在垂頭喪氣的逃跑?

  很難想像能把他們揍成這副模樣的大明軍隊會是多麼的光鮮亮麗、威武雄壯。

  結果,他們沒過多久就看到了一支粗看同樣落魄、細看精神面貌卻迥異的部隊。

  但是能寬慰他們自己的是,這些「王師」的坦克和火炮也不少,確實是勁旅。

  在見到周長風以後,東線指揮官、三十八師師長鄧思泉禁不住讚嘆道:「辛苦你們了,窮追猛打幾天幾夜,夠威風、夠威風,真狠吶。」

  周長風坐在小板凳上,擰開鋁水壺咕嚕咕嚕喝了一大口,「過譽了,攆著一幫子僕從軍打而已,也就澳軍稍微棘手些。」

  「僕從軍到底也是正規兵馬,裡邊有不少英人,再說了,縱然是幾萬頭豬也沒那麼容易解決嘛。」

  「嗯。對了,重炮部隊上岸了嗎?多久能到?」

  旁邊的一名參謀立刻抱拳答道:「第二、第三野戰重炮旅今早在關丹上岸,還在整隊,估計明天下午能到。」

  「好,該來一次萬炮齊鳴了。」周長風伸了個懶腰,愜意地說道。

  明軍現行的步兵師編制不包括6英寸、也就是150㎜級別的榴彈炮,而是獨立編組為野戰重炮旅方便平常管理訓練,只在有需要的時候臨時配屬。

  因為軍部認為,平常壓根用不上這種級別的火炮。

  如果真需要使用那一定是大戰,而大戰就肯定要悉心策劃,不可能說發兵就發兵,所以臨時再抽調配屬野戰重炮是完全來得及的。

  每個野戰重炮旅下轄兩個十八門制榴彈炮營和兩個十八門制加農炮,共36門144㎜榴彈炮和36門112㎜加農炮。

  理想情況下,一個野戰重炮旅可以對半平分配屬給兩個步兵師。

  當然,如果有必要,一個旅配屬一個師也不是不行。

  這種獨特的模式使得明軍步兵師實際上擁有相當兇猛的火力,比當今列強都要高一個檔次,只是可能出現不太默契的情況。

  比如第二野戰重炮旅編成地在武漢,大部分官兵都習慣於說楚地方言,而三十八師是上海部隊,可想而知士兵們碰面以後溝通起來會有多麻煩。

  儘管根據訓練綱要,理論上每一名士兵都應該會說南京官話,然而在過了新兵訓練期以後就沒人管了。

  於是乎,時間一久,大家就又都忘了。

  當天,一輛輛貝利埃GPE-2型重卡拖拽著沉重的大口徑火炮順著道路向南駛去,預示著大英國協殘兵敗將們的末日即將到來。

  新加坡島東西寬42㎞,南北長22㎞,這兒也被稱作「獅城」,城區在島嶼最南部,人口大約有六十多萬。

  除去那裡,島嶼其它地方多是大片的橡膠樹林、椰子樹林,以及茂密的熱帶叢林。

  雖然戰火已經越來越近,可這裡依然平靜得仿佛世外桃源。舞廳、餐廳、電影院居然人滿為患,各種肉、蛋、奶、酒敞開供應,壓根不限量購買。

  甚至於就在四天前,一架從洛杉磯起飛的泛美航空公司的波音314大型水上客機降落在了加冷民用機場,上邊滿載著來自美國的旅客們——他們是來這度假的。

  有趣的是,當地平民也在阻撓大英國協軍隊的防禦準備,也不知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

  一名法國經理一口咬定高爾夫球場是私人財產,不允許軍隊進入,要求軍隊拿出政府的許可證明才能在球場上挖掘野戰工事,官兵們悻悻而去。

  一名華裔老闆拒絕軍隊徵用他的建材公司倉庫中的工字鋼和鋼板,結果被當局以「妨礙防務、有間諜嫌疑」的藉口而逮捕。

  英國當局擔心馬來半島的糟糕戰局會引起市民恐慌而對防禦產生不利影響,所以一直在全力隱瞞戰況。

  之前的空襲也被官方公告描述為正常的交戰情況,他們聲稱遠東空軍會有力的捍衛新加坡。

  但所謂「戰報會騙人,戰線不會」,沒過多久,新加坡百姓們即使再笨,當看到數不勝數的殘兵敗將們從北邊撤來也都知道真相了。

  可惡!這些官老爺們居然敢欺騙我們!

  新加坡島與馬來半島之隔著一千多米的柔佛海峽,連接兩岸的長堤名叫「新柔長堤」,是十幾年前才建成的,寬二十米。

  由於島嶼上淡水產量有限,所以貫通兩地的供水管也從中經過。

  3月4日,遠東司令部下達正式命令,要求所有後衛部隊也撤退到新加坡,並爆破新柔長堤。

  次日黎明,上千磅的梯恩梯接連起爆,爆炸聲直衝雲霄,煙塵消散之後,大缺口處洶湧而出滾滾海水,將島嶼和半島正式隔斷來開。

  但……供水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由於在此之前,英國人從來沒有想過北部的防禦會崩潰的如此之快,所以新加坡要塞的大多數岸防炮都對著西南與東南的大海方向。

  現在,他們只能加班加點的挖掘野戰工事。

  因為缺乏足夠的勞力,各部隊希望能徵召或僱傭一些平民前來幫忙,然而富庶的新加坡人力成本很貴,當局拒絕撥款。

  在這樣混亂、糟糕、無序的狀況下,大英國協殘兵敗將們迎來了明軍的大規模炮擊。

  3月6日,傍晚時分,血色夕陽已經預示了接下來的一切。

  北邊,半島的明軍大部隊做好了一切進攻準備,補充好了彈藥的官兵們蓄勢待發。

  「總兵處電令,總攻按時發動,全體將士須奮勇無畏,敵軍已然喪膽,一鼓作氣方可輕易制勝,預祝參戰各部斬獲無上榮光!」

  「萬歲!」

  一處處炮兵陣地猝然湧現出無數火光,數百門口徑不一的火炮齊聲咆哮。

  難以計數的火力覆蓋了海峽對岸的英印軍、澳軍陣地,數以噸計的鋼鐵與炸藥被傾瀉到對岸。

  剎那間,爆炸的火光幾乎半邊天都映成了紅色,地動山搖!

  「轟轟轟轟轟——」

  敵軍陣地前的鐵絲網和粗疏的雷場很快被完全粉碎,不斷有地雷被誘爆,機槍掩體接二連三被的被炸塌。

  一發144㎜殺爆彈擊中了一處掩蔽部,裡邊的十幾名英印軍士兵被活埋於其中。

  晚上20:15,陸戰一旅二團二營的六百多名官兵組成的先遣集群,陸續登上了七十多艘登陸艇。

  「兄弟們,對面的殘兵敗將們一點鬥志都沒了,儘管放大膽!」

  「哈哈哈哈——」

  野戰炮群的轟鳴蓋沒了引擎聲和划水聲,登陸艇在夜幕中快速沖向千米之遙的對岸。

  少頃,兩發紅色和一發黃色信號彈接連竄上了因為炮火而忽明忽暗的夜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