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住朱亮祖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等著朱元璋那邊的命令下來,然後把朱亮祖給抓起來,帶回應天府審問。Google搜索
至於說在朱亮祖這邊吃飯,自然就不必了。
朱啟還是很謹慎的,萬一這朱亮祖給我飯里下毒怎麼辦啊?
邊上的那群錦衣衛們,這個時候也終於是鬆了一口氣, 不用在朱亮祖的眼皮子底下保護遼王殿下了。
只不過朱啟才剛剛離開了朱亮祖的宅邸,還沒有走遠呢,就有眼尖的錦衣衛瞧見了不遠處的一行人裝扮,非常的眼熟。
高錦馬上就說到:
「殿下,前面好像有一批人是咱們錦衣衛的人呀。」
朱啟往前面看去,但看到的也只是幾個穿著華貴的人而已, 並沒有看帶有穿著飛魚服的人。
似乎是看到了遼王殿下臉上疑惑的表情, 高錦馬上說到:
「點下,您看的前面那些人的腰帶,還有腰帶上的配飾。
正是我們錦衣衛在外面辦案的時候,隨身穿著必須要帶著的東西,這樣互相之間都能認得出來。」
高錦這樣說完之後,朱啟也確實發現,前面那批人腰帶上的綴飾都是一模一樣的。
而如果這裡出現錦衣衛的話,肯定不是自己命令他們過來的,那會是誰呢?
朱啟心裏面一下子想到了一個答案,不過還沒有來得及過去求證呢,就見到一個細皮嫩肉的男人,從巷子裡探出頭來,對著朱啟招了招手。
朱啟一眼就認出來,這人不就是在朱元璋身邊的公公嗎?
好傢夥,朱元璋真的來了!
朱啟趕忙帶著身邊的一眾錦衣衛們走了過去,果然就在巷子裡面看到了一個大轎子。
而這裡坐著的人,朱啟可就再熟悉不過了,可不就是自己的老爹, 大明皇帝朱元璋嘛!
朱啟一臉懵逼的趕緊走上去, 然後對著轎子裡的朱元璋行禮,隨後說道:
「兒臣拜見父皇!父皇,你怎麼到這來了?」
朱元璋笑了笑,倒是沒有說話,而是抬了抬手,讓身邊的人都退了下去,又讓朱啟走到轎子裡來,這才俯過身子說道:
「你到廣西去幹什麼,難道以為我和你母親都不知道嗎?
你母親天天就讓我派人盯著你看看,這第三個未來兒媳婦長的什麼樣。
我被她說的煩了,又在應天府悶著無聊,就自己過來看看。
主要是想看看你老三這小子,是不是光顧著女人忘了辦事。」
朱啟聽到朱元璋如此說完,又是一陣汗顏。
他倒是沒有抱著僥倖心理,覺得朱元璋肯定不知道自己到廣西,是為了來找藍仙兒的事情,卻沒想到,朱元璋一早就知道了。
不過想想也是, 這錦衣衛可都是朱元璋的親衛。
估計自己一天上幾次茅房, 錦衣衛都會報告給朱元璋吧, 倒也不是朱元璋刻意在監視自己了。
最主要的是不干虧心事, 不怕鬼敲門,朱啟又不貪污,又不故意陷害忠良,而且對百姓也非常的好。
所以對朱元璋壓根就沒有什麼畏懼的心裡,更多的也是尊敬和敬愛。
自己的小心思被朱元璋發現之後,朱啟也是挺不好意思的,有些尷尬的笑了笑,然後說道:
「兒臣主要還是想著為國盡忠的,至於說其他的,也只是順帶而已。」
朱元璋倒是沒有拆穿朱啟的小心思,而是很認真的問道:
「不說這些了,你寫去應天府的奏章,我已經看了,老三,你跟我好好說說,這番禺縣和這朱亮祖之間到底是什麼事情?」
這事情已經明擺著的了,朱啟也沒有猶豫,直接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就是朱亮祖袒護自己的小舅子,毆打朝廷命官。
不僅如此,還充當地痞流氓的後盾,欺壓百姓,這些事情都是罪證確鑿了。
自己手上還有書面證據呢,更別提那些番禺線百姓們的證詞了。
鐵證如山,沒得翻。
朱啟一番話說完之後,朱元璋的表情已經是越來越氣憤了。
他重重的哼了一聲,然後說道:
「這朱亮祖以前在行伍的時候,我就跟他說過,幹什麼事情不能任意妄為。
尤其是現在,當了侯爵,更應該以身作則。
但他就是不聽,想著自己是功勳武將的身份,現在竟然干出這等事情,魚肉百姓,我絕對不會輕饒他。」
朱元璋說完,就打算讓身邊的錦衣衛進去抓人去了,不過朱啟這個時候趕忙說道:
「父皇,您稍等一下,我覺得現在這個時候去抓朱亮祖並不是合適的時候。」
朱元璋愣了一下,隨後問道:
「為何?」
朱啟正色說到:
「這朱亮祖在應天府的時候尚且安分守己,但到了兩廣地區,這才不過一年時間,就如此任意妄為。
無非就是因為那句老話,所謂天高皇帝遠,覺得他跑這麼遠的地方,父皇你就管不到。
不過如果現在父皇您出面把他抓了起來的話,回頭換一個守備過來,沒準還是和朱亮祖一樣,魚肉百姓。
倒不如將此事交給番禺縣縣令道同來做,如此這般,才能讓以後過來的封疆大吏們能夠有所警示。
就算是守衛邊疆的將軍犯了法,也一樣要受到大明律法的制裁。」
朱元璋聽了朱啟的話,也覺得是這個道理,不少的武將勛貴們到了邊疆之後。
朱元璋都會擔心他們任意妄為。
但如果用文官去壓制他們的話,又難保不會出現宋朝那樣的情況,重文輕武。
導致國力一直衰弱下去。
其實,在明朝初年的時候,朱元璋就很重視武將和武力的建設,並沒有延續宋朝那般重文輕武的傳統。
只不過到了明朝中後期,免不了還是朝著重文輕武的方向發展,文官集團占據主要力量,而武將們都成了文官集團的附庸。
在明末尤其如此。
谷璈
朱啟也知道,朱元璋在擔心什麼,所以還沒等朱元璋提問呢,就自己先說到:
「當然,兒臣建議讓道同來審判朱亮祖。
也並非是還原宋朝時候文官牽制武官的傳統。
父皇您重視律法,而這地方縣令就是我大明法律,在這地方基層的體現。
若是像朱亮祖這樣的高官犯了法,縣令也能夠依照著大明法律來審判他的話。
有這樣的例子在前面,以後全國各地若是有如此事情發生,也有依據。」
朱啟的意思也很簡單,並非是拿文官壓制武官,而是要強調拿法律來壓制武官。
而朱元璋正是非常贊同法家治國的思想,更是堅定的外儒內法的支持者。
從他自己登基以來,就制訂了各種各樣的法律,就可看出來。
朱元璋是希望能夠出台一部完整的法律,後世子孫萬代都可以依照這個法律來辦事,維持王朝統一和繁榮昌盛的。
在這個年代,想要將法律的權威性給立起來,當然不是那麼輕鬆的事情,即便是現代,想要將法律的威信在人民心中樹立起來,也是一件漫長而且困難的事情。
但困難就不代表不去做了,如果多幾個人去努力的話,總有一天會實現這樣的目標。
朱啟一番話說完之後,朱元璋稍稍思慮了一下,也覺得是這樣的道理,與其自己出面,將朱亮祖給收拾了,倒不如立起法律這面大旗。
讓後來者都知道,即便不再皇城腳下,也不能隨便胡作非為。
但這朱亮祖未必願意服從道同的審判,不過這也不用太過擔心,朱啟既然這樣說,那心裡自然是已經有了考慮了。
朱元璋也就不再猶豫,讓朱啟全權負責這件事情。
朱啟自然是高興的領命下來,本以為要好多天才能夠等到朱元璋的命令。
卻沒想到朱元璋自己跑了過來,看來朱元璋心裏面也是對關稅這件事情非常上心的。
也幸虧自己到了廣西之後,第一時間就去安排人處理關稅的事情了。
要不然自己啥都沒幹,光顧著找藍仙兒的話,現在肯定是要挨罵的。
關稅的事情,之後再跟朱元璋匯報,而現在,主要就是將這個朱亮祖給處理了。
朱啟於是兵分兩路,一面安排人前往番禺縣去找縣令道同,讓他準備好審判朱亮祖。
而另外一面則是自己去找朱亮祖,將他帶去番禺縣。
於是過了幾天之後,一大早,朱啟便又帶著人來到了朱亮祖的家門口。
這朱亮祖剛剛才放下心來,想著只要等著遼王殿下,帶著皇帝的旨意過來,然後將道同收拾就好了。
至於說自己的小舅子,那肯定只能放棄了,花了一晚上的時間才成功說服了自己的妻子。
不願意被說服也行啊,那就掃地出門就是了。
卻沒想到,這才過了短短几天時間,遼王殿下又過來了,朱亮祖趕忙起身去迎接,就見到遼王殿下在門口一臉喜悅的表。
將遼王殿下引進門內之後,朱亮祖就趕忙詢問有何喜事讓遼王殿下如此高興。
遼王殿下便緊跟著說道:
「自然是大喜的事情啊!實不相瞞,錦衣衛剛剛查到,這道同居然和北元那邊有書信來往,這是證據確鑿,連書信都已經被我們給截獲了。」
朱啟說著,便拿出了手中的信件,交給了邊上的朱亮祖,而朱亮祖拿起信件一看,果然,這不就是道同的筆記嗎?
而書信裡面的內容居然真的是寫給北元的,不過倒不是說他早就和北元有勾結。
而是訴說自己被朱亮祖毆打又不被遼王殿下信任,所以想要尋找退路罷了。
但不管怎麼樣,有這樣一封書信在手,那就是鐵證如山了呀。
朱亮祖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原本他只是想要栽贓陷害道同。
卻沒想到,這道同自己昏了頭,真的去跟北元勾結到一起了。
這天下大勢如此明朗,這時候還去投靠北元,也就只有走投無路的道同才會去這麼做了吧?
朱亮祖沒有太多的懷疑,拿著書信立馬對著遼王殿下問道:
「殿下,那此時我們該如何是好?」
朱亮祖確實沒有懷疑,而現在,他已經將遼王殿下看作是自己這邊的人了,已經想著如何一同去對付道同了。
朱啟則是點了點頭,說道:
「那自然是在這道同干出其他事情之前,儘快將其拿下,就是不過本王手下帶的人數也並不是很多,這道同在番禺線縣又頗有名望。
本王擔心,萬一我去捉拿道同,引起當地民變可就不好了。」
朱啟才剛剛說完,朱亮祖立馬拍著胸脯就說到:
「殿下放心,沒將身為兩廣守備,手底下自然是有些兵權的,我立馬就調兵遣將跟隨殿下一同前往番禺。
和殿下一同,捉拿著反賊道同。
這道同肯定不敢反抗的,即便他讓番禺縣百姓都來幫助他,見到我們大明軍隊到場,也不會有任何人敢反抗的,如有反抗,殺無赦就是。」
朱亮祖一番豪情壯志說完,朱啟差點都沒笑出聲來。
我都還沒說呢,他倒是給自己挖起墳來了,那當然是最好的了呀。
朱啟本來就想著怎麼把朱亮祖給騙到番禺縣去,現在也不用自己說了,立馬就點頭答應下來:
「將軍所言甚是,那將軍就趕緊準備吧,明天一早我們就出發前往番禺縣。」
朱亮祖大喜過望,這時候還等什麼明天一早啊,立馬就出發去番禺吧!
「殿下無需等待了,我每日裡都會訓練那些兵將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出發,況且這番禺也沒有多少守軍,帶上五六百人足矣。」
朱啟比朱亮祖還高興呢,本來還有一晚上讓你高興的日子,卻沒想到你連一晚上都不想耍了,那好吧,那就直接出發吧。
啥也不說了那邊,朱亮祖跑得比誰都快,立馬點了五百多人的兵丁,然後跟著朱啟一起朝著番禺縣的方向過去了,這一來一回也就一天不到的時間而已。
至於說這五百號人的指揮權歸誰?
那還用問嗎?當然是遼王殿下呀,在這裡,官職最大的也就是遼王殿下了。
何況朱啟的名聲在大明已經非常的出名了,那些士兵們也都認得遼王殿下。
如今知道自己跟隨遼王殿下一同前去番禺縣剿匪,那就是妥妥的功勞啊,沒想到自己居然能攤上這樣的功勞,每一個士兵們心裡都是非常高興的。
不過不過這些士兵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確實是去剿匪,但剿匪對象並不是番禺縣令道同,而是他們身邊的將軍,朱亮祖!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