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效果一天兩天的看不出來,但御醫們著實被這種治療手法給震撼到了。
其實不僅僅是御醫,就連普通百姓們,在民間傳的也是神乎其技的。
陳五六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去年正月,有幸在紫金山親眼目睹了遼王殿下展現神跡,僅僅豎起兩根竹杖,就知道了紫金山的高度,那真是驚為天人啊。
今年正月,本以為是和往常一樣普普通通的農閒歲月,卻沒想到應天府里,遼王殿下又傳出了傳說。
只是這一次的傳說聽著有點恐怖,就跟以前聽得志怪說書一般。
茶館上,一個書生打扮的人,就一邊喝茶,一邊對著面前一種吃瓜群眾們說起了前些日子,在官府衙門新開闢出來的臨時醫館裡發生的事情。
「你們是不知道啊,當時那得了瘍病的人,大腿都結痂了,咱們遼王殿下一看,說了不行,這底下都是爛肉,生生讓人給扣開,果不其然,裡面全爛了啊!」
一眾百姓們露出了驚悚的表情,四周都是「嘖嘖」的聲音,那書生繼續說道:
「而後你們猜怎麼著,別的人表情跟你們都差不多,咱們遼王殿下那是眉頭不皺一下,直接就上手針線活,那前前後後擼的速度,別提了!」
百姓們皆是大驚失色,陳五六也是驚訝問道:
「遼王殿下竟然親自上手針線活嗎?那針怎麼樣啊?是不是跟普通針一樣細細短短的啊?」
那書生笑了笑道:
「遼王殿下的針那怎麼可能一般人一樣呢?有那麼長,那麼粗,一手抓不來啊!」
「啊?這麼厲害,那人不都得給穿死了啊?」
「是啊,是啊。」
那書生似乎也察覺到吹過頭了,不過邊上桌子那麼一拍,「啪」的一下,止住了百姓們的議論之聲,眼神一瞪,說道:
「這就是咱們遼王殿下的神通之處了!這麼大的針,在遼王殿下手上,那就是可大可小,伸縮自如啊!西遊記看過沒有?那就是孫猴子手上的定海神針,遼王殿下完全是以自己為原型,寫的西遊記呢。」
一眾百姓們紛紛發出了近乎,陳五六也是驚嘆不已,還以為對方是吹牛皮,但一說《西遊記》就明白過來了,這遼王殿下要不是天上神仙下凡,能寫出西遊記啊?
他咋知道有石猴子,有龍王,有如意金箍棒,有各路神仙的呢,肯定是天下星宿下凡啊!
百姓們覺得自己又找到了遼王殿下是星宿下凡的有力證據了。
但傳的再神乎其技的,關鍵還是得真的能治病才行啊。
而在官府臨時開闢出來的醫館裡,最關心這些患者的倒不是八卦的老百姓們,反而是劉伯溫。
劉伯溫是親眼所見藍仙兒一步步康復起來的,但藍仙兒畢竟只是個例,遼王殿下所說的新療法,到底有沒有用,那還是得經過多人驗證才可以看到最後結果。
而且結果也是可喜的,那些經受了朱啟縫合傷口外加抗生素治療的病患們,也很快就開始康復了起來。
抗生素這種東西,那最大的特點就是療效快,基本上打進身體裡面,跟隨著血液循環,很快就能起到效果,當然也有一定的毒性,也就是過敏反應。
一般人群里的過敏反應在5%到10%之間,會發生重度過敏反應危及生命的,那就更少了,很幸運的是,這一批一兩百號的人里,竟然沒有任何一個人出現過敏反應。
就連那些留守下來的御醫們,在看到這些瘍病患者,在經過了遼王殿下的治療之後,竟然一個個的全都開始好轉起來,原先那個大腿受傷昏迷不醒的人,竟然第三天就開始自主進食了!
一些傷情較輕的,在第五天拆線之後,第六天直接下地活動了!
這要是給他們治療,第五天就得穿壽衣,第六天就可以開席了,還走個屁的路啊。
都看了這麼久了,這縫合傷口,還有注射抗生素的方法,到底有沒有效果,那這還用說嗎?
那些御醫是奉了朱元璋的命令在這裡照看傷者的,這回確認了新療法對瘍病有奇效之後,趕忙跑回去跟朱元璋匯報此事,朱元璋這會子才剛剛下早朝,一聽到這個好消息,那是飯也不吃了,立馬就浩浩蕩蕩的來了官府衙門這邊。
上一次朱元璋過來的時候,這裡等待接受治療的病患一個個都哀嚎不已,生不如死的,還混雜著腐臭味道。
這一次朱元璋過來,滿屋子裡打掃的乾乾淨淨,一個個病患的床鋪,也都是整潔無比,這當然都是朱啟的要求。
既然把官府衙門騰出空位來做了臨時醫館,那像別的醫館裡面,閒雜人等進進出出肯定不行啊,而且雜亂不堪也是不行的,朱啟就強調了三件事,整潔,整潔,還是整潔!
累是累一點,但人家劉伯溫,堂堂大明誠意伯,都直接拿著掃把按照遼王殿下的吩咐開始掃地,他們這些官府里當差的,哪裡好意思看著誠意伯幹活,他們卻不幹活呢?
朱元璋倒不是來檢查衛生的,他主要是看看那些病人們的,一走進來,果然就瞧見一個個病患都比之前有精神的多,甚至還有人下地走動呢。
劉伯溫此時也在診療室里,看到朱元璋過來趕忙行禮,但朱元璋抬手讓他免禮,便詢問其劉伯溫這裡的具體情況。
劉伯溫將自己這幾日裡觀察和記錄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出來,還有書面材料也遞給了朱元璋。
劉伯溫的記錄非常的詳細,朱元璋看得一目了然,再看那些病人們的情況,事實已經勝於雄辯了,這新的療法確實對於瘍病有奇效啊!
朱元璋趕忙看向了周圍的那些御醫們,讓他們務必將此法學會,不僅他們要會,還要推廣天下,尤其是那些隨軍的郎中們,那是必須要會的。
御醫們趕忙領旨,隨後眼巴巴的看向了劉伯溫,劉伯溫哪裡不知道他們的意思,摸著鬍子笑了笑:
「我只是幫著遼王殿下打下手,這治療瘍病的手段,你們還是得跟遼王殿下學習才是啊。」
聽到劉伯溫這麼說,朱元璋立馬就宣召遼王朱啟。
朱啟其實早就已經預料到此法肯定要推廣,尤其是軍隊之中,這幾日來,早就將所有的東西,都寫好成了冊子,再加上手搖式印刷機的功勞,就這短短的七天時間裡,就已經印了有快五百份小冊子。
而書面材料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就是朱啟培養了十個熟手,他們要麼是仵作,要麼就是義莊的二皮匠,無一例外都是縫人很有水平的。
而且在這一次實驗中,一兩百個病患,也全都是他們親自上手縫皮,打針的,熟練度可以說是相當之高了。
朱啟來到朱元璋面前,將所有的東西都裝車送了過去,至於說剩下的事情,那朱啟的就沒去管了,畢竟如何培養會治療瘍病的郎中,這可是太醫院的事情了。
教材有了,導師也有了,他這個王爺也總算事可以功成身退了。
朱啟想的如此周到,朱元璋就甭提有多高興了,各種賞賜又是不要錢一樣御賜了過來,又給朱啟這個遼王加了食邑兩千戶,現在光是每個月朝廷撥給的俸祿工資,那都是一筆可觀的大數目了。
至此,從正月初三就一直忙活到正月底的朱啟,也終於是有機會可以喘口氣,好好休息休息了。
但朱啟還沒有休息幾天時間呢,各種各樣的事情,又開始接踵而至……
——————
自洪武八年二月起,天氣逐漸轉暖,地頭上已經時常可見忙碌的農人。
而一騎快馬此時從北方官道而來,一路疾馳到了中書省,方才停了下來。
沿途宮門的守將們也沒有敢阻攔的,這些天裡,已經有很多這樣的騎士過來送信了,無一例外都是有關於北方軍務的事情。
朱標這段時間除了要從旁協調太醫院的學生們學習瘍病新療法一事,還有就是在朱元璋的命令下,建立起一個專門生產製備抗生素的工坊。
朱啟知道這些事情麻煩,乾脆把方法都寫成了書,當起了甩手掌柜,朱標這個當大哥的,又是太子,自然是躲不掉的,沒日沒夜的工作著,此時一封封的北方軍情送了過來。
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好消息是徐達送來的,自從年前擊退了北元之後,他已經著手開始修繕起了太原府,大同府的防禦,進展順利。
壞消息,則是王保保又開始醞釀起新的攻勢了!
但這一次的攻勢卻不是針對大明的,而是針對長城外的一些臣服與大明的勢力。
此時的北方,長城以北基本都還是北元的底盤,王保保這個丞相占據了漠南與漠北,之前又打敗過明軍,威望最高,軍力最強。
而在遼東一地,則是北元名臣納哈出的地盤,此人也是作戰勇猛,是北元僅次於王保保的軍閥將領,雖然沒有像王保保一樣正面擊敗明軍的英勇戰績,但他對於北元是很忠誠的。
他曾經被朱元璋俘虜過,但因為誓死不降,朱元璋又念其英武,忠誠,便給了路費放他回去了。
後來被北元重用,開始經略遼東,如今數年過去,麾下部落眾多,統籌控弦之士足有二十萬之多。
不過在山海關外,也有許多臣服於大明的部落,這納哈出之前看到北元形勢如山崩一般,自然是不敢對這些臣服大明的部落如何的。
但如今大明已經戰略收縮,納哈出趁著此番良機,就開始征服吞併這些部落,以壯大自身力量。
按道理來說,這些部落和大明的關係就是朝貢關係了,是大明的小弟,他們被打了,自然就會第一時間向明朝求援。
而朝堂之上,關於是否救援這些部落,也是吵得不可開交。
一方主張既然已經臣服我大明,自然要保障他們的安全,不然以後誰還心悅誠服呢。
一方卻說,自漢唐以來,外族臣服者良多,最後結局,無外乎就是這些異族反叛,能忠於中央朝廷的,那是少之又少,表面上過得去就行,他們要打,便讓他們狗咬狗好了,我們且做壁上觀。
一方則是勸架地,別吵了,都別吵了,聽陛下定奪吧。
朱元璋是個很有主見的人,自然不會因為群臣們爭論不休就沒了主意,在綜合了個方面的情報和意見之後,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此時正是農忙之時,塞外牧民不需要耕地,自然多得的是時間打來打去,但大明此時出兵征討納哈出,就會耽誤農事,況且王保保定然會有所行動,到時候又是一場大戰,此時還不是決戰的好時機,出兵征討是肯定不會的,但那些部落也不能放著不管。
那怎麼辦呢?很簡單,打代理人戰爭唄!
咱們大明不出兵,但可以出錢出物,資助塞外的那些部落,去跟納哈出周旋,而後再見機行事,若是納哈出出現疲態破綻,我大明也不建議出關掃蕩一波,削弱一下北元實力。
但問題很快就來了,這些物資怎麼才能送出去呢?關外可都是納哈出的地盤,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都能知道,這要是物資出了關隘,沒送到那些部落的手上,反倒是被納哈出給截獲了,豈不是得不償失啊?
而且北地的物資多集中在北平,資助那些部落的物資,運送出關外,路途遙遠,定然要大批量的士兵來維持運輸線,這消耗和成本其實也挺大的。
朱元璋的心中其實早就有計謀了,他把地圖一攤,隨後抬手一指,正是天津衛到遼東之間的渤海。
很簡單,走海道啊!
明初時候的海道,此時還處於極為混亂之中,渤海之上有大明,倭寇,高句麗,還有北元的船隻,如果要走海道運輸,那肯定要疏通海道的。
這可又是一大波的軍功啊!
明初時候的將軍,那真的就沒有一個怕打仗的,不僅不怕,還都是很期待,千方百計的希望能上戰場領兵,建功立業!
那些武將們眼睛都綠了,一個個站出來請戰了,都想去,不過朱元璋早就已經有了心儀的人選了。
他對著左右揮手,說道:
「快,去傳召遼王朱啟。」
——————
(求訂閱~~)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