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 去遼東

  朱啟是萬萬沒想到,朱元璋居然對內閣制也感興趣,按道理來說,朱元璋不是想要大權獨攬,連宰相制都廢除,要一個人掌控全局的人嗎?為什麼會對內閣制感興趣啊?

  不過仔細一想,這內閣制在創造之初, 可不就是為了皇帝獨攬特權嗎?

  手底下的內閣大學士們出謀劃策,然後皇帝直接寫出聖旨蓋章就完事了。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這些內閣大學士,可沒有什麼權利去命令其他的臣子幹什麼事情的,地位只是等同於皇帝的秘書。

  而朱啟已經把內閣制說得很清楚了,朱元璋自然也能夠理解。

  會對這樣的制度感興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朱元璋雖然對自己的大明朝非常的有信心,但也難保事後不會出現什麼昏庸的君王。

  別看朱元璋之前打了呂昶的板子,但聽了呂昶的話之後,朱元璋也確實在思考著這個問題。

  取消了宰相制之後,後事萬一有昏庸的君王,那對於大明來說,肯定是個災難啊。

  不過現在知道有內閣制度之後,朱元璋又看到了一條新的道路和方法,那就是組建內閣。

  就算皇帝昏庸的話,手底下也有大臣能夠幫忙出謀劃策,不至於說到最後連個出謀劃策的人都沒有。

  朱啟完全沒想到,這呂昶居然把自己的話和朱元璋說了,現在被朱元璋抓了壯丁,要自己好好的說一說內閣制。

  而當他們兩人在這邊談論著內閣制的時候,此時的朝堂之上, 還依然因為丞相制被廢除而處於地震之中。

  胡惟庸的黨羽幾乎遍布半個朝堂, 他們此時都自身難保,自然不會對朱元璋廢除宰相制有任何反對的意見。

  而向呂昶這樣敢於直言的官員也是並不多的,這幾天來陸陸續續,也就兩三個官員上書給朱元璋罷了。

  不過,朱元璋都將奏摺退回去, 而且怒斥了一頓。

  這呂昶的下場都還在大家的眼前,自然不會有人此時像呂昶一樣跳出來,堅定地反對廢除宰相制的。

  更何況,現在連呂昶都不說話了。

  不過,這些朝臣們膽戰心驚的同時,也同樣為自己和大明朝廷的未來感到擔憂。

  他們這些當文臣的最高的目標,就是成為宰相。

  而現在,宰相制要廢除,三省也要廢除,以後只剩下六部了。

  這六部長官無論是品級還是職位大小,和以前的宰相可都沒得比呀。

  而另外一邊,對於胡惟庸的審判也已經差不多結束了。

  胡惟庸的下場倒是沒有像歷史上那樣的悲慘,直接被綁在郊外,活活的癢死。

  畢竟有關於胡惟庸是被活活癢死的死法,只是民間的傳說罷了。

  而在真正的明朝歷史上的記載,對於胡惟庸怎麼死卻沒有詳細的記錄,只說胡惟庸犯法之後, 伏誅了。

  也就這簡單幾個字,於是後面的百姓們就開始聯想起了胡惟庸的古怪死法。

  老百姓們對胡惟庸這樣被打入反派的貪官污吏, 那是最為痛恨的。

  自然是想像著他們以各種各樣悲慘和奇怪的方式死去。

  事實上, 朱啟所了解到的情況,胡惟庸是直接吊死。

  而且朱元璋做事也並非那麼絕,受到處罰的只有胡惟庸一人而已,至於胡惟庸的家人,倒是沒有什麼大礙。

  傳聞中所說,胡惟庸邀請朱元璋到家裡做客,打算在家裡設置埋伏,暗殺朱元璋自己當皇帝的事情,自然是不存在的。

  先不說這個傳說各種各樣的漏洞,就算是胡惟庸想要殺朱元璋,也不可能用這樣愚蠢的方式。

  更何況他就算是把朱元璋給幹掉了,也不可能當得了皇帝啊。

  他只是一介文臣,手上又沒有兵馬,這天下畢竟是老朱家的。

  太子朱標也已經成年,而且在朝中頗有威望,就算是輪到誰也輪不到他這個胡惟庸的。

  所以說,胡惟庸並非是死於謀反,而是死在了他的狂妄以及屁股底下,這一張叫做丞相的板凳。

  胡惟庸的處死並沒有多大的聲勢浩蕩,僅僅只是朱元璋大筆一揮,在監獄裡面,就將胡惟庸給吊死了。

  不僅留了一個全屍,而且還讓家人將屍首領了回去,比起那些被扒皮抽筋填草的貪官污吏們來說,這樣的結果已經是相當仁慈的了。

  而朱元璋之所以對胡惟庸如此的仁慈,自然也是因為胡惟庸平日裡確實沒有去騷擾百姓。

  僅僅只是為了自己的權力,拉攏黨派,擾亂朝堂罷了。

  而在處死胡惟庸,正式宣布取消宰相制之後,朱元璋倒是沒有著急,直接建立起內閣制度。

  畢竟一個新的制度,從構思出現到將它實施,並非是兩三天就能完成的事情,其中的漏洞還有隱患,朱元璋也一定要想清楚才行。

  不過這就可不是朱啟的事情了。

  因為這一次,朱啟確確實實要去遼東就藩了。

  ————————

  洪武十一年,四月。

  時間一晃就兩個月過去了,應天府的天氣越來越炎熱了起來,朱啟已經換上了輕薄的衣服。

  懷裡的小兒子穿著一身絲綢的小衣,已經能夠腳步穩健地四處跑動了。

  而經過四個月的相處下來,朱啟也總算是和小兒子之間建立了羈絆關係。

  對於剛剛一歲多的小兒子來說,朱啟也是費盡心思的為他定製著遠超這個時代的啟蒙教育計劃。

  不僅親自製作各種各樣顏色的卡片,而且還有圖形,比如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等。

  這些都是兒童啟蒙所需要用到的東西,每日裡就拿著這些卡片,讓小兒子慢慢的熟悉和認識。

  除此之外,就是帶著他在皇宮的御花園裡到處跑動,看看花兒鳥兒什麼的,也算是親近大自然了。

  至於說帶到皇宮外面去,其實也沒有什麼必要,首先就是安全問題,其次就是不衛生。

  雖說應天府是大明的京城,但是城市之中的衛生環境情況,和朱啟前世所在的現代或者是皇宮裡面相比,可就糟糕的多了。

  這年頭可沒有現代化的下水道系統,雖然已經有古代的排水系統。

  但這種排水系統相當的簡陋,一般都是依靠著街道上,露天的排水渠之類的玩意兒,可沒有地下的下水道。

  百姓日常所用水,或者是污水排放,也大多是直接往地面上潑灑,或者是倒入秦淮河之中。

  而且這些污水可是沒有任何加工處理的,可想而知,衛生狀況是多麼的堪憂了。

  但想要改變大明衛生狀況,城市市容,也不是朱啟想想就能去辦的事情。

  畢竟這都需要專業的知識,還有技術才可以,而朱啟可沒有這種本事啊。

  他也沒看過相關類似的書,縱然是有超人的記憶,但也不能憑空創造。

  朱啟陪著小兒子在大廳裡面玩著呢,外面的高錦很快走了過來。

  朱啟對著旁邊的徐妙雲使了個眼色,她領著小兒子就走到了後面的宮殿裡去。

  朱啟整了整衣服,隨後迎著高錦走了出去,朱啟問道:

  「車馬隊伍都準備好了嗎?」

  高錦點了點頭,拱手說道:

  「回遼王殿下,我們都已經準備妥當,隨時可以出發了,太子殿下還安排了五百名親軍護衛,要護送殿下前往遼東。」

  朱啟點了點頭,他已經要確定即將出發前往遼東了,原本朱元璋還是希望他能夠在應天府裡面多待一會的。

  只是前段時間已經說過了,讓朱啟去遼東就藩。

  這個時候,如果反悔,那多半會讓朝臣們心裏面擔心的,雖然他對於兒子們放心不已,朱標的太子之位也是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動搖。

  不僅如此,他的塞王規劃,也需要朱啟到遼東去守衛邊疆。

  這遼東剛剛才打下來沒有多久,雖然藍玉已經在那邊經營了一年多的時間,但要說完全的穩固,也不是那麼的肯定。

  朱啟身為軍功顯赫的皇子,自然要以身士卒。

  除此之外,就是朱啟要帶著錦衣衛前往遼東建立起情報體系,打探北元的情況。

  另外就是組建起新的關稅部門,這雲南和兩廣地區的關稅部門,已經讓朱元璋嘗到了甜頭。

  雖然這試點的稅務還並不算特別的多,但僅僅只是一處關隘,就收了這麼多的錢。

  如果全國各地的關隘都能夠像這樣收取關稅的話,這錢是多麼可怕的一個數字啊。

  光是關隘收上來的關稅,都已經要超過大明每年收取的稅務的稅務的多了,有錢可是能幹許多的事情,國庫充盈才有底氣啊!

  所以朱元璋很想儘快把關稅的事情給安排妥當,但這事別的文人臣子又干不來,也就只有朱啟一個人能幹得過來了。

  朱啟也沒有辦法,權當能者多勞了,反正自己早晚要去。

  雖然以前有八佰個不樂意,但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心理準備,而且看到了朝堂上,爭權奪利的爭端和地震,朱啟也不想繼續和朝堂上的這些有所瓜葛了。

  但朱啟也不是就直接這樣去遼東,而是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的。

  在應天府的辦起來的商業產業,自然是不會隨便動彈,繼續在應天府幫自己賺錢的,但是研究院那邊的一大批的工匠們,自己可是要帶走的。

  這些人好不容易都在朱啟的調教之下,有了相當現代化的科研基礎,如果留在應天府的話,顯然沒有像自己這樣的科學導師啊。

  說實話吧,其實朱啟也捨不得這些工匠們了,畢竟這麼多年相處下來了,大家之間也都有感情。

  每個月也都是自己給他們發工資,如果自己去遼東,把他們留在應天府,也沒個什麼照應。

  而且現在很多科研都在關鍵的時刻,比如說煉鋼技術的改進,還有新式煉鋼爐的建造以及土法煉鋼和水車,風車等等,這些東西都需要自己無時無刻的盯著的。

  所以還是把他們帶去遼東要保險一點。

  除了這些工匠之外,就是國子監的那些學生們。

  朱啟已經挑選了幾十個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雖說成績好,不一定代表他們就能力出眾,但是數學成績好的話,起碼腦子不會太差。

  只要數學知識和邏輯思維過關,把他們這些人帶去遼東,組建去第一批的關稅組織官員。

  也還是問題不大的,反正自己到了遼東,可不會去親自計算或者幹什麼東西?

  也太累了些,自然是要找足了幫手才好啊!

  這邊一切準備妥當了,朱啟也就準備出發上路,而徐妙雲,白唐玉兒和藍仙兒三個人也都早就做好了準備。

  因為白唐玉兒和藍仙兒都並非是朱啟的正妃,而是側妃,所以婚禮辦的規模並沒有像之前和徐妙雲那樣的隆重。

  不過也是通告了官員,並且在皇宮裡騰出了一間宮殿,用作婚禮的舉辦,也算是給足了朱啟的面子了。

  畢竟徐妙雲是貴族子女,而白唐玉兒和藍仙兒可都不是開國元勛的女兒啊!

  沒過幾天,朱啟便已經準備上路前往流動,朱棣哭哭啼啼的過來,一臉不舍的表情拉著朱啟嚎啕大哭。

  暢想

  說是等自己到了北平就藩之後,第一時間去找三哥。

  朱啟聽了也是翻了翻白眼,你要是就番北平了,哪還有機會來我這遼東啊?

  藩王可是不能隨便離開封地的,除非是去北元那邊搶地盤,不然你要是離開封地到處亂跑,去別的地方可是要被官員彈劾的。

  不過看著朱棣越來越結實的身子板,估計也要不了多久,他就會來北平就藩了,到時候離得倒也挺近,安排互通有無,往來通信什麼的倒也方便。

  朱元璋和太子朱標也都來為朱啟送行,其中,朱元璋還和朱啟說了許多,到了遼東之後,要銳意進取,不能偷懶的鼓勵的話。

  朱啟聽的也是暗暗心驚,看來自己之前摸魚,朱元璋也並非是全然不知啊,朱標倒是沒有說這些雞湯,而是叮囑朱啟到那邊之後要小心刺客,注意保暖等等。

  大哥,看來還是比較關心我這個小老三的。

  朱啟也是不多說,讓家人們都注意保重身體,隨後揮了揮手,在朱元璋,朱標等人的注目之下,帶著一幫子家眷,還有護衛僕從們朝著遼東的方向走去。

  回想數年之前來時的青澀少年,如今的朱啟已然成為玉樹臨風的一代遼王。

  而朱啟身為實權藩王的人生,即將在遼東正式開始。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