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七年,八月初,太原校場。閱讀
八月的天,秋高氣爽。
太原府上的新兵們,此時都已經集合到了校場之上,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訓練之後,此時正是檢閱初步成果之時。
想要花費一個月的時間訓練出一支能戰之師,自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最起碼的旗號,軍陣,前進後退等等,這些總該是要掌握的。
此番演武,檢驗的便是這些東西,至於說朱啟在後世所看到的,單兵對戰,或者越演拉練比賽,跨越障礙比賽,槍法比拼等等這些,自然是沒有的。
朱啟早早的就跟著朱棣兩人一同來到了現場,朱棣留戀軍營,甚至都好幾天沒有回來行宮,這時候再次見到的,朱棣整個人都黑了一個度,反倒是朱啟這邊白白淨淨的,看上去甚至還稍微胖了一點點。
但朱棣可不敢有半點對三哥不敬的意思,甚至連「三哥怎麼這麼懶」這樣的想法都沒有的。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在路上聽過了朱啟討論天下大事,大明與北元之間天時地利人和之差別,再加上雜七雜八的練兵之法,李景隆編撰整理的《朱子兵法》等等,這些可都是讓朱棣佩服的五體投地的東西。
至於說為啥三哥很少去軍營這件事情,朱棣也是隨便一想就明白了,因為三哥是做將軍的料啊,將軍領的是將,將官領的才是兵。
把將領好了,比什麼都強。
朱啟還不知道朱棣心中已經腦補了一套理由,並且對自己的崇敬之情還在不斷上升,看著朱棣曬得健康的膚色,再看看自己有點虛脫公子一般的面色,心裡不免有點尷尬。
有一個將官走了過來,詢問下是否可以開始。
朱啟站在高台上朝下望去,只見到下面每兩百人分一組,由一個將官帶著,大約有二十組之多,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個個的兩百人組成的軍團方陣一樣。
稍後便是讓這二十組,分別進行結陣,衝殺,後退,再重新變陣等等,一切都要看令旗行事,變現最傑出優異者,自然就算是勝出了。
對於下面領兵的將領們來說,這次是在遼王殿下和燕王殿下面前表現自己的大好時機,自然是股足了勁的。
朱啟這邊就沒啥壓力了,他是王爺,也沒有比拼的對象,對帶兵這種事情一向佛系,但求無錯不求有功,這些兵丁只要訓練合格就行了。
朱啟對著將官點頭道:
「那就開始吧。」
————
王季跟著伍長的身後,按照平常訓練的那樣,筆直筆直的站在那邊。
旁邊的陣列里的士兵對著他們指指點點,演武還未開始,但王季這邊的隊伍,卻已經進入狀態了。
只是他們站姿奇怪,其他的士兵們也不知道有軍姿這種東西,再加上平日裡,他們除了軍姿,還有正步要走,在其他營兵們看來,屬實奇怪到不行。
這時候忍不住調笑兩句,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不過相比較起其他營兵們的輕視,王季的心中,卻沒有任何忐忑尷尬之情,因為只有自己知道,這一個月下來,按照遼王殿下的練兵方法訓練下來以後,自己這批人,絕對和其他的人不一樣!
站在高台上的那位年輕有為的遼王殿下似乎對屬下吩咐了什麼,而後便吹起了號角,王季也是凝神等待,演武正式開始了!
一個個的傳令官們很快就位,王季緊盯著面前的傳令官,只見到他兩手拿著旗幟,開始揮舞起來。
當看到面前揮舞出的令旗之後,王季第一時間就反應了過來,這是要求自己弓兵在前,盾兵在後。
王季分配的是盾兵,此時握緊盾牌,趕忙就直接往後退去。
而身後的戰友早已經按照平日裡訓練的那樣,錯開身位,並且直插上前,於是兩百人就如同心念合一一般,在第一時間就作出反應,擺開了陣勢,隨著整齊劃一聲聲輕喝,王季手裡拿著盾牌往地上一砸。
耳邊傳來了統一的「砰」的聲響,那氣勢就已經出來了。
隨後令旗官旗幟又變,王季的腦海也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弓兵後撤,盾牌舉盾前進二十步!
王季第一時間舉起了盾牌,而跟在他身旁的戰士,也都如同王季一樣,眾人的連舉盾牌的動作,都是整齊劃一的。
隨後便同一時間抬起左腿,扛著盾牌朝前方邁了出去,而弓箭手早已從錯開的身位退到了後面。
王季開始扛著盾牌,數著步子往前走去,每一步都是整齊劃一,鎧甲與盾牌發出鏗鏘之聲,就連王季心中也不免一片肅殺之情。
而後便是舉盾撞擊,拔刀揮砍,快速後退,重新結陣……
這些都是往日裡訓練的內容,王季和隊友們早就已經爛熟於心了,等到一切都完成之後,他們重新回到了原位,安安靜靜的站好,一個個的都站的筆挺的。
而再看看周圍,那些方陣的士兵們卻依然在結陣,但他們的陣型看上去也有點散亂,倒不是訓練不到位,而是因為這些人被王季這邊的方陣給深深的震撼住了,實在是忍不住分身要看過來啊!
尤其是那些在高台上的將軍們,一個個的人都傻了,下面有三個方陣的速度之快,遠超其餘新兵方陣。
個任武藝姑且不論,就光憑結陣這一項,下面那三個方陣,就算說是在北疆打了四五年的精銳之師,他們也是相信的啊!
不,就結陣而言,他們甚至要遠遠超過精銳之師,那種近乎強迫症一般的整齊與迅捷,讓所有人都驚訝的說不出話來了。
很快便有人問道:
「台下那三個方陣,是何人所率?!」
說話的是徐達的一員副將,姓韓,也是跟了徐達很多年的老將軍了。
朱啟也很好奇,這三個方陣的士兵,顯然素質要高出其他士兵一大截,同樣是剛剛募集的,大部分都是新兵,同樣是一個月的訓練時間,能帶出這樣的軍隊,領軍之人在練兵之道上,確實是很有一套的。
很快有人稟報說道:
「回韓將軍,下面那三個方陣,乃是李景隆,李祺和徐增壽三人所率。」
一聽到這三個名字,朱啟一愣,等等,他們什麼時候這麼厲害了啊?徐增壽還可以理解,是將軍之子,歷史上也帶兵打過仗,李祺和李景隆兩個人,就沒什麼好看的戰績了啊。
李景隆就更不用說了,朱祁鎮之前的「大明戰神」,加點全在機動,歷史上的朱棣能靖難成功,率領朱允炆百萬大軍的李景隆是靖難首功,靖難天團第一人,非李景隆莫屬啊!
旁邊的將軍們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而後才有一人說道:
「聽說,他們三人,都是用的遼王殿下的練兵之法啊!」
「什麼?竟是遼王殿下的練兵之法嗎?」
「是什麼練兵之法?如此神奇?」
將軍們一個個的議論紛紛了起來,朱啟人都傻了,朱棣倒是神秘莫測的一笑,隨後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說道:
「哈哈哈,我三哥可是大將軍親自說的,有將帥之才,這本兵書,便是我三哥的練兵精華所在!」
朱棣一說完,朱啟就見到那本書上四個大字《朱子兵法》!
朱啟哪裡敢冒領這個功勞啊,趕忙擺手說沒這回事,都是李景隆他們三人的功勞啊。
但將軍們哪裡會理會這些,一個個的看著朱啟的表情都不一樣了。
遼王殿下,真有將帥之才啊!
而同一時間,有關於這次演武的結局,也寫成了條子,一份送去了徐達那邊,一份則是直奔應天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