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岳飛那樣報國殺敵:張震

  他12歲參加勞動童子團,任副團長,帶頭打菩薩、禁菸、禁賭。14歲參加少年先鋒隊(後改為青年反帝大同盟),任宣傳部部長,從事反帝愛國活動的宣傳組織工作。他16歲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攻打長沙後,為搞好宣傳工作,他扮演農婦紡紗。富田戰鬥中第一次受傷,他差點「革命到底」。蠟燭形戰鬥中,19歲的他代理營長。他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他22歲任紅1軍團第4師12團參謀長,後來成為新中國中央軍委作戰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心中最崇拜的偶像是岳飛

  1914年10月5日,張震出生在湖南省平江縣長壽鎮黃塅村。原名張見生,別名張祖壽,又名張中天。

  父親叫張繼綸,字爻山,是小手工業者,靠做篾工維持全家生活,因家貧40多歲才成家。母親吳命媛,農家婦女,沒有纏小腳,是個強勞動力,挑東西、做豆腐、養豬種菜、縫補漿洗,樣樣都行,性格非常要強。

  張震小時候,父親十分疼他,母親對他更是溺愛有加。4歲時,母親還常向那些奶水多的小媳婦要奶給他喝。家門前有口池塘,鄰居養了魚。母親生怕他到池塘邊去玩水,不小心掉下去淹死,剛剛滿5歲,就把他送去上私塾。

  老先生覺得張震年紀太小,不肯收。母親央求說:不是要孩子學多少字,只要幫助把孩子管了就行了,學費照給。這樣,老先生才破例將他收下。

  6歲時,父母送他到下街的福音堂小學上學。後因福音堂小學只有初小,7歲時,他又到離家約1華里的霜降坪,上了平江縣立第二高級小學分校,父親給他起了個學名,叫張祖壽。

  第二高小的教員,大部分是參加大革命活動後回鄉的青年,有的還是共產黨員。他們所選的教材,內容多以宣傳農民、工人對社會的貢獻為主。這些課文,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張震愛讀。如:「飢腸轆轆,餓了餓了,碗拿來,飯盛到,虧農民兄弟辛勤勞動,使我們腹中溫飽」;「西風抖擻,冷了冷了,開箱子,取棉襖,虧農民兄弟植棉去草,使我們身體溫暖」等等。

  這些課文,對學生們產生了非常重要的革命啟蒙作用。張震的班主任張若清、語文教員方錫疇,當時都已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們公開給學生們講《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先進思想的傳授,把張震帶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那種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的社會,令他心馳神往。

  識字多起來後,同學們都想多讀一些課外書。由於大家都沒有多少錢,便每人買一種,互相交換,人人受益。就這樣,張震先後讀了《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說唐》、《說岳全傳》、《羅通掃北》、《鏡花緣》等書,獲益匪淺。

  在這些書中,張震最崇拜的是《說岳全傳》中描述的富有精忠報國精神的岳飛,恨透了賣國賊秦檜。他對岳飛之子岳雲、岳雷、岳霆、岳霖保衛國家、為父報仇的忠勇之舉,十分敬佩。還因岳家兄弟的名子都是雨字頭,他便自己做主,改名為張震,以表示要學習他們的堅強意志和報國精神。

  娃娃副團長,帶頭砸煙館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張震的家鄉很快就有共產黨人在活動。1923年冬,平江縣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支部。1925年夏,建立了中共平江地方委員會。

  1926年夏,平江的農村革命運動又有了新的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農民協會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有幾十萬人。張震的乾爹周炳賢當了長壽區的農民協會委員長,每天忙個不停。北伐戰爭中,周炳賢還派人為北伐軍當嚮導、抬擔架、運子彈,有些還參加了戰鬥。張震也常到農民協會去玩耍,在大革命的環境中,受到了影響和教育。

  1926年秋,張震12歲。高小的學生們組織了兒童團,宣傳農民協會好,並推舉張震當副團長。

  一天早上,兒童團開會,張震正在演講,有一位中年人來到會場,他表揚兒童團做得對,做得好,並從衣袋裡取出一面旗子贈給張震,旗上寫著「長壽街勞動童子團」。他還說,兒童團今後的任務是:破除迷信,禁吸大煙,禁止賭博。

  從此,兒童團就改稱勞動童子團。張震和小夥伴們積極行動起來,先是破除迷信,到廟裡去打泥菩薩。禁菸、禁賭,比打菩薩要複雜些。張震想了一些好辦法,如:去砸鴉片煙館時,為做到行動的隱蔽和突然,把團員分成三五人一組,分頭走,並把童子團的團旗藏在懷裡,等各小組的人都到煙館附近集中後,才把團旗亮出來,一齊衝進去,沒收菸具和鴉片,押著菸鬼上街示眾。

  由於是突然襲擊,搞得煙館老闆和菸鬼們措手不及,無法躲藏,只得「繳械」。繳獲來的鴉片被澆上煤油,統統燒掉,用錘子把菸具全部砸毀。在禁賭行動中,張震也採取先偵察後突襲的辦法,很少落空。勞動童子團禁菸、禁賭的行動,受到了老百姓的稱讚。

  除了禁菸、禁賭,童子團還要負責鎮上的糾察工作。有一次,黨組織在長壽街第二高小召開大會,讓勞動童子團負責維持會場秩序。童子團團員們每人脖子上繫著紅領巾,手拿糾察棍,分散站在會場旁邊。

  會議代表中,農民占多數,他們平日在田間勞動慣了,對坐下來聽報告不習慣,沒多一會兒,會場上就出現了台上作報告、台下打瞌睡的情景。團員們便用糾察棍輕輕推他們一下,讓他們醒過來。有的代表在會場上交頭接耳扯閒談,團員們就走過去請他們不要說話。

  1928年3月,張震參加了平江縣「第二次撲城」暴動。此時,勞動童子團已改稱青年反帝大同盟,中間還有一段稱為少年先鋒隊,張震都擔任宣傳部長。在撲城暴動中,主要做些宣傳鼓動工作。

  逃離舊兵營,加入共青團

  1929年10月,15歲的張震跟著鄰居到長沙打工。誰知,鄰居卻帶他到了招兵站報名當了學兵。當他被送到湖北省武昌南湖兵營後,方知當的並不是學兵。

  南湖兵營為北洋軍閥所建,營區面積很大,早晨出操時,張震沿著操場跑上一圈,就上氣不接下氣。軍官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生,訓練新兵很嚴格,體罰士兵是家常便飯,一個動作稍不如意,長官就拳打腳踢,用皮鞭抽打。

  生活在這裡,張震時常有—種上當受騙、走錯路的感覺,特別想回家,更是想母親,有時想得躲在被子裡哭。

  1930年4月,彭德懷率領的紅5軍主力會師長壽街。張震接到家中來信,說紅軍回來了,長壽街建立了蘇維埃政府,也有了游擊隊。張震便暗下了決心,千方百計找機會逃回家。

  一天,在一起當兵的同鄉鐘相權來找張震,鐘相權當兵之前曾在家鄉當過暴動隊長,這時也想逃回家鄉。於是,他倆商量了一個脫身的辦法。趁連長不在時,他們向師爺(相當於現在連隊的文書)請了個臨時假,乘機離開了兵營。

  回到家鄉後,果然是一派新氣象,貧苦農民群眾又揚眉吐氣了。原來兒童團的同伴宋達非、魏昆寶等人都來找張震,相邀一起參加革命活動。宋達非,瀏陽縣人,比張震大幾歲。他思想進步,辦事穩重,經常找張震談心,從政治上幫助張震。

  1930年5月,宋達非介紹張震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入團後,張震在團組織的培養教育下,政治覺悟有了新的提高。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有了當紅軍戰士的想法。

  當宣傳員,演文明戲

  1930年7月,紅3軍團由總指揮彭德懷、政治委員滕代遠率領,從岳州返回平江蘇區,準備按中央指示,乘湘、桂軍閥混戰之機,去攻打省城長沙。為此,紅軍在我們長壽街突擊補充兵員,各級地方黨組織都行動起來,沒有多久,就動員了5000多名青年報名參軍。

  張震也積極向共青團組織提出了當紅軍的要求,得到批准。長壽區團委書記龔平是張震的同學,他讓張震先到區蘇維埃政府辦了行政介紹信,然後,又親自開了團組織介紹信。上面寫了這樣兩句話:「於兆龍先生:張震同學到你處學習,請編入初中班為盼!」

  按龔平的交代,張震在瀏陽文家市找到了於兆龍。他正生病,在床上半躺著。看過介紹信後,當即表示歡迎張震參加紅軍,並說紅3軍團進行了整編,縱隊改為師,已向長沙城進發,讓張震朝長沙方向去找紅5軍第1師報到。

  當張震趕到1師時,部隊已攻進了長沙城。組織上見張震識幾個字,便把他分配到特務大隊當宣傳員。從此,張震就成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

  8月下旬,紅3軍團和朱德、毛澤東率領的紅1軍團在瀏陽永和市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紅3軍團打下長沙後,繳獲很多,大家都很高興。張震也非常開心,他也分到了一支漢陽造步槍和一些子彈。

  9月12日,紅軍撤圍長沙,經株洲、醴陵向江西萍鄉進發。隨後,離開萍鄉,部隊又東進至蘆溪休整。

  一路上,張震所在的宣傳組的任務很重,除演講、張貼標語、宣傳群眾外,還負責打土豪、分田地。每到一處,宣傳組先進行調查,弄清地主的土地、財產占有情況,然後將其部分土地與財產分給貧苦農民。

  為了發動群眾,宣傳組還把土豪們的劣跡編成活報劇,當時稱文明戲,演給農民看。在戲中,張震扮演農婦紡棉紗,台詞雖不多,但由於時間倉促,記不大全,就由一人在後台提示,張震在前台表演並照著說。

  不久,部隊又從蘆溪來到宣風。這時,張震被調到師政治部宣傳隊當宣傳員。

  從特務連調到師部,儘管工作相似,還是進行口頭和文字方面的宣傳,行軍、打仗時喊鼓動口號,每到一地,張貼標語,向群眾講解黨和紅軍的政策等,但工作涉及的面更廣些,活動的舞台更大了,視野也更加開闊了。

  10月初,部隊占領了清江府,也叫臨江填。在這裡,有一件事讓張震終生不忘。

  一天,5軍1師政委吳溉之和張凱秘書找張震談話,要介紹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張震向政委詳細匯報了入團的經過,後經黨組織研究,同意張震由團轉黨。

  入黨宣誓儀式是在一所中學裡舉行的,由1師第3團政委黃春圃(後改名江華)主持,到場的有40多人,其中新黨員10多人。

  宣誓時,大家舉起右手,主持人先讀一句,新黨員跟著讀一句:努力革命,犧牲個人,服從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

  衝鋒在前,奮勇殺敵

  1931年元旦過後,張震調任1師1團4連政治委員。3月中旬,蔣介石發動了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兵力達20多萬,是第一次「圍剿」兵力的兩倍。國民黨軍步步為營,向我根據地逼近。

  紅軍為堅決打退敵人的「圍剿」,部隊進行了整編,紅3軍團撤銷了第5、8軍軍部,直接指揮第1、3、4、6師。4月下旬,4連進至東固以南的張家背,迫敵而居,等待戰機。

  最後,敵人熬不住了,終於離開工事,分路尋找紅軍主力作戰。

  一天,方面軍總部利用龍岡戰鬥時繳獲的收報機,偵收到敵軍的電報,富田之敵告訴吉安之敵:東西不要送了,我們明天要走,目標是東固。

  5月15日拂曉,1師奉命從敵軍兩個師的結合部穿越而過,直插富田敵軍側後。1團擔任前衛,一個猛衝占領了固坡圩,殲敵第28師的兵站,截斷了敵軍退路,接著,又轉向富田之敵發起攻擊。

  天下著雨,地上泥濘,張震帶一個排衝鋒在前,邊打邊喊口號:「同志們!英勇衝鋒、英勇殺敵!為犧牲的同志報仇!」戰士們個個奮勇爭先,沖入敵陣。

  當張震衝到敵軍塹壕前,突覺腦袋被重物擊了一下,頓時頭暈眼花,血流如注,倒在水田裡。原來,一顆子彈由右眼角邊上打進,從右後側穿出,如果再向左偏—點點,張震也就「革命到底」了。

  這是張震參加戰鬥以來第一次負傷,幸虧號兵吳榜全及時趕到,把他從水中扶到田坎上,及時包紮,才不致失血過多。

  張震負傷後,頭痛得厲害,想站也站不起來,醫務人員給他上了藥,重新包紮了傷口。晚上,連隊派了擔架,冒雨將他送往後方醫院。因天黑路滑,擔架隊員老是跌倒,幾次把他從擔架上摔下。張震便堅持要求他們停下來,等天亮再走。擔架隊員們拗不過他,就這樣在野外過了一夜。

  事事難料,就在那天晚上,潰逃之敵闖進了他們要去的固陂野戰醫院,把傷病員都殺光了。張震若當晚趕到,恐怕烈士名單上又多了一個。

  蠟燭形戰鬥中,他的耳朵被震聾了

  1933年9月,蔣介石糾集百萬大軍,自任總司令,採取「持久作戰」與「堡壘主義」並用的戰略,對紅軍和各革命根據地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圍剿」。

  張震被調任10團通信主任,管理通信排、電話隊、司號班,負責通信聯絡、設營和宿營時布置警戒等工作。單獨執行任務時,就配給電台,以便聯絡,由於戰鬥頻繁,再加山嶺阻隔,部隊的通信任務繁重、艱巨。

  打了半年多的消耗戰後,大家心情都非常憂慮。

  高虎垴戰鬥後,為保存有生力量,繼續阻止敵人的攻勢,部隊又奉命後撤至萬年亭、保護山、蠟燭形地區,實施新的防禦。

  8月28日,敵軍集中7個師的兵力,在20多架飛機和近百門火炮的支援下,向萬年亭、保護山、蠟燭形發起全線進攻。

  戰前,上級命令張震代理10團3營營長,防守蠟燭形高地。蠟燭形陣地由3個主要的高地組成。張震遵照師、團首長指示,把8連擺在最前沿,它是全團的模範連。營部率機槍連和9連防守側後,7連為預備隊。並按照軍委指示的「支撐點構築法」做工事。

  敵我相距只有四五百米,8連陣地與敵軍只隔一道小山溝,敵人喊吃飯、換哨、修工事的聲音都可以聽得清。8連瓦解敵軍的工作做得不錯,雙方商定互不射擊,當敵督戰隊藍衣社上來後,有可能向我軍進攻時,他們就朝天鳴槍,以引起我軍注意。

  一天,突然對方陣地傳來喊聲:「紅軍弟兄們,你們辛苦啦,我們來接防羅!」還聽到修路的聲響。這分明是一種暗示。張震便一邊命令部隊進入陣地,一邊報告團部請求支援。

  果然,第二天拂曉,敵軍首先向1師12團5連防守的保護山陣地發起進攻。因相距不遠,那邊的情況張震看得清清楚楚,敵人密密麻麻,估計至少有兩三個團。紅5連是軍團模範連,打得很英勇,大部壯烈犧牲,其中有團參謀長吳連生。

  保護山陣地失守後,敵軍立即向蠟燭形陣地發起攻擊,先派飛機轟炸,並用火炮直接瞄準,摧毀工事。霎時間,陣地上炮聲隆隆,濃煙滾滾。營指揮所被打塌了,電話線也斷了。張震爬出交通壕一看,只見敵軍像螞蟻般地沖向3營陣地。防守最前沿的8連的工事也被轟垮,指戰員們依託交通壕,奮勇還擊,打退了敵軍第一次衝鋒。

  敵人在前沿丟下大批屍首後,在藍衣社的督戰下,又發動新的進攻。就這樣,敵軍一次次地衝鋒,一次次地被打退。戰鬥一直持續到中午。

  敵軍的炮火越來越猛,並以兩個團的兵力漫山遍野地蜂擁而來。張震決定調7連實施反衝擊,便命令司號員吹號,但他卻一動不動,瞪眼望著張震。張震意識到他的耳朵已被震聾了,就打手勢示意。司號員這才恍然大悟,舉號就吹。張震只看見他把號放在嘴上,鼓著腮幫子,卻沒有號音,原來張震也聽不見了。

  於是,他乾脆跑步下山,把7連調了上來。

  此時,敵軍已衝上8連陣地,占領並切斷了該連通向營指揮所的交通壕,一群敵人站在8連支撐點頂上,用駁殼槍朝裡面射擊。情況萬分危急,張震遂令7連實施反衝鋒。他們立即跳出交通壕,沖了過去,但遭敵側射火力殺傷,剛把敵人打出交通壕,自己也傷亡過半。正在這危急時刻,8連指戰員沒有辜負「模範連」的榮譽,他們奮勇地從工事裡衝出來,與7連密切配合,把爬上陣地的敵人消滅了。

  激戰至下午,3營的工事全被打塌,子彈也打光了,只能憑藉交通壕的掩護,用手榴彈和刺刀迎擊敵人,營部通信班也全部投入了戰鬥。

  同敵人反覆衝殺,傷亡很大,原有140多人的8連,僅剩下20多人。張震把全營剩下的人都集中起來,準備同敵人作最後的搏鬥,為保衛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就在此時,楊勇政委命令張震所營撤出戰鬥,轉移陣地。

  蠟燭形戰鬥後,3營南撤至驛前地區,同兄弟部隊一起構築工事,阻止敵人向石城進攻,這是保衛中央蘇區首府瑞金的最後一道屏障。敵軍在占領萬年亭、保護山、蠟燭形之後,集中兵力繼續向驛前撲來。雙方在驛前大道和驛前河兩側山地展開激戰。

  10團正與當面敵軍交戰,突然右後方響起了槍聲。於是,沈團長讓張震帶1個連去支援。沒有走多遠,就看到從山溝里上來100多人,他們哼著紅軍歌曲,大搖大擺地走來。張震一眼就看出是化了裝的敵人,便下令狠狠地打,很快就把他們擊退了。

  戰鬥中,張震右臂中彈負傷,加上又發瘧疾,團部把張震送到後方醫院治療。這時,3軍團主力已從石城撤退,向於都方向集結。

  師政委黃克誠來醫院看望傷員,並指名要張震跟他回前方。他們在於都趕上了部隊。張震仍回到10團,留在團部當作戰參謀。

  從團參謀到軍委副主席

  1934年10月,張震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到達陝北後,參加直羅鎮戰役。1936年任紅1軍團第4師12團參謀長,參加山城堡戰役。1937年春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震任八路軍總部參謀、八路軍駐晉辦事處科長,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938年2月調赴河南確山竹溝,任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參謀長,組織訓練抗日武裝。同年9月參加組建新四軍游擊支隊,任參謀長,隨同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雪楓率部挺進豫皖蘇邊區敵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1939年11月,張震任新四軍第6支隊參謀長兼豫皖蘇邊區保安司令部司令員,參與開闢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1940年7月任八路軍第4縱隊參謀長。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4師參謀長兼淮北軍區參謀長,協助彭雪楓、鄧子恢等率部挫敗日偽軍1942年冬季「掃蕩」,鞏固和擴大了淮北抗日根據地。後參與指揮山子頭戰役。

  1944年8月,張震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向河南敵後進軍的指示,協助彭雪楓指揮所部進行西進戰役。同年11月兼任第4師11旅旅長和淮北軍區路西軍分區司令員。率部參加華中抗日根據地1945年攻勢作戰。曾兼任抗日軍政大學第4分校副校長。

  日本投降後,張震任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參加隴海路徐(州)海(州)段戰役。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在陳毅指揮下,率部參加了朝陽集、泗縣、兩淮、宿北等戰役。

  1947年1月,張震任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副司令員,先後參加魯南、萊蕪、孟良崮、南(麻)臨(朐)、膠東等戰役。1948年3月起任華東野戰軍第1兵團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參與指揮豫東、濟南戰役。同年11月淮海戰役發起後,他與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粟裕聯名提出將南線國民黨軍主力抑留於徐州及其周圍逐步殲滅的重要建議,為中央軍委採納,對擴大淮海戰役規模,發展成為南線的戰略決戰起到了積極作用。

  1949年2月,張震任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參與指揮渡江、上海戰役和所部攻占南京、杭州、上海並向福建進軍。同年8月任華東軍區兼第三野戰軍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任中央軍委作戰部部長。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4軍代軍長兼代政治委員,率部參加金城進攻戰役。同年底回國。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70年12月,張震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曾負責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籌建工作,任工程指揮部政治委員。1975年起任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列席軍委常委。

  1980年1月,張震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85年12月任國防大學校長。1990年4月任國防大學校長兼政治委員。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93年3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參加主持中央軍事委員會日常工作。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